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血塞通。方法 :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量肝素为治疗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血塞通为对照组 ,治疗组普通肝素 12 5 0 0 u 加入 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10 0 0ml持续 2 4~ 48小时静脉点滴 ,改为低分子量肝素 (克赛 ) 60mg腹部皮下注射 12小时 1次 ,7~ 10天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6 92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42 1%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血塞通。 相似文献
2.
3.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起良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5(7):658-65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s ,TIA)是脑梗死的危险信号[1] 。TIA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快 ,但可因反复发作造成脑组织的病理性损伤而形成脑梗死。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主要有微栓子栓塞和血液动力学障碍二种学说。为探讨TIA的发作及引起脑梗死的机制 ,我们选择了 4 0~ 76岁TIA患者 83例进行 3年追踪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 10月— 1998年 10月 ,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TIA患者共 83例 ,其中男 5 7例 ,女2 6例 ,年龄 4 0~ 76岁 (入选当…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TI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它的发病率较高,虽然发病持续时间短暂,症状不重,但部分患者可呈现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发作,并进展为脑梗死,因此对TIA的防治尤为重要。我科将1999 年6月-2002年10月收治的70例患者分为2组, 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降纤酶抗凝治疗35例为治疗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并口服肠溶阿斯匹林治疗35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应用低分子量肝素(IMWH)、疏血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试用LMWH腹壁皮下注射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治疗24例作为对照。结果:LMWH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6.7%与45.8%(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6.7%与66.7%(P〈0.05),LMWH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LMWH组17例治疗后与治疗前作CT或MRI检查,显示脑梗塞灶体积明 相似文献
7.
8.
短暂性脑缺血(transia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a)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效果。方法: 54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皮下注射,每12 h1次,共10天,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5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发作次数及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观察组总有效率88.9%,而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IB、PT、APTT变化不明显(P>0.05),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TIA有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抗血栓作用良好的低分子量肝素 (L MWH,商品名为速避凝 )抗凝治疗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兴趣 [1 ,2 ] 。我院于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应用 L MWH对 4 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观察 ,以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 7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 4 0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11例 ,年龄 4 6~ 70岁 ,平均 6 0 .5岁 ;对照组 35例 ,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 4 7~ 71岁 ,平均 6 1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 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4 ] ,并经头颅 CT证实。血压 >2 4 / 16 k Pa、有出血倾… 相似文献
11.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经数分钟至数小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如不积极防治,约1/3发展为脑梗死,被公认为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科于2007-2009年分别采用普通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100例,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应用LMWH治疗30例TIA患者,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观察,并与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LMWH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小板计数无变化,血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LMWH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肝素钙在治疗脑梗死中的抗栓、抗凝作用。方法:将80例脑梗死的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40例为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q12h,共用10d,另辅一般疗法(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清除自由基如丹参注射液、脑脉康、甘露醇静滴);对照组:只给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10d和1mo进行临床评分,出凝血时间、血流变学改变及副作用。结果:40例低分子量肝素钙组病人中除3例出现局部瘀斑,1例前臂皮肤大片瘀班,1例在治疗开始过程中加重外尚未发现明显出血等副作用。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的观察,旨在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疗法的疗效。方法: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用药前后的疗效。结果: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普通肝素的抗凝作用,而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很小。结论: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较肯定的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2周内TIA停止发作率、6个月脑梗死发生率。结果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2周内TIA停止发作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应用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的合理剂量.方法 选取38例HD患者,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给予6种抗凝方法.小剂量UFH组(10例):uFH首剂35 U/kg,追加10U·kg~(-1)·h~(-1);小剂量UFH+预冲组:病例和UFH剂量同小剂量UFH组,并HD前给予40 mg/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大剂量UFH组(10例):UFH首剂55 U/kg,追加16 U·kg~(-1).h~(-1);小剂量LMWH组(10例):透析前30 min法安明60 U/kg(3500 U)静脉注射;小剂量LMWH+预冲组:病例和LMWH剂量同小剂量LMWH组,并HD前给40 mg/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大剂量LMWH组(8例):透析前30 min法安明80 U/kg(5000 U)静脉注射.分别在透析前管路动脉端、透析2 h管路动脉端和静脉端、透析结束管路动脉端采血,利用Sconoclot血凝分析仪测试玻璃珠活化凝血时间(gbACT)值、凝结速率(CR)值和血小板功能(PF)值.结果 (1)小剂量UFH组和小剂量UFH+预冲组:与HD前比较,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的gbACT值均明显延长、CR值明显减少,HD结束后gbACT值和CR值无明显变化;但2组间各个时点的各种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别.(2)小剂量LMWH组:各个时点的gbACT值无明显差别;与HD前比较,CR值在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均明显减少,但HD结束后无明显变化.(3)小剂量LMWH+预冲组:与HD前比较,gbACT值HD 2 h动脉端明显延长,但HD 2 h静脉端和HD结束无明显变化;CR值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均较小剂量LMWH组进一步减少,但HD结束后恢复至透析前水平.(4)大剂量UFH组和大剂量LMWH组:与HD前比较,在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以及HD结束,gbACT值均明显延长,CR值明显减少.结论 小剂量UFH抗凝效果充分、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小剂量LMWH可达到一定的抗凝效果;大剂量UFH和LMWH可引起出血风险;40 mg/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增加小剂量LMWH抗凝效果,但也增加HD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应用LMWH治疗30例TIA患者,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观察,并与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LMWH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小板计数无变化,血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LMWH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抗凝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分别给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凝血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低分子肝素可阻止症状进一步恶化,在短期内改善伤残程度,且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至28 d显效率分别为63%和13%,有效率分别为86%和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抗凝作用强,其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的观察,旨在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疗法的疗效。方法: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用药胶后的疗效。结果: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普通肝素的抗凝作用,而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很小,结论: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较肯定的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血液透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在血液透析(HD)过程中,合理使用抗凝剂是保证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透析质量的关键。在常规血液透析中,使用普通肝素(UFH)作为抗凝剂在防止血栓形成、保证血液透析疗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出血危险,长期血液透析可引起胃肠道和其它部位的潜在出血。高危出血患者UFH抗凝血液透析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低分子量肝素(LMWH)同UFH相比,其主要是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而发挥抗凝血作用,其对凝血酶(Ⅱa)的作用较弱,故其具有较强抗血栓形成作用,同时有减少出血危险的潜在性,不增加出血倾向。LMWH疗效安全性优于UF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