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时的导路感染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清华同方(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以间歇导尿为干预措施对脊髓损伤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Jadad量表记分法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共724例,试验组365例,对照组359例。试验组对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间歇导尿,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尿路感染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比值比(OR)为0.15,95%CI为0.0...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间歇导尿技术控制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08年6月对80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随机设立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研究。结果应用间歇导尿技术治疗组1、2、3、4周时尿路感染例数分别为1、2、3、3例,使用保留尿管对照组1、2、3、4周时尿路感染例数分别为5、8、12、14例,2周时治疗组尿路感染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技术可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尿路感染率,减少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提高其生活独立性,有利于患者早日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患者的清洁间歇导尿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清洁间歇导尿的护理管理。方法 72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3 7例采用清洁间歇导尿 (清洁组 ) ,3 5例采用无菌间歇导尿 (无菌组 ) ;所有患者在导尿前后做尿培养 2次 ,清洁组在导尿前做手培养 1次。结果导尿前后尿培养结果不一致的患者 ,清洁组有 10例 ,无菌组有 11例 ,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手培养结果阳性 5例 ,菌落数在正常范围 ;两组各出现泌尿系感染 1例 ;6个月后随访 ,能够定时排尿 ,残余尿量少于 5 0ml的患者 ,清洁组为 3 5例 ( 94.5 9% ) ,无菌组为 3 3例 ( 94.2 9% )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清洁间歇导尿操作简便 ,效果可靠 ,是处理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无菌性间歇导尿术和膀胱功能的训练,根据残余尿量确定间隔导尿时间。导尿前指导患者作盆底肌肉锻炼。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治疗,排尿功能有明显改善,46例患者经20-30d的间歇导尿,残余尿量少于80ml停止导尿。80%患者中段尿培养由阳性转为阴性。结论间歇导尿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患者出现的尿潴留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痛苦,更严重的是会引起尿路感染,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恢复患者的膀胱功能一直是临床康复的首要任务〔1〕。我院自1995年3月至1998年2月收治15例脊髓损伤患者,均在...  相似文献   

7.
宋海燕  张圆 《当代护士》2013,(11):15-17
综述了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内容包括间歇导尿的指征选择、时机选择、方法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对患者尿液细菌学监测的影响,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患者的自我应用、可行性和依从性等7个方面.认为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教育,让其了解间歇导尿的意义,其次要让患者理解饮水量与间歇导尿时间的关系,自觉遵守饮水计划.另外还要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导尿工具,使其掌握科学的导尿操作方法,并及时评价患者情况等全方位的护理管理,最终让脊髓损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更好地回归家庭、工作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9.
脊髓损伤出院患者间歇导尿的家庭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8例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间歇导尿的家庭指导。患者出院前在家庭成员中选择指导对象,为患者制定间歇导尿方案,对指导对象进行间歇导尿方法和排尿训练指导、漏尿护理及并发症观察的指导;患者居家期间,定期电话回访及家庭访视,针对问题进行指导。8例患者均在出院3月内自行排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SCI患者清洁间歇导尿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康复科于2014年3~10月收治的32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行清洁间歇导尿的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于2013年8月~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32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行清洁间歇导尿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品管圈前),并按常规清洁间歇导尿法对患者进行导尿方法指导及宣教。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管理清洁间歇导尿患者,即设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尿路感染原因,设立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为10例(31.25%),观察组发生尿路感染为3例(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降低SCI患者清洁间歇导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脊髓损伤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包含40例,分别对其实施间歇导尿和持续导尿技术,分析两种导尿技术的效果.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率更...  相似文献   

12.
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31例脊髓损伤合并尿路感染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术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并分别于训练(留置导尿)前、间歇性导尿15 d、间歇性导尿30 d取患者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间歇性导尿 15 d、30 d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1×10~5cfu/ml)发生率分别为38.7%和35.5%,明显低于留置导尿尿路感染发生率(100%),P<0.05;尿道细菌的种类相似,主要是 10株大肠埃希菌(占 32.26%)和 4株铜绿假单胞菌(占 12.9%)。结论 间歇性导尿术能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对尿道细菌的种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05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我院收治的5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治疗,试验组患者行间歇导尿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和膀胱容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脊髓损伤患者接受间歇导尿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病人神经膀胱功能失调表现为尿潴留和尿失禁,如不采取护理措施,则会因此而延长康复进程,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继发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5.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患者清洁间歇导尿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CI)导致膀胱排空障碍,过度充盈膨胀,使黏膜充血、水肿,防御机制受损^[1],造成尿路感染、结石及肾积水,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Lapides等于1971年提出了清洁间歇导尿术(CIC)的概念,并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临床效果。CIC是指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的方法^[2]。许多研究表明,神经性排尿功能障碍者长期应用CIC能免除留置导尿的不便,并能显著降低尿路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生存得更长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的护理管理.方法 3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采用间歇导尿术.结果 34例患者通过间歇导尿术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结论间歇导尿术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具有重要的康复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组7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加强会阴部清洁护理。结果本组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尿量均小于100ml,10例残余尿量小于30ml;52例形成反射性膀胱,24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间歇导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减少了逆行感染,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组7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加强会阴部清洁护理。结果本组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尿量均小于100ml,10例残余尿量小于30ml;52例形成反射性膀胱,24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间歇导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减少了逆行感染;此法结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便利抽样选取某脊髓损伤病友俱乐部255例脊髓损伤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制自我管理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量表中疾病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间歇导尿行为管理及情绪管理和社会回归各维度得分分别为(40.458±9.122)分、(33.945±6.800)分、(36.709±8.736)分、(25.011±4.932)分;日常生活管理维度单题平均得分最高(3.772±0.755),情绪管理和社会回归维度单题平均得分最低(3.573±0.705)。间歇导尿时长、患病后家人的态度、自我效能感、职业是疾病症状管理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R2 = 0.135, F = 7.744, P < 0.001);自我效能感、间歇导尿时长、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并发症是日常生活管理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R2 = 0.173, F = 13.042, P < 0.001);自我效能感、间歇导尿时长、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间歇导尿行为管理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R2 = 0.141, F = 10.259, P < 0.001);自我效能感、间歇导尿时长、并发症、近一周每日间歇导尿次数是情绪管理和社会回归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R2 = 0.282, F = 19.590, P < 0.001)。结论 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针对其中可控因素,制定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