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目的明确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愈伤组织中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可持续利用的红豆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愈伤组织的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11个紫杉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ax-uyunnanine C(1)、2α,5α,10β-triacetoxy-14β-propionyloxy-4(20),11-taxadiene(2)、2α,5α,10β-tri-acetoxy-14β-isobutyryloxy-4(20),11-taxadiene(3)、2α,5α,10β-triacetoxy-14β-(2′-methyl)butyrylo-xy-4(20),11-taxadiene(4)、云南红豆杉甲素(yunnanxane,5)、紫杉醇(paclitaxel,6)、taxol C(7)、baccatin VI(8)、1β-deoxybaccatin VI(9)、taxayuntin C(10)、baccatin I(11)。结论化合物9、11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10尚未在东北红豆杉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从短叶红豆杉韧皮部分离到的内寄生真菌在半合成液体培养基中产生紫杉醇及其相关化合物,以质谱,色 谱以及对紫杉醇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反应鉴定了紫杉醇,真菌培养物中的[1-^14C]乙酸和L-[U-^14C]苯丙氨酸为紫杉醇的前体。 相似文献
5.
6.
7.
云南红豆杉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采地云南省保山的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的树皮中分得5个紫杉烷类化合物,通过^1H-NMR,^13C NMR MS、IR,DORdecoupling,^13C-^1Heosy等方法鉴定其结构为,2α,7β,9α10β,13α,20-hexaacetoxy-4 ,5-呔dihydroxy taxn-11(12)ene(1)、Taxa-4(20),11-diene-2α,5α,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新型紫杉烷类化合物Lx2-32c的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微管蛋白聚合试验采用比浊法、肿瘤细胞增殖试验采用MTT法、肿瘤细胞周期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P53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法、细胞内α-tubulin的形态观察采用免疫荧光法;体内药效学采用人体肿瘤细胞裸鼠异体移植瘤模型。结果:Lx2-32c在体外对多种人体肿瘤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抗增殖活性;在体内明显抑制人胃癌BGC-823、人卵巢癌A2780及人肺腺癌A549肿瘤的生长。作用强度较同剂量的紫杉醇为强。作用机制研究表明,Lx2-32c在体外能明显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使人胃癌细胞(BGC-803、BGC-823)及卵巢癌细胞(A2780)阻滞于有丝分裂期(G2/M),并使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诱导A2780细胞内P53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高;促进肿瘤细胞α-tubulin聚合并形成稳定的微管束。结论:新型紫杉烷类化合物Lx2-32c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微管聚合形成稳定的微管束,从而使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并通过P53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运用模式识别部分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对46种紫杉的衍生物进行药理肿瘤生物性的分类,成功率达100%。期望在新药设计研究中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化学计量优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et L.K.Fu木部被中国云南省几个少数民族用作传统药物。作者对该植物木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癌活性进行了研究。该植物木部干粉依次用水、甲醇-水(1∶1)、甲醇提取,从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部位分得3个已知木脂素,即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5)、taxiresionol 和 isotaxiresinol。甲醇-水和甲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溶部位合并后多次经硅胶柱层析分得3个新的 C 14氧化紫杉烷类二萜 hongdoushans A~C(1~3),均为无色无定形固体。化合物1[a]_D~(25)+81.3°(c,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明确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愈伤组织中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可持续利用的红豆杉资源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愈伤组织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紫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axusin(1)、2α-acetoxytaxusin(2)、14β-hydroxytaxusin(3)、2-deacetyltaxuyunnanine C(4)、10-deacetyltaxuyunnanine C(5)、7-表-紫杉醇(7-epi-taxol,6)、cephalomannine(7)。结论化合物1~5,7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尚未在东北红豆杉中发现。 相似文献
15.
16.
紫杉醇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琴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23(6):327-334
紫杉醇是近年来研究和开发出的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独特的新型抗肿瘤药。本文根据民紫杉醇结构类似的200多个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按其骨架特征归纳为五大类,并对每一类的NMR谱鉴别特征进行了描述;对紫杉醇的全合成和半合成,紫杉烷基二萜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和构效关系也作了简要介绍。同时讨论了紫杉醇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应激作用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择适当浓度过氧化氢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建立氧化应激细胞模型,用自红豆杉科植物(Taxus cuspidate)中分离纯化的紫杉烷类化合物7-Deacetyl-taxine B干预氧化应激模型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筛选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化合物,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术观察其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Caspase-3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细胞经过浓度为100μmol.L-17-Deacetyl-taxine B处理后,细胞活力为(99.32±4.30)%(P>0.05),7-Deacetyl-taxine B化合物浓度1,10,100μmol.L-1时氧化应激细胞活力分别为(25.90±1.61)%,(31.20±1.25)%,(57.60±3.74)%(P<0.05)。Annexin-v/PI染色后阴性对照组细胞生存率为(50.23±5.31)%,细胞模型凋亡率为(23.27±1.62)%;EGCG处理后生存率为(71.20±3.20)%(P<0.05),凋亡率为(19.20±2.11)%(P<0.05);7-Deacetyl-taxine B处理后生存率为(79.95±6.13)%(P<0.05),凋亡率为(13.09±1.80)%(P<0.05)。阴性对照组超微结构呈凋亡改变,应用7-Deacetyl-taxine B后超微结构显示超微结构破坏减轻,凋亡减少,7-Deacetyl-taxine B干预后细胞内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灰度值比值为(0.77±0.20),阴性对照组为(1.30±0.16),7-Deacetyl-taxine 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Deaceyl-taxine B可通过抗氧化应激起到抑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紫杉烷类新剂型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杉醇和多西他赛是临床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药物。由于紫杉烷类药物具有强疏水性,市售注射剂均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浮EL(cremophor EL)作溶媒,临床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为此,研究新型高效低毒性药物载体是近年来紫杉烷类新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紫杉烷类的新剂型如乳剂和微乳、前体药物、环糊精包 的、脂质体、纳米粒和嵌段共聚物等,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