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8次体外反搏时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和后动脉平均流速分别增加8.9cm/s(12%)、6.5cm/s(13.6%)和5.72cm/s(14.7%),其舒张期峰速分别增加37.46cm/s(54.8%)、27.21cm/s(61.6%)及21.94cm/s(61.5%)。因此,为该治疗进一步提供了血液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体外反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安  罗玉凤  冯毅  刘仁毅 《临床荟萃》1999,14(22):1030-1031
体外反搏(ECP)是一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除用于冠心病治疗外,临床上也广泛应用于脑、肾、眼、耳科等部分疾病。ECP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报道较多,但结果不完全一致。现报道一组采用无创性心阻抗法测ECP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体外反搏患者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平均47.88岁,最小29岁,最大62岁。其中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19例,其余分别为脑栓塞、突发性耳聋、视网膜动脉栓塞等疾病11例。1.2 方法患者仰卧于反搏床上,WFB-V型反搏机。每天反搏1次,每次1小时,4周为1疗程。首次与末次反搏时,采用心阻抗四电极法于反搏前、中、后各测一次心阻抗。疗程中,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 方法对我区 32名运动员体外反搏前后心血管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 结果体外反搏后收缩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增加 , 舒张压无明显变化 , 心搏量、心输出量、心搏指数均明显增加 , 外周阻力减少 , 血管顺应性增加 , 血液黏性降低 . 结论体外反搏可增强运动员的心脏功能 , 加速血液循环 , 促进代谢产物排除 , 利于消除疲劳 , 恢复运动训练能力 .  相似文献   

4.
刘艳 《现代康复》2001,5(12S):101-101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我区32名运动员体外反搏前后心血管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体外反搏后收缩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增加,舒张压无明显变化,心博量,心输出量,心搏指数均明显增加,外周阻力减少,血管顺应性增加,血液黏性降低。结论:体外反搏可增强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排除,利于消除疲劳,恢复运动训练能力。  相似文献   

5.
杜××,男,13岁,学生。左胸被刺伤十小时,1982年3月12日以“血胸”急诊收住我院外科.查体:神志清楚,半卧位,贫血面容.脉搏88次/分,血压130/90mmHg。两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有1cm 刀器创伤缝合口。第五肋以下呼吸音减弱,叩诊呈实音.放  相似文献   

6.
体外反搏作为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已10多年,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心脏舒张期对四肢和臀部加压,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达到使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灌注量增加,降低主动脉  相似文献   

7.
体外反搏治疗14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浏阳市人民医院鲁方旗体外反搏是通过提高动脉舒张压而增加冠脉血流量,同时显著增加心肌供氧量,但在提高动脉舒张压的同时伴有右房压、肺动脉压及肺毛楔压的增加。我们对1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者加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对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采用苏氏眼压计测量25例患者EECP前和结束时双侧眼压。结果治疗结束时患者双侧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EECP治疗可降低眼内压。  相似文献   

9.
人体动脉内血压随着心脏的搏动呈现周期性变化叫做动脉脉搏,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动脉脉搏波型改变——舒张压升高、收缩压下降的搏动称为反搏动,反搏治疗是指在心脏舒张期把血液从动脉远端驱回中心主动脉内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使体内各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压增加,同时降低收缩压减轻心脏后负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ration)简称ECP是一项新的疗法。在国外用它治疗冠心病已有20年历史了。我国自197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甚快,除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1)之外,目前已扩大应用范围,用以治疗脑动脉供应不足疾病(2),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症,并获得了可喜的疗效,而且全国各地正掀起使用体外反搏之热潮,如何正确使用体外反搏技术,护理工作怎样配合上去乃本文之目的。体外反搏器结构与机制简介体外反搏器实质上就是一台机械的循环辅助装置,它由三部份组成:(1)反搏衣:由八个气囊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制体外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各年龄组动脉血压和颈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对心、脑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人60人,年龄30-71岁,按年龄分为3个组:30~49岁组(A组),50~59岁组(B组)和60岁以上组(C组),在静卧、清醒状态下,以自制的体外主动脉球囊反搏仪进行腹部主动脉球囊反搏,监测反搏前、中、后上肢动脉血压,以经颅多普勒检测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上肢动脉血压:收缩压(SBP):各组均未出现显著变化。舒张压(DBP):A组无显著变化;B组在反搏中较反搏前有明显升高(P〈0.05),反搏后很快恢复;C组在反搏中和反搏后1、3min时与反搏前比较变化显著(P〈0.05),反搏后5min统计学差异消失。颈内动脉血流速度:A组未出现明显变化;B组在反搏中有明显升高(P〈0.05),反搏后1min仍较反搏前快(P〈0.05),但比反搏过程中已明显减慢,反搏后3、5min已明显低于反搏中的流速(P〈0.05);C组:反搏中和反搏后1、3min较反搏前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反搏后5min与反搏中比较已明显下降(P〈0.05),仍高于反搏前。A、B、C三组均未出现皮肤及软组织损伤或淤血,也未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未见反搏部位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征象。结论 体外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各年龄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对收缩压均无明显影响,舒张压和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反应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恢复逐渐减慢。单向加压式腹部主动脉体外反搏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或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作者于1996年12月~1997年7月对6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脑梗塞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53~76岁,平均63.5岁。入院后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高血压偏瘫46例,合并糖尿病8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3~65岁,平均58.5岁。其中高血压偏瘫26例,合并糖尿病5例。对照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7~76岁,平均66.5岁。其中高血压偏瘫20例,合并糖尿病3例。治疗组采用复方丹…  相似文献   

14.
体外反搏对心脑血管病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外反搏对心脑血管病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湖北黄冈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阮丽四肢序贯式体外反搏(externalcounter-pulsation,ECP)能明显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已渐为人们所公认,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已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为了进...  相似文献   

15.
16.
大连大学医专附属医院自1988~1989年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155例,脑血栓、脑动脉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188例,突发性耳聋4例,眼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共计4284时次,疗效满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7.
体外反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P300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指标作为反映脑血管疾病患认知功能障碍客观生理指标,并通过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观察患P300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 Spirit脑诱发电位仪,通过“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记录正常老人组48例,脑血管疾病组28例,及体外反搏组20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老人组与脑血管疾病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全部指标都有明显差异。体外反搏治疗前后比较,靶潜伏期N2、P3有较明显差异,非靶刺激C2区P3也同样有明显差异,其它指标不同程度好转,但无差异。结论 P300指标为临床早期诊断血管性痴呆提供了可靠依据。体外反搏能明显增加脑部血液供应,同时可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痴呆发生和发展。体外反搏为临床早期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指标作为反映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客观生理指标,并通过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观察患者P300变化情况。方法应用美国NicoleSpirit脑诱发电位仪,通过“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记录正常老人组48例,脑血管疾病组28例,及体外反搏组20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老人组与脑血管疾病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全部指标都有明显差异。体外反搏治疗前后比较,靶潜伏期N2、P3有较明显差异,非靶刺激C2区P3也同样有明显差异,其它指标不同程度好转,但无差异。结论P300指标为临床早期诊断血管性痴呆提供了可靠依据。体外反搏能明显增加脑部血液供应,同时可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痴呆发生和发展。体外反搏为临床早期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32例行EECP治疗的冠心病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做HRV检验,并与正常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反搏后7 d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邻近的两个窦性心律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率(PNN50)、24 h内每5 min节段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与反搏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10~3.850,P〈0.05);反搏后SDNNind、rMSSD、PNN50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体外反搏器是无创伤辅助循环装置,能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和开放,增加冠脉的灌注量。我们观察30例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前后左心功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按照1979年全国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30例中,男27例,女性3例。年龄41~74岁,平均56岁。2 方法 采用广州WF8-DN_1型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四肢序贯式加臀囊正压反搏,气囊压力0.45kg/cm~2,每日1次,每次50分钟,12次为一疗程。30例中10例完成1疗程,17例完成2疗程,3例完成3疗程。反搏前后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耳脉搏波曲线,采用上海SJ-42型生理记录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