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异常情志变化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病机特点,通过调整人体的精神状态、消除不良的情志刺激,恢复脏腑、气血的平衡,达到治疗躯体和精神疾病的目的,是中医情志疗法的主要内容.本文对历代文献中常用的情志疗法进行总结,说明中医情志疗法由来已久、内容丰富、手段多样.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中医心理学中情志疗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运用,包括情志疗法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继承情志疗法的基础上,阐述了情志疗法的逆运用原理、思疗法的引申疗法:畅想-科幻治疗,以及与情志疗法相关的心理疗法,并介绍了古代有参考价值的治疗案例.
Abstract: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conten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cluding its basic principle and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radition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author further expounded reverse-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xtending therapy of thought therapy (thought-illusion therapy), and other relative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Ancient valuable therapeutic cases were also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3.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前者指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后者则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知、情、意和人格的协调一致以及相对稳定性是保证人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失调都会造成心理紊乱.  相似文献   

4.
张重寿 《陕西中医》2006,27(9):1165-1166
情志相胜的理论体系源于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今天教学和临床工作中,恰恰是人们易于忽视之处。本文旨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与人体情志方面的关系和中医心理学的发展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是引起人类疾患的常见原因之一,它是一种情绪情感问题,而情绪情感是当今最缺乏研究的生物现象。因此,理解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对于了解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是一门包含情绪情感理论的最古老的学科,它发展出了一种关于基本情绪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在大多数人类情绪疾病(包括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的病因解释和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重度抑郁症(MDD)是临床常见精神障碍,它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一系列的症状表现,已成为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影响到全世界约17%的人口。数十年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已经指出,单胺转运体的功能障碍在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拟对单胺类神经调质与祖国医学中的情绪相关理论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情绪与抑郁的研究提供理论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中医情志量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情志量化初探@赵建明$北京军区总医院分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中心!北京100026 @刘雁峰$北京军区总医院分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中心!北京100026情志;;中医;;量化探讨~~  相似文献   

7.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一类常见的心理疾病,多见于女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可因情志等因素而诱发、加重、减轻或消失。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创伤性刺激引起,亦可由持久的难以解决的人际矛盾或内心痛苦引起。中医学虽无“癔症”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脏躁、诈病、郁病、奔豚、梅核气、笑证等范畴。  相似文献   

8.
周旭文 《气功》2010,(12):1082-1085
21世纪健康新观念中,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口号:“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还有一句流行语:“我的健康我做主”,这其中就寄托着人们期望和追求健康的情志。  相似文献   

9.
中医心理养生与情志致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心理养生与情志致病肥城市中医院(271600)刘海云梁洪玲李爱新杨慧玲关键词中医心理学心理养生情志致病心理是所有精神活动的总称,包括人的感觉、记忆、思维、意志、情绪、情感、欲求等心理活动,以及兴趣、才能、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中医学将各种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0.
1《内经》创“七情内伤”理论,奠定了中医学“问情志”的基础情志,是人类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学将人的情志活动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七情”,而情志活动又是以五脏的精气作为物质基础,五脏生五志,因此情志活动又可概括为喜、怒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中医深层心理学,从元神、识神、欲神角度对失眠的机制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与解析.提出睡眠的原动力在于机体对于睡眠的生理需求,即元神的需求;失眠的核心机制在于自主意识对于睡眠的控制取代了生理需求的原动力地位,即“识神”取代了“元神”对机体的根本控制;治疗上提出了恢复睡眠生理需求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失眠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我校中医学专业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根据评估中的课程教学要素,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中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分析,提出课程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效果、课程特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今中药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中药研究不仅在体外寻找其化学物质基础,而且应深入探讨其在体内的处置过程,定量评价中药各化学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中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对系统地阐明和揭示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阐明其配伍或组方的原理,科学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研究实例,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特殊性和难点及常用研究方法等科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希望对学者们有所帮助,共同推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再生医学概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瀚旻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309-2312
将中医再生医学明确定义为:综合运用中医药学和再生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医药在体内外调控组织或器官再生方法与机制的一门学科。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中医药的综合调节作用去维护和调控机体本来存在的自然再生愈合能力,达到修复和重建器官功能的目的。研究重点不仅在于如何利用中医药调控机体的正常再生修复,而且更关注如何利用中医药减少或防止机体的异常再生病变。论述了中医再生医学的理论基础(维护生机的根本理念、精气学说的核心理论、整体调控的治疗手段、既病防变的特色优势)、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简要评述了中医再生医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国内首次对提高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进我国建立中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制度,是规范中医学教育,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把中医学教育标准推向世界的一次战略举措。通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认证实践,对中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的认识、认证的基本程序运行、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体验进行了阐述,并结合认证的实践效果,浅谈了对中医学专业认证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泻下药和解表药的现代药理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中医药体系中的传统药效的现代药理学解释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本实验设计了3种方法,在总体上对中药的传统药效与中药的现代药理活性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对被研究的中药药效给出言之有据的解释。方法收集大量中药传统药效、中药现代药理活性和中药所含活性化合物现代药理活性数据,通过统计方法寻找特定中药药效类别(泻下和解表)的现代药理学的特征,从而得到其现代药理学解释。结果使用的3种方法都能够给出与2种药效相关的现代药理活性。汇总3种结果得到,泻下与导泄、兴奋胃肠平滑肌、止血和利尿4种药理活性相关;解表与抗凝血/抗血栓、止痛、解热3种药理作用相关。3种方法比较,共有化合物方法结果比较好。结论对大量中药的传统药效和它们的现代药理活性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以得到中药药效的现代药理解释。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对其他中药传统药效的研究中,对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卫  任路 《光明中医》2010,25(3):475-476
中国平衡针灸学是以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并吸纳现代科学理论知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其理论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核心。而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在中医七情活动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故此笔者欲阐明两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望此论述能给临床针灸医生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以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8.
从人的认知过程入手,探讨中西医理论形成及其异同。得出结论:从人的认知过程来看,中西医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都是先确定现象变化的规律,然后再给出解释。其不同在于:中西医理论所依据的现象变化过程有层次的不同;而在对现象进行解释时,中西医所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中医主要总结的是人体宏观层次现象变化的规律,并用假设解释之。西医主要总结的是人体微观各层次上现象变化的规律,在解释时是用下层现象解释上层现象,而仅在当时所认知到的最微观层次采用假设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学习的核心。为解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药文化集中授课时间短,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中医药文化教学,学员分散且学习时间碎片化等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本文以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药文化学习为入口,融入"互联网+"模式,建设一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药文化学习平台,探索新型学习渠道,提高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药文化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