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磁天平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实验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实验室磁性测量的研究.目的:通过磁天平测定微量样品磁化率原理的探讨,建立微量磁性药物样品磁化率测定方法.方法:磁化率是描述磁性药物的重要指标,用磁天平测定磁化率是一种常规的物理方法;样品管通过抗磁校正,用已知磁化率的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在相同温度及磁场下测定进入磁场前后的质量变化,即可求得所测微量样品磁化率.结果及结论:测定值与理论值相比结果相差1.96%∠2%,符合较好.磁天平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等特点.但所需样品量大.通过磁天平测定微量样品磁化率原理及方法分析,建立微量磁性药物样品磁化率测定方法.为微量样品采用磁天平测定磁性能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秋水仙碱磁微球靶向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搪塞秋水仙碱磁微球靶向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用白蛋白包埋法制备秋水仙碱磁微球,测量微球大小,载药量,进行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和亚急性毒性实验,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观察其对裸鼠移植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磁场联合阿霉素磁液靶向治疗鼠种植性胃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霉素磁液经消化道给药后,联合外磁场对鼠种植性胃肿瘤的靶向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Walker-256瘤细胞制作鼠种植性胃肿瘤模型,并分成阿霉素磁液联合外磁场的靶向组,单纯阿霉素治疗的非靶向组及空白对照组。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肿瘤生长率,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动物生存时间等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靶向组动物肿瘤生长明显缓慢,瘤重及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78.08%和82.52%(χ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自行制备的纳米级磁性阿克拉霉素微粒在有无外加磁场的情况下在正常小鼠肾脏的组织分布。方法:将正常小鼠分为3组,每组6只。3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磁性阿克拉霉素纳米微粒,其中,第2、3组左肾部位分别外加2000Gs和4500Gs永磁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3组小鼠30min时的左、右肾脏的阿克拉霉素浓度。结果:磁性阿克拉霉素纳米微粒体内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应用磁性阿克拉霉素纳米微粒给药,药物在靶向脏器的浓度明显高于普通水溶液给药,且靶器官药物浓度与外加磁场强度呈正相关性。结论:磁性阿克拉霉素纳米微粒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作为肿瘤化疗药物的新型载体,磁性纳米微粒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能有效提高靶向器官内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5.
磁处理水是将水通过一定强度的磁场切割数次后 ,使水的某些结构发生改变。以前称磁处理水为“磁化水” ,但实际上水是抗磁物质 ,通过磁场切割并未被磁化 ,不具有磁性 ,故称为磁处理水较为确切。上世纪 70年代 ,我国开始研究磁处理水对泌尿系统结石的作用并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肾结石和膀胱结石。随着研究深入 ,发现它对免疫功能、脂质代谢、激素水平以及组织细胞等均有影响 ,并且从水发展到酒或矿泉水等其它液体经过磁处理后亦同样对机体产生较好的医疗效应。因此 ,其潜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涉及临床各科 ,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疗效肯定 ,而且评…  相似文献   

6.
药物控释载体可有效控制药物治疗剂量和药物在体内病灶部位的选择性释放,具有毒副作用低、给药剂量小、良好生物利用度、稳定性、更长的半衰期等特点,药物控释载体材料可分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和纳米磁性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应用比较多的有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和壳聚糖等,具有无毒、无害、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代谢产物无毒、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等优点,与化疗药物结合制备的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磁性药物微球多采用纳米铁粒作为磁响应性材料,将具有磁性的超微磁粉与抗肿瘤药物共同包入人体白蛋白或其它高分子物质中,制成具有一定磁响应性能的载附抗癌药物的微球体,在体外磁场作用下可以实现靶向给药,是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途径。然而,尽管药物控释载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临床应用的药物制剂还不太多,加强剂型设计和制备技术的研究,研究和开发新的高性能药物载体及智能化药物释放体系将是靶向型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应用磁性生物陶瓷人工椎体靶向治疗椎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4岁健康山羊4只,椎体切除后行“磁性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置换术”。山羊术后于前小腿外侧皮下静脉注射^99MTc4^-标记的葡聚糖磁微粒(DMN)(0.1mg/kg体重),L4区域应用医用磁导向定位仪,磁场强度为1T。ECT采集时间为:给药后0~1min内,每2s采集1次,共30次;此后,在给药后20,40,60,80min各采集1次,动态观察在磁场条件下,^99MTc4^-标记的DMN在靶区的富集情况;同时对心、肝、脾、肾和肺等脏器进行同步ECT采集显像,动态观察DMN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体外磁场的作用下,ECT显像显示给药40min后磁区出现^99MTc4^-标记的DMN富集,且富集的浓度随磁场作用的时间的延长而增高,80min时DMN在磁区的浓集继续增加。撤除外加磁场,DMN浓集随即消失。结论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具有顺磁性的磁性生物陶瓷的磁化强度升高,产生与体外磁场方向一致的体内小磁场,在体内、外磁场的联合作用下,具有超顺磁性的DMN浓集于磁性生物陶瓷人工椎体区域,可使局部定位更明确、具体,强化有效的靶向治疗效果,即形成“体腔内特定区域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8.
磁性微球血管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磁性微球(MG-ms)为栓塞剂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加磁场与不加磁场情况下行兔耳静脉注入 ̄(99)TC标记的MG-ms试验、经导管犬肾动脉注入磁微粒(粒径<1μm)和犬肝动脉注入10~30μmMG-ms的对比研究,显示磁微粒及磁微球有良好的体内磁应性。对12只犬在加磁场与不加磁场下行肾动脉栓塞,结果有明显差异。对4只犬在加磁场的情况行10~30μmMG-ms肝动脉栓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治疗肿瘤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纳米颗粒在肿瘤热疗、基因载体研究、靶向药物治疗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纳米颗粒载药系统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突破口.目的:对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在医学领域特别是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其机制进行概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0-01/2009-10),以"Superparamagnetic,Nanoparticles,Targeting"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2005-01/2009-10),万方数据库(2005-01/2009-10),以"磁性、纳米颗粒、靶向"为检索词.结果与结论:共收集123篇关于磁性纳米颗粒靶向作用的文献,中文24篇,英文108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是指具有磁响应性的纳米级粒子,其直径一般小于30 nm,当磁性纳米粒子的粒径小于其超顺磁性临界尺寸时,粒子进入超磁性状态.超顺磁性纳米颗粒除了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炎症肿瘤相关部位外,还可被广泛存在于肝脏、脾脏、淋巴结的网状细胞-内皮吞噬系统(reticulo-eneothelial system,RES)的细胞所识别.研究发现经过表面修饰的载药纳米颗粒,可跨血脑屏障转运,其机制可能与血脑屏障的连接结构--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通过低密度脂蛋白介导的胞吞作用有关.目前合成生物相容性磁性纳米颗粒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常用的合成生物相容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方法为共沉淀法.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具有靶向性,且四氧化三铁的晶体对细胞无毒,其作为基因载体及药物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对于外置磁场,如何全面的避开内皮吞噬系统的吞噬,防止治疗过程中药物性血栓的生成等尚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磁场治疗大鼠脑梗塞灶实验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磁场对实验性大鼠脑梗塞的作用。方法:用雄性大鼠60只,尼龙线堵塞法建立急性脑局部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旋磁治疗组和脉冲磁治疗组,每组因治疗时间不同又分为两个亚组,即治疗72小时组和治疗96小时组。术后测量神经功能,治疗完毕后断头取脑测其脑梗塞灶面积,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旋磁治疗组和脉冲治疗组比较,其神经功能评分低,梗塞灶面积大,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旋磁治疗组与脉冲磁治疗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及梗塞灶面积差异均无显著性。脑组织切片光镜所见,对照组均有明显的软化灶,而两种磁场治疗组均未见软化灶,只见轻微缺血改变。结论:磁场治疗对改善脑局部缺血效果明显,并对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设定新四兰白兔头部为一靶区,外加磁场,经兔耳缘静脉注射磁性平阳霉素微球(NPMS),观察MPMS在体内分布情况。并阐述外加磁场强度及时间对微球在靶区定位的影响。结果提示:①经外加磁场作用下的MPMS有较好的靶向分布性,且与外加磁场作用的时间、强度相平行。②海绵状血管瘤与周围的动静脉存在广泛交通,瘤腔注药后往往迅速流失,MPMS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将药物浓集在瘤腔,通过药物缓释作用,延长对瘤腔内膜的损伤作用,增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将碳纳米管制备成磁靶向药物载体后,在磁场作用下能更好地把药物运送至体内靶器官或靶组织。目的:观察磁性碳纳米管新化疗载体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抑制效果。方法:MTT法检测5-氟尿嘧啶、磁性多壁碳纳米管-5-氟尿嘧啶、磁性多壁碳纳米管(每种药物分别含0.0003,0.003,0.03,0.3,3g/L5-氟尿嘧啶)对结肠癌SW480细胞的抑制作用。将含相同浓度5-氟尿嘧啶的5-氟尿嘧啶、磁性多壁碳纳米管-5-氟尿嘧啶、磁性多壁碳纳米管分散液分别注入SD大鼠足垫皮下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裸鼠体内。结果与结论:体外各质量浓度的5-氟尿嘧啶和磁性多壁碳纳米管-5-氟尿嘧啶对癌细胞的毒性存在剂量依赖性,相同5-氟尿嘧啶质量浓度时两者对体外SW480细胞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说明磁性多壁碳纳米管-5-氟尿嘧啶的主要药效成分为5-氟尿嘧啶。体内研究高效液相检测显示磁性多壁碳纳米管-5-氟尿嘧啶能有效聚集在淋巴结,长时间持久释放,淋巴结浓集效果明显优于5-氟尿嘧啶(P<0.05),且不良反应小,肉眼容易辨识,细胞穿透性好;TUNNEL检测见磁性多壁碳纳米管-5-氟尿嘧啶化疗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灶细胞有明显凋亡现象,在磁场作用下效果更显著。说明磁性多壁碳纳米管-5-氟尿嘧啶对结肠癌SW480细胞淋巴结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磁石枕治疗218例顽固性幻听的临床疗效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磁石是一种矿石,即四氧化三铁(Fe3O4),它的作用为“益精除烦……明目聪耳”《本草纲目》,并具有磁性[1]。磁现象起源于电荷的运动,磁场对引入磁场中的运动电荷或载流导体有磁力作用;载流导体在磁场中移动时,磁场的作用力对载流导体作功。我院运用上述机理把中药磁石经特殊方法处理,使之加大磁性并能长期保留磁性,其永久感应强度达到0.8特拉斯,用此而制成磁石枕供顽固性幻听患者在卧床休息及睡眠时枕用。我们从2000年使用磁石枕治疗顽固性幻听共218例,显效率达75%,明显优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显效率为15%)。本疗法为中药磁石等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传统的热疗方法相比,磁流体热疗具有很好的磁响应性,在一定高频交变磁场下能实现肿瘤热疗的自动控温和靶向治疗等优点。目的: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观察其介入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开腹后瘤粒悬浮液针头注入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造模后14d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阿霉素组,均采用3F导管从右侧股动脉选择至肝固有动脉动脉注入药物后拔管。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于介入后行热疗3次。介入治疗后14d取肝脏组织测量肿瘤大小,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下观察制备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为球形,大小为20~30nm,在交变磁场下有良好的磁感应升温能力。治疗后14d,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肿瘤大面积坏死,肿瘤抑制率达到70.84%,明显高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阿霉素组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可吸收电磁波转化为热能,通过介入治疗可显著抑制兔VX2肝癌生长。  相似文献   

15.
肝动脉注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治疗兔VX2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传统的热疗方法相比,磁流体热疗具有很好的磁响应性,在一定高频交变磁场下能实现肿瘤热疗的自动控温和靶向治疗等优点。目的: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观察其介入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开腹后瘤粒悬浮液针头注入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造模后14d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阿霉素组,均采用3F导管从右侧股动脉选择至肝固有动脉动脉注入药物后拔管。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于介入后行热疗3次。介入治疗后14d取肝脏组织测量肿瘤大小,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下观察制备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为球形,大小为20~30nm,在交变磁场下有良好的磁感应升温能力。治疗后14d,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肿瘤大面积坏死,肿瘤抑制率达到70.84%,明显高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阿霉素组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可吸收电磁波转化为热能,通过介入治疗可显著抑制兔VX2肝癌生长。  相似文献   

16.
载顺铂超顺磁γ-Fe2O3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将化疗药物联接在磁性纳米载体上,在外加磁场的引导下使所载药物定向集中于靶向治疗部位,在增强疗效同时还可降低毒性不良反应。目的:制备海藻酸钠改性的磁性纳米粒子及其负载顺铂药物,分析产物的磁学性质。方法:通过Fe2+在乙醇胺水溶液中一步合成磁性纳米粒子,用海藻酸钠作偶联剂使磁性纳米粒子与顺铂相连,制备磁性纳米粒子药物。结果与结论:X射线衍射花样证明产物为γ-Fe2O3纯相,透射电子显微镜表明磁性纳米粒子直径平均约10nm,载顺铂后药物包覆于纳米粒子周围,磁化曲线显示纳米粒子为超顺磁性,核磁共振得到纳米粒子的弛豫率为0.11602mmol/ms。表明所制备磁性纳米粒子及其载顺铂超顺磁性纳米粒子药物性质稳定,具有作为磁性纳米粒子药物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将化疗药物联接在磁性纳米载体上,在外加磁场的引导下使所载药物定向集中于靶向治疗部位,在增强疗效同时还可降低毒性不良反应。目的:制备海藻酸钠改性的磁性纳米粒子及其负载顺铂药物,分析产物的磁学性质。方法:通过Fe2+在乙醇胺水溶液中一步合成磁性纳米粒子,用海藻酸钠作偶联剂使磁性纳米粒子与顺铂相连,制备磁性纳米粒子药物。结果与结论:X射线衍射花样证明产物为γ-Fe2O3纯相,透射电子显微镜表明磁性纳米粒子直径平均约10nm,载顺铂后药物包覆于纳米粒子周围,磁化曲线显示纳米粒子为超顺磁性,核磁共振得到纳米粒子的弛豫率为0.11602mmol/ms。表明所制备磁性纳米粒子及其载顺铂超顺磁性纳米粒子药物性质稳定,具有作为磁性纳米粒子药物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对于骨感染的治疗,早期应用大剂量的敏感抗生素是一切治疗的基础.但现有局部应用抗生素的方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目的:制备具有磁场顺应性的万古霉素微球,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评价,观察具有磁场顺应性的万古霉素微球对大鼠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壳聚糖作为万古霉素的载体,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具有磁场顺应性的万古霉素微球,通过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态,振动样品磁强计确证纳米微粒磁响应性的存在.观察外加磁场下具有磁场顺应性的万古霉素微球尾静脉注射后对大鼠急性骨感染的治疗效果以及大鼠胫骨X射线、病理改变,并与全身应用万古霉素的万古霉素治疗组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成功制备了具有磁场顺应性的万古霉素微球,其外观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298 nm,平均载药量为32.36%,平均包封率为80.9%,体外具有较好的磁场顺应性.外部磁场介导下,具有磁场顺应性的万古霉素微球尾静脉注射后可聚集在病灶区,明显抑制骨感染,其万古霉素的实际使用剂量仅为全身应用万古霉素剂量的1/3.万古霉素微球组与万古霉素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具有磁场顺应性的万古霉素微球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型药物靶向制剂,为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骨感染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头穴磁疗法对偏头痛和内啡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头穴磁疗法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及与偏头痛止痛关系.方法采用磁性发卡治疗偏头痛患者29例,观察治疗效果与测定治疗前后β-内啡肽(β-EP)变化.结果磁性发卡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为90%,治疗前后β-EP显著性改变(P<0.01).结论头穴磁疗法治疗偏头痛有效,可明显提高偏头痛患者血浆内β-EP含量,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的制备及特性检测,探讨其靶向损毁脊髓背角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高倍显微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阿霉素的含量,测定微球磁吸附率,计算求和值S,确定最佳投料比(药物:载体),绘制药物微球体外释放曲线。28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4只;空白微球对照5mg组(C1组)、15mg组(C2组),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5mg组(A1组)、15mg组(A2组),每组各6只。在外磁场作用下蛛网膜下腔注射微球,连续观察家兔下肢的电痛阈、运动功能的变化,30d后取腰骶段脊髓作病理检查。结果:制备的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最佳投料比为1:15,磁吸附率为100%。微球外形圆整,分散性好。阿霉素60min释放75%左右,240min释放90%以上。A2组痛阈显著升高(P〈0.01),持续30d仍未见消失。所有家兔运动功能评分未见明显变化。A1组脊髓背角破坏轻微,A2组脊髓背角破坏明显,所有组的脊髓前角未见损毁。结论:制备的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缓释性好,磁响应性强,15mg组可靶向损毁脊髓背角,镇痛效应显著,具有“感觉.运动”分离作用,可作为疼痛治疗的靶向神经损毁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