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在MRI上的影像诊断不同点,提高乳腺黏液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收集解放军第307医院均经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其中单纯型黏液腺癌20例,混合型黏液腺癌11例)和50例纤维腺瘤患者的资料,比较并分析两者的MRI表现特点。结果乳腺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T2WI均为较高信号影。①病变形态学:黏液腺癌多边界不清楚不规则,纤维腺瘤多边界清晰。②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单纯型黏液腺癌平均ADC值为(1.8±0.5)×10-3 mm^2/s,混合型黏液腺癌平均ADC值为(1.0±0.6)×10-3 mm^2/s,纤维腺瘤ADC值为(1.4±0.30)×10-3mm^2/s。③病变内部强化特征:单纯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延迟不均质强化(45%,9/20)和边缘强化(45%,9/20),混合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不均质强化(91%,10/11)。纤维腺瘤的内部强化特点:不均质强化(44%,22/50)、均匀强化(40%,20/50)、内部暗分隔(14%,7/50)、边缘强化(2%,1/50)。④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intencitycurve,TIC):单纯型黏液腺癌及纤维腺瘤以Ⅰ型曲线多见,混合型黏液腺癌以Ⅲ型曲线多见。上述各组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在MRI上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正确认识MRI特点,可以提高黏液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的MRI动态增强表现,以期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特征、动态增强特征,以及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达。结果 30例患者共53个病灶,其中乳腺纤维腺瘤病灶38个,乳腺癌病灶15个。乳腺纤维腺瘤边界大多较清晰光整,且增强后强化均匀或不强化,TIC表达主要为I型,占78.95%。乳腺癌的形态多表现为不规则或毛刺状,强化不均匀,TIC以Ⅲ型为主,占60.00%。二者在Ⅱ型TIC上有交叉。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能更好地鉴别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叶状肿瘤(24个病灶)和59例乳腺纤维腺瘤(62个病灶)患者的MRI表现,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叶状肿瘤的平均最大径大于纤维腺瘤,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4)。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的形状和边缘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lt;0.05);叶状肿瘤以分叶状形态多见(12/24,50.00%),也可出现不规则形态(2/24,8.33%);纤维腺瘤以类圆形(29/62,46.77%)和分叶状(27/62,43.55%)多见,无不规则形态出现。纤维腺瘤边缘多表现为光滑(58/62,93.55%),边缘不规则少见;叶状肿瘤边缘不规则更多见:7个(29.17%)边缘不规则,1个出现毛刺。11例(11/24,45.83%)叶状肿瘤T1WI出现斑片状高信号(提示有出血),纤维腺瘤无T1WI斑片状高信号表现。叶状肿瘤T2WI脂肪抑制上以高信号为主(21/24,87.5%),无等或低信号出现;纤维腺瘤T2WI抑脂上等、低、高、混杂信号都有,以高信号为主(43/62,69.35%);两者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25)。8例(8/24,33.33%)叶状肿瘤可见囊变区,纤维腺瘤无一例囊变表现。在强化方式和未强化的低信号分隔方面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曲线类型上,叶状肿瘤以Ⅱ型多见,纤维腺瘤以Ⅰ型多见;Ⅲ型曲线更多见于叶状肿瘤,两者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08)。在平均ADC值方面,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8)。结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在MRI表现上存在差异,应用动态增强MR检查能够提高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在乳腺髓样癌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髓样癌(髓样癌组)及36例乳腺纤维腺瘤(纤维腺瘤组)资料,分析并比较2组MRI特征。结果 髓样癌组患者年龄大于纤维腺瘤组(t=2.791,P=0.008)。2组间病灶最大径、病灶内部强化特征、坏死及囊变征象、平扫T2WI病灶信号强度、DWI病灶信号强度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病灶数目、形态、边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MRI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髓样癌与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联合ADC值鉴别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MBC)与纤维腺瘤(F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6枚肿块)PMBC与20例(20枚肿块)FA患者的ADC图资料,均经病理证实.将两组患者ADC图导入Mazda软件并手动勾画全层病变区域,经软件获得9个直方图参数;另外在...  相似文献   

6.
乳腺疾病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就可同时减轻患者心理、生理上承受的痛苦。动态增强MR成像技术及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就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病灶及背景实质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价值。方法 收集41例接受乳腺DCE-MRI检查的患者(共4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21个(良性组),恶性病变24个(恶性组),测量病灶及背景实质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浆分数(Vp),对2组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各参数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病灶Ktrans和Kep、背景实质Ktrans和Kep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2组病灶Vp和背景实质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时,背景实质Ktrans的AUC较其他参数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6.19%。所有参数联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AUC值最高,为0.86(P<0.001)。结论 DCE-MRI相关参数中,背景实质Ktrans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定量分析DCE-MRI数据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其背景实质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望成为无创诊断乳腺病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CESM)与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中近10年发表的CESM与MRI比较诊断乳腺癌效能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根据诊断准确性实验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评价文献质量,以Meta Disc 1.4检验纳入文献的异质性,并根据结果选择对应效应模型,对两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和诊断比值比(DOR)进行汇总分析,绘制诊断性实验Deek''s漏斗图,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及其真实性进行评价。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中英文文献661篇,经过筛选纳入12篇文献。汇总结果显示,CESM和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均为0.97,特异度分别为0.69和0.51,DOR分别为105.44和33.73,PLR分别为2.94和1.95,NLR分别为0.05和0.07,AUC(95%CI)分别为0.964 5(0.955 8,0.981 5)和0.919 8 (0.892 7,0.946 8),CESM的AUC大于MRI。Deek''s漏斗图表明纳入文献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P>0.05)。结论 CESM能有效诊断乳腺癌,较MRI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动态增强MR及DW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MR平扫、增强及DWI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测量 ADC值。结果 59例共检出62个纤维腺瘤病灶,其中类圆形29个,分叶状33个;58个病灶边缘光滑;12个(12/62,19.35%)病灶于压脂T2WI 上可见低信号分隔。在动态增强图像上,2个病灶无或轻度强化,60个明显强化,其中34个(34/60,56.67%)可见低信号分隔,35个(35/60,58.33%)病灶呈离心模式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I型43个(43/62,69.35%),Ⅱ型15个(15/62,24.19%),Ⅲ型2个(2/62,3.22%),Ⅳ型2个(2/62,3.22%)。DWI上高信号病灶45个(45/62,72.58%),等信号17个(17/62,27.42%)。共测量52个病灶的ADC值,为(0.79~2.78)×10-3 mm2/s,平均ADC值为(1.67±0.38)×10-3 mm2/s,95%可信区间为(1.56~1.78)×10-3 mm2/s。结论 乳腺纤维腺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结合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资料,均于术前1~2周接受常规MRI及DWI、DCE-MRI。根据病理结果按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分为无或浅肌层浸润组(n=25)和深肌层浸润组(n=20),比较2组间ADC值及DCE-MRI定量参数值(Ktrans、Kep、Ve)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效能。结果 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组Ktrans值高于无或浅肌层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组间ADC值、Kep、V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trans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P=0.007),以Ktrans=0.355/min为临界值,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60.0%。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中,Ktrans值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DE-MRI)对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检出的非肿块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FFDM检出乳腺单发非肿块性病变患者,将病变分为局部结构扭曲(A)、局限性不对称致密(B)和单纯多发微小钙化灶(C)三种类型;根据分布特点,将单纯多发微小钙化灶分为簇状分布、线样分布、区域性分布、段性分布及弥漫散在分布型。分析DE-MRI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E-MRI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病变90例,恶性病变82例;DE-MRI对A型、B型和C型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45%(21/22)和66.67%(6/9),92.31%(24/26)和86.84%(33/38),82.35%(28/34)和72.09%(31/43)。结论 DE-MRI对于鉴别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的良恶性非肿块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14岁,以"右乳肿块5月余、加重20天"入院.患儿12岁月经初潮,不规律,近3个月闭经.查体;右侧乳房明显增大,右侧乳房皮肤发亮,颜色加深,表面见静脉怒张;乳房内可触及巨大实性肿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MRI;双侧乳腺体积增大,以右侧为著,右侧乳腺内下象限见巨大等T1较长T2异常信号,DWI呈高信号,约10 cm×9 cm×11 cm,内见分隔;增强后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乳腺组织受压、移位(图1~3).MRI诊断;右侧乳腺内下象限巨大肿块,多考虑巨大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MR增强3D最大密度投影图像,比较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邻近血管征、上述两种征象均为阳性及其中任意一种征象为阳性在不同最大径病变及良恶性病变中的出现率;评价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102例患者中,恶性病变58例,良性44例。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恶性病变中的出现率高于良性病变,在最大径>2 cm病灶中的出现率高于最大径≤2 cm的病灶。以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鉴别同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56.89%(33/58)、79.54%(35/44)、78.57%(33/42)、58.33%(35/60)及0.68;以邻近血管征诊断同侧乳腺恶性病变的上述指标分别为56.89%(33/58)、93.18%(41/44)、91.67%(33/36)、62.12%(41/66)及0.75;以上述两种征象均为阳性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AUC分别为46.55%(27/58)、93.18%(41/44)、90.00%(27/30)、56.94%(41/72)及0.70;以其中任一征象阳性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AUC分别为68.97%(40/58)、81.82%(36/44)、83.33%(40/48)、66.67%(36/54)及0.75。结论 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非典型声像图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85例(共493个病灶)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非典型声像特征,并计算误诊率;比较具有多种非典型特征与不具有或仅具有单一非典型特征病灶、不同大小病灶及不同病理类型病灶误诊率的差异,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超声正确诊断404个病灶,其中99个表现为非典型声像;误诊89个,均为非典型声像;具有≥2种非典型特征病灶误诊率高于<2种非典型特征病灶(χ2=256.40,P<0.05),最大径>3 cm病灶误诊率高于≤3 cm病灶(χ2=6.73,P<0.05),复杂型纤维腺瘤误诊率高于非复杂型(χ2=188.01,P<0.05)。结论 具有多种非典型声像特征、体积较大、属复杂型纤维腺瘤的病灶易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病理诊断明确且术前进行过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叶状肿瘤23例、纤维腺瘤57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造影表现,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分析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在超声造影表现和病理中微血管密度间的关系。 结果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比较,边界是否清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顺序、增强强度、均匀性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960、24.419、4.901,P均<0.05)。叶状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后边界清晰、散在的离心性不均匀低增强。纤维腺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后边界清楚、向心性均匀高增强。 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77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常规超声(BUS)及CEUS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BUS及CEUS各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BUS与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 27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184例(良性组),恶性病变93例(恶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S诊断恶性肿瘤的危险指标为中等血供、非平行生长、血供丰富及边界模糊,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17、4.84、3.39、3.04;CEUS为离心性增强、向心性增强、肿瘤形状不规则、造影剂分布不均、增强后范围增大,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36、4.58、4.07、3.28、2.36。BUS诊断乳腺肿瘤的准确率为81.59%(226/277),CEUS为88.09%(244/27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 P<0.001)。结论 采用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较高,其在乳腺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VIBRANT动态增强MRI及其减影对乳腺癌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强  段阳  陶黎 《磁共振成像》2011,2(2):129-13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 MR减影成像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血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乳腺癌病人分别进行乳腺 VIBRANT动态增强MR检查及后处理技术,评价胸廓内、外动脉、乳腺穿支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对健侧乳腺、患侧乳腺两组血管显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侧乳腺、患侧乳腺两组的胸廓内、外动脉的I级分支和乳腺穿支动脉之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半定量参数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48例经核芯针穿刺证实为乳腺浸润性癌的患者分别于NAC前和NAC 2周期后行DCE-MRI,采用两种ROI选取方法(ROIwhole法和ROIhs法)测量最大线性斜率(Smax)、第二期强化程度(SI2%)和峰值强化程度(SIpeak%)。按照Miller & Payne病理疗效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和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比较两组 NAC 2周期后各参数的变化值及两种方法测得的参数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48例中,NMHR组35例,MHR组13例。MHR组中应用ROIwhole法测得的Smax、SI2%和SIpeak%的变化值分别为-54.6%(-86.8%~-19.8%)、-54.5%(-88.5%~-13.3%)和-23.3%(-63.5%~28.1%),NMHR组应用ROIwhole法得到的参数变化值分别为-14.7%(-68.8%~113.8%)、-18.7%(-74.3%~228.6%)和1.0%(-54.5%~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HR组应用ROIhs法测得的参数变化值分别为-57.3%(-82.2%~15.3%)、-41.1%(-84.3%~-16.8%)和-19.3%(-58.0%~5.8%),NMHR组应用ROIhs法得到的参数变化值分别为-10.5%(-49.4%~130.8%)、-13.0%(-55.1%~216.7%)和-3.9%(-55.7%~51.2%),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种方法测得的Smax、SI2%和SIpeak%的变化值预测NAC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0.61和0.84)。结论 DCE-MRI半定量参数可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的疗效;ROI选取方法对参数预测价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MRI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R已成为临床和影像医师评估乳腺疾病的一项强有力的工具。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是目前临床MR检查的首选。近年来,MRI新技术的发展,如钠磁共振成像、化学能量饱和转移(CEST)和BOLD MRI有望为诊断乳腺疾病提供更有价值的参数,而乳腺放射组学和放射基因组学也已成为乳腺成像的热门话题。本文对MRI新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