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由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的常见高原性疾病,属于藏医“血隆病”之“坏血增多”范畴。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和药物,藏医药治疗HAPC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尤其对其诊治早有详尽的记载。本文从藏医治疗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法等方面,对藏医诊治特色进行概述。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发病机理、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需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进一步研究藏医复方药物和联合用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01-1805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由于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过度代偿性增生的慢性高原病,藏医称为"查培病"。该病严重影响到高原居住人群的健康。在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957)研究的基础上,证实藏医临床防治HAPC确有疗效,发现HAPC藏医治疗前后代谢谱有差异,但HAPC不同藏医证型的生物学基础尚不明确,文章提出"依据藏医诊断-生化检测-生物标志等多维信息的相关性分析,能揭示HAPC藏医隆型、血型的生物学基础"的假说,拟结合HAPC国际诊断标准,用藏医三诊(望、触、问)方法,收集100例青藏高原地区HAPC有效病例的头痛、头晕等临床体征,全自动生化分析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LC-MS等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血、尿样本,结合主成分分析等数学处理方法,发现HAPC藏医证型相关的特征性生物标志,以探索HAPC藏医隆型、血型的证型生物学的科学内涵,为其临床辨证客观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274-227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四部医典》等藏医药书籍中治疗HAPC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藏医治疗HAPC方案及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HAPC属于藏医血隆病的范畴,俗称"多血症"。为揭示藏医药治疗该病方剂组方用药规律,通过整理《四部医典》等藏医药书籍中的相关治疗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藏医治疗HAPC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关联规则分析、新方分析和证型分布。结果:收集了治疗HAPC的210首方剂,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味药分别是诃子、木香、红花、余甘子、肉豆蔻、豆蔻、丁香、土木香、天竺黄、毛诃子,累计用药频率达33.19%。发现支持度≥20%,置信度≥0.9的关联规则共演化得出新处方11首。结论:用药频率较高藏药的药性均以针对血型HAPC治疗为主,依次是隆型、赤巴型、培根型、木布病等5种分型,体现了该病在不同分型下有不同的治疗原则和组方用药规律,为藏医临床辨证论治和进一步新药开发提供了科学意义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GC-MS 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低压缺氧环境对大鼠机体代谢的影响,同时评价藏药三果汤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5 只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高原模型组、红景天胶囊(诺迪康胶囊)组、三果汤散高剂量组及三果汤散低剂量组,每组5 只,适应1 周后,将模型组和给药组置于5000 m 高原环境模拟舱中,缺氧40 天(22 h·d-1),第40 天后,测定大鼠的血常规指标和肺干湿重比,并取大鼠血浆ECF 衍生后,进行GC-MS 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差异,评价藏药三果汤散的干预作用。结果:血常规指标和肺干湿重比均有差异;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高原模型组和三果汤散高剂量组、三果汤散低剂量组、红景天胶囊组之间可显著区分,三果汤散干预HAPC 大鼠内源性主要标志物为9-己基-十七烷、甘氨酸、N-甲基-N-甲氧基羰基-乙酯及2,4-二叔丁基苯酚。结论:三果汤散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藏成药和藏医外治应用规律,为提高藏医临床疗效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搜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等数据库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藏成药及外治疗法进行分析。结果:使用22首藏成药联合4种藏医外治疗法治疗1 11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现最佳症状好转率达100%,血尿酸及血沉好转率达88.1%。其中使用频率高的3首藏成药分别为25味驴血丸和15味乳香散(丸)、15味乳鹏丸;使用率最高的外治疗法是放血疗法,且口服与放血疗法联合治疗有效率均在90%以上。结论:藏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特点,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藏医治疗疫病的用药规律及肺疫方剂药性。方法 收集和整理藏医古籍文献中治疗疫病的方剂,运用IBM SPSS软件进行藏药频数、聚类和因子分析,运用SPSS Modeler和TBtools软件分别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肺疫病方剂的药性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160首方剂,涉及219味藏药材,统计频次≥16的高频藏药材34种,多以清热、解毒祛瘟和消疫药材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项药物组,体现出藏医消疫祛邪、调隆祛寒的用药特点。聚类分析得到8个药物组合,反应了泻疫解毒和除瘟镇痛的藏医治法特点。因子分析提出6个公因子,反应了驱虫止疠的藏医治法,并表明藏药五味麝香丸在治疗疫病方剂配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治疗肺疫经典方剂的藏药材主要以草本类药材为主。方剂药性聚类结果显示凉、钝、稀等治疗赤巴的药性值最高,符合藏医消疫、清热和调“隆”的治疗原则。结论 藏医治疗肺疫病主要采取消疫清热为主、调“隆”补益为辅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六味能消丸的配伍特点,考察其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疗效,为提高该藏成药的临床疗效、优化剂型等提供依据。方法:文献法、图表法、临床病例法。结果:藏医临床多从三因素、寒热等原始病因出发,分析胃肠疾病的病理机制。六味能消丸由藏木香、干姜、诃子、大黄、寒水石、碱花等六种药物配伍组成,具有助胃肠消化及治疗腹胀、积食不化、便秘、妇科难产、不孕不育等功效。讨论了六味能消丸的组成药味功效、六味、三化味、四大种、八性的配伍特点,符合藏医治疗隆、赤巴引起的便秘及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的论述。考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110例、习惯性便秘45例、浅表性胃炎50例、反流性食管炎138例的口服临床功效。结果:该藏成药的总有效率在92%以上。结论:藏成药六味能消丸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用药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应进一步挖掘该药的作用机理,为提升临床疗效、开发新药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藏医静脉放血疗法治疗脉管炎的观察.方法:对30例脉管炎患者,服用藏药“三果汤散”的同时,应用藏医外治放血治疗.结果:在30例病人中,痊愈15例,占50%,好转10例,占33%,无效5例,16%,总有效率83.3%结论:见效率较高,提高治愈率,治疗简便.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7,(6)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藏药三果汤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作用机制,旨在探索性研究藏医药治疗特色病种多维研究方法,并对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三果汤复方化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群,针对HAPC机制,通过PharmMapper服务器进行靶点的预测分析。将得到的潜在靶点导入MAS3.0数据库进行靶点注释与分析,最后结合KEGG数据库进行通路分析。结果:共预测得到三果汤潜在靶点193个和70条信号通路,其中有24个靶点和25条通路与HAPC有关。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三果汤多元酚、黄酮类和萜类等成分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增殖、氧化反应、内分泌代谢、炎症反应等过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低氧应激能力,从而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抗HAP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收集整理格桑巴珠名老藏医专家治疗“宁隆症”的80张藏成药处方,通过Excel直方图分析法,提出治疗“宁隆症”的独特学术思想与用药规则,为治疗“宁隆症”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已成为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主要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在藏医药经典古籍《四部医典》中记载有该病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具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本文对藏医药防治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优势和现代创新研究做了分析,并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以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现代研究手段,进一步研究藏医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来源于印度的三果汤由余甘子、诃子和毛诃子组成,它不仅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著名印度传统药配方,而且还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等众多常用藏药复方的基础方,被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1995年版)中。近年来,我国和印度学者对三果汤化学、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均取得了成果,尤其在抗疲劳、抗氧化、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方面,三果汤均具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保健作用。对此,本文介绍了三果汤在印度传统医药和藏医药应用中的异同,并对三果汤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现代制剂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要在学习借鉴印度传统医学经验基础上,应结合藏医药、印度传统医药理论和临床特点,开展体现传统医药整体性的三果汤药效物质基础和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余甘子为常用藏药,具有清热凉血、健胃消食、生津止咳等功效。余甘子与诃子、毛诃子组成的三果汤散常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藏药组成复方在藏医药临床中使用。本文分析余甘子在藏医药中的传统用法,并对余甘子在藏药复方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余甘子的藏医药研究和现代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藏医将人体的经脉分为黑脉和白脉。藏医认为因季节环境、饮食不当、瘟毒热邪侵入脉道,或外伤等损害白脉,导致三因素中的隆和血液紊乱而诱发白脉病。白脉病是藏医白脉系统遭受致病因素的影响后所致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很多疾病归属于“白脉病”。中风病是藏医白脉病的一种,临症时需根据疾病的寒热属性、发病时间、病位及其三因素(赤巴、隆、培根)归属情况,据理选药、对治疾病,是藏医辨治白脉病的基本规律,临床时应按照藏医的诊疗规律、综合诊查病因、把握疾病证候变化规律来施治用药。  相似文献   

15.
萨滞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藏医药治疗萨滞布病临床疗效显著,但其病因病机尚存在异议,为促进和提高萨滞布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研究查阅和古籍文献,发现萨滞布病是人体三因失去平衡后隆血紊乱,人体坏血增多,坏血在隆的反作用下黏性增高,出现血液堵塞或溢出现象,导致白脉和黑脉受损,进而引起偏瘫、失语等症状,同时依据文献将萨滞布病的证型分类进行总结和梳理。依据藏医理论和国内外萨滞布病前沿相关文献,提出了从神经血管单元、时间药理学、代谢组学、肠道菌群等方法藏药干预萨滞布病的策略,为新方法和新思路研究藏药干预萨滞布病提供了藏医理论衔接点。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因其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癌变性而备受关注。藏族药不仅是我国藏区居民防病治病的要药,也是中国民族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对藏族药了解的增加,关于藏族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研究藏族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通过文献整理、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3个方面总结藏族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显示藏族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悠久的历史。藏族药在现代临床上可以单味药或复方使用,可单独使用或与中药、化学药物联合用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抗应激和抗氧化损伤等,研究藏族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可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开发和使用提供更充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藏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肝硬化的70 例病人,口服藏药45 d,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显效17 例,占24.29%;好转47 例,占67.14%;无效6 例,占8.57%;总有效率为91.43%;三大常规和肾功治疗前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藏医治疗肝硬化具有独特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藏药的价值是治疗疾病,藏药质量标准是用于衡量藏药价值的标准。本文基于现行的藏药标准难以验证藏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总结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主要特点,如修订了显微鉴别;选择更合理,更具专属性测定指标;加强药品的安全性保障;广泛应用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等,从这些特点入手,针对现行藏药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怎样制定科学、实用、规范的藏药质量标准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藏医药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而发祥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南派藏医药"更是镶嵌其中的明珠,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传统南派藏医药学的传承、发扬和创新是藏医药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构建相应的人才支撑体系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四川省康巴藏区是"南派藏医药"的主要发祥地,成都中医药大学作为全国6所"双一流"建设中医药大学中惟一开办藏药学本科专业的院校,在培养"南派藏医药"人才梯队中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此研究总结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建设"双一流"高校背景下培养具有南派藏医药特色的藏药学本科层次人才的举措和成绩,以便为深入探索藏医药的现代人才培养体系及实现途径提供进一步的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