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精准医学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临床和个体信息,实行精准的风险预测和精准的疾病分类、诊断及治疗,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以实现疗效精准评估、预后的精准判断为目标,现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一个热点方向。本文对精准医学发展的背景、内涵、发展状况及其影响作了简要介绍。中医学的整体观、以人为本、辨证论治等基本理念和诊疗模式,彰显了同病异治、因人而异、因病程而异的个性化治疗的追求,与精准医学的要求高度契合。加强中医药的精准医学研究,是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要努力挖掘和弘扬中医药自身固有的精准医学特色和优势;探索在当代条件下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精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的思路、技术和方法;丰富中医药精准治疗的实践模式。在中医药精准医学的研究中,需要以“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两大问题为切入点,坚持突出中医药个性化、动态化、整体性诊疗理念,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医学概念。在精准医学模式下明确社区、医院在糖尿病分级诊疗防治中的不同分工和合作联系,有助于推进糖尿病的个体化诊治。中医药具有病证同治、整体综合调治优势,用于防治糖尿病已有几千年历史,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精准医学与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均强调个体化医疗。因此,在精准医学模式下,中医药在糖尿病预防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晚期肺癌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精准医学是应用现代遗传学技术、分子影像学技术等,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中医学辨证论治与精准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中西医结合对晚期肺癌的诊疗需要辨证施治与精准医疗的有机结合,以达到减少误诊误治、提高精准治疗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精准医学作为新兴的医学模式,强调了基因组学在临床疾病诊疗中的指导作用,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本文通过论述精准医学和中医学关系,从中医证候诊断、治疗用药、预防疾病和用药决策等方面探讨精准医学在中医学中应用的可能及意义,同时提出了实现二者结合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近年来精准医学和个体化诊疗RA成为探讨与研究的热点,而辨证论治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突出个体化诊治疾病的中医思路。在一定程度上,精准医学提出的的疾病个体化诊疗,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精准医学背景下的辨证论治是RA未来中医个体化诊疗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辨证论治与精准医学,以期为RA的中医个体化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34-736
以精准医疗理念为基础,提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思路:首先,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识患者不同体质和易感基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准确分型分层,精准诊断;然后,借助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方法和手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最后,运用中医药进行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的整体精准调节,提高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水平。主要从治未病与精准预防、治已病与精准治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学在诊疗疾病过程中蕴涵和体现了精准医学的基本内涵,其基本思想和精准医学理念在许多方面高度契合,如“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及中医对患者症状的计量诊断等,均体现出“精准”之处。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使中医药诊疗体系实现精准化和个性化,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向精准医学发展。中药在产地来源、炮制规范、应用形式及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精准化,也更有利于中药精准疗效的发挥。通过阐述精准医学与中医药的关系、大健康前提下“精准中药”的特点以及“精准中药”的代表性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精准中药”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精准医学是生物和信息技术在医学临床实践的交汇融合应用,个体化医学的更精确定位与升华。基于精准医学理念,如肺癌、白血病、乳腺癌等疾病的基因诊断与靶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因诊断、基因多态性与病证结合研究均取得了较多进展,但也提示了很多问题。如何在大数据分析时代,将病证实质研究与精准医学有机结合,建立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并符合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际的方法学新体系,是中医药研究发展的难点和突破点,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精准医疗已成为国际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注重个体化诊疗的中医药就是精准医疗的先驱。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治疗及行业提质增效的重大关切和需求,以精准医疗为导向,以"精准研发,精准质控,精准用药"为核心和目标,将是未来中药现代化发展与研究的重大课题。其中,基于临床精准定位的中药新药创制是精准研发的关键,关联临床功效的中药质量生物评价是精准质控的核心,关联临床病证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是精准用药的重点。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精准研发"、"精准质控"的一些想法及做法,供全国同行们参考和商榷。  相似文献   

10.
痔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人体体质不同,痔病诱发因素多,不同患者的症状、体征、后遗症及预防方式有所不同,故需为患者提供符合其病情的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精准医疗的提出,有利于中医药个体化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从中医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方面就痔病预防、诊断、治疗三方面论述,以期为不同痔病患者提供符合其病情的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优势人群"概念的提出与深化推动了精准医学的发展,使肿瘤患者生存获益明显改善.界定中医优势人群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基于生存获益评价的筛选标准,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引入符合优势人群特色的富集设计方法,聚焦优势人群的中医学特征,将为提升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疗效提供新策略.通过提炼中医优势人群应用特征可丰富中医证候科学...  相似文献   

12.
最初的传统医学形式存在于多种文化中,西方的传统医学经过多重变革、演变成现在的医学体系,而中国的传统医学却一直保存并获得不断发展。自精准医学这一新生的医学概念产生以来,因其研究模糊了疾病的界限和定义,所以可能出现很多类似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情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精髓,而精准医学则与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对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的模糊数学概念的总结,从理、法、方、药几个方面全面的提炼了仲景的精准辨证思维,探讨了张仲景对疾病的准确把握,以期为中医学从循证医学向精准医学转变找到切入点,使中医可以用科学的理论所阐释,为中医的继承发扬以及走向现代化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外周神经刺激疗法,为针灸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简要阐述外周神经刺激疗法,并从探索优势病种、实现精确治疗、转化创新技术三方面着手探讨美国刺激外周神经活动以减轻疾病状况(SPARC)计划对针灸研究的启示。结果:SPARC计划对外周神经刺激疗法投入大量支持和关注,这种疗法通过电刺激局部神经调动人体神经信号传导网络以实现对疾病的调控,与我国传统针灸疗法有相似之处,其作用机制明确、刺激方法先进、刺激部位准确和多领域合作等优势,可为针灸疗法借鉴。结论:针灸疗法应借鉴外周神经刺激疗法,明确优势病种,加强精准治疗,重视治疗工具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临床症状是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也是临床个体诊疗的重要数据。但是,中医临床数据应用中仍缺乏规范准确的症状术语本体。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现代医学中与症状相关的临床表型本体研究及其数据现状,对现有临床表型本体进行了分类整理和介绍,并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围绕“症状”收集并整理相关数据,形成以症状为主涵盖疾病、基因、药物、化学成分、副作用等不同节点的数据网络,构建以症状为核心的中医临床表型集成本体的重要性及其思路。我们认为构建以症状为核心的中医临床表型集成本体,有助于进行中医个体诊疗和精准医疗研究,是进行个体化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基础工作之一,亟待推进。  相似文献   

16.
精准医疗的本质是对大样本人群及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定量、验证及应用,最 终达到寻找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目标。代谢组学作为检测体内代谢物技术之一,可以通过发现 体内代谢物水平的变化及时对机体生理状态做出预判与诊断,并指导进行相应的干预及治疗。本文将对代谢 组学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精准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微孔精密过滤方法对提取芍药苷的影响.方法 对中药浸膏的提取使用微孔精密过滤与普通过滤的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使用微孔精密过滤法能明显降低浸膏中芍药苷含量.结论 在中药制剂提取过程中不宜提倡使用微孔精密过滤机过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药物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推拿治疗眼肌麻痹60例患者,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并口服药物配合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56例,眼肌感觉轻度异常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利用综合方法治疗眼肌麻痹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安慰剂效应是指由安慰剂引起的,对疾病或症状起到缓解作用的心理生理效应。安慰剂效应与药物性质,临床应用背景,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接触到的信息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个体的基因差异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安慰剂效应。介导安慰剂效应的神经递质通路有多巴胺通路、阿片受体信号通路、内源性大麻素及血清素等信号通路。疾病的精准治疗,有赖于对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的透彻了解,安慰剂效应作为药物效应的一个方面,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精准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