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非罕见,因其常无临床症状而易被忽视。本文对45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儿的病因及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观察组)均为本院住院病儿,男26例,女19例;年龄25d~11岁,其中<1岁8例,1~3岁14例,4~7岁15例,>7岁8例。血小板计数(PLT)皆>400×109/L.所有病儿出、凝血时间正常,临床无出血倾向,无肝脾大及血管栓塞表现。其中2例血小板计数>600×109/L病儿骨髓穿刺示巨核细胞轻度增生,成熟型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小板增多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发生率及其对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合并血小板增多与无血小板增多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183例患者中51例(27.9%)合并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与上皮性卵巢癌的FIGO分期(P=0.001)、手术残留病灶(P=0.004)、术前血清CA125水平(P=0.040)及腹水量(P=0.010)均呈负相关,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及其他血液检查指标无关(P>0.05).合并血小板增多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40和72个月,P=0.000)和总生存时间(60和86个月,P=0.001)均明显短于无血小板增多者.结论 血小板增多是上皮性卵巢癌诊断时的常见现象,与肿瘤侵袭、进展及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肺炎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以呼吸急促、发绀、呛吐奶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小板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为特征的疾病,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在临床上某些疾病状态下导致血小板升高,原发病治愈后血小板多能恢复正常.本科住院患儿中,新生儿肺炎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者并不少见,现将二者关系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bocy themia,ET)较为少见, 我院诊治一例。患者,女,43岁,农民。于1987年128日仪脱。年来经常头痛发作,以枕部为主,伴头晕,有一过性黑朦发生,多用阿斯匹林、安乃近控制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2岁,因发热、贫血、血小板极度增多,拟诊“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于1982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于1975年起始出现不规则发热,10个月后发现脾大至肋下8cm伴轻度贫血、WBC偏低、血小板正常低值而切脾。脾病理报告示充血性脾肿大。 入院体检:T 38℃,P 120/min,R 22/min,BP 11.7/8.2kPa(88/62mmHg)。体形瘦小,营养差,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征。颌下、颈、锁骨上、腋下、腹股沟处可及黄豆至鸽蛋大淋巴结,光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稀释法在某些时候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是血常规标本通过STKS血细胞分析仪原装进口稀释液稀释,以达到特定的目的。笔者用COULTER—STKS稀释液与病人血常规血1:5混匀,再用细胞仪测定,取得了良好效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由于血液粘稠度的增加,血小板易于聚集。在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血小板因重叠而使得计数结果减少。另一方面,血小板计数结果增高,当超过计数线性范围时,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笔者在日常工作中,时有发现COULTER-STKS在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血小板不能准确计数。笔者用COULTER—STKS稀释液与血小板增多症血常规血1:5混匀,再用细胞仪测定,结果乘以6,取得了良好结果。笔者将经验总结如下,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增多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斌  黄羽 《广西医学》2009,31(11):1677-167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36例恶性肿瘤Ⅰ、Ⅱ期44例(A组),Ⅲ、Ⅳ期92例(B组),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组血小板。结果B组血小板增多发生率51.09%,高于A组的18.18%、健康对照组的6.00%,B组血小板计数为(279.17±78.94)×10^9/L,较A组的(196.91±83.08)×10^9/L及健康对照组的(171.48±57.3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可引起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计数可作为恶性肿瘤发展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亦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 1 典型病例 例1:女性,36岁。无任何诱因地出现面部发红一年,于7个月前因腹部外伤后出现持续性腹痛,伴低热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发现白细胞增高,做CT诊断为“增殖性脾肿大”,在县医院行  相似文献   

9.
10.
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很多,肝穿刺术后亦为原因之一.笔者回顾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肝穿刺后血小板增高72例,高于正常值,尚未达到血小板增多症的数值.现就72例患者血小板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女,9岁,汉族,因右下肢肿胀,疼痛伴发热3~ d,活动障碍2d入院。查体:心肺腹(一),右大腿肿胀明显,上延至下腹、会阴、下延至踝部,以右大腿上段为甚,皮肤发红、张力高,远端足背动脉搏动弱,感觉正常。RBC 16.6×10~(12)/L,WBC 30.2×10~9/L,N 0.93,L0.07,BT 1min,CT 2min,BPC 90×10~9/L,诊断为右侧肌筋膜炎。在外科积极抗感染、作术前准备,复查BPC逐渐增高分别为:64.9×10~9/L、803×10~9/L、902×10~9/L、1210×10~9/L,故转儿科治疗,骨髓示:骨髓巨核明显增  相似文献   

12.
例1,崔某,女,66岁。反复鼻衄伴散在皮下出血3年,加重2天,于1992年11月19日15时入院。查体:老年女性,精神差,全身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瘀斑,散在分布,左上臂可见10cm×15cm皮下血肿,鼻出血纱布填塞,全身淋巴结不大,肝脾未触及,心肺(-),双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3.
赵宝有  苏薇薇 《吉林医学》2011,32(25):5279-5279
<正>近年来,由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由恶性肿瘤继发的血小板增多症也逐渐引起关注。我院于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338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5例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33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现25例不同程  相似文献   

14.
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介绍患儿男性 ,4岁 ,因发现左臀部血肿 3天就诊。门诊查血常规 :白细胞 33 1× 10 9/L ,中性 0 82 ,淋巴0 15,血色素 10 0g/L ,血小板 4 972× 10 9/L ,晚幼粒细胞 1%。入院查体 :面色较苍白 ,浅表淋巴结未及 ,胸骨无压痛 ,心肺无殊 ,腹软 ,肝脏肋下 6cm ,剑突下6cm ,质地偏硬 ,边缘钝 ,无压痛 ,脾脏肋下未及 ,左侧臀部可及 1个暗红色的 1cm× 1cm大小的血肿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入院后查血常规 :白细胞 2 9 5× 10 9/L ,中性 0 6 2 ,淋巴 0 2 7,血色素 10 0g/L ,血小板 50 96× 10 9/L ,出凝血时间正常。血钾…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Hummel等报告,一名42岁的男性因自行车交通事故导致闭合性头部外伤而住院。在入院后第8天,患者发生血小板增多症。11天后,血小板计数达到1005×10^3/mm^3。通过回顾药物治疗情况发现,依诺肝素可能是导致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可逆性原因。停用依诺肝素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最终在6天后恢复正常。之后,患者重新开始应用依诺肝素,血小板计数再次升高,8天后达到峰值920×10^3/mm^3。[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增多症分特发性(或称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儿科发病率较低,多为感染性血小板增多。现将2000年3月-2000年7月观察到的2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霞  云雁 《血栓与止血学》2011,17(3):133-134,137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造血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增多,ET患者血栓形成、进展为骨髓纤维化和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危险性增加。尽管ET作为一种独特的临床综合征被人们认识已超过60年,  相似文献   

20.
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王雅香高珊张瑛(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昆明650032)关键词血小板增多症,儿童中图分类号R7255患儿女性,13岁因反复鼻衄1月,晕厥2次于1995年6月29日入院患儿近1月来反复鼻流血,每次量约10~3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