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结肠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免疫学功能 ,为研究结肠直肠癌患者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积累实验资料。方法 :比较结肠直肠癌患者不同来源淋巴细胞的细胞表型、NK活性、LAK活性、特异性细胞毒活性、体外增殖反应等特征。结果 :结肠直肠癌患者PBL、LNL、TIL在免疫功能上有较大差别。从结肠直肠癌患者肿瘤原位新鲜分离的LNL和TIL的NK活性、LAK活性和特异性细胞毒活性均明显低于PBL。PBL中含有较多的NK细胞 ,LNL中含有较多的B细胞和CD4+ 细胞 ,PBL和无肿瘤转移的LNL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TIL和有肿瘤转移的LNL。结论 :一般情况较好的结肠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学指标和正常人PBL相比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自体瘤细胞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比较结肠癌患者自体肿瘤细胞对体外培养TIL、PBL、LNL细胞增殖、诱生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结肠癌患者的TIL和PBL、LNL相比,CD8^ 细胞增加,CD4^ 细胞减少。PBL和LNL对PHA、rhIL-2刺激产生的细胞增殖能力比TIL强。PBL能产生较高水平的TNFα和IFNγ,而IL-2产生水平较低;LNL产生高水平的TNFα和IL-2,但仅产生低水平的IFNγ。TIL产生的TNFα、IFNγ水平较PBL、LNL低。实验结果表明结肠癌患者自体肿瘤细胞对不同来源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有不同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结肠癌患者自体瘤细胞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比较结肠癌患者自体肿瘤细胞对体外培养TIL、PBL、LNL细胞增殖、诱生细胞因子 (IL - 2、TNFα、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 :发现结肠癌患者的TIL和PBL、LNL相比 ,CD8+细胞增加 ,CD4+细胞数减少。PBL和LNL对PHA、rhIL - 2刺激产生的细胞增殖能力比TIL强。PBL能产生较高水平的TNFα 和IFNγ,而IL - 2产生水平较低 ;LNL产生高水平的TNFα 和IL - 2 ,但仅产生低水平的IFNγ。TIL产生的TNFα、IFNγ 水平较PBL、LNL低。实验结果表明结肠癌患者自体肿瘤细胞对不同来源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有不同影响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tumorinfiltraling lymphocyte)是八十年代早期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National CancerInstitute)的Rosonberg等首先分离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细胞。因为发现TIL抗肿瘤的活性是外周血淋巴细胞(PBL,Peripharal bloodlymphocyte)的50—100倍.被誉为继PBL来源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1ymphokine activatedkiller)细胞,即LAK细胞之后的第二代抗肿瘤效应细胞,因而更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生物技术提取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经过一定时间诱导培养.在7天、14天、21天、28天和35天分别检测TIL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TIL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4—5周时细胞毒活性最强。结论 临床可在乳腺癌TIL诱导培养4—5周时进行临床应用,可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生物技术提取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经过一定时间诱导培养,在7天、14天、21天、28天和35天分别检测TIL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TIL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4~5周时细胞毒活性最强。结论 临床可在乳腺癌TIL诱导培养4~5周时进行临床应用,可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来源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肝癌来源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生物学特性的分析,了解肝癌与机体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增强TIL的抗肿瘤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取我所26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分离培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型进行测定,并以裸鼠为实验动物,观察TIL的抗肿瘤作用。结果:经rIL-2体外扩增后,大多为成熟的CD3 T细胞,百分比为86.31%±13.08%,CD4 /CDS 的比率小于1。TIL中CDlla阳性细胞比例为7454%±16,93%,而LAK细胞的CD11a阳性细胞比例为26.72%±15.7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在体内外实验中均观察到TIL的抗肿瘤作用。结论:1)肝癌TIL有肿瘤导向的相对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参与TIL杀伤肿瘤细胞;2)TIL易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为TIL杀伤活性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IL-2不仅能激活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LAK活性,也能作用于骨髓细胞形成激活骨髓(ABM)。ABM的抗肿瘤效应强于LAK细胞。IFN—α能增加NK细胞和CTL活性。IFN—α和IL—2联合应用能够增强IL—2诱导的LAK细胞和ABM的抗肿瘤效应。本实验观察了联合IFN—α和IL-2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7):666
答:卡介苗原用于加强对结核杆菌特异性免疫,以预防结核病。基于卡介苗在体内能激活和加强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如激活巨噬细胞,加强T细胞和B细胞功能,刺激NK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干细胞生成等。它还可以引起某些肿瘤坏死,防止肿瘤转移,或消除机体对肿瘤抗原的耐受性。故目前用它来治疗多种肿瘤,例如黑色素瘤、急性自血病、肺癌、淋巴瘤、结肠直肠癌、膀胱癌、转移乳腺癌等。  相似文献   

10.
于翠香 《临床荟萃》1996,11(15):689-690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有飞跃的发展,其中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效应细胞,由于其抗肿瘤特异性强,被认为代表了机体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研究表明:TIL是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edkiller cell,LAK)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免疫活性细胞,较LAK细胞作用强50~100倍,因而TIL在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肺癌治疗方面有成功报道,本文对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是一种新型免疫活性细胞,兼有T细胞抗瘤活性和NK细胞非MHC限制性杀瘤的特点。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肿瘤侵润淋巴细胞(TIL)相比,CIK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普广、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我科自2004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123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并与3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消化系统各肿瘤组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3+)、T4细胞(CD3+CD4+)、NK细胞(CD3-CD16/56+)百分率下降(P<0.01);T4/T8(CD3+CD4+/CD3+CD8+)比值降低(P<0.05);T8细胞(CD3+CD8+)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消化系统各肿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监测抗瘤疗效和判断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肿瘤病人rhIL-2/LAK细胞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恶性肿瘤患者经rhIL-2/LAK细胞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进行了动态观察。检测指标包括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单个核细胞细胞毒因子(MCCF)活性。结果表明,肿瘤患者经rhIL-2/LAK细胞治疗后,CD3和CD4比例明显升高,CD8也略有升高,CD4/CD8比值则明显升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升高;MCCF活性明显增强。这反映肿瘤患者经rhIL-2/LAK细胞治疗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严重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自然杀伤(NK)细胞可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细胞,也可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其他免疫细胞功能。本研究检测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2(IL-2)、NK细胞活性,以了解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慢性 B 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患者的 B 和 T 淋巴细胞,其功能和细胞表型都有异常;患者有 E 玫瑰花结阳性细胞介导的自然杀伤细胞和 ADCC 活性缺乏。由于 NK 细胞参与对肿瘤的监视、杀伤以及正常造血讽控和防止病毒感染,因此,患者 NK 活性缺乏可能对该病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作者检测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 细胞和非T 细胞的 NK 活性。结果 NK 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 玫瑰花结阳性细胞 NK 活性缺乏尤其显著(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癌性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细胞毒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CIK和癌性胸水TIL,按常规法计数细胞增殖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诱导培养14d后,CIK细胞毒活性为(76.65±16.78)%,增殖倍数为520±102;TIL细胞毒活性为(55.31±11.02)%,增殖倍数为182±78。结论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14d时达峰值,而TIL细胞在21d时才达峰值,且CIK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TIL细胞,增殖细胞数量也比TIL细胞高。CIK可替代TIL细胞进行胸腔注射治疗癌性胸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癌性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细胞毒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CIK和癌性胸水TIL,按常规法计数细胞增殖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诱导培养14 d后,CIK细胞毒活性为(76.65±16.78)%,增殖倍数为520±102;TIL细胞毒活性为(55.31±11.02)%,增殖倍数为182±78.结论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14 d时达峰值,而TIL细胞在2l d时才达峰值,且CIK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TIL细胞,增殖细胞数量也比TIL细胞高.CIK可替代TIL细胞进行胸腔注射治疗癌性胸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体外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评价其抗肿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手术切除肿瘤或转移淋巴结,分离肿瘤细胞;将淋巴细胞用肿瘤细胞体外致敏,诱导产生CTL细胞并以rIL-2大量扩增后回输患者,观察其抗肿瘤作用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随访中层得术后复发及生顾期,对部分有转移病灶的病例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ECT)进行^51Cr标志的CTL体内分布  相似文献   

19.
LAK 细胞是免疫治疗中的一种效应细胞,已用于肿瘤治疗。了解冷冻保存对LAK 细胞活性的影响,在免疫治疗、诊断和疗效评价也很重要。但已往实验对冷冻后NK、K 和T 细胞保持细胞毒活性的能力仍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实验比较冷冻前后经rIL-2激活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形成的LAK 细胞和不经rIL-2激活的NK 细胞的活性,同时观察在实验过程中细胞表面标记表达的变化。实验方法:利用Cs3000型细胞分离器和Ficol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 )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光镜和电镜方法观察人直肠癌组织中肿瘤细胞浸润淋巴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癌周区 ,在病变早期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较多 ,分布集中 ;在病变晚期 ,淋巴细胞数量较少 ,分布均匀。病变早期 TIL数量明显高于病变晚期 (P<0 .0 1)。电镜下 ,TIL大体可分为两种形态 :一种具有一般淋巴细胞的典型构造 ,核大 ,胞浆少 ,细胞器也较少 ;另一种 TIL核较圆 ,胞浆较多 ,内有丰富内质网、溶酶体、线粒体及颗粒。 TIL与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 (TIDC)有接触。结论 :本试验提示直肠癌组织中 TIL数量多少与肿瘤的进展有关。 TIL与 TIDC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