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于东汉时期所作,经过一番重新整理与校正,以《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流传至今.《伤寒论》以论述外感病为主,而《金匮要略》以内伤杂病为主.六经辨证及脏腑辨证都是重要的中医辨证体系,前者针对外感病,而后者针对内伤杂病.本文运用综合、类比与演绎等方法,从病机演变的时间性及其与脏腑间的联系,整理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相关原文,结果发现六经辨证实质上亦以脏腑为基础.而之所以存在两个不同的辨证体系,是由于外感病与内伤杂病在病机上各具有自身主要的传变规律.两个辨证体系的运用,有助于医者在临床上更快地掌握外感病或内伤杂病的发展规律,以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正由于两类疾病在时间上病机发展规律的不同,故两个体系在疾病属性的掌握上各有侧重(或先后),六经辨证首重寒热、表里,而脏腑辨证首重虚实.中医的辨证论治,实际上是辨证求机(病机),审机论治.按本文的结果来看,对于中医不同的辨证体系,可以从疾病的病机及其传变规律为本,透过相关原著(或古籍)原文的整理,以理解各辨证体系形成的原因与目的。 相似文献
4.
5.
6.
《伤寒论》理论在肾脏病中的应用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210009)戴长林关键词肾脏病杂病伤寒论六经辨证肾脏病包括范围十分广泛,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盂肾炎、肾结石等,均属肾脏病范畴。祖国医学对该病早有认识,在汉代张仲景所著《... 相似文献
7.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中医临证医学的经典,它包括现今流传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从它问世以来,深深影响着中医临床的各个学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学人。对仲景著作的整理,既往研究多注重文字的搜集整理、考证、校勘、注释和医案的汇编。本课题利用现代数据化信息研究技术,以《伤寒论》方剂为纲,从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入手,对《伤寒论》进行初步分类研究。《伤寒论》全书共30989字。398条。113方,用药83味。为便于了解熟悉《伤寒论》的治法用方以及药物运用,探寻其辨证施治规律,领悟其用药思路,进而掌握其方法,现就其方剂及药物进行分类归纳研究。对临床医家提供可供学习继承和借鉴的有益资料及经验。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是以病立论,以病统证,以证统方,以方统药,先辨病,后辨证,才用方药治疗.《伤寒论》六病即六大类型疾病的简称,包括了人体脏腑病、经脉病、络脉病、六淫病、营卫病、气血病、津液病等,可见《伤寒论》所论不只限于六经病.而近现代《伤寒论》研究中,概念的混淆使用已经影响了对《伤寒论》理论的正确表述,因此应该及时纠正误解概念,才能重新阐释《伤寒论》. 相似文献
9.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治疗流行性、传染性外感病及内科杂病的著作,其中的伤寒包含狭义伤寒和温病,外感病防治整体可遵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六病辨证思路。预防和初起阶段,以辛温透达为治则,可用神仙汤等。病位在表属阳者,从太阳病论治,治法为解表祛邪,达邪外出,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葛根加半夏汤、五苓散等。病位在表属阴者,从少阴病论治,治法为温阳解表,扶正达邪,可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白通汤等。病在中(半表半里)属阳者,可从少阳病论治,治法为扶正祛邪,给邪以出路,可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泻心汤等。病位在中(半表半里)属阴者,可从厥阴病论治,治法为寒热并调,清上温下,可用乌梅丸或麻黄升麻汤加减。病位在里属阳者,可从阳明病论治,治法为清泄内热,养阴生津,可用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大承气汤等。病位在里属阴者,可从太阴病论治,治法为温阳扶正,可用桂枝人参汤、甘草干姜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通脉四逆汤等。外感病病情变化迅速,治疗时需根据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0.
11.
《伤寒论》用药法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巨著,创立了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融于一体的理论体系,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伤寒论》载方共113方,应用药物82种。笔者仅就张仲景《伤寒论》所载方药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药规律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伤寒论》中 ,论及厥逆证者共 46条 ,辨证明晰井然 ,故将仲景对厥逆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证治的论述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进行了整理研究,分析了影响煎煮工艺的一些因素如药物的加工炮制、煎药用水、浸泡、煎煮次数、特殊煎煮法及加水量、煎取量、煎煮时间,并与现代汤剂煎煮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可以为现代汤剂煎煮工艺的标准化提供一些依据,使汤剂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满足大规模煎药要求的同时保证汤剂的质量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论痞 ,历代各家注解虽不尽相同 ,但大都释其形成为无形之邪 ,内陷于里 ,结于心下 ,以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常 ,气机阻塞而成 ;临床以心下痞塞 ,但满不痛 ,按之自濡为特点。笔者觉得这种解释似欠妥当 ,认为仲景在半夏泻心汤条文中所说的“但满不痛者 ,此为痞”之“痛”字 ,系“通”的假借字 ,痞证当有疼痛症状。理由如下。1 从语言文字学角度讲《说文》云 :“痞 ,痛也”。明确指出了“痞”是以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广韵》亦云痞为腹内结痛。痛和通二字从字的结构上分析均为形声字 ,声符相同 ,形符有异 ,二者属双声叠韵 ,读音完… 相似文献
16.
微课作为近年来逐渐普及的教学形式,在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广受欢迎。开展《伤寒论》的微课课程设计,必须以遵循中医经典课程教学规律为基础,解决微课的教学定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成效评价等问题,才能促进中医经典微课课程的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有关冒、目眩、眩冒的条文10余条,其属性有虚寒、实热、水饮及少阳气郁等不同,治疗方法也有下、和、温、清、消等,针药并用,从而体现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了嗜心性病毒,引起的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仲景以六经辨证、分经审证,在《伤寒论》里详细论述了病毒性心肌炎在六经传变中的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