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证候群。根据2006年5月美国消化疾病周学术会议发布的RomeⅢ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包括以下1项或多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并且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中医虽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名,但历代文献中有很多病证症状与之相似。  相似文献   

2.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或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一组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发作时间每年超过1个月~[1-2]。胃动力障碍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多因精神和应激因素而诱发。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效果欠佳,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认为,脾虚气滞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发病机制,脾虚气滞型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疗法联用盐酸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促动力药或H2受体阻滞剂。B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塞平。结果:B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联用盐酸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健脾和胃心理调适并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汤性消化不良。国内统计因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就诊者约占门诊人数的10~30%,以上腹不适、餐后饱胀、嗳气、厌食、烧心等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为表现。多具有症状明显、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并常伴有情绪不良,或睡眠障碍的特点。因此,探讨心理健康水平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互影响,制定相适应的治疗对策是医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常见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习呕吐等,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本研究采用舒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常见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习呕吐等,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本研究采用舒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常见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习呕吐等,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本研究采用舒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与鉴别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或上腹不适、胀满、早饱、餐后饱胀等消化不良临床证候群,经生化、内镜和影像检查,排除了消化系统和其他器质性疾病病因。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动力障碍样型、溃疡样型和非特异型3种类型。动力障碍样型的临床表现是上腹部不适为主,包括早饱、恶心、餐后饱胀、腹胀等.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功能性消化不(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及X线阴性(X-ray negative)、非器质性(non-organic)、诊断不明(undiagnostic)、特发性(idiopathic)消化不良,亦有称原发性消化不良、胀气性消化不良、上腹不适综合征等,目前采用前两种术语为多。目前较为公认的FD的定义有:①1988年Colin-Jonesde等综合各家意见指出FD的定义,即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发病率高,治疗棘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造成相当高的医疗费用。本病病因至今未明,但近年研究显示精神和应激因素与FD的发病有密切关系。2006—2008年,笔者采用解郁和胃汤联合小剂量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介绍刘芳主任医师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刘芳认为,情志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 的关键,阳气与情志关系密切,阳虚易致郁。功能性消化不良常以实证之肝郁而致肝胃不和多见,邪气久羁耗 伤正气,可出现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故治疗上重视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疏肝行气和胃之效,解郁安神首选头 部及手少阴心经中带“神”字之穴位,方药拟消痞疏肝和胃方,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强调“重灸中脘,振奋阳 气”的重要性。即以从肝论治为治疗关键,从肝治胃为基本治则,治疗上强调疏肝调神,同时重视灸法。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已明显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社会耗资巨大。祖国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本文就祖国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辩证及治疗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单一的抗消化不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但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抗焦虑抗抑郁药、中药及针灸、心理疗法用于FD的治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通过对最近几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的学术期刊及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综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指上腹痛、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的不适消化不良症状[1],经生化、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发作时间每年超过1个月[2]。近年来,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是指一组由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慢性或间歇性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痛、上腹胀、餐后早饱、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或其他有关的胃肠道症状.我们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不适、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为主的上消化道症状群,其发病率较高。自1998年4月~2002年10月,笔者对舒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了临床立项研究,现将有完整资料的12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1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常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而抑郁情绪往往被掩盖,患者多在综合医院内科或消化科反复就诊,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按胃病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笔者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12例诊断为抑郁症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  相似文献   

18.
李聚林  张世霞 《光明中医》2008,23(8):1153-115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无器质性病变而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的一组胃肠道症候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在FD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合并抑郁或焦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情志相关性疾病。本文主要观察中药行气解郁汤在合并焦虑的FD(气郁证)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够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消化不良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痛、上腹饱胀感、上腹烧灼感、早饱等。笔者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本病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术语,认为这种消化不良不是由任何潜在的器质性疾病所致[1]。在临床上内镜检查未发现急性或慢性消化性溃疡、胃癌或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若病人当前或过去未患过消化性溃疡,仅在组织学上的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仍归于功能性消化不良[2]。临床常见症状为餐后饱胀,上腹部胀满或疼痛,暖气,恶心,厌食,部分病人还有与上腹部不适相关的烧心和反胃。此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原因仍然不十分清楚[3]。祖国医学常把本清归属于胃痛、反胃、暖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