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腹泻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以及2种检测方法的比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2月龙游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疑似病毒性腹泻的235份腹泻物,以荧光定量PCR和胶体金技术进行A组轮状病毒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5份样本荧光定量PCR检出A组轮状病毒阳性67份,检出率为28.51%(67/235),感染以> 1岁~2岁婴幼儿为主且以10月—12月阳性构成比最高。胶体金法检出A组轮状病毒阳性62例,检出率为26.38%(62/235),2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 1岁~2岁婴幼儿是A组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2020年10月—12月是A组轮状病毒的高发季节。胶体金检测与荧光定量PCR 2种方法均可用于A组轮状病毒的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明光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明光市人民医院2012年5~11月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阳性者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G/P分型鉴定。结果 A组轮状病毒感染率35.33%,A组轮状病毒P分型以P4为主,G分型以G2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明光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刘梅芳  袁丹  陈东  王华洪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79-1881
目的了解岳阳市5岁以下病毒性腹泻儿童中的A组轮状病毒、人杯状病毒、腺病毒及星状病毒4种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岳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腹泻患儿粪便90份,采用ELISA法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检测,用PCR/RT-PCR对人杯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A组轮状病毒进行分型检测,并对以上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0份标本中,4种病毒的阳性率:A组轮状病毒为24.4%、人杯状病毒为10.0%、腺病毒为3.3%、星状病毒为0%、混合感染阳性率2.2%,均为A组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混合感染。结论岳阳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复杂,以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2岁以下为发病高危人群,同时存在不同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2003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趋势。[方法]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4 家医院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核酸(RNA)分析。[结果] 从466份标本检出A组轮状病毒269份,检出率57 7%。RNA分型:A组长型263株,占97 8%;A组短型6株,占2 2%; [结论] A组长型是福州市2003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的优势型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10年西宁地区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例进行监测,分析青海省A组轮状病毒主要流行株。方法:采集婴幼儿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实验室采用巢氏PCR方法对标本进行A组HRV检测。结果:25例A组轮状病毒感染病例中G3型14例,G9型11例,分别占阳性病例的56%和44%。结论:2010年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中检出G9型A组轮状病毒,近年来各地报道较多的G9型A组轮状病毒将要或已经成为青海省重要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南平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流行趋势.[方法]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998-2000年167份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RNA分析. [结果] 从167份标本检出A组轮状病毒55份,其中秋冬季腹泻的阳性率为45%(54/121),春夏季为 2%(1/46);轮状病毒RNA分型:A组长型40株(73%);A组短型15株(27%);1998年A组长型占90%,1999年A组长型降至73%,2000年长型占47%,短型上升至53%;[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南平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A组长型与短型的流行在不同年份呈动态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陈益明  乔悦  韦云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14-5516
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10年2月,门诊和住院11岁以下腹泻患儿8 781例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资料,检测方法是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双抗体夹心原理检测粪便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结果:8 781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 039份,阳性率11.83%,发病时间以每年的10、11、12和1月份为检出高峰,患儿年龄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流行季节明显,以秋末至春初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章建伟  平雯  高峰  陈海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505-1506
目的:了解A群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绍兴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儿科门诊603例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603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160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26.5%。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3~6个月组为10.3%,6个月至1岁组为38.1%,1~2岁组为26.0%,2~5岁组为35.7%,经χ2检验,P<0.01。以6个月至1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31.0%,女性患儿感染率为19.6%,经χ2检验,P<0.05,男性患儿感染A群轮状病毒较多见。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以11~1月为高发感染期,感染率分别为23.1%、51.4%、37.3%。结论:6个月至1岁组A群轮状病毒感染较多见,11~1月为感染高峰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菌药物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南平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流行趋势。方法:应用聚丙烯酰胺凝电泳法对1998-2000年的167份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RNA分析。结果:从167份标本检出A组轮状病毒55份,其中秋冬季腹泻的阳性率为45%(54/121),春夏季为2%(1/46);轮状病毒RNA分型:A组长型40株(73%);A组短型15株(27%);1998年A 组长型占90%;1999年A组长型降至73%,2000年长型占47%,短型上升至53%。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南平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A组长型与短型的流行在不同年份呈动态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杭州地区腹泻儿童感染A组轮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指导临床防治。 【方法】 对2007-2011年门诊和住院的急性腹泻儿童的大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杭州地区2007-2011年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平均阳性率为29.25%。阳性率从2007年的39.42%下降到2011年的19.61%,其中每年11-12月份为儿童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且以6~18月的患儿感染率最高。腹泻儿童中门诊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2.28%,住院儿童的阳性率为20.70%。 【结论】 杭州地区儿童A组轮状病毒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有逐年下降趋势。在今后应加快安全高效的轮状病毒疫苗的开发,从根本上解决儿童轮状病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RT-PCR法从A组轮状病毒扩增基因片段VP7,再将产物重组于大肠杆菌pMD18-T载体,探讨pMD18-T作为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克隆载体的应用。方法:提取A组轮状病毒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VP7,进行分离纯化和回收,最后把纯化的VP7基因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进行质粒抽提与鉴定。结果:成功将VP7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菌(DH5α),通过蓝白斑筛选得到DNA阳性重组子(载体+VP7基因片段),经DNA测序鉴定正确。结论:成构建功A组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克隆载体,为进一步获得大量VP7基因以及研究和开发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妇幼保健院腹泻患儿临床样本中分离鉴定一野生型人A组轮状病毒株,并对其毒力进行测试。 方法 采集水样粪便样品,应用A组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采用点杂交(Dot blot)方法检测,感染vero细胞并用TRIzol法提取病毒RNA,SDS-PAGE电泳分析病毒RNA迁移型式,以轮状病毒VP7通用引物扩增特异性鉴定,体内毒力分析。 结果 Dot blot显示粪便中轮状病毒阳性,用通用引物PCR能扩增出轮状病毒特异条带,RNA电泳迁移型式为4:2:3:2。感染病毒株的vero细胞病变显著,实验鼠水样性腹泻严重,生长缓慢。 结论 分离获得的病毒株属野生型人A组轮状病毒,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98名,分成A、B两组,A组64名患儿为治疗组,给予炎琥宁药物医治;B组34名患儿为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医治。结果经治疗,A组患儿腹泻、腹胀、恶心等病症恢复优于B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患儿。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良性惊厥患儿Toll样受体及Th17相关因子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良性惊厥患儿46例(A组),另选取同时期的46例单纯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B组,46名健康儿童为C组。检测并比较3组Toll样受体及Th17相关因子水平,同时比较A组与B组中不同脱水程度者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与B组Toll样受体及Th17相关因子均差于C组(P0.05),A组与B组Toll样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中相同脱水程度者Toll样受体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中不同脱水程度者Th17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差于B组中相同脱水程度者(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良性惊厥患儿Toll样受体及Th17相关因子的表达显著异于单纯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及健康儿童,脱水程度对其表达影响较大,可作为患儿疾病诊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儿童医院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VP4型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武汉市儿童医院腹泻门诊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检测出的A组轮状病毒阳性样利用多重RT-PCR技术对VP4基因进行分型研究. 结果武汉地区793份腹泻患儿粪便样本经检测轮状病毒阳性257例,阳性率为32.4%.其中P [8]型232例(90.3%),P [4]型3例(1.2%),P [8]与P [4]混合感染15例(5.8%),尚有7例(2.7%)未能分出型别.对检测结果按采样时间、年龄和性别分布分别进行了分析. 结论武汉地区A组轮状病毒以P[8]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患儿以6月至1岁为主,男女性别差异不大,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分型研究将为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323例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A群轮状病毒快速检测(胶体金法)对腹泻患儿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RV)快速检测。结果显示受检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率为24.32%(808/3323),阳性者1岁组和1~3岁组感染率为61.14%(494/808)与37.75%(305/808)。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发病季节以1~3月和10~12月为高发期,可能与地区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口市不同地区间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就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胶体金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RT-PCR检测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PCR方法检测腺病毒。结果病毒性腹泻均以轮状病毒为主,其次为诺如病毒;发病季节除诺如病毒在城区以12月检出最多,城乡结合部以7月检出最多。结论 5岁内散居儿童为腹泻的主要人群,以A组轮状病毒最常见,但城区常住人口和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差异较大,应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轮状病毒腹泻感染情况以及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疾病预防和保护性方面的作用.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急诊和住院部5岁以下腹泻患儿4171例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将其中1996例住院腹泻患儿分为疫苗组和非疫苗组,比较其轮状病毒腹泻发病情况、平均患病时间、并发症及严重病例发生率.结果:轮状病毒检出率以秋冬季节最高,4年总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2008 ~2010年相比,2011年检出率呈下降趋势.4 171例腹泻患儿中检出1 337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检出率32.05%.各年龄段阳性率构成比为:0~3岁为97.24%,>3岁为2.76%(P<0.01),其中0~6月龄为4.79%,以6月龄~3岁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1996例住院腹泻患儿中,疫苗组轮状病毒检出率9.61%,非疫苗组检出率40.26%(P<0.01),两组平均患病时间、并发症及严重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宁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检出率近4年呈下降趋势,秋冬季节为高发期;6月龄~3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可以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及控制重症腹泻,发展疫苗成为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感染性腹泻样本进行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进行病毒分离,研究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2日,采集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和江门市临床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多重RT-PCR扩增和微球杂交技术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阳性样本进行分离后,采用半巢式PCR试验对阳性细胞培养物进行G/P基因分型。结果 共纳入706例合格病例,病原体总检出率43.06%,病毒检出率18.13%高于细菌检出率8.36%高于寄生虫检出率1.27%。病毒病原谱以轮状病毒A组G9P[8]和诺如病毒GII型感染为主,细菌病原谱以沙门菌和艰难梭菌为主,寄生虫以蓝氏贾第鞭毛虫为首。不同季度、不同年龄组病原谱构成各不相同。轮状病毒A组主要受累群体为≤5岁儿童,主要时间分布于1—4月,基因型呈现多样性,包括G2P[4]、G3P[8]和G9P[8]。结论 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毒类病原体高于细菌类高于寄生虫类,轮状病毒A组G9P[8]、诺如GII型、沙门菌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且G9P[8]型A组轮状病毒毒株在轮状病毒感染中占主导趋势。在防控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的同时,应警惕寄生虫所致腹泻并重视混合感染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20.
多重RT-PCR同步检测A组轮状病毒P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型的多重PCR分型方法,并用此方法对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样本进行检测。方法 在分析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的基础上,选取引物con2、con3进行第一轮RT-PCR,然后以A组轮状病毒5个P基因型P[6]、P[8]、P[9]、P[4]和P[10]的特异性引物,进行第二轮巢式PCR,建立多重巢式RT-PCR同步检测A组轮状病毒P基因型技术。结果 利用该方法可以同时检出5种不同基因型标准株混合物中的各个型别。将纯化的A组轮状病毒标准株RNA系列稀释后,用本方法进行检测,其灵敏度为0.1ng/μl。同时还对40份从武汉市儿童医院采集的A组轮状病毒阳性的腹泻儿童大便样本进行检测,其中P[8]有29例、P[4]有5例,另外发现有P[8]与P[4]混合感染4例。说明该方法对实际样本中的混合感染也能很好地分型。结论 应用多重巢式RT-PCR对A组轮状病毒基因型研究将为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提供一种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