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启英  程威  沈其霖 《河南中医》2013,33(5):664-665
沈其霖教授认为慢性咳嗽大多由外感六淫,肺失宣肃,失治误治,余邪恋肺所致;或为素体亏虚,饮食不当,过用寒凉等,皆可导致肺气上逆,咳嗽不止.以咳嗽,咽瘁,痰少或无痰,或伴有恶寒背冷为主要临床表现.自拟久嗽汤以宣肺散邪,降气止咳,利咽化痰使肺气肃降,痰浊消散,咳嗽缓解.  相似文献   

2.
聂旺平  兰智慧 《新中医》2021,53(3):211-214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气不清,失之宣肃所致,临床以咳嗽或伴咯痰为主要表现。咳嗽既是一种独立性的疾患,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明·张景岳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咳嗽与风、寒、热、燥关系密切,故临床上以风寒、风热、燥邪咳嗽较为多见,治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多因肺脏自病和他脏及肺,分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4 种证型,治以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善于运用温法治疗咳嗽,认为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肝肺同调、肺胃同调。此外,洪教授还认识到湿热咳嗽与痰湿咳嗽有区别,应辨证选方用药。笔者运用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学术思想辨治咳嗽屡获奇效,兹举医案4 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咳嗽的发病原因多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病后肺气虚弱或先天肺脾肾不足密切相关.其病在肺、脾、肾,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实者多为风邪犯肺及湿困肺脾,虚者多为肺肾阴虚和肾不纳气.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因外感或内伤所致的肺气壅滞,肺气上逆是咳嗽的病理生理特点,并在临床给予分型治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咳嗽是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病,咳嗽病变在肺,病机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咳。外感咳嗽起病于肺,采取疏风散邪、宣肺止咳多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临床诸多慢性咳嗽多是因肺病迁延或他脏先病累及与肺而致咳,单纯从肺论治常疗效不显,李家民主任从事多年临床,对于慢性咳嗽常从肝论治,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二、肺1.肺气不宣与肺失清肃:两者均属邪犯于肺的实证,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见气喘、音哑(金实无声)。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的属寒属热,肺气不宣一般习惯指外感;肺失清肃包括外感和内伤,或外感邪恋较久者。亦可表现为肺失宣肃(寒包热),因平素肺有蕴热,而风寒外束,或风寒犯肺、内郁化热而表寒未解。肺气不宣,多因寒邪束肺,肺气失于宣畅,症见咳嗽气急,痰吐色白质稀,鼻塞流涕,恶  相似文献   

6.
江乐 《河北中医》2001,23(7):521-522
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的小儿称为复感儿和易感儿。患儿每次发作,常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种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尤以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病症引起的咳嗽最为多见。笔者所述的外感咳嗽即以这类疾病引起的咳嗽为主。 复感儿外感咳嗽之特点,常见痰多、不易咯出、日久不清,咳嗽迁延难愈。有的经西药抗生素口服或肌肉注射、静脉点滴10~15日也不见效。有时用中药治疗,单纯治肺攻邪,效也不佳。外感咳嗽,病位在肺,以邪实为主,当以治肺攻邪,此为共识,对于正常小儿而言,确属常法,也有良效,无…  相似文献   

7.
<正> 外感咳嗽初期多有表证如:头痛、寒热、鼻塞流涕,或全身不适等症。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法,病虽小而不愈,或愈而复发,往往只见咳嗽不止而无他证,迁延日久,缠绵难愈,甚则影响他脏亦病。故当细心审治。外感咳嗽属外邪侵袭,肺卫受邪,肺气不得宣畅而致。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专司人之呼吸。故肺有“清虚之脏”、“娇脏”之称。一旦遭受外邪所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卫受感,于是肺气壅遏不宣,清  相似文献   

8.
咳嗽在临床中即可是一个病,又可是一个证,或症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男女老幼,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两季更为多见。外感咳嗽多于内伤咳嗽,然而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也没有绝对的界线。外感咳嗽迁延失治,损伤肺气,反复感邪,也能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外卫功能就不强,也易感受外邪,内外相合,引起咳嗽的急性发作。因此对外感咳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也是防止转化成内伤咳嗽的一种有效手段。临床上外感咳嗽较多,而内伤咳嗽较少。现仅对外感风寒、风热咳嗽的治疗谈一下粗浅的体会。1风寒咳嗽男,6岁。患儿咳嗽7天,以夜…  相似文献   

9.
程万里主任中医师从医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是天津市武清区家喻户晓的名老中医,他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小儿咳嗽。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今择导师辨治小儿咳嗽经验,介绍如下:1外感咳嗽居多,宣肺降逆并用小儿形气未充,卫外不固,外感六淫之邪,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均先犯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导师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小儿咳嗽以外感咳嗽居多。对于小儿外感咳嗽的治疗,导师主张宣肺祛邪为先,肃降肺气为佐。表邪得解,肺得宣降,咳嗽乃愈。临床用药,宣肺降逆并用。宣肺常用桔梗、前胡等,降逆之品则常  相似文献   

10.
周敏  牛红月 《吉林中医药》2012,32(9):942-942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临床常缠绵难愈,治疗亦甚棘手.其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卫受邪,肺气壅遏,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咳[1].孔最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为肺经的郄穴[1],具有调理肺气,清利咽喉作用.临床上对于咳嗽先用手循按该穴位处,如有刺痛感、麻木等阳性反应,不论是风热、风寒或风燥型,针刺或按摩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感冒后咳嗽属于外感咳嗽范畴,多由风邪夹杂寒邪、燥邪致病,外感邪气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服药后解表不彻,导致肺气不宣,出现咳嗽。杏苏散主治外感凉燥证,是治疗凉燥咳嗽的代表方,也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止嗽散主治风邪犯肺证,为治疗表邪未尽,肺失宣降之咳嗽常用方。方中诸药药性平和,性温质润,顺应肺的生理特点。杏苏散合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永丽  刘宝霞 《光明中医》2012,27(11):2293-2294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常见证候.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外感咳嗽多属暴病,属实,其病在肺,但若调治失宜,亦可由外感转为内伤而累及它脏.因此,失治、误治易致变证丛生.笔者针对咳嗽病因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慢性咳嗽大多由外感六淫袭体,肺失宣肃,失治误治,余邪恋肺所致;或为素体亏虚,饮食不当,过用寒凉等,皆可导致肺气上逆,咳嗽不止。治宜理肺润腑自拟久嗽汤以宣肺散邪、降气止咳、利咽化痰使肺气肃降,痰浊消散,咳嗽缓解。  相似文献   

14.
戴霓  徐红 《吉林中医药》2011,(9):839-841
杨少山主任医师认为,咳嗽的病因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2型多见,内伤咳嗽以阴虚、气虚2型为主。咳嗽病位在肺,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治疗上以治肺为主,并兼顾脾胃等其他脏腑。方药选择从古方苇茎汤和止嗽散化裁,灵活加减运用,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孙路路  褚瑞萌 《新中医》2014,46(2):234-235
<正>外感咳嗽乃由六淫袭肺,肺气不清,致失于宣发肃降之职所致。然由于失治或误治,咳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而致久咳。临床中外感久咳者为数实不在少,治疗外感久咳常用辛温之药,如细辛、干姜、麻黄等,以温宣肺气,配以降气止咳,疗效明显。现将笔者治疗外感久咳体会介绍如下。1外感久咳病机盖肺主气,司呼吸,为玲珑通彻之体,具开合之机,其用在于宣发肃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寒饮伏肺证是慢性咳嗽常见证候之一,该证型咳嗽可命名为寒饮咳嗽。寒饮咳嗽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脾阳虚,寒饮内伏,而为伏邪,复因形寒饮冷,内外合邪,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咳嗽,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该病机具有内外合邪、兼夹风邪、脏腑相关、虚实夹杂的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以咳嗽,咽痒,遇冷易咳,痰涎清稀色白或呈泡沫,形寒背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紧或弦滑为主症,可兼见胸闷、反酸烧心、胃寒、呕吐或干呕、口淡不渴、便溏等表现。病位主要在肺,兼及脾胃。病性属本虚标实,肺脾阳虚为本,寒饮之邪为标。临床治以疏风宣肺、温阳化饮为法,可取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发热是小儿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原因颇为复杂,然不外乎外感时邪、内伤饮食两大类。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外邪易乘虚而入,故又以外感者居多。而外感者其来也速,变化亦多,稍有疏忽或治不得法,则变证丛生。故此仅就外感发热浅述如下。1小儿外感易伤于肺肺本为娇脏,而在小儿,其娇嫩之甚更为突出。肺者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凡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而入,皆易伤肺,而使邪热闭郁,肺失宣降,除发热外而兼见咳嗽、喘促、胸闷、气逆等症。治宜辛凉佐以苦甘之剂,以辛而散肺卫之邪,以凉而平肺卫之热,以苦而降其肺气,以甘…  相似文献   

18.
正咳嗽在临床上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医认为,咳嗽有虚实之分,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外感多属实,内伤多属虚。咳嗽也有本虚标实或寒热湿浊错综复杂者。而在外感咳嗽中,以风为先导,夹寒、热、燥、湿等外邪入侵,伤于肺系,肺失宣降而致咳。西医认为,咳嗽为人体的自身保护性防御功能,各种病菌所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外来异物等,均需通过咳嗽排出。咳嗽反复发作则元气耗损、脾肺气虚。西医治疗咳嗽多以应用抗生素及镇咳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19.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涎或干咳无痰的病证。临床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两类,外感咳嗽,多因六淫外邪侵袭肺部,使肺气不得宣发所致;内伤咳嗽,多因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使肺失肃降而成。外感咳嗽是新病,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使邪去正安。内伤咳嗽是宿疾,治疗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有健脾、养肺、益气、补肾、清肝、化痰顺气等法,扶正以祛邪。一般说,初咳不宜滥用补涩,久咳不宜妄投苦寒。这些治则,也适用于指导饮食疗法配方。在食物选择方面,新鲜蔬  相似文献   

20.
<正>贾建华主任中医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40余年,经验丰富。笔者学习其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咳嗽收效显著,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咳嗽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肺气失于肃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同时又是一个独立性的病症。其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从内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