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潍坊市7年122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拟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潍坊市1999~2005年122例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来孕产妇死亡率逐渐下降,死因及相关因素发生改变。结论:针对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加强行政干预,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南藏族自治州2001~2004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英  石华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36-1037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并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当前妇幼保健的重要任务。我州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交通等诸多因素影响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导致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为了明确我州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死亡顺位,找出影响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我们对2001~2004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从根本上保障孕产妇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3.
王子位 《现代保健》2012,(15):83-84
目的:对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0-2008 年23 例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逐年降低,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疾病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等.相关因素主要有家庭贫困、保健意识落后、家中分娩、计划外生育等.结论:及时发现孕情,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高危管理率、住院分娩率、产科综合服务能力,及时有效转诊抢救危急孕产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找出孕产期保健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病例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5年南宁市江南片孕产妇死亡率为46.93/10万,有下降趋势,但明显不稳定性。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子宫破裂及妊娠合并症、羊水栓塞。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是与知识、技能相关;其次与孕产妇及其家庭的自我保健意识、经济、生殖行为等社会因素相关。结论: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加强妇幼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她们的业务技能;加大《母婴保健法》和孕产期保健的宣传力度,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住院分娩率,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的新时期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掌握和分析秭归县近15年来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对指导今后妇幼保健工作及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非常必要的。现对秭归县1991~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  相似文献   

6.
孕产妇死亡率不仅是妇幼保健的工作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解我市孕产妇死亡状况及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原因构成特点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特别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现将我市2003—2008年17例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计划外生育与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丽水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一直处于全省较高位置。为尽快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对近五年来37例计划外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2000~2013年孕产妇死亡报表、核实调查报告、病历摘要及死亡评审资料。结果14年中孕产妇死亡65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户籍人口为21.73/10万,全人口为38.45/10万。近14年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尤其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降低。死因顺位前3位依次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08年及以前涉及非法接生引起的产后出血和羊水栓塞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008年后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不断增加。结论孕产妇死亡受医学和社会诸多因素影响。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一是加强流动人口孕期管理,杜绝非法接生;二是加强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进一步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识别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1991~2000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沈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经验教训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沈阳市近 10年孕产妇死亡病例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沈阳市 10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 ,从 1991年的 2 5 .43/ 10万 ,下降到 2 0 0 0年 18.75 / 10万。 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前 6位依次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妊高征、心脏病、肝病、异位妊娠。通过专家评审结果发现 :该市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问题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是医务人员知识技能相关 ,而农村死亡的孕产妇则与个人家庭因素尤其是知识水平及经济状况有关。沈阳市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全国先进地区水平 ,要进一步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 ,必须加强宣传 ,提高农村孕妇自我保健水平。加强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三基技能 ,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对策,持续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遂对萧山区1991~2000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作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按照全国孕产妇监测要求,按时填报报表、孕产妇死亡卡及漏报调查表,市级每1~2年对孕产妇死亡进行评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的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60.10/10万,孕产妇死亡的前4位死因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完善危急孕产妇抢救体系,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并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死亡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妇幼保健人员的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为了解南阳市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死因构成特点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有效的干预措施,现对1999~2008年南阳市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向华  崔占顺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76-2277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找出孕产期保健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0~2007年酒泉市44例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7年酒泉市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59.73/10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原因顺位依次是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和其他原因;可避免死亡及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84.19%;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强化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建立孕产妇急诊的绿色通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精河县2000~2006年孕产妇死因分析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资料,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全县三级网收集报表,对7年来精河县孕产妇死亡的个案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年来精河县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呈不稳定趋势。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妊高征、内科合并症为主。结论:精河县孕产妇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是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相关,其次与个人家庭因素尤其是知识水平及家庭经济状况有关,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关键在于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提倡住院分娩,杜绝家庭接生。  相似文献   

15.
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483-3485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探讨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和死亡相关因素,以便制定有效地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1~2006年广东省茂名地区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茂名市孕产妇死亡率比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低,产科出血为首位死亡原因,妊娠合并内科病第二位,羊水栓塞为第三位。结论:应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强化妇幼保健管理、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高危妊娠诊治水平及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天门市1980~1989年102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及顺位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心脏病、羊水栓塞、肝病。结果提示:农业人口、家境贫困、文化素质低,孕产妇死亡率较高。并建议,落实围产期保健,完善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开展健康教育,以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围产保健工作,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制定相应对策,进而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我市1991-2001年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百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3929-3930
目的:通过对我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情况分析,找出我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2.81/10万。致死主要原因:①产科出血;②内科合并症。结论:加强产科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爱敏  朱洪英  包岚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84-4885
目的:掌握该市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及死亡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孕产妇死因构成及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包括生物、环境、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服务等)。结果:该市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72.08/10万,其中城市区为44.67/10万,农村为86.79/10万。死亡的前3位病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农村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市,且与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社会发展及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有关。结论: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基层网点建设,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昆明市18年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杨海云  秦茂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08-1709,1712
[目的]分析我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6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并与1989~1998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由对比组的82.48/10万下降到53.89/10万,前4位死因仍然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羊水栓塞、妊高症。[结论]完善贫困孕产妇救助及住院分娩优惠政策;提高基层妇幼保健及产科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产科设备;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建立高危孕产妇网络化管理;提高婚前检查率,才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