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院收治6例男性病人,年龄最小42岁,最大63岁。全部病例符合肝性脊髓病的诊断标准。在限制蛋白质饮食、给予保肝药物的同时,应用大量维生素B族、菸酸、支链氨基酸等,辅以中药及功能锻炼。结果3例好转,3例无明显变化。本文对本病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发病机理、治疗及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分析30例肝硬化晚期并发肝性脊髓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肝性脊髓病是肝病晚期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见于肝硬化行门体分流术后或虽然未做分流术但已自然形成分流者。主要表现为逐渐出现的痉挛性截瘫。1980—2004年我院共收治肝硬化976例.其中肝性脊髓病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性脊髓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病变所致的脊髓病变,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的门一体静脉分流术后,因发病率低且多数病例与肝性脑病共存,其症状常被肝性脑病的意识和运动障碍所掩盖,常常误诊。我院自1980年至2005年共收治该病患者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8.
肝性脊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性脊髓病(hepaticmyclopathy)是一种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自然形成的广泛的门体静脉侧支循环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出现的,以脊髓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袭起病的双侧对称性下肢痉挛性瘫痪,进行性加重。由于对此...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有效的治疗方法。②方法对6例肝性脊髓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献对其发病机制、病理和治疗进展进行探讨。③结果发病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为肝硬变基础上发病,偶发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或重症肝炎。表现为双下肢进行性对称性截瘫,一般无感觉障碍.无括约肌功能障碍。④结论肝性脊髓病病因未明,现无特效疗法.中药治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早期肝移植是晚期肝硬变并发肝性脊髓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5例Miller-Fisher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发病年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iller-Fisher综合征发病年龄为17~73岁;多为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主要为视物成双和四肢无力;主要神经系统症状为视物成双、眼球运动障碍、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及四肢无力、麻木。主要神经系统体征为眼外肌麻痹.水平性眼震,周围性面瘫,共济失调,深、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辅助检查:脑脊液(CSF)蛋白升高5例,CSF细胞轻度升高3例。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3例。脑CT和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予人免疫球蛋白、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脱水及对症支持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治疗10d症状即改善。3个月内5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但仍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结论对于感染、接种疫苗后出现复视、眼外肌麻痹、面瘫、饮水呛咳、四肢麻木无力、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应高度怀疑Miller—Fisher综合征,经人免疫球蛋白、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脱水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6例均有脑膜炎表现,3例表现为脑膜脑炎,2例伴脊髓损害,4例伴听神经损害.5例应用米诺环素、利福平及头孢曲松3种药物联合治疗,1例应用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脑膜炎型最常见.来自布氏杆菌病流行区患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症状时,需考虑鉴别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3.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男6例,女10例)经病理确诊的H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临床症状患者12例。B超检查15例,显示肿块内回声不均匀。强回声8例,中等回声2例,低回声团块5例。CT平扫13例,为低密度到中等密度病灶,4例测得CT负值[(-35.5——99)HU],除1例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外,其余动脉期明显强化。MRI检查7例,T1WI上肿瘤为低信号,T2WI上为相对高信号。3例肝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血管丰富,实质期肿瘤染色明显。14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平滑肌样细胞表达HMB-45均为阳性。16例均手术完整切除。除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衰竭,其余15例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综合各项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肿瘤特征的显示和术前正确诊断。肿瘤平滑肌样细胞表达HMB-45阳性,是诊断HAML的可靠依据。手术治疗是惟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脊髓病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北京佑安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8例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多为中年男性,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病,18例表现为双下肢肌力下降,14例肌张力升高.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中药治疗1个月,18例肌力降低的患者中,11例肌力得到1个级别以上改善;14例肌张力增高的患者中,8例治疗后肌张力得到1个级别以上改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脊髓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87年1月至2000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292例甲亢病人。结果 292例甲亢中48例发生肝脏损害,发生率16.44%,随着甲亢病人病程的延长和血清TT3、TT4水平的增加,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增加,在各病程组的不同血清TT3、TT4水平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5和P<0.05),但在不同性别组和不同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损害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但半数以上无临床症状。结论 甲亢并肝脏损害与病人的病程和血清TT3、TT4水平有关,而与病人的年龄和性别无关。对于甲亢病人应常规检查肝功能了解有无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糖代谢紊乱机制以及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等的关系。方法:对1993年8月~2001年 12月入院的2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并不受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影响,一般症状较轻,合并症较少。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与肝硬化病程长短及肝功能损害程度不相关,治疗后随肝损害减轻而好转。  相似文献   

17.
脊髓型颈椎病突发性截瘫的临床分析(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突发性截瘫这一临床现象进行综合临床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研究15例CSM突发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本组患者在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表现等方面不同于一般颈椎病患者的特点.结果:CSM突发性截瘫的患者首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影像学表现为多节段椎管狭窄同时伴有单或多节段的不稳或滑脱,该多节段的脊髓压迫是产生脊髓严重损害的临界状态.结论:CSM突发性截瘫患者的病理基础是多节段的椎管狭窄同时伴有单或多节段的不稳或椎间盘突出.该病应尽早诊断;一旦发病,需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18.
张静 《实用全科医学》2003,1(2):115-116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2 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 ,在X线电视监测下将导管尽可能超选择插入供应肿瘤血管的主要分支 ,注入化疗药物 ,碘化油及明胶海绵。结果 aFP下降率为 4 0 .91% ,肿瘤缩小率为4 5.4 5% ,生存期 3例 <3月 ,4例为 3~ 6月 ,15例为 6~ 12月 ,其中 4例存活至今 ,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生存期 ,是中晚期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临床特点及病因诊断与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共260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0例中,男性96例、女性164例,女性发病年龄(44±16)岁,明显高于男性的(32±20)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21,P =0.001).男性20岁以前发病者所占比例最高,为39.6%(38例),女性以40~60岁所占比例最高,为52.4%(86例);最常见病因为垂体瘤及其术后损伤共94例(36.2%),其次为席汉综合征86例(33.1%);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贫血(102例),26例患者表现为全腺垂体功能减退;大多数病因导致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均具有特异性垂体影像学表现;误诊率为40.4%(105/260),病因诊断时误诊率为25.4%(66/260).结论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女性40 ~60岁、男性20岁以下者居多,病因以垂体瘤及其手术损伤最多,贫血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垂体影像学检查,可做出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人工气道四种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ICU收治的12例人工气道致命性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例阻塞性肺部不张患者自动出院,1例气管导管阻塞患者死亡,1例气管导管阻塞患者遗留轻度残疾,其余9例患者未造成缺氧性损伤。结论人工气道的致命性并发症主要有阻塞性肺不张、气管导管移位、气管导管阻塞和拔管后窒息,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顽固性下降,且起病急、进展快,很快致命,需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