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几种类型视网膜变性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进行观察研究.方法:8例(16眼)视网膜变性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双眼改变较为对称,病变相对安静,层次偏浅,以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萎缩为主,早期脉络膜背景荧光暗淡,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并可出现低荧光区.与继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有区别.结论:脉络膜毛细管萎缩造成的脉络膜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导致视网膜变性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视网膜感光细胞营养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眼底荧光造影法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P)血眼屏障的完整性进行研究.方法 按准入和排除标准选择RP患者20例,按国际通用方法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造影图像的荧光素渗漏现象进行分析.结果 35%(7/20)的患者眼底出现荧光素的弥漫性渗漏,与骨细胞样色素斑块所致的荧光遮蔽及毛细血管无灌注所致的充盈缺损相伴随,表现为眼底荧光素的大范围染色和局部聚集共存;10%(2/20)的患者出现中心性荧光素渗漏,该种渗漏主要出现于黄斑区及其周围的视网膜上,周边视网膜的血眼屏障未受到影响.结论 RP患者的荧光渗漏分型有利于对该病血眼屏障完整性的评价、有利于选择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变性。该病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性连锁隐性遗传三种类型。其典型特点是:进行性夜盲,视野向心性缩小,晚期可影响中心视力。眼底表现:从赤道部开始出现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周围色素鞘,视盘呈腊黄色,色素上皮萎缩致使脉络膜血管暴露。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见视网膜血管狭窄,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晚期病例可见  相似文献   

4.
周玉娟  黄均英  林雨 《广西医学》2009,31(5):676-677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对308例(330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荧光渗漏点,典型荧光素渗漏点164例,占53.2%;不典型渗漏点144例,占46.8%;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中央无血管区44眼,位于中心凹外无血管拱环内103眼,超越无血管拱环外183眼。荧光渗漏点位置对患者视力影响有关。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影响程度、荧光渗漏部位、渗漏点数,对了解该病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次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 2 0例 2 0只老年黄斑变性伴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眼经光动力治疗的疗效。随访 3个月。以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为观察指标。结果 按最后一次随访记录分析 ,视力提高 3行者 2例 ;视力提高 2行者 3例 ;提高 1行 5例 ;视力保持不变 1 0例。 1周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 :8例以典型性为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停止 ;1 2例轻微典型性和完全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均较治疗前减少。随访结束时眼底荧光造影显示 :以典型性为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4例荧光渗漏停止 ,4例荧光渗漏 ;轻微典型性和完全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现 3例渗漏加重 ;9例荧光渗漏减少或不变。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该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光动力疗法短期内能封闭或抑制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目前尚未见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能导致进行性感光细胞变性和视觉障碍的遗传病,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50万人受累。近年来,大量文献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资料提示,本病与视盘及其周围血管的渗透性改变、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区的出现、黄斑损害、视网膜前纤维增生及玻璃体变性等有关。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作为眼底病诊断和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对于研究脉络膜血管病变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比观察15例RP的FFA和ICGA表现,探讨ICGA对该病脉络膜循环障碍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一些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AF)具有旁中心A F增强环的特征,该环围绕中心区而其周围呈现出低荧光的表现。本研究旨在通过视网膜电图和视野检查评价AF与视网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23例RP患者。采用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黄斑区AF成像。根据眼底AF图形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患者有1个不同大小AF增强环,而且在血管弓内没有萎缩灶。第2组患者有A F增强环且在黄斑周围有圆形萎缩灶。视野检查采用动态、自动化、微视野检查法;高荧光环范围和距黄斑中心凹最短距离的低荧光区与视野检查结果及PER G P50、N95和m …  相似文献   

8.
报道1例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浆液性黄斑视网膜脱离病例。观察性病例报道。一33岁男性患者,双眼行单纯LASIK术治疗右眼+5.00D,左眼+7.00D的球镜度数,术后第4d双眼视力突然下降。有详细病史并行眼科、全身、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O CT检查。术前眼底检查记录有双侧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现诊断为双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O CT上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发生多灶性改变及黄斑区有袋状浆液性视网膜积液。荧光血管造影的晚期静脉可见多个高荧光渗漏点,右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着色较多。术前已有如视网膜色素上…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荧光血管造影对 36例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血管改变进行了观察研究 ,本病伴有的眼底血管改变可分为 3种类型 :Ⅰ型为单纯视网膜血管病变型 ,呈现视网膜血管明显缩窄或闭塞。Ⅱ型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病变型 ,除视网膜血管的变细或闭塞之外 ,还伴有脉络膜血管改变及脉络膜萎缩。Ⅲ型为脉络膜血管病变型 ,主要表现为脉络膜血管的充盈迟缓和进行性萎缩 ,或伴有轻微的视网膜血管的缩窄。因其具有典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底改变。因此 ,不难与弥漫性脉络膜萎缩相鉴别。作者认为Ⅰ型可能是本病的继发性改变 ,而Ⅱ、Ⅲ型血管改变可能是本病的原发性症候。此外 ,概述了本病眼底血管病变分型与发病年龄、遗传因素和视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图像特征。方法按准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患者30名,按国际通用方法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对造影图像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的造影图像均显示斑驳状透见荧光,其他较多的特征有色素斑块所致的荧光遮蔽、视网膜血管一致性变细和荧光渗漏,较少表现的还有毛细血管无灌注所致的充盈缺损以及黄斑荧光积存等。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特征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病变所致的斑驳状透见荧光和荧光遮蔽,以及视网膜血管病变所致的视网膜血管一致性变细等。  相似文献   

11.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总和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斌  张春莲 《右江医学》2000,28(4):278-280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对儿童双眼视及视觉诱发电位 (VEP)双眼总和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正常儿童及 3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分有、无立体视两组 )进行全视野刺激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结果 :双眼刺激视觉诱发电位总和VEP和单眼刺激视觉诱发电位AP10 0 :无立体视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及有立体视组 (P <0 .0 1) ;有立体视组低于正常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单眼刺激视觉诱发电位LP10 0 :屈光不正性弱视组较正常组明显延长 (P <0 .0 1) ,有、无立体视两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视觉诱发电位比行为或心理物理方法更为优越 ,能定量准确地客观反映视功能状态 ,视觉诱发电位双眼总和能客观评价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双眼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TF ,TFPI的活性变化及其与凝血机能的关系。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TF ,TFPI活性。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TF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TFPI活性低于对照组 (P <0 .0 1)。 7例初治患者化疗后血浆TF活性较化疗前下降 (P <0 .0 1) ,TFPI活性较化疗前升高 (P <0 .0 5 )。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紊乱与血浆TF和TFPI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周慧 《右江医学》2003,31(2):105-106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在治疗Ⅱ型糖尿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 42例Ⅱ型糖尿病人用阿卡波糖治疗 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 c及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 :治疗后餐后血糖显著降低 (P <0 .0 5 ) ,空腹血糖及HbA1 c明显下降 (P值均 <0 .0 5 )。结论 :阿卡波糖治疗Ⅱ型糖尿病可显著降低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4.
对 96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RA)病人采用痹肿消汤治疗与西药甲氨喋呤 (MTX)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一月 ,痹肿消汤组的病人其晨僵、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等主要症状与体征均较治前显著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 ;而MTX组则无明显改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治疗三月 ,上述主要症状与体征 ,两组均较治前有显著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 ,但痹肿消汤组优于MTX组。ESR ,CRP ,RF ,C3,IgG ,IgA ,IgM等炎性及免疫指标治后两组均较治前明显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 ;痹肿消汤组的ESR ,CRP下降较MTX组更明显 ,更迅速。痹肿消汤组 ,临床治愈与显效率为 78% ,总有效率为 94% ;MTX组 ,临床治愈与显效率为 5 2 2 % ,总有效率为 87% ;痹肿消汤组显效率优于MTX组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痹肿消汤改善RA病人的症状与体征 ,控制急性炎性反应优于MTX组 ,且较MTX组作用更迅速 ;有与MTX相类似的抗免疫作用 ,且无明显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伴脑供血不足患者 ,用通心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给予 53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 4粒 ,每日 3次 ,疗程为 4周。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 (transcranialdoppler,TCD)检测颅内各血管的血流变化 ,并与 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脑供血不足组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 (V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5或 P <0 .0 1 ) ,且多数血管搏动指数 (PI)升高 (P <0 .0 5) ;治疗后脑供血不足组各血管的Vm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增高 (P <0 .0 5) ,且PI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 (P <0 .0 5)。结论 通心络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供血 ,是治疗和预防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综合疗法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结果 :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 ) ,治疗组重型肝炎好转率为 72 % (31/4 3) ,显著高于对照组 (46 .8% ,2 2 /4 7) (P <0 .0 5 )。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可显著提高重症肝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轻、中度肾性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ET 1和NO水平变化及川芎素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轻、中度肾性高血压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6 0例分为A与B组 ,A组静滴川芎素 30 0mg ,每日 1次 ,加对症治疗 ;B组采用对症治疗 ,疗程均为 2周。选择 2 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C组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ET 1浓度和生化比浊法测定血浆NO水平。结果 :A ,B组血浆ET 1浓度明显高于C组 (P <0 .0 1) ,而血浆NO浓度明显低于C组 (P <0 .0 1)。A与B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 1,NO ,BUN ,Scr,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ET 1与血压成正相关 (γ =0 .5 2 9P <0 .0 1) ,而NO与血压成负相关 (γ =- 0 .345 ,P <0 .0 1)。结论 :轻、中度肾性高血压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ET 1浓度高于正常人 ,血浆NO浓度低于正常人。川芎素具有调节患者血浆ET 1与NO浓度 ,减少尿蛋白排泄 ,改善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益气活血组方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肺心病患者氧化 -抗氧化系统、血小板及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 ,探讨益气活血组方治疗肺心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肺心病患者 5 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及对照组 (2 7例 )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益气活血制剂。另选取 13例为健康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 ,检测治疗前后血 L PO、SOD、GMP14 0、CEC、Pa O2 和 Pa CO2 的变化 ,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1治疗组显效率及 Pa O2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2两组肺心病治疗前 L PO均升高 ,SOD明显降低 ;治疗前 GMP14 0、CEC均升高 (P均 <0 .0 1) ,治疗后均下降 (P均 <0 .0 1)。益气活血治疗组上述变化较对照组明显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3相关分析结果 ,CEC数量与 Pa O2 呈负相关 ,与 L PO呈正相关 ,与 SOD呈负相关 ,与血小板膜 GMP14 0呈正相关。血小板膜 GMP14 0与 L PO呈正相关 ,与 SOD呈负相关 ,与 Pa O2 呈负相关。结论 :益气活血治疗通过恢复氧化 -抗氧化系统的平衡 ,从而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 ,具有降低肺动脉高压和治疗呼吸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疗效及其对红细胞醛糖还原酶 (AR)活性、血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影响。方法 :6 4例DPN患者 ,随机分成灯盏花素治疗组 (灯盏花素 5 0mg·d- 1 )和甲钴胺对照组(甲钴胺 5 0 0 μg·d- 1 ) ,共治疗 3周 ,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DPN症状、体征、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红细胞AR活性及血NO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DPN病人红细胞AR活性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NO水平明显下降 (P均 <0 .0 1) ,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后红细胞AR活性显著下降 ,NO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而用甲钴胺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灯盏花素缓解DPN症状及体征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甲钴胺 (85 2 9%vs73.33% ,2 0 .5 9%vs10 .0 0 % ,P <0 .0 1) ,两组均能显著提高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但灯盏花素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甲钴胺对照组 (P<0 .0 1)。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明显抑制红细胞AR活性 ,提高血NO水平 ,从而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体征 ,使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 ,且其疗效优于甲钴胺。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患者氧自由基的变化及万爽力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左室收缩功能及评价万爽力治疗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测定 15例健康者 ,16例心功能Ⅱ级 ,18例心功能Ⅲ级 ,16例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SOD ,MDA水平 ,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和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 (LVESVI)。并将 5 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患者在强心、利尿、硝酸甘油酯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万爽力治疗 ,一组仅用常规治疗 ,共 8周。结果 :CHF患者SOD和EF显著降低 (P <0 .0 5 ) ,MDA和LVESVI显著增高 (P <0 .0 5 ) ,随心衰程度的加重 ,而愈显著 ;万爽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SOD和EF显著增加 (P <0 .0 1) ,MDA和LVESVI显著降低 (P <0 .0 1) ,且万爽力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更加明显 ,(P <0 .0 1)。结论 :氧自由基参与CHF的发生发展 ,血清SOD和MDA水平可以反映CHF严重程度 ,万爽力治疗后不仅能明显增高SOD水平 ,降低MDA水平 ,而且能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