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继生  王哲 《黑龙江医学》2002,26(5):362-363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导致的失稳、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压迫、刺激颈神经痛、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临近组织 ,而引起的以颈肩酸麻疼痛、头痛、头晕、颈硬上肢为主症的综合征〔1〕。该病好发于 5 0岁以上的中老人 ,近年呈年轻化趋势 ,在 4 0岁以上的人群中也不少见 ,且男性多于女性。颈椎牵引是保守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牵引而缓解和解除颈椎间盘椎体的压迫 ,达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本文讨论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效果。1 临床资料1999- 0 9~ 2 0 0 1- 0 9经过筛选共有 74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2.
颈椎椎间盘与椎体高度比值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吕宏  李家顺  贾连顺  谭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9):873-873,883,893
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颈椎病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是颈椎间盘高度的降低。鉴于下颈椎椎体的高度基本恒定不变 ,为充分显示颈椎间盘高度降低的程度 ,作者引入了颈椎椎间盘与椎体高度比值这个指标 (颈椎间盘 -椎体高度比 :高度 C2~ 3+C3~ 4+C4~ 5 +C5~ 6 +C6~ 7/高度 C3+C4+C5 +C6 +C7)。本研究试图探讨该指标在正常成人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间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 5 0例为颈椎病组 ,男性 ,年龄 5 0~ 6 0岁 ,平均 5 7.8岁。所有患者均术前摄颈椎正、侧位片 ,…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颈椎病的高发令人吃惊,50岁以上的人群中,几乎有一半患有颈椎病,而且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一句话,颈椎病已成为影响中老年健康的一大病种,不可掉以轻心。 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它分为五型。颈椎病的高发,主要与人  相似文献   

4.
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一般认为,人体在30岁以后才开始发生颈椎间盘退变[1],所以颈椎病多发生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患颈椎病者则较少见.而在临床中发现,青年武警官兵中颈椎病患者并不少见,严重影响了官兵的训练和生活.我科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了110例青年武警官兵颈椎病,现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康复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孙国栋  师彬  王丹丹  王军涛  徐海东   《四川医学》2018,39(2):223-225
<正>颈椎病病名目前虽有争议,但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的症候群仍是行业共识。颈椎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8%17.6%[1]。随着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的增多,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3]。统计表明在3050岁年龄段,其发病率高达76%[4],严重影响民众的健康。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发生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国内报告显示其患病率为3.8%~17.6%[1]。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97%出现椎间盘退变[2]。颈椎病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病,特别是伴随二十一世纪到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颈椎病发病率有不断增高趋势。近年来尽管在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上有了诸多进展,但是有关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定论。近十年来研究发现颈椎病的组织增生、组织压迫及发病机制都有一定的生物…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继发性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调查资料显示,50~70岁人群发病率达到50%以上。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具有年轻化趋势,其中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更是常见和多发,约占颈椎病的65%左右,多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和手指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PCB(platecagebone)是一种用于颈椎前路的钢板 -融合器系统 ,设计上结合了钢板固定与Cage固定的两者特点。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用PCB固定方法共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的颈椎病和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 16例 ,共 2 5节段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 ,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4 2~ 6 7岁 ,平均 6 3.5岁。因头颈部外伤、急性颈椎间盘突出 9例 ,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的颈椎病 7例。以突出节段数量分类 :单节段 8例 ,双节段 7例 ,3节段 1例。以临床表现分类 :神经根型 11例 ,表现为双…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故发病年龄超前,发病率亦有增高趋势。据统计,30~50岁人群有25%患过或者正在患颈椎病,60岁以上的则达50%。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椎纤维环破裂、萎缩和颈椎小关节紊乱、骨质增生等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组织而引起相应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颈椎病共分为6种类型,即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性的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所致邻近组织受累所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又称为颈椎综合征、颈肩综合征等。颈椎病已成为常见病,有51%的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有颈椎病,而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39.24%中学生患颈椎病。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明确颈椎病与颈椎周围软组织病变和肌肉劳损有密切关系,运用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收到了显著疗效,本文就颈椎病发病机理和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其为一种颈椎退行性改变,多发于40岁~60岁的成人,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颈椎病有向年轻人发展的趋势。颈椎病是因为颈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韧带改变及椎间小关节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及血管,而引起的头、颈、肩、臂等部位的一系列症状。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50岁左右的人群中约25%的人得过此病或正在遭受它的折磨,而60岁左右的人群中约50%发病。该病多采用综合物理治疗且方法较多,笔者采用石蜡疗法、电脑中频、牵引疗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以致病情错综复杂,颈椎病是50岁左右人群中常见病。1临床资料病例92例,男48例,女44例,年龄25-76岁,平均50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颈肩痛,CT及MRI可见椎间盘突出等表现。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或狭窄所引起的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环境竞争加剧,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人群有低龄化倾向。近年来,笔者以阳和汤加味内服外敷配合颈椎牵引复位等综合治疗颈椎病7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引起发病。在发病的人群中多以中老年人多见。但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向。本文通过对1560名中学生的调查,对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及早预防,使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椎间盘突出症(intervertebral disc displacement)已逐渐成为广泛困扰人群一种疾病,并且因为电脑等电子工具的流行,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人群亦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低龄化,其引起以颈椎病、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日益增多的青少年患者日后漫长的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痛苦与损失,也间接地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人群发病率一般为每年 0 .9~ 2 .5 /10万 ,也有达 12 .9/10万的报道[1] 。早期椎管内肿瘤临床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症相似 ,容易造成误诊 ,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导致术后症状无改善 ,有的甚至加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6例椎管内肿瘤进行误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2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共 6例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37~ 5 6岁 ,平均 35 .7岁。发病至确诊时间 4个月~ 10年。 4例先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其中 1例术后症状加重 ,双下肢肌力为 2级 ,1例术后出现尿潴留 ,2例术后症状无改善 ,后期逐渐加重。1.2…  相似文献   

17.
椎前筋膜深面注射为主综合治疗颈椎病1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指椎间盘、颈椎骨关节及颈部软组织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 ,导致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而产生一系列症状、体征 ,所以又称颈椎综合征 ,在我国人群发病率为15 .35 % [1] 。该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综合治疗颈椎病是非手术疗法的趋势 ,疗效肯定。我院 2 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4月应用椎前筋膜下注射为主综合治疗颈椎病 132例 ,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32例 ,其中男 76例 ,女 5 6例 ,年龄38~ 6 6岁 ,38~ 5 5岁占总数的 72 % ,病程 10d~ 8年。诊断标准参照 1993年颈椎病分型[2 ] …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近1年来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80例,年龄18~49岁,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40例。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对照组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观察及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在80例患者中,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有效率91.03%,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有效率为83.67%。经x2检验两两比较,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P值为0.042。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组无论是在手术时间,还是在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组,并且上述数值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31和0.043)。结论: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型颈椎病对神经的压迫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自动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突出症的适应证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在局麻下行颈前路经皮穿刺切吸术 ,4 8例以 4 0岁为限 ,小于 4 0岁为A组共 2 0例 ,大于 4 0岁为B组共 2 8例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两组结果用 χ2 检验。结果 A组优良率为 95% ,B组优良率为 60 % ,其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椎病是一安全、有效的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证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颈椎前路切除的7名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11个退变的椎间盘作为A组,同时收集8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生理老化椎间盘12个作为B组,7名颈椎外伤患者的10个正常对照椎间盘作为C组,行组织学检查和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神经肽Y(neuropeptides Y,NPY)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盘在组织学上的显著特点表现为,一条或多条从纤维环外层至髓核的血管化肉芽组织条带区,肉芽组织旁的纤维环内可见增生的透明软骨细胞群落。生理老化椎间盘和正常对照椎间盘表现为年龄相关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交感型颈椎病的颈椎间盘内的神经丝蛋白和神经肽Y阳性的神经纤维分布数量和比例,较正常对照椎间盘和生理老化椎间盘明显增多(P〈0.05);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伴有裂隙的肉芽组织条带区及裂隙周围的增生软骨细胞群落中。结论:以神经肽Y为递质的交感神经纤维通过椎间盘裂隙中的肉芽组织,向榷闾盘重新长入,可能是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