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DDD起搏器植入术后传导阻滞及窦房结功能不良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2通道DCG分析系统对157例患者进行监测分析,根据起搏器治疗适应症分为2组:A组传导阻滞组68例;B组窦房结功能不良组89例,分析判断比较2组患者DDD起搏器的DCG表现、主要工作模式、感知起搏功能异常、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及自身心律失常;计算起搏心博数/总心搏数.结果 (1)2组患者起搏比例≥60%的检出率均明显多于起搏比例〈60%的人数,P〈0.05;(2)DDD主要起搏类型:A组工作模式以VDD/VAT为主,其次为DDI,B组工作模式以DDI为主,其次为AAI,VDD/VAT发生最少.VDD/VAT工作模式A组高于B组,而AAI工作模式仅发生在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57例共检出感知异常47例(29.94%),起搏异常5例(3.18%);(4)心室安全起搏检出率B组(22.47%)高于A组(10.29%),P〈0.05;(5)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PMT)、感知房性心动过速(AT)触发快速心室起搏B组(12.36%、21.35%)高于A组(2.94%、17.56%),P〈0.05;(6)频发房性早搏及AT的发生率B组(22.47%、38.21%)高于A组(2.94%、17.64%),P〈0.01,0.05.结论 DCG的各种表现可识别不同患者DDD起搏器植入后相应的主要工作模式,全面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为起搏器的合理程控及自身心律失常的治疗等提供重要且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96例中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马莲英,冯朝,冯旭,范生孝,范建成,李增(包头市蒙中医院,包头014040,山西电一建职工医院,包头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动态心电图(DCG)由美国Holten首创并于1961年试用于临床。近二十年来,用于代器的不断...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458例分析沙小宁(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南京210024)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老年人采用动态心电图对病人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可用以测定24小时心律、心率、异位搏动及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以及观察ST-T的改变,为临床提供...  相似文献   

4.
运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汕头地区155例冠心病等患者心律失常进行检测与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下称DCG)对心律失常检出率为100%(155例),其中以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为最多见。常规心电图(下称ECG)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只有22.58%(35例),且对以上心律失常检出率也远远低于DCG。另者DCG还能检出ECG未能记录到的短阵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等心律失常,故我们认为DCG对心性猝死的防治有一定帮助。DCG对ST段偏移达阳性标记检出率也为ECG的三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所致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86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86例患者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分别检出3例、24例起搏器所致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3.4%、27.9%。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所致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远高于常规心电图,是检测起搏器所致心律失常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技术,能清楚描记显示P波导联的心电图长条以备分析,特别是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能够显著提高常规心电图检查不易发现的短暂心律失常检出率。笔者通过对本院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629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7.
589例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1月本院心功能室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589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进行统计归纳,并结合文献对比分析.结果:心律失常以房性多见,临床检出率为52.26%;老年组除白天最慢心率外,余各项心率均低于非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人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尽早予以HOLTER检查,可以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352例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结果:动态心电图对捕捉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对起搏器回访、睡眠分析、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评估有临床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心律失常539例分析杨秀娟广东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512000)室性心律失常可发生各种类型的心脏病病人,亦可发生各种年龄的健康人。我们现就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539例,进行分析其临床意义。1检查对象和方法1.1检查对...  相似文献   

10.
由于患者心律失常发作的时间不定.故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不是100%。而动态心电图(DCG)24小时连续记录统计单个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总数,以及发作时间和次数,对于给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以及患者的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50例常规心电图检出早搏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监测。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1.
36例肺源性心脏病动态心电图的观察结果表明,肺心病人的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多见,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总数占94.4%.室性心律失常多呈二联、三联律,年龄大的出现机率高,多引起心衰.作者认为动态心电图能确定心律失常的性质,了解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治疗预后都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奎 《实用全科医学》2007,5(9):777-778
目的 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分析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分析156例老年人的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 老年人房性早搏发生率居第1位,为96.79%,室性早搏发生率为83.97%,房性心动过速为39.10%,房颤发生率为10.90%,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14.74%和11.54%,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28%。结论 老年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室性早搏发生率,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房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王琍玫 《河北医学》2006,12(1):72-74
目的:探讨心脏病患者24h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通过分析386例心脏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情况,分析其各类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结果:各种心脏病中最为常见的是出现房性心律失常,而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但心衰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5),说明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心功能减退无相关性。LOWN分级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易引发猝死。心房纤颤多见于风心病,其次为冠心病和肺心病;房室传导阻滞则多于病毒性心肌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在冠心病、心绞痛中发生率较高。结论: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律失常评估有着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24h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同期检查的739例青少年、1062例中年和956例老年病人的24h动态心电图结合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青少年组显著低于中年组,中年组显著低于老年组(P<0.001);频发的、成联律的、多源性的房性早搏及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发生率:青少年和中年组都显著低于老年组(P<0.001或0.005);一般房性早搏及成对、成阵的房性早搏的发生率:青少年组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01或0.005);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仅老年组见1例。结论:随着年龄增长,房性心律失常和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1124例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京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35-3436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时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及最低心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24例老年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资料。结果老年人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最低心率<30次/min者21例(1.86%),并伴有长R-R间期(3.02s~6.86s)。心肌缺血690例(61.38%),其中443例(64.20%)为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结论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应引起重视,建议60岁以上老年人定期进行DCG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时治疗,防止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抑郁及焦虑情绪障碍的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160例心律失常人院患者及正常健康人群50例(对照组)进行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测评,共收集伴抑郁的心律失常患者57例(抑郁组),伴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48名(焦虑组),同时伴抑郁和焦虑共病的心律失常患者38名(共病组),不伴抑郁或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55例(病例组),进行动态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分析HRV时域指标。结果抑郁组[抑郁分(59.63±1.56)]、焦虑组[焦虑分(59.07±2.53)]、共病组[抑郁分(60.96±1.33)、焦虑分(62.15±2.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分(33.21±1.26)、焦虑分(32.26±2.49)],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HRV时域指标,抑郁组[SDNN(88.30±15.24)、SDANN(78.70±12.51)、rMSSD(22.04±2.63)、PNH50(15.26±1.07)]、焦虑组[SDNN(84.87±.13.21)、SDANN(79.33±13.01)、rMSSD(22.28±3.21)、PNH50(15.43±1.22)]、共病组[SDNN(85.73±14.34)、SDANN(77.66±13.53)、rMSSD(23.83±2.47)、PNH50(15.44±1.28)]均显著低于正常组[SDNN(128.89±16.34)、SDANN(120.37±12.74)、rMSSD(45.61±5.57)、PNH50(34.72±3.53)](P<0.01)。共病患者在睡眠质量因子(1.53±0.18)、睡眠总分(7.39±0.69)高于对照组(0.65±0.04)、(4.89±0.72),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心律失常伴发抑郁、焦虑患者在睡眠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5个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抑郁、焦虑及焦虑抑郁共病心律失常患者HRV时域指标显著下降,表明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功能存在障碍。在睡眠质量方面存在障碍的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可能与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功能障碍更严重有关,更易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分析中Lorenz散点图与时域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2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和时域指标,并与52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器质性心脏病组的SDNN、DNANN均下降,正常对照组散点图92.31%呈棒球拍状、器质性心脏病组鱼雷状、梭状、短棒状、扇状、四分布图,分别占46.15%、15.38%、11.54%、5.77%、3.85%。结论Lorenz散点图可作为诊断器质性心脏病患者HRV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右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49例因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缓慢型心律失常行起搏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VA起搏组(简称RVA组)147例,采用被动固定翼状电极行RVA起搏;RVS起搏组(简称RVS组)102例,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RVS起搏.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年超声参数:包括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期(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术后3年内新发房颤情况、因心力衰竭住院情况等.结果 RVA组与RVS组比较,术后3年LAD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组LVEDD、LVESD较RVS组明显扩大,LVEF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S起搏与RVA起搏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为临床更为接近生理性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29-32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78例,按起搏部位分为右心室间隔(RVS)起搏组40例和右心室心尖(RVA)起搏组38例,两组在术中与术后均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与诊断,观察起搏参数的变化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起搏电极成功固定于RVA或RVS部位,两组的R波幅度、阻抗、电流、起搏阈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VA组的S-D时限为(0.034±0.001)s,S-R时限为(0.098±0.013)s,QRSd为(0.142±0.012)s;而RVS组分别为(0.033±0.002)s、(0.077±0.005)s、(0.116±0.009)s,RVS组的S-R时限与QRSd值显著少于RVA组(P0.05)。动态心电图对窦性停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以动态心电图作为金标准,RVS组术后心律失常与RV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及时观察到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也能反映RVS与RVA部位起搏术中与术后的各项功能状况,为临床治疗与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