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5例颌面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图像.扫描层厚2、3mm,重建间隔1.5 mm,螺距为1,数据输入工作站,用SSD及MPR重建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65例颌面部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良好.颌面部的整体形态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观察.结论笔者认为SSD及MPR重建方法的结合运用,并参与CT的横断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将提高螺旋CT骨整形手术等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葛雅丽  郑敏文  宦怡  张劲松 《医学争鸣》2001,22(20):1881-1881
0 引言 肾上腺体积小 ,上下极直径仅 5 cm[1 ] .常规 CT对肾上腺的扫描因呼吸动度的影响 ,常造成同一层面重复扫描或病变部位漏扫 ,而螺旋 CT(Spiral CT,SCT)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 ,克服了呼吸运动的影响 ,弥补了常规 CT扫描中的缺陷 ,已成为肾上腺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本组患者 40 (男 2 3,女 17)例进行肾上腺扫描 ,年龄 14~ 70 (平均 47.7)岁 . 2 0例患者使用西门子 SO-MATOM AR.C CT扫描仪 ;另外 2 0例患者使用 PQ6 0 0 0 SCT扫描仪 .两组均使用的是 Nemoto高压注射器 ,非离子造影剂 . 40例患者扫描前均行肠…  相似文献   

3.
4.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病者进行CT增强扫描,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进行多期CT增强。最终通过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使原发性肝癌确诊率明显提高。掌握CT技术能够更准确的治疗有关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早期胰腺癌患者进行胰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曹文钊 《海南医学》2005,16(1):39-41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提高病变信息在图像中的展现率。方法 对73例梗阻性黄疸扫描前准备,扫描技术方法、病变显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影响图像的相关因素。结果 高密度对比剂干扰胆道结石诊断3例。10mm重建间隔显示病变53例(53/73):5mm重建间隔显示病变69例(69/73)。三期强化扫描中,动脉期无强化7例(7/16),病灶浅淡不均匀强化9例(9/16);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高密度不均匀强化13例(13/16),等密度3例(3/16)。结论 螺旋CT检查梗阻性黄疸,胃、肠对比剂以清水为首选。图像重建以小间隔薄层减少漏诊误诊。CT强化三期扫描对胆管癌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影象的不断发展 ,螺旋CT机已广泛应用。与常规CT机相比 ,其扫描方式 ,扫描速度快 ,数据的采集和图象处理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三维重建是将螺旋CT扫描中采集的部分容积信息转入工作站 ,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 ,即可使病变更加直观 ,准确的显示其病变主体形态 ,从而可了解其周围解剖结构。表现结构及空间关系 ,称为非创伤性的主体解剖。它适用于螺旋CT扫描的各个部位。1 三维CT重建技术要求笔者 3a来选择 2 0 0例不同病例行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 3DCT成象是指将系列连续的CT扫描所收集的数据信息经过计算机软件程序处理重建成立体图象的过程。 3D重建分表面显示法和容积显示法。使用美国GE、HispeedCT/i机型 ,为获得满意理想的3DCT图象扫描时应注意 ,即首选螺旋扫描 (Helical)采用溥层连续横断面扫描 ,扫描层厚 1 0mm~ 5 0mm螺距 1 0mm~ 1 7mm、图象采集层厚 1mm~ 3mm在扫描过程中 ,病人均匀活动 ,否则扫描层次不连续 ,扫描结束后可在保留数据库中任意重建间隔 ,扫描层数视兴趣区域的范围而定。增强扫描 ,用高压注射器从周围静脉注入 ,速率 2mL/s~...  相似文献   

8.
杨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2,9(7):499-499
随着当代计算机的飞速发展,CT性能有了突破性进展,从旋转-旋转发展到螺旋进而到多层螺旋.多层螺旋CT并非是螺旋CT和电子束CT间的替代产品,而是在螺旋CT上发展起来具有许多类似电子束CT功能的新一代产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CT扫描机扫描方式,发展历程及螺旋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李晓阳 《医学文选》2001,20(1):76-78
普通 CT在肝脏疾病检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普通 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螺旋 CT,以其快速的扫描和容积信息采集技术 ,为 CT检查带来了新的技术革新 ,也扩大了肝脏的CT检查范围 ,大大地增加了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信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肝脏快速的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的螺旋 CT多期扫描对肝癌进行多方面研究 ,推动了肝癌 CT研究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开展这门技术 ,本文就螺旋CT扫描技术及在肝癌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螺旋 CT基本原理  螺旋 CT装置 (Spiral CT或 Helical CT)是 1989年首次研制出来的。与传统 CT相比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的理想方案。方法:对近几年经螺旋CT增强扫描的病例进行总结性回顾。结果:发现非离子性造影剂优于离子性造影剂,团注优于滴注,肝脏增强扫描应在平衡期前完成,脏器增强的程度直接与给予的造影剂量有关。结论: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的选择,造影增强的方式是增强扫描的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齿科软件及三维重建功能对上颌埋伏牙进行CT分型定位.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作精细扫描(0.5 mm或1.0 mm层厚),使用齿科软件及三维重建功能对44例患者的60颗牙齿CT扫描数据进行重建,获得矢状面、冠状面及三维立体图像.结果 上颌埋伏牙弯曲型38颗,非弯曲型22颗.上颌埋伏牙弯曲型中唇(颊)侧非倒置型11颗,唇(颊)侧倒置型9颗;腭侧非倒置型10颗,腭侧倒置型8颗.上颌埋伏牙非弯曲型中唇(颊)侧垂直型5颗、腭侧垂直型8颗、水平型埋伏牙8颗,腭侧倒置型1颗.结论 16层螺旋CT齿科软件及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上颌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螺旋CT在胃肠道检查中的技术及检查方法,分析230例胃肠道螺旋CT资料。结果,上消化道螺旋CT检查理想的对比剂为水,合适的量为800-1200ml;直肠及结肠的最佳对比例为气体,合适的量为1000ml,本组中211例图像符合诊断要求,19例不符合诊断要求,在胃肠道的螺旋CT检查中,恰当的扫描前准备及合适的扫描参数的选择,既可满足诊断要求,又可降低检查成本。  相似文献   

15.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军 《吉林医学》2012,33(8):1664-1665
<正>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多排螺旋的问世,其快捷、准确在临床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伴随而来的辐射剂量管理问题也愈来愈引起医学界关注。因此,低剂量CT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在临床中得到充分的应用。本文将对低剂量CT的发展、临床应用及进展等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最新发展的螺旋CT扫描术(spiralcomputedtomography)能够在几秒钟内采集较大容积的数据。根据采集的数据可以重建任意层厚相邻或相互重叠的图像,比常规CT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现对螺旋CT的优缺点、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1螺旋和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双层螺旋CT改进扫描技术后对人体茎突的显示、观察及测量,为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最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双层螺旋CT并改进扫描技术对48例临床疑似茎突综合征的患者扫描,后重建原始数据,再多层面重建及三维重建,观察、测量茎突的形态、长度、粗细、倾斜角度及发育变异等内容.结果 48例患者的双侧茎突均得到完整、清晰的显示,茎突长度2.7~6.8 cm,其中>3 cm者42例,双侧茎突均过长者30例,左侧茎突过长者8例,右侧茎突过长者10例,向内向前倾斜角度>40°者17例(侧),向内向前倾斜角度<20°者9例(侧).结论 经过改进后的双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人体茎突的显示及测量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茎突综合征提供最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早期胰腺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早期胰腺癌文称小胰腺癌,系指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2cm,其5年生存率(30%)明显高于晚期胰腺癌,故小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正确分期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早期胰腺癌在螺旋CT平扫时往往呈等密度,仅可见胰腺轮廓改变或没有改变,因此临床中不易在平扫CT图上识别,仅少数小胰腺癌表现为低密度或高密度改变,故单纯平扫其漏诊率甚  相似文献   

19.
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体会许智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广州510180)关键词CT扫描;胸部中图号R445九十年代,由于滑环技术与螺旋扫描方式的出现,在极短(短于屏息周期)时间内完成一定长度的体积采样及图象重建,使CT扫描速度大大提高,也使...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扫描与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 CT是指 X线源旋转及数据收集过程中病人连续平移 ,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取容积数据。螺旋 CT的投影数据常在病人一次屏气内获得 ,数据采集之后即进行内插运算由此解决平均容积伪影的问题及对层面敏感性曲线的影响。 2 0世纪80年代后期三维软件应用于 CT后处理 ,三维图像更加完整、直观、真实的表现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主体形态及其相对位置。重建和显示三维 CT图像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线框重建 ,表面重建 ,体素重建 ,彩色分域。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即表面重建和体素重建。总之 ,高质量的三维图像与扫描方式密切相关。三维 CT图像有较强的真实感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图像处理时间延长、三维立体影像生硬。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软件多种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必将为临床带来满意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