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着重对药物性肝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加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3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列举各种临床上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及其临床特点。结果:3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中,以抗生素和中草药类导致的肝损伤最多见,其中,抗结核类药占13.16%(5/38),中草药占31.58%(12/38),抗甲状腺药物占5.26%(2/38),保肝类药物谷胱甘肽占13.16%(5/38),抗精神病药及化疗药各占5.26%(2/38)。结论:以上引起肝脏损伤的药物很多为临床上常用药物,其中尤以抗结核药和中草药最多见,因而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病135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35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以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病的相关药物中,抗生素类药占20.00%(27/135),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剂占17.04%(23/135),解热镇痛抗炎药占13.33%(18/135),抗结核药占11.85%(16/135),中药占10.37(14/135),降糖药占4.44%(6/135),抗甲状腺类药占4.44%(6/135),激素类药占3.70%(5/135),抗痛风药占2.96%(4/135),降脂药占2.96%(4/135),抗癫痫药占1.48%(2/135),减肥药占0.74%(1/135),皮肤病用药占0.74%(1/135),藏药占0.74%(1/135),升白细胞药占0.74%(1/135),除草剂占0.74%(1/135),疫苗占0.74%(1/135),另有4例(2.96%)用药不详。无任何临床表现38例(28.29%),纳差或乏力58例(42.96%),上腹部不适27例(20%),黄疸58例(42.96%),皮疹20例(14.83%),瘙痒16例(11.85%),发热14例(10.37%),肝大11例(8.29%)。经停药并给予保肝解毒治疗,82.22%的病例预后较好。结论临床上多类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其发病无性别差异,中老年病人多发。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点,重视对药物性肝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 对15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多因子进行回顾性综合性分析.结果 多药物可致肝损害,西药较中药多,居前几位的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化疗药和抗菌素等.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和老年易致病,最常见肝细胞损害型.结论 药物性肝病是多因子损害,应该以预防为主,切忌乱用药,早期诊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对15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多因子进行回顾性综合性分析。结果多药物可致肝损害,西药较中药多,居前几位的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化疗药和抗菌素等。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和老年易致病,最常见肝细胞损害型。结论药物性肝病是多因子损害,应该以预防为主,切忌乱用药,早期诊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病12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超  张学武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59-106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20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判断。结果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西药占63.3%(76/120),居前几位的依次为抗结核药、解热镇痛消炎药、抗甲状腺药、抗肿瘤药、抗菌药物等;中药占36.7%(44/120),以治疗皮肤病及骨关节系统疾病的药物为主。女性(55.8%)多于男性(44.2%)。潜伏期1~8周。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害型。结论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高度重视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9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生化指标、诊断依据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ALT升高〉正常水平4倍者43例。结论:目前我国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标准需进一步完善,ALT是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伤64例临床分析王融冰张维燕胥婕孙虹兰董庆华随着就医率的提高,新药的开发和利用,药物不良反应日渐增多,尤其是药物慢性毒副作用,对特异体质病人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配伍、药理作用的扩展,均应引起临床医生和药管人员的重视,也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普...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病(DILD)是药物经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因其毒性作用或机体的过敏反应而造成肝脏不同程度损伤。近年来,DILD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为探讨有关DILD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特点及其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82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总结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发病时间、用药史、原发病情况、肝功能情况(包括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中草药或中成药类占46.34%,抗结核病药类占21.95%,抗生素类(除抗结核病药)占10.98%,解热镇痛药类占6.09%,抗甲状腺药类占4.88%,抗精神病药类占3.66%,抗肿瘤药类占2.44%,避孕药类占2.44%,免疫调节剂类占1.22%。其中发生重型肝炎18例占21.95%。结论:随着我国临床各类疾病发病率的变化,临床用药特点等情况,致使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比例、发病情况等发生变化,尤其是导致重型肝类的比例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某医院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构成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Roussel Uelaf因果关系(RUCAM)量表选择某医院DILI患者13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用药情况。结果RUCAM量表共筛选出139例DILI,患者45~59年龄段占比最高(38.85%),61.15%患者有临床表现,其中以纳差最多见。药物性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87.05%)。肝细胞损伤型治疗有效率高于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共涉及88种可疑药物,排名前3位依次为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和中药。51.08%患者联用2种以上可疑药物。结论DILI隐蔽性强,可由多种药物引发,应提高对DILI的认识和预防,从而降低DI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勇  李德梅 《中外医疗》2013,(25):32-33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对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研究中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药物以中草药最常见(11/30),占36.7%。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由多种药物引起,其中中草药导致者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预后并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4月—2015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172例患有胆汁淤积性肝病儿童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对各种病因的儿童患者进行统计发现,造成儿童胆汁淤积的原因主要原因有胆道闭锁造、CMV感染造成、PNAC、胆总管囊肿以及其他原因。胆道闭锁占有比例最高。 A组为胆道闭锁组,其白便表现高于C组(P<0.05);C组其他病因组早产因素总体大于A组。使用GGT值>50 U/L以及彩超诊断胆道闭锁具有一定优势(P<0.05)。 C组病情好转率大于A组(P<0.05)。结论儿童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对辅助检查的敏感性不同,预后与病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外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临床救治,为抢救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肝外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患者67例,根据受伤部位、严重程度的不同分别给予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55例,其中行肝清创切除术35例,肝清创缝合术12例,肝周纱布堵塞术8例。同时进行脾切除23例、胰体尾切除18例、胃修补17例,肾修补18例,膀胱修补并造瘘术16例,血管修补术15例。结果:非手术治疗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为8.33%;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其中死亡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死亡率为9.09%,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6例死亡患者中,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进行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对肝外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恢复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婷婷  张波  周颜 《医学综述》2013,(2):317-319
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以及各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增多,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有1000种以上的药物与药物性肝损害有关。由于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缺乏有效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临床上易引起误诊及漏诊。现就药物性肝病(DILD)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等予以综述,以加深对DILD的认识,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丽君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68-1069,1071
目的:分析61例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以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61例药物性肝衰竭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的前3名的药物主要是中药(16例,26.2%)和抗结核药(13例,21.3%),抗肿瘤药(6例,9.8%);肝衰竭类型以急性(28例,45.9%)、亚急性(25例,41%)为主;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腹水、肝性脑病和腹腔感染,而病死率最高的前2位并发症分别为腹水、肝肾综合征,腹腔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并列第3位;总治愈好转率为26.2%;实验室指标分析表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在好转组与无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致病药物主要是中药和抗结核药,其治愈好转率低下,预后不良,用药过程中应予以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6.
邴寒  李淼  张继超  王力 《黑龙江医学》2011,35(11):826-827
目的 分析10年临床中局部应用抗生素滴眼剂、抗病毒滴眼剂,以及激素滴眼剂对眼表的毒性作用,探讨药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临床所见的52例71眼滴眼剂诱发的药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2例71眼,均于滴眼液点眼1周后,出现眼部刺激症状:异物感、流泪、畏光、视力下降;体征:眼部睫状...  相似文献   

17.
付晓杰  王琳 《中外医疗》2016,(17):56-57
目的:探讨肝功能检查对肝硬化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以100例在该院体检正常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肝功能检查,在检查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品,忌烟酒,于清晨空腹取3 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中CHE (血清胆碱酯酶)、ALB(白蛋白)、CHO(血清胆固醇)及TBA(总胆汁酸)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CHE (血清胆碱酯酶)含量为(2311±855)U/L、ALB(白蛋白)含量为(31.4±6.7)g/L以及CHO(血清胆固醇)含量为(2.8±0.8) u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BA(总胆汁酸)含量为(48.8±32.3)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CHE、ALB、CHO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 分级患者的TA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E(血清胆碱酯酶)、ALB(白蛋白)、CHO(血清胆固醇)及TBA(总胆汁酸)水平等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查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病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自勐 《中外医疗》2013,32(1):68+70-68,70
目的探讨急性白毒伞蕈中毒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5例急性白毒伞草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白毒伞蕈中毒后均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明显的胃肠炎症状,进而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患者中.2例入院时深度昏迷,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终因肝功能、凝血功能严重损害被迫放弃抢救,于出院后次日死亡,其余2例患者救治成功,痊愈出院。结论应采用血浆置换为主的早期综合治疗法对急性白毒伞蕈中毒致肝损伤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一 《中外医疗》2014,(17):53-54
目的:分析妊娠期相关肝病的临床类型,探究有效地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目前3年接收并进行治疗的60例妊娠相关肝病患者在临床上留下的资料,经复习相关的资料后,开展回顾性的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临床发病率最高的为VHP患者35例,其次为VHP+ICP10例,ICP有8例,AFLP有7例。结论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治能够提高孕妇和婴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