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及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T及MRI对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和MR清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其中CT6例,MR6例。结果: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和MRI特点是(1)多囊性(11例);(2)可出现“液-液平面”征象(3例);(3)沿疏松结缔组织生长(11例);(4)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12例);(5)肿瘤包绕血管、神经及脂肪(10例)。结论:CT及MRI检查对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明确病灶范围MR较CT优越。  相似文献   

2.
3.
李旭良  周彩菊 《华西医学》1991,6(2):237-238
我院1962~1985年间收治小儿淋巴管瘤325例,其中颈部114例(35.1%),均经手术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59例,女55例。年龄最小40天,最大11岁。肿瘤位于左侧51例,右侧53例,居中4例。侵及腮腺或口腔者16例,侵入纵隔者8例。肿块直径在10cm以上者共57例(50%)。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 ,10个月。出生后半年发现左乳区“核桃”大小肿物 ,无红肿、疼痛 ,近 3个月肿物逐渐增大而住院。查体 :肿物表面呈暗紫色 ,大小约 4cm× 3cm× 3cm ,中心部质地较硬 ,周边较软 ,无波动感 ,未闻及血管杂音。经细针穿刺 ,抽出暗红色血性液体约 1ml,拔出针头后 ,针眼即有血液涌出。临床诊断“胸壁血管瘤”。超声检查 (探头频率 7.5MHz)显示 :左乳头外侧部分皮肤变薄 ,厚度不均 ,距皮肤 0 .2cm处测及 4.7cm×1.9cm混合性团块 ,中央部见 2 .9cm× 1.9cm不规则团块状实性弱回声区 ,其内见散在的条状、棒状血流信号 ,…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 ,6 6岁。发现右侧颈部包块并逐渐增大三月。无明显疼痛 ;无畏塞、发热、恶心、呕吐 ;常有咳嗽 ,无咳血胸痛 ;现感咽部不适。查体 :右侧颈前区见约 6cm× 6cm大小包块 ,皮肤无红肿 ,质软 ,界清 ,表面光滑 ,无触痛 ,移动度欠佳 ,不随吞咽上下移动 ;颈软 ,气管居中 ,甲状腺不大 ,余阴性。CT所见 :右侧胸锁乳突肌后方、颈动脉鞘外侧见 5 7cm×5 0cm形状不规则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 ,CT值 6 2Hu ,边界清晰锐利 ,颈动脉鞘受压 ,稍向内移位 ,增强扫描不规则低密度灶未见强化 ,延时扫描仍呈低密度影 (图 1、 2 )。CT诊断 :1、颈部右外侧…  相似文献   

7.
张绪生  刘毅  张斌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1021-1022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血管瘤的四种外科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①血管瘤切除 皮肤移植或皮瓣转移;②血管瘤部分切除 缝扎术;③血管瘤缝扎 注射平阳霉素;④血管瘤铜针治疗。结果:病例治愈率96%以上,外观恢复满意,皮肤移植与皮瓣移植全部成活。结论:头面颈部血管瘤特别是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对面容的破坏性很大,手术切除中又不能用止血带,欲彻底切除非常困难。所以采用上述几种方法重叠性治疗,更为便利有效。  相似文献   

8.
孕妇 ,2 6岁 ,孕 1产 0 ,孕 2 1周行常规B超检查。B超所见 :胎儿颅骨光环完整 ,双顶径 5 .1cm ,胎心搏动规律 ,颈、胸椎排列尚规整 ,于腰椎骶尾部脊柱排列连续中断 ,不规整、成角畸形。胎儿腹腔内可见少量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区 (图 1)。胎儿体表可见以颈部、颅骨周围为主 ,并沿皮下向外扩展的囊性无回声区 ,边界尚清 ,壁薄 ,内可探及多条带状强回声间隔 ,呈“多房性” ,下缘达胸腰部 (图 2 )。胎盘位于子宫前壁 ,回声均匀 ,羊水较少 ,最大无回声区前后径 2 .4cm。超声诊断 :①单胎妊娠 ;②胎儿多处复合畸形 ;a颈部淋巴囊肿 ,b脊柱裂 ,…  相似文献   

9.
孕妇 ,2 4岁 ,孕 1产 0 ,孕 3 6周行常规产前检查。既往体健 ,怀孕以来无明显不适 ,无放射线接触史和特殊用药史。超声检查 :宫腔内见胎头回声 ,颅骨完整 ,双顶径 8.6cm。脊柱连续完整 ,股骨长 6.7cm ,胎心搏动良好 ,前壁胎盘厚 2 .4cm ,羊水深 5.2cm。胎儿颈部后方可见圆形无回声团块 ,大小 6.2cm×6.3cm ,壁薄 ,内可见车轮状分隔 ,多切面探测显示胎颈局部皮肤连续完整 ,椎骨无缺损 ,团块与脊膜腔不相通 (图 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团块内无明确血流信号。超声诊断 :胎儿颈部囊性占位病变 ,囊性淋巴管瘤可能性大。引产后胎儿颈部可见部…  相似文献   

10.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随着CT检查的普遍应用,海绵状血管瘤在颌面颈部的检出逐渐增多。有关该病的MRI的诊断报道较多,而少见CT报道。本次研究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颈部软组织区海绵状血管瘤病例7例,通过总结分析其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囊状淋巴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囊状淋巴瘤患者,术前超声观察病灶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和血供情况,结果:9例病灶均位于颈侧部、胸锁乳突肌后方:多数(66.67%)大小在2-4cm;5例(55.56%),边界清晰,4例(44.44%),病灶后缘与深部组织粘连而边界欠清(但前缘不与皮肤粘连);回声多为单纯囊肿型(33.33%)和多房囊肿型(55.56%),1例为实性为主的混合回声;4例淋巴管瘤内术后病理发现合并有血管瘤成分;6例(66.67%)病灶内无血流信号,3例有少量动脉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和鉴定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小儿颈部淋巴瘤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1992年10月~1998年10月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瘤42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随访25例,随访时间0.5~5.5年,效果优良21例(84%),好转1例(4%),复发3例(12%)。结论 颈淋巴管瘤有浸润性生长趋势,早期手术是最主要治疗手段,正确的选择麻醉及手术方式是防止手术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儿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探讨CT检查对小儿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进行研究。结果:2例为多囊状不规则形水样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多囊、囊腔相通,大小不一,肿瘤沿颈部筋膜间隙生长,累及周围脏器,部分邻近器官受压推移。结论:CT检查能较准确地显示出淋巴管瘤部位、范围、内部特征等,因而对其定位和定性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3岁.于2年前发现右颈部肿物,近期明显增大,无症状.B超所见:于右侧颈部可探及约5.1cm×3.5cm囊性肿物,边界清晰,不规整,内部回声以液性为主,并可见网格样改变.囊性肿物内可探及约3.1cm×2.1cm偏低回声团,边界清,内回声不均质,可见光带分隔及弱强光团反射(图1).彩色多普勒探查于囊实性肿物周边部可见绕行血流信号.提示:右颈部囊实相兼肿物.手术所见:瘤体呈囊性多房性,囊内液体呈淡黄色,瘤体下缘下达锁骨,前缘达颈正中,囊壁较薄,与颈总动脉鞘紧密粘连.术后病理诊断:颈部海绵状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20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大,无症状.查体:左侧沿胸锁乳突肌内侧可触及囊性肿物,无压痛,表面光滑.超声所见:左侧颈部胸锁乳突内侧、左颈总静脉前方可探及6.1cm×3.2cm的长条样呈多房性的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囊壁完整,边界清晰.超声诊断:左侧颈部淋巴管瘤.手术所见:左侧颈部囊性肿物,呈多房性,与周围组织粘连,囊壁薄,内为乳糜样液及澄清液.病理诊断: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16.
孕妇 ,34岁。孕 1产 0 ,孕 2 0周。婚后多年未孕 ,此胎为人工受精。应用 3.5 MHz凸阵探头 ,常规产前超声检查 ,见胎儿双顶径为 5 .2 cm,颅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沿胎儿颈部横切可见一大小为 3.4 cm× 3.6cm的囊状无回声区 ,边界清晰 ,壁薄 ,内可见分隔强回声带 ,与颈部皮肤相连 ,漂浮于羊水中 (图 1)。胎心、胎动正常 ,四肢结构正常 ,胎儿胸部探测时可见双侧胸腔内呈现无回声区 (图 2 )。羊水多 ,最大无回声区为 10 .1cm,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 ,成熟度为 级。超声诊断 :1.单胎妊娠 ;2 .胎儿发育畸形 :胎儿颈部呈多分隔无回声区图 1 颈部淋巴…  相似文献   

17.
腮腺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特点,旨在提高其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超声检查的方法和观察指标除常规外,还需做低头试验的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诊断血管瘤或淋巴管瘤15例,畸胎瘤3斧正,混合瘤3例,淋巴结炎1例,良性占位4例,超声诊断符合病理学诊断为58%,发现囊性水瘤有特殊声像图,当显示肿块内部以多个枝条状管腔回声为主时,彩色血流信号丰富时可以考虑为蔓状血管瘤,当显示肿块内部有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可以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本组超声对病变检出率为100%,符合病理学诊断15例为58%。说明在腮腺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孕妇,23岁,孕1产0,孕14周,于2005年7月5日来德州市水电十三局医院就诊。主诉:首次妊娠,末次月经2005年3月25日,无腹痛及阴道流血等不适。彩超显示双顶径2.8cm,股骨长1.3cm,心率120次/min,羊水最大深度3.5c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胎儿颈部及枕后部皮肤增厚,内为液性暗区环绕颈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HS)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3年2月收治35例颅内CH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8例CHS患者位于脑内,以头痛、癫痫及肿瘤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均全切除肿瘤;7例患者位于脑外海绵窦区,全切除肿瘤2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活检3例。结论 术前以CT和MRI为脑内和脑外CHS的主要诊断方法。二者在临床表现、手术难度和术后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为颅内CHS首选治疗方法,放射外科或常规放疗适用于术前辅助治疗或术后肿瘤残留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孕妇,27岁。既往曾妊娠三次,一次足月产后胎儿死亡,诉胎儿后脑部有个“软包”,两次死胎后引产。现妊娠18周作常规B超检查,测双顶径:4.4cm,羊水平段:7.Ocm,胎盘位于宫底部,胎头光环完整,四周见一巨大囊性包块,约6.2cm×8.2cm大小,中间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