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琳 《现代保健》2011,(13):178-179
目前我国的剖宫产率居全球第一,引发这一现状究其原因与我国助产专业发展滞后及生育价值模糊不清有关.为了减低我国剖宫产率,应加快助产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助产教育水平,实行助产注册准入制度,倡导"助产士为主导模式"及树立正确的生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影响本科助产专业学生实践学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在我国,助产专业从属于护理专业,其课程设置以护理专业课程为主。自徐州医学院于2004年率先在国内创办"护理学.助产护士专业方向"(本科)以来,笔者对徐州地区的9家医疗单位做了助产专业人才需求统计,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用人单位反映助产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尚可,但专业技能欠缺。然而,要提高助产专业学生的动手能  相似文献   

3.
了解各国助产人员从事助产服务情况及我国助产的政策、执业范围、助产教育,旨在积极倡导助产改革,制定新的助产政策。认为政府应重新认识助产士职能,在循证的基础上改革助产政策,促进中国助产专业的发展和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障助产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某学院助产专业确定以"提高质量求生存,办出特色求发展,打造品牌争一流"为专业办学理念",加强特色专业内涵建设、办成省内领先、国内有影响的品牌专业"为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助产专业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立足六安、面向安徽、辐射全国"为服务目标定位,不断对助产专业的教学尝试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创新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实施全程助产责任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程助产责任制是由专职助产士,向进入产房至产后2 h的产妇,提供全程系统服务的一种工作模式.它是在导乐分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先进的产时服务模式,使助产质量全面提高.通过1年多的实践,全程助产责任制在我院已渐趋成熟,覆盖率已达99%,促进了产科质量的提高,改善了服务态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我们在实施全程助产责任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讨论.  相似文献   

6.
1949-2008年中国助产政策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探讨我国1949-2008年助产政策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促进助产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1949-2008年中国助产政策的演变过程.结果 建国后助产政策演变过程分三个阶段:独立的助产政策、停滞的助产政策、分化的助产政策.结论 中国没有独立的助产专业管理体制,助产政策制定落后于发达国家;助产士应积极倡导助产改革,国家须重新认识助产士职能,制定新的助产政策.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助产专业从属于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专科教育仅不到10年的历史,还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及教材等。医学专科化的发展趋势和护理事业的自身发展,要求护理事业向专业化、专科化方向发展。盐城卫生职业学院助产专业开设于2008年,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突出了助产专业化方向培养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很多卫生学校停办助产专业,老助产士相继退休,部分助产士由于各种原因而改行,造成助产士缺编,给产科质量、母婴安全带来很大影响。助产士是护理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助产学仍从属于护理专业,既不是独立学科,也没有专业体系[1]。因此,在助产毕业生短缺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护理毕业生,使其转型为助产士,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卫生服务领域逐步引入"任务转移"策略,作为解决卫生人力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国际助产人力资源危机对助产服务的提供构成严峻挑战,许多国家通过对助产士工作任务配置转移,最大化利用局限的人力资源,实现助产士角色职能最优化。文章梳理了国际任务转移策略价值、助产服务领域实施任务转移的干预措施、实施结局和意义,分析了我国助产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国内助产领域因地制宜地引入任务转移策略优化助产服务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政策制定者及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每位分娩者提供专业助产服务是持续有效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关键。为全面了解陕西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助产技术的现状,对调查的68份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数据显示:助产专职人员在职教育的缺失。阻碍了其专业水平的提高;产房内医生、助产专职人员职责划分不清,存在安全隐患;助产专职人员工作量大、职业风险高,得到与付出不相匹配。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尽快制定助产专职人员管理法律法规,用法律保证“母婴安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金丽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093-2095
目的:了解昆山市2005和2008年接产医院产科专业人员的分布特点和助产服务效率的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区域性卫生规划,合理分配产科资源,保障母婴安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05和2008年全市接产医院的产科专业人员和助产服务效率进行调查。结果:2005~2008年期间,市、镇两级接产医院的产科专业人员数由171人增加到206人,人员的学历、职称和助产服务效率均呈现提高趋势,但镇级接产医院人员的学历、职称和助产服务效率落后于市级接产医院。结论:加强产科队伍建设,提高镇级接产医院的产科专业人员素质;加强产科机构调整,合理分配产科资源,减轻市级机构分娩量大,而镇级机构"吃不饱"的现象,提高镇级机构的助产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落实<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加强对母婴保健专业技术服务的管理,依法规范执业,我们在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结合<江苏省助产技术评审细则>,于2000年8月对我市18家设有产科的单位进行助产技术服务的校验和评审工作.与此同时,对产科质量采取有目的重点检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助产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入手,设计了素质全程、能力递进的结构示意图,构建了护理(助产)专业"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培养途径的选择、创新教学模式及助产岗位方向模块的教学实践等措施,促进了护理专业建设和助产护理专科化的发展,提高了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引起了国内许多专家的担忧,也引起了国外医学界的密切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来我国助产人员边缘化,助产队伍萎缩和助产技术退化〔1〕。针对这一状况,自2012年开始,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对在职助产人员岗位培训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助产人员规范化岗位培训,以提高助产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助产行业和产科业务的发展,提升产科服务能力,降低非医学指证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较全面描述了瑞典助产士的培训与教育,以及该国家助产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在培训与实践中明确了助产士的任务,助产士是初级保健工作者和产科专家之间的轮轴(linchpin),在保障孕产妇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瑞典的助产学教育是在适应妇女保健服务需求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的,目前除中等专业教育外,助产学教育已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之一,部分学校还设有攻读硕士研究生助产学专业。助产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合理,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助产技术服务人力资源及服务现状,进一步优化助产机构及医护人员的分布,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方法:依据2019年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发证情况,各助产机构上报的年报数据分析该区助产机构人员资源分配和服务现状.结果:2019年,通州区共有助产技术服务人员178人,助产技术人员普遍都有本科学历,年轻的住院医师人...  相似文献   

17.
<正>我院2002年开展了“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助产服务模式,即每一位孕妇宫口开到3公分至产后两个小时由助产士专门为她提供全过程的服务,这项工作的开展,使产科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通过传统对助产模式下,在我院分娩的500例产妇以及2002年8月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后分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助产人员知识技能现状及培训需求,为优化助产培训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55家接产医院182名接受上岗培训的助产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①助产人员对产科急症识别与处理的正确率最低(68.68%),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掌握欠佳(70.33%),判断胎儿监护异常的正确率为72.32%。②助产人员中84.10%为大、中专学历,61.00%为护理专业转岗。③助产人员培训需求为延长培训时间,增设人性化助产技术服务的内容。④助产人员对产程中高风险因素识别和处理技能培训需要加强。结论:为提高产科质量,急需加强助产队伍建设,规范助产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岗位能力训练,因此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助产教育的必然需要。本文就助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案、规模及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目的:围绕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高职助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标准,高质量的培养助产专业人才。方法:通过专家咨询、走访及召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及论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助产专业实训基地,以满足临床对助产岗位专业技能的需求。结论:高标准建设助产专业实训基地,为助产专业学生打造高仿真的实训环境,既可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提供了模拟临床场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急需一大批既能提供医疗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临床预防的临床医生,因此探讨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十分重要.本文从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意义、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