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识别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GATA5基因新突变。方法:收集100例无血缘关系的CHD患者和200名无血缘关系且种族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ATA5基因的编码外显子及其剪接位点,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GATA5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发现GATA5基因突变。应用多序列比对软件ClustalW评估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应用致病性预测软件MutationTaster预测突变的致病性。结果:在2例CHD患者各发现1个新的GATA5基因杂合错义突变,突变率为2%。其中1个是GATA5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395位的鸟嘌呤(guanine,G)变为胸腺嘧啶(thymine,T),即c.395G>T突变;另一个是GATA5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991位的胞嘧啶(cytosine,C)变为腺嘌呤(adenine,A),即c.991C>A突变。多序列比对显示2种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均高度保守。致病性预测显示2种突变均有致病性。结论:本研究发现了CHD相关GATA5基因新突变,有助于揭示CHD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相关GATA6基因新突变。方法:入选132例特发性DCM患者和220名健康对照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使用DNA纯化试剂盒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试剂扩增GATA6基因的整个编码区,应用循环测序试剂盒对扩增的GATA6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序列与Nucleotide数据库中的GATA6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以识别GATA6基因突变。应用MUSCLE和MutationTaste在线系统评估突变氨基酸进化上的保守性和突变的致病性。结果:通过序列分析发现1例散发性DCM患者的GATA6基因新变异c.1165GT,相当于p.E389X突变,在220名健康对照者中没有检测出该无义突变。跨物种GATA6蛋白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被改变的氨基酸在物种进化上完全保守,致病性预测显示该GATA6基因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发现散发性DCM相关GATA6基因新突变,扩大了DCM相关GATA6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者GATA4基因的突变谱,揭示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子病因。方法:收集110例无血缘关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以10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基因GATA4的全部编码外显子和外显子两侧的部分内含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GATA4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识别出GATA4基因突变,并用序列比对在线软件ClustalW2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结果:在3例无血缘关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GATA4基因各识别出1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即P42T、V48M和S191I突变,这些突变不存在于正常对照者,而且突变氨基酸在哺乳动物进化上有高度的保守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能揭示了先天性心脏病新的分子病因,有助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识别房间隔缺损患者新的分子遗传缺陷.方法 收集18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标本.以2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AT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借助BLAST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基因突变,并用Clustal W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结果 在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GATA4基因中各识别出1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即第21和第87位的密码子分别由GGC和CCG变为GTC和TCG,导致第21和87位的氨基酸分别由甘氨酸和脯氨酸变为缬氨酸和丝氨酸,即G21V和P87S突变.而健康者GATA4基因中未识别出这2个突变.多物种GATA4序列比对显示,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均高度保守.此外,还识别出1个不改变氨基酸的单核苷酸多态,即c.99 G>T多态,但是ASD患者与健康者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G比GT,x2=0.7556,P=0.3847;G比T,x2=0.7235,P=0.3950).结论 识别出新的GATA4基因杂合错义突变,有助于房间隔缺损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相关GATA4基因的新突变.方法 收集85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和200名健康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AT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以BLAST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基因突变.采用Clustal W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结果 在其中3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的GATA4基因各识别出1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即第267、354和407位的密码子分别由GTG、ACC和CCA变为ATG、GCC和CAA,亦即c.799G>A、c.1060A>G和c.1220C>A突变,相应地导致第267、354和407位的氨基酸分别由缬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变为蛋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酰胺,也称为p.V267M、p.T354A和p.P407Q突变.200名健康对照者均无上述突变.多物种GATA4序列比对显示,第267位的缬氨酸和第407位的脯氨酸在进化上完全保守.结论 在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的GATA4基因识别出3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揭示了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新的分子病因,有助于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特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TBX5基因新突变。方法:入选特发性房颤患者116例及健康对照者200名,获取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标本,抽提全部研究对象的基因组DNA,扩增TBX5基因的全部编码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以寻找变异。检索PubMed和SNP数据库以明确所发现基因变异的新颖性。应用MUSCLE软件分析多物种TBX5蛋白,以显示被改变氨基酸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并应用在线程序MutationTaster和PolyPhen-2分析基因变异的致病性。结果:在1例家族史阴性的特发性房颤患者发现了1个TBX5基因变异,其TBX5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314位的腺嘌呤变成了胸腺嘧啶(c.314AT),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第105位的天冬氨酸变成了缬氨酸(p.D105V)。该突变不存在于200名对照者,也不存在于PubMed和SNP数据库中。多序列比对分析显示第105位的天冬氨酸在进化上完全保守。在线程序分析表明所识别的基因变异具有致病性。结论:发现了1个特发性房颤相关TBX5基因新突变,提示TBX5基因突变可能是特发性房颤的少见遗传病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相关GATA6基因新突变。方法:收集110例先天性AsD患者和200名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使用DNA纯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ATA6基因的编码外显子和其两侧的部分内含子,应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进行DNA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GATA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识别GATA6基因突变。分别借助在线程序MUSCLE和MutationTaster评估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和致病性。结果:在1例家族史阴性的先天性ASD患者发现了1种新的GATA6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即P.Q363E突变,突变率约为0.91%。该突变不存在于200名健康对照者,多物种序列比对显示,被改变氨基酸在进化上高度保守,致病性预测表明这种变异为致病性突变。结论:发现ASD相关GATA6基因新突变,有助于揭示ASD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发现孤立性房颤相关SCN4B基因新突变. 方法:收集160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和200名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房颤候选基因SCN4B的编码区和剪接位点,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测序以发现SCN4B基因突变.应用ClustalW软件评估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应用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突变的致病性. 结果:在2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各发现1个新的SCN4B基因杂合错义突变,突变率为1.25%.其中1个是SCN4B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409位的腺嘌呤(adenine,A)变为鸟嘌呤(guanine,G),即c.409A>G突变;另一个是SCN4B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511位的G变为A,即c.511G>A突变.多序列比对显示2种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均高度保守.致病性预测表明2种突变均有致病性.结论:本研究发现孤立性房颤相关SCN4B基因新突变,有助于揭示房颤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相关LRRC10基因新突变。方法:收集120例特发性DCM患者和20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标本,用基因组纯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LRRC10基因的编码外显子和其两侧的内含子,在DNA测序仪上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序列与核苷酸数据库中的LRRC10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寻找可能的基因突变。借助在线程序MUSCLE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应用MutationTaster和PolyPhen-2预测突变的致病性。结果:在1例特发性DCM患者中发现了1种新的LRRC10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即p.R157G突变,突变率约为0.83%。在200名健康对照者无此基因突变。多物种LRRC1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对比显示,第157位的精氨酸在进化上完全保守,致病性预测表明这种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本研究发现特发性DCM相关LRRC10基因新突变,揭示了特发性DCM新的分子病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HOX2基因与特发性心房颤动(IAF)的关系。方法:收集178例汉族IAF患者和218名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分析SHOX2基因的编码外显子及剪接序列。将测出的序列与核苷酸数据库中的SHOX2序列进行对比,查找SHOX2基因突变。通过在线计算机程序MUSCLE评估突变氨基酸进化上的保守性,应用PolyPhen-2、MutationTaster和PROVEAN软件分析SHOX2基因突变的致病性。结果:在1例IAF患者中发现SHOX2基因新突变,c.632GC (p.Trp211Ser),该错义突变不存在于218名健康对照者中,多物种SHOX2蛋白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被改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完全保守,致病性预测表明所识别的SHOX2基因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c.632GC是基因新突变,对IAF的早期防治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