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茂名市1950~2004年狂犬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茂名市1950~2004年狂犬病流行规律及防制对策。方法收集茂名市1950~2004年狂犬病疫情报表及防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茂名市1950~2004年狂犬病年均发病率为0.85/10万,呈现5个周期性发病高峰年;1968~1981年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发病率从0.18/10万上升至4.87/10万;1981~1992年间持续下降,发病率从4.87/10万降至0.06/10万,年均递减率达8.96%;2000年以后狂犬病疫情又出现回升势头。狂犬病疫情波及各县、区,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农村。0~14岁年龄段发病占发病总数的41.2%。病例构成比以4~6月份较高,12~1、2月份较少。结论茂名市狂犬病疫情近年又有回升,养犬数量增多和被犬致伤者没有对伤口进行处理及接种狂犬病疫苗是近年茂名市狂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庆市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近年来狂犬病发病上升的因素和防制对策。方法收集1953-2006年安庆市狂犬病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3-2006年安庆市共报告狂犬病369例,呈现3次流行。1953-1956年低流行期,年平均发病率0.061/10万;1981-1990年出现流行高峰,年平均发病率为0.56/10万;2003-2006年再次出现流行,年平均发病率0.13/10万,且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除迎江区外,各县(市)、区均有狂犬病报告。季节发病高峰在6~10月份,占60.47%。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8.06%。暴露后67.74%未进行伤口处理,仅有16.13%进行了疫苗接种。结论安庆市狂犬病态势与全国一致。养犬数量增多,对犬的管理不到位,群众对狂犬病危害认识不足,暴露后未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处置是近年来狂犬病发病回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镇江市2005~2006年狂犬病疫情分析及防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镇江市2005~2006年狂犬病流行情况,探讨其流行回升的因素.[方法]收集1981年以来镇江市狂犬病疫情资料及对2005~2006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镇江市2005~2006年狂犬病疫情波及全市5个辖市、区的15个乡镇;全年9个月有发病,有较明显的夏秋季高峰;60~69岁年龄组年平均发病率0.72/10万为最高,其次为50~59岁组(0.58/10万),最低为3~29岁组(0.05/10万);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86.67%.肇事动物均为犬类;患者被致伤后,46.67%未作伤口处理,真正规范处理的为零;20%患者在暴露后接种了狂犬疫苗,其中全程接种占66.67%.[结论]养犬数增加而管理滞后,犬的免疫接种率低,患者暴露后伤口处理不及时、不规范或未处理,未注射狂犬疫苗或免疫球蛋白,疫苗的质量等因素是导致镇江市狂犬病疫情回升的原因,因此加大以上各方面的管理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家敏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53-2655
目的分析富源县2003—2009年狂犬病流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所收集到的全部疫情资料及狂犬病个案调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富源县在2003—2009年共发生狂犬病23例,发病高峰在2006年(20例),发病率为2.87/10万;2003、2007、2009年分别发生狂犬病1例,2004、2005、2008年无狂犬病发生;发病率范围波动在0~2.87/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0.46/10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少年儿童和青壮年病例较多,农民发病最多;夏秋季节病例较多。病例中95.65%为犬伤,4.35%为猫咬伤。86.96%的病例伤后未进行处理或规范处理,78.26%未进行预防接种。结论养犬数量大而免疫率低、暴露后未进行伤口的规范处理、狂犬病免疫制剂使用率低是富源县狂犬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省通江县狂犬病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狂犬病疫情资料。结果通江县1984/2008-06累计报告狂犬病发病48例,病死48例。从流行趋势看,疫情经历流行期(1984-1991年)、控制期(1992-2005年)和回升期(2006-)3个阶段,流行期年均发病率为0.75/10万,以1988年发病率最高达1.26/10万;控制期无病例报告;回升期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2008-01/06病例数分别较2006年上升4倍和3倍。从三间分布看,秋季为发病高峰(45.45%),民胜、广纳片区为历年的高发地区(47.73%),发病年龄以15~64岁人群居多(74.99%)。从2006年以来病例个案资料分析结果看,100%病例分布在农村,以流浪犬和散养犬为传染源(分别占70%和30%),以头、面、手等裸露部位暴露为主(70%),Ⅲ级暴露及未处理伤口的比例较大(分别占60%和30%),Ⅱ、Ⅲ级暴露者人用狂犬疫苗全程接种率和Ⅲ级暴露者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低下(分别仅达10%和16.67%)。结论通江县目前正处于狂犬病疫情回升阶段,应当进一步采取以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切实控制传染源、积极开展暴露后伤口规范化处理及免疫接种、加强疫情监测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天台县2001—2005年狂犬病流行情况,探讨其流行因素。方法收集2001—2005年天台县狂犬病疫情资料。结果2001—2005年天台县共发病1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10万,年发病率最高为1.07/10万。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发病最多的是每年的2~4月份。伤人动物均为犬类,咬伤后72.72%的患者伤口未作任何处理,90.90%未注射狂犬病疫苗。结论犬类养殖增加,患者暴露后未及时、规范处理伤口,未注射或未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等因素是导致天台县狂犬病疫情上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驻马店市2002~2007年狂犬病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因素,提出有效防制措施,控制狂犬病的发生.[方法]收集驻马店市2002~2007年狂犬病病例资料、个案调查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7年驻马店市狂犬病发病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8例上升到2007年的23例,狂犬病疫情较为严峻.狂犬病疫情波及所有县(区).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50~59岁(0.42/10万)、60-69岁(0.32/10万)、0~9岁(0.25/10万)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73.08%.肇事动物均为犬类;患者被咬伤后,54.81%未作伤口处理,无1例真正规范处理;患者未接种免疫制剂的占73.08%,未全程免疫的占42.86%.[结论]养犬数量上升而管理滞后,患者暴露后伤口处理不及时、不规范、未处理,未注射狂犬病疫苗或免疫球蛋白,疫苗的质量等因素是导致驻马店市狂犬病疫情上升的原因,因此,加强以上各方面的管理力度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四川省泸州市1993-2013年的疫情数据和2006-2013年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年共报告狂犬病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055/10万,病死率100.00%,1993-2006年报告4例,报告发病率在0-0.024/10万,从2007年起发病率在0.047/10万-0.237/10万之间,呈波动上升趋势;71.43%的病例分布在古蔺县、泸县、叙永县;男女比为1.72∶1,农民、学生、散居儿童为主(81.63%),40-64岁占48.98%;无明显季节性。46例个案,主要症状为烦躁、恐水、怕风,平均潜伏期2月零10d(6 d-2年),平均病程4 d(1-12 d);91.30%被犬咬伤,52.17%为流浪犬,家养犬猫均无免疫史;86.96%的伤口未处理或自行处理,95.65%未接种狂犬疫苗;Ⅲ级暴露占80.43%,均未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结论 2007-2013年泸州市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犬为主要传染源,农村为重点防控地区,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犬只免疫率低、群众防病意识差、暴露后伤口规范处置率低、人用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低,是泸州市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990~2006年全国狂犬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晓明  林汉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92-3493
[目的]分析1990~2006年全国狂犬病流行趋势。[方法]收集1990~2006年的全国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1996年期间,狂犬病发病率持续下降至1996年的最低水平0.01/10万;1997年后疫情开始回升,2004年的发病率是1996年的19.66倍。虽然2005年发病率稍回落,但2006年1~9月全国共报告发病人数2321例,比2004、2005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7.10%及29.74%。[结论]在1990~2006年期间,狂犬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呈"U"字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株洲市狂犬病的发病动态与流行特征,为今后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株洲市2006~2010年狂犬病流行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2006~2010年,株洲市狂犬病累计发病72例,死亡72例,年均发病率为0.40/10万。狂犬病发病率,2006~2010年分别为0.70/10万、0.50/10万、0.42/10万、0.31/10万、0.08/10万(P<0.01)。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0.48,女性为0.33(P>0.05);0~10岁为0.54,11~49岁为0.15,≥50岁为1.02(P<0.01);城区4个区为0.05,株洲县为0.38,醴陵市为0.26,攸县为0.27,茶陵县为1.56,炎陵县为0.36(P<0.01)。72例病人中,儿童占6.94%,学生占11.11%,民工占5.56%,农民占68.06%,离(退)休人员占1.39%,家务人员占6.94%;致伤动物为犬的占98.61%,不明确咬伤者占1.39%;致伤后均未处理伤口,均未接种狂犬病疫苗。[结论]株洲市狂犬病发病以农村为主,感染者暴露后均未进行规范处置伤口。  相似文献   

11.
1996~2006年贵港市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贵港市1996~2006年狂犬病流行情况,探讨防控对策。方法收集贵港市1996~2006年狂犬病疫情报表、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6年贵港市共发生狂犬病326例,年均发病率为0.67/10万,男女病例数之比为2.26:1,发病以农民为主,暴露后疫苗接种率只有32.13%。结论农村养犬数量增多而管理措施滞后,犬伤后预防措施不当是狂犬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狂犬病的卫生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许昌市狂犬病流行趋势,为下一步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Excel 2013对许昌市1987~2013年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数据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许昌市1987~2013年共报告狂犬病病例132例,死亡132例,年均发病率为0.12/10万,发病率从0.00/10万~0.76/10万,病死率为100%,呈高度散发。全年均有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38∶1;年龄分布以35~65岁年龄组(87例、占65.91%)居多。职业多为农民(103例、占78.03%),其次为学生(12例、占9.09%);伤人动物多为犬(131例、占97.87%),且均未接种狂犬疫苗;病例暴露后多自行处理或未处理,均未接种狂犬疫苗。病例主要集中在禹州市、鄢陵县、许昌县和襄城县。结论许昌市狂犬病疫情发病趋势基本与河南省一致,近年发病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1955-2004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1955—2004年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分析,探讨近年来疫情回升的因素和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防制对策。方法收集1955—2004年浙江省狂犬病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浙江省1955年首次报告狂犬病以来,至2004年全省共报告病例1003例。1955—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的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06/10万、0.004/10万和0.026/10万。1980年开始疫情明显上升,1980—1989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为0.145/10万。1990年以后,狂犬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数稳定下降,1990—1999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为0.028/10万。但2000年后全省狂犬病疫情又开始快速回升,发病率由2000年的0.007/10万上升至2004年的0.161/10万,年平均发病率0.054/10万,疫区也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在台州、宁波、温州、杭州等地区。浙江省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犬,但在杭州和湖州地区野生獾作为传染源的比例在逐渐上升。118例狂犬病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显示,在暴露后接受犬伤门诊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者仅占16.10%。结论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和流动增加,群众狂犬病预防知识缺乏,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有关部门间缺乏有效协作等是近年来狂犬病疫情回升的重要因素。应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关部门问密切配合,采取加强犬只管理、提高犬的免疫覆盖率、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规范犬伤门诊治疗、提高疫苗质量和接种率、开展狂犬病监测等防制措施,尽快控制不断回升的狂犬病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玉林市 1999~ 2004年狂犬病流行状况,探讨发病升高的原因.方法对 1999~ 2004年玉林市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采取个案调查方式,分析传染源、感染途径、伤口处理与疫苗注射情况与发病的关系;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陆川县进行犬密度调查.结果 1999~ 2004年发病率分别为 0.18/10万、 0.35/10万、 0.71/10万、 1.24/10万,年均发病率为 0.63/10万,病死率 100.00%.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秋冬季节较多.发病以农民最多,其次为中小学生.犬是主要的传播动物,暴露后平均潜伏期为 40.7天.半数以上患者( 51.04%)的伤口未做任何处理,有 69.23%的患者未注射狂犬疫苗, 30.77%的患者不同程度注射狂犬疫苗仍发病.结论犬密度较大,犬未经免疫,犬伤者不按要求进行及时彻底的伤口处理,不及时联合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疫苗,注射疫苗后保护抗体未产生前病人已出现症状,是近几年来玉林市狂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广西2004-200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西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广西2004-2006年累计报告狂犬病病例159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8/10万;死亡1598例,死亡率为1.0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防城港(5.40/10万)、来宾(2.11/10万)、贺州(1.81/10万)、河池(1.51/10万)、钦州(1.43/10万)和桂林(1.27/10万)六市发病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岁及40~74岁的儿童及中老年发病较多,共发病1231例,占病例总数的77.03%;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46∶1;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居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5.33%、15.39%和9.14%。累计实验室确诊13例,仅占病例总数的0.81%。结论农村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疫苗质量及管理把关不严,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卫生宣教不到位等是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湘乡市近6年的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发病率回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制对策。方法收集2001-2006年湘乡市狂犬病病例调查、疫情报告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狂犬病例53例,年均发病率为0.9882/10万;在2003-2004年有一发病高峰;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夏秋季相对较多;96.23%的病例发生在农村;人群分布以男性、10岁以下和40~59岁年龄组、农民为主;致伤动物犬类占96.23%;88.68%的病例未进行任何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结论湘乡市仍为狂犬病高发区,犬只数量多且缺乏监管,犬只免疫率低,带毒率较高、宣传力度不够,群众防疫意识不强,暴露后规范处理和免疫接种率低,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不严等是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犬类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984~2004年百色市狂犬病流行规律。方法收集百色市1984~2004年狂犬病疫情报表及防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4~2004年百色市狂犬病年均发病率为0.50/10万,其中1984~1989年年平均发病率高达0.75/10万,其次是2000~2004年,平均为0.63/10万。1990~1999年年平均发病率最低为0.28/10万。狂犬病疫情波及12年县(区),94%的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结论养犬数量增多而管理措施滞后,暴露后预防处理不当是近年狂犬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高州市5 0年来狂犬病流行情况及其流行规律,为控制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高州市195 0~1999年报告的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州市195 0~1999年共报告狂犬病717例,死亡717例,死亡率为10 0 % ,年平均发病率为1 74 / 10万,其中196 0~196 9年年均发病率最高,为2 6 7/ 10万,1990~1999年年均发病率最低,为0 0 5 / 10万;一年四季均有散发病例;发病率山区和丘陵地带高于平原;发病年龄以19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为主(占5 2 6 % )。潜伏期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10岁以下儿童潜伏期较短,青壮年的潜伏期较长;潜伏期与咬伤部位也密切相关,咬伤头面部的潜伏期较咬伤其他部位短。结论 高州市5 0年来一直存在狂犬病流行,且呈反复变化趋势。今后应加大狂犬病防制力度,采取“管、免、灭”的综合防制措施,遏制狂犬病回升势头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1996-200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湖南省1996-2006年2719例狂犬病病例情况,探讨湖南狂犬病急剧上升的原因,了解其流行规律,为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6-2006年湖南省疫情资料及2004-2006年的狂犬病人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6年狂犬病发病率由1996年的0.03/10万上升到2006年的0.7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以湘南、湘中农村地区尤为严重;养犬数增加、犬免疫接种率低、疫苗质量及管理把关不严、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等是狂犬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湖南省狂犬病疫情严重,应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协作,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高州市1998-2008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州市1998-2008年狂犬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高州市1998-2008年报告的狂犬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州市1998-2008年共报告狂犬病75例,死亡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2/10万,病死率为100%。其中2006年年均发病率最高,达0.97/10万,2000年和2001年无病例报告;病例集中在农村;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1∶1,发病年龄以10~19岁为多。职业分布以农民为多,占53.33%(40/75),其次为学生,占32.00%(24/75)。93.33%传染源为犬只,92.00%病例暴露后伤口未作处理或未及时正确处理,89.33%病例未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结论犬只免疫接种率低,犬只管理不善,犬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等是高州市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群众预防意识,加强各部门合作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