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435例EH老年患者体检,检测血清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不同PP、收缩压水平组间血清hsCRP浓度。结果EH患者PP和hsCRP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在对高血压的其它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老年EH患者PP升高和hsCRP升高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EH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APP)与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112例老年EH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计算APP,按照APP水平分为:30 mmHg≤APP60 mmHg组(PP1组)52例和APP≥60 mmHg组(PP2组)60例。分别测定2组的血清UA、hsCRP水平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PP2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显著高于PP1组(P0.05),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显著低于PP1组(P0.05);与PP1组相比,PP2组的血UA、hs-CRP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371.63±86.85)μmol/L和(311.25±74.36)μmol/L(P0.05)、(4.19±1.85)mg/L和(2.23±1.53)mg/L(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UA、hs-CRP水平与APP均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UA、hs-CRP水平与APP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老年EH患者脉压升高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纤维蛋白原(FIB)与动态脉压(P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4例老年EH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受试者全天平均收缩压(SBP)、全天平均舒张压(DBP),并计算PP值,按照PP大小分为<60 mmHg(1mmHg=0.133kPa)组和≥60mmHg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WBC、hs-CRP、IL-18与FIB的差异。结果:两组WBC、hs-CRP、IL-18与FIB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PP升高,WBC、hs-CRP、IL-18与FIB均呈升高趋势;WBC(r=0.224,P<0.01)、hs-CRP(r=0.169,P<0.05)、IL-18(r=0.166,P<0.05)与SBP呈正相关,WBC(r=0.181,P<0.05)、hs-CRP(r=0.259,P<0.01)、IL-18(r=0.245,P<0.05)、FIB(r=0.159,P<0.05)与PP呈正相关;hs-CRP(回归系数=0.119,OR=1.126)与IL-18(回归系数=0.005,OR=1.005)可能为PP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EH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炎性因子参与了老年EH患者PP升高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常规治疗下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心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将3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PP水平,分为≤48、49~58、59~68、>68 mm Hg(1 mm Hg=0.133 kPa)4个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组PP与心功能、VEGF及hs-CRP的相关性。结果随着PP逐渐增大,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不全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PP与VEGF及hs-CRP具有一定的关系,PP是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动态脉压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冠心病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干预PP、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动态PP进行比较,同时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与正常组的动态PP进行比较。结果(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24h动态脉压(24hA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水平显著增大,24h平均收缩压(24hA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水平显著升高,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显著下降,而2组间dS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的24hAPP、dPP和nPP水平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3)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显著升高;(4)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IMT显著增厚。结论动态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未来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前期与炎症因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67例老年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对照组(血压正常组)55例、高血压前期组54例、高血压组58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hs-CRP、IL-6、IL-10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老年高血压前期组血清IL-6和hs-CRP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又高于高血压前期组(P<0.05).hs-CRP、IL-6水平与24 h平均收缩压及24 h平均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体内存在较高的IL-6和hs-CRP水平,IL-6及hs-CRP可能参与了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369例EH老年患者进行体检,检测血清Hcy及其他生化指标。依据PP的大小分为3组行组间对照,比较不同PP、血压组间血清Hcy浓度。结果EH患者PP和Hcy之间密切相关,在对高血压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老年EH患者PP升高与Hcy升高密切相关。Hcy可能参与了EH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探讨PP及PP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中的作用.方法 218例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PP(≤55 mmHg 或>55 mmHg)和PPI(≤0.45或>0.45)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eGFR的差异,以及与PP、PPI的相关性.结果 与PP≤55 mmHg组或PPI≤0.45组比较,在PP>55 mmHg或PPI>0.45组中eGFR值明显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GFR与PP及PPI呈显著负相关;控制年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血肌酐水平等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eGFR仍与PP(r=-0.230,P<0.01)及PPI(r= -0.250,P<0.01)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与肌酐水平、PPI及PP独立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827、-0.177和-0.170,P<0.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PP及PPI水平的升高,eGFR值明显降低,PP和PPI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及早期肾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ACS患者303例,年龄≥60岁的166例为老年组,年龄<60岁的137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的血清Hcy和hs-CRP水平以及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及相互影响。结果老年组血清Hcy为(20.09±14.15)μmol/L,hs-CRP为(7.00±5.62)mg/L,对照组分别为(21.31±14.64)μmol/L,(5.93±5.33)m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不同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和eGFR水平中血清Hcy和hs-CRP比较,MTHFRC677T基因型CC、CT、TT血清Hcy水平依次升高,与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同eGFR水平比较,血清Hcy水平无显著差异。老年组hs-CRP水平随着eGFR水平的降低逐渐升高,与eGFR≥90ml/(min.1.73m2)比较,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2组hs-CRP与eGFR之间呈负相关(P=0.002,P=0.039)。线性回归显示,老年组eGFR对hs-CRP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老年ACS患者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是血清Hcy升高的主要因素,炎性标记物hs-CRP水平与Hcy无相关性,但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并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脉压指数( PPI)与肾脏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测定62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体重、血肌酐等指标,同时根据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计算PP和PPI,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分别按着PP(≤60 mmHg与>60 mmHg)和PPI(≤0.4与>0.4)进行分组,观察不同PP组和PPI组Ccr的变化,以及Ccr与PP和PPI的相关性.分析不同PP和PPI分组时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以及PP >60 mmHg和PPI> 0.4在肾功能不全中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PP> 60 mmHg组和PPI> 0.4组Ccr值均明显低于PP≤60 mmHg组和PPI≤0.4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cr与PP(r=-0.175,P<0.01)和PPI(r=-0.260,P<0.01)均呈负相关.PP>60 mmHg组和PPI>0.4组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分别为78.4%,80.4%,均较其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OR值分别为1.65(95%CI1.15~2.37),2.15(95% CI 1.50 ~ 3.09).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PP和PPI的增加肌酐清除率Ccr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肾功能不全患病率则明显上升.提示PP> 60 mmHg和PPI> 0.4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罹患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包括脉压的变化,以及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1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计算昼夜之PP的水平及PP的变化幅度,根据PP的水平分为两组:PP≤60mmHg组和PP≥60mmHg组;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两组血压参数与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分析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高脉压组与低脉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将其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组,67例)和B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53例),另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及hs-CRP的水平。结果 A组收缩压为(157.3±13.2)mmHg,舒张压为(106.7±6.3)mmHg,B组收缩压为(163.0±15.1)mmHg,舒张压为(110.5±7.8)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与B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6及hs-CRP作为体内重要的炎症因子,不仅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与高血压左室肥厚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分级与血尿酸(UA)、血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94例EH患者为EH组,按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3组:(140~159)/(90~99)mmHg(1mmHg=0.133kPa)为EH 1级组,32例;(160~179)/(100~109)mmHg为EH 2级组,20例;≥180/110mmHg为EH 3级组,42例。另外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于入院第2天采空腹静脉血测定UA、胆红素和hs-CRP水平。结果:EH组U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红素与hs-CRP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EH组内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间UA、胆红素与hs-CRP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UA、胆红素和hs-CRP与年龄及高血压分级无相关性。结论:UA在E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而血胆红素和hs-CRP与其发展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ISH)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与颈-股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 cf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维吾尔族老年ISH患者118例作为ISH组,维吾尔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115例作为EH组,并选择年龄与之相匹配的维吾尔族血压正常人群( NT)100例作为NT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超声技术测定IMT,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cfPWV。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hs-CRP与cfPWV及IMT的相关性。结果: ISH组、 EH组hs-CRP、 cfPWV及IMT均高于NT组( P<0.05);ISH组hs-CRP、 cfPWV及 IMT 均高于 NT 组( P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 hs -CRP 与 cfPWV、 IMT 呈正相关( P <0.001)。结论:维吾尔族老ISH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cfPWV及IM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脉压(P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对106例老年EH患者进行hs-CRP浓度测定,同时测量血压,并使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根据IMT及斑块将患者分为非IMT增厚组(32例)和IMT增厚组(74例),结合hs-CRP及PP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IMT增厚组hs-CRP及PP显著高于非IMT增厚组(P<0.05,P<0.01),粥样斑块Ⅰ、Ⅱ、Ⅲ级hs-CRP及PP显著高于粥样斑块0级(P<0.05,P<0.01),并且IMT与hs-CRP及PP呈显著正相关,IMT增厚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和0.638(P<0.05,P<0.01),非IMT增厚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和0.425(P<0.05,P<0.01),所有患者相关系数分别为0.679和0.538(P<0.05,P<0.01)。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PP、收缩压与IMT增厚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s-CRP及PP水平与老年EH患者AS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测量139例高血压患者的脉压,根据脉压(PP)分为三组:PP1组:PP≤60mmHg;PP2组:60mmPP≤80mmHg;PP3组:PP80mmHg;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两组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分析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脉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病人24 h脉压与血清尿酸、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按照脉压(PP)的不同,分为PP1组(脉压<51 mmHg)、PP2组(脉压51 mmHg~65 mmHg)、PP3组(脉压>65 mmHg),每组40例,分别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结果随着脉压增高,血清尿酸水平升高,PP3组>PP2组>PP1组(P<0.05或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降低,PP3组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与其血压控制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入选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的1919例60岁以上服用≥1种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脂、空腹血糖、血肌酐.根据血压控制水平将其分为4组: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组218例、120~139/80~89 mmHg组632例、140~159/90~99mmHg组754例、≥160/100mmHg组315例. 结果 随着血压水平升高,白细胞水平逐渐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高血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与收缩压、脉压、体质指数、体质量、腰围、腰臀比、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0.12、0.14、0.13、0.13、0.15、0.12和0.17,均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血压≥160/100 mmHg组白细胞计数(>7.1×109/L)升高是<120/80mmHg组的1.518倍(95%CI:1.003~2.298,P<0.05);白细胞计数是收缩压及脉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以血压140/90 mmHg为分界值,白细胞与血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所得白细胞的切点值为5.25×109/L.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越差,其白细胞计数越高.白细胞计数可能是血压控制水平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脉压(PP).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330例,依据PP水平,相应地分为4组:≤48(n=77)、49~58(n=82)、59~68(n=84)、68 mmHg(n=87)4个分位组,靶剂量(gk 1.25 mg/d逐渐增到10 mg/d)比索洛尔治疗3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资料、放射性核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的变化.结果 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随着PP逐渐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明显降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均明显增高.比索洛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虽然4个组BNP都有明显下降(P<0.01),但是LVEF和LVPFR只在较高的2个分位组(59~68 mmHg与68 mmHg)明显增加.与≤48 mmHg相比,两组△LVEF分别增加(3.3±2.4)%、(4.1±3.1)%(P<0.05),两组△LVPFR分别增加(0.37±0.26)、(0.53±0.37)(P<0.05);△PP明显下降[(8.2±3.1)、(9.4±4.3)mmHg,P<0.01].与此同时,只有PP高的2个组炎症指标与细胞因子△VEGF明显下降[(18.4±8.4)、(26.8±14.3)ng/L,P<0.01],hsCRP明显下降[(0.26±0.13)、(0.33 ±0.16)mg/L,P<0.01],两个低的4分位组VEGF与hsCRP治疗后都没有变化.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用比索洛尔治疗,PP较大(PP为59~68,68 mmHg组)的患者对比索洛尔治疗更为敏感;比索洛尔使PP较大(PP为59~68,68 mmHg组)的患者PP及血清VEGF、hsCRP、BNP水平明显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人6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不同观察者hs-CRP表达水平,对比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hs-CRP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间hs-CRP水平,分析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表达水平为(7.87±3.94)mg/L,组间对比发现,急性脑梗死组的hs-CR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斑块形成组患者的hsCRP表达水平最高,达到(12.40±3.57)mg/L,与IMT正常组、内膜增厚组相比显著升高,且内膜增厚组患者的hs-CRP水平与IMT正常组相比也显著升高;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hs-CRP表达水平为(14.63±3.41)mg/L,与稳定斑块组患者相比显著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hs-CRP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程度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