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治疗胆结石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结石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结石可以在胆囊或肝内、外胆管内。结石成分可以是胆包素、胆固醇或混合性,我国以胆管结石较多见。 1 病因病机汉代《伤寒论》中结胸发黄近似本病。胆为“中精之腑”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输胆汁而不传化水谷,它的机能以通降下行为顺。凡精神因素、寒温不适、饮食不节或虫积等因素均可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而郁积肝胆。脾胃运化失常湿热蕴结中焦,亦可影响肝的疏泄,使胆汁凝结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胆结石与胆道感染,代谢障碍、胆汁滞留以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超声波、X线平片或胆囊造影可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肝内中、小胆管非化脓性、进行性、炎症损伤为特征,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临床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病。目前PBC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非洲和亚洲尚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非化脓性、肉芽肿性胆管炎,主要影响中等大小的肝内胆管,特别是肝内小叶间胆管.血清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抗线粒体(AMA)抗体阳性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以肝内小胆管的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损害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伴随小胆管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肝硬化.PBC病因不清,目前公认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体内存在抗线粒体抗体(AMA)等多种自身抗体及以IgM为主的高球蛋白血症,其中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是其特异性抗体.患者常合并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其他自身免疫病.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又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本病以肝内胆汁淤积,循环血液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或特异性抗核抗体为主要特征,伴随慢性非化脓性、肉芽肿性、淋巴细胞小胆管胆管炎.卢秉久教授从事肝胆病治疗近40年,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颇具成效.文章详细阐述卢秉久教授诊疗该病的学术思想,将其列...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复发率高、治疗困难的疾病。笔者自1992年以来对35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病人再次手术后予以中医药继续治疗,在排除残余结石及预防复发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至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25~56岁;2次手术20例,3次手术12例,4次手术3例,其中急诊手术8例;结石部位在左右肝内胆管者6例,左肝内胆管者10例,右肝内胆管者4例,肝内及胆总管者15例,均已行胆囊切除;35例中黄殖15例,畏寒发热者14例,中毒性休克者5例,胆道及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胆汁性肝硬化并腹水者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2…  相似文献   

7.
何峰  朱婉华  张侠福 《新中医》2016,48(10):186-188
正胆汁瘀积性黄疸分为肝内性和肝外性,前者见于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后者见于胆总管结石、狭窄、肿瘤等,是肝癌、胰腺癌常见的并发症。西医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引流及放置支架缓解黄疸,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对于部分失去手术及放置支架机会者,临床苦无良方。朱良春教授为南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朱教授从医已逾80载,他因擅长  相似文献   

8.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肝外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表现:胆囊结石当结石移动或嵌顿在胆囊颈时有剧烈的绞痛;肝外胆管结石在剑突下间隙性阵发性疼痛,伴有黄胆、发热;肝内胆管结石可以无症状疼痛或肝区胀痛不适。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胁痛、胃脘痛”范畴,治疗以疏肝利胆、清热排石通腑。笔者近几年通过采用耳穴贴压加服排石合剂治疗胆石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结石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肝总管分叉部以上肝管内的结石。中医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中医临床用药及辨证论治种类繁多,尚未形成规范,本文通过查找文献及自身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适于胆舒胶囊治疗的疾病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和归纳适于胆舒胶囊治疗的疾病的相关文献。结果:胆舒胶囊适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肝硬化胆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肠易激综合征、贲门失弛缓症、胆汁反流性胃炎。结论:胆舒胶囊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运用均取得了满意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累及小叶内和间隔胆管,其特征为胆管进行性炎症性破坏,伴门脉周围炎症,继而纤维化,最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归属于中医学“胁痛”、“黄疽”等范畴。笔者采用柴牡五金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政 《国医论坛》2010,25(5):19-19
<正>结石性胆囊炎是指结石阻塞胆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慢性炎症。近年来,笔者用小柴胡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该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胆石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肝内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石是由胆汁中某些成分形成的结晶体。自然人群的胆石发生率高达12%,女性比男性高一倍多。B超或CT检查可发现胆囊、或肝内胆管、胆管等处有结石存在。胆石病并胆绞痛需住院治疗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家中治疗,家中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李某,男,60岁。诉发作性右胁肋疼痛并发热1年,2个月来加重。曾在外院确诊为“胆总管多发结石”、“左右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慢性胆囊炎”,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诊见面黄少泽,巩膜轻度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心肺检查(-),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肋下一横指处可触及肝脏,质地软,墨菲氏征(+)。B超示肝脏增大,左右肝内胆管内有条索状光点,其后有回声,最大为1.6cm×0.9cm,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内可见多个强光点,其后有回声,胆总管扩张0.9cm;胆囊大小正常,壁增厚,内壁毛糙。诊断:①左右肝…  相似文献   

16.
易新平 《河南中医》2006,26(6):54-55
肝内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慢性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约占胆石症病例的15%~30%,常合并有胆管狭窄或变异,且术后残余结石约占30%,反复发作。同时,本病一直居胆道良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现代医学对此比较棘手。肝内胆管结石在中医学中属“胁痛”、“黄疸”等范畴。笔者根据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的特点,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经过反复临床实践,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其病因未明,是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病理特征主要是肝内细小胆管的进行性非化脓性炎性破坏、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和肝纤维化[1-2],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近年来,随着PBC病因病理及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Ⅰ~Ⅲ  相似文献   

18.
胆道闭锁(BA)是婴儿期以进行性肝内、肝外胆管闭塞为特征的疾病,病因不清,常迅速引起胆汁性肝硬化,导致死亡.早期诊断并行Kasai肝门肠吻合术是治疗的关键,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术后疗效并不满意.  相似文献   

19.
胡伟跃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910-910
残留黄疸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主要原因一是肝硬化后,有效肝细胞数量减少,肝功能下降;二是肝内广泛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后,使肝内胆管迂曲,胆汁排出延缓;三是假小叶内肝细胞血液供应差,  相似文献   

20.
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慢性、非化脓性胆管炎为特征,其特点是进行性肝内胆管破坏,引发胆汁淤积、门脉炎症、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甚至肝衰竭。PBC患病人群主要为50~60岁左右的女性,少数发生于儿童,男女患病比率为1∶10[1]。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疲乏,或无明显症状,少数在发现患病时已有黄疸或肝硬化并发症。由于早期明确诊断和熊去氧胆酸的使用,PBC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