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概括《内经》时间医学理论,总结为因时养生,四季养生调阴阳,子午流注养生调气血;因时诊病,针对四季气候差异导致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病情因时变化,病情可在特定的时间加重或恶化,这种变化与互运六气相关;因时治疗,如特殊疾病选时治疗,特殊针刺选时取穴等,分析其对现代养生保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时间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浅析《黄帝内经》时间养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的养生观 ,是在中医学整体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独特理论 ,它探讨的内容包括了人体衰老及寿天的原因、保养生命的基本原则等诸多方面 ,是《内经》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了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在“天人相应”理论的指导下 ,进一步明确了人与自然是统一整体的对立双方 ,要在不断地求得统一中维持人的生命 ,也就必然观察探索了自然的阴阳时间节律对人体生命的影响。因此 ,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 ,中医学在千余年前率先提出了顺时而动、调整阴阳 ,才能延年益寿的理论 ,并形成了独特的《内经》时间养生观。《内经》的时间养生观是…  相似文献   

4.
中医时间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集近 5年来有关研究中医时间医学的文献资料 ,分别从理论研究方面、临床研究方面、实验研究方面作了综述 ,并就研究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冬云 《光明中医》2011,26(1):171-171
对生命起源及本质的认识:《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自然界充满气,阴气与阳气的结合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人体,《内经》以气为中介将人与天地联系起来,认为"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一个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和疾病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体的健康是离不开天的,更不能逆天而行,只有符合"天人合一"的规律,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同时,认为阴阳乃生命之源,"生于本,本于阴阳"。《灵枢》云:"生而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蕴藏着先进、丰富的"治未病"思想,奠定了现代中医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和内容进行梳理、挖掘,以冀更好地发挥中医预防医学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近5年来有关中医时间医学的文献资料,分别从理论研究方面,临床研究方面,实验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8.
王小红  李奕祺  郭晓黎 《光明中医》2011,26(9):1758-1760
经、带、胎、产是妇女特有的生理特点,它们的正常与否反映了女性身体的健康状况。闭经作为妇科月经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困扰并影响着许多女性的生活。西医认为闭经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症状,  相似文献   

9.
对《黄帝内经》脉诊理论中的时间因素做简要分析,分别讨论年份、季节、月相、昼夜等对脉诊的影响。《黄帝内经》认为,脉应四时而平,脉逆四时为病,同一脉象四季主病各异,可凭四时之脉判定预后,凭四时之脉以判定病位;平脉随昼夜而变,病脉与昼夜相关,同时认为人体脉象与月相、脉象与气运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杨阳  王非 《中医药信息》2009,26(5):14-15
对《黄帝内经》提出的平人从人之生长、色脉、解剖、阴阳和脏腑五个方面进行整理分析,总结《黄帝内经》时期的平人标准,以期为现代中医学人体标准的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鲁召欣 《国医论坛》2008,23(3):12-13
《素问.刺法论》所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语,既阐发了正气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又从侧面反映了正气虚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即使有“风雨寒热”之邪,如果“不得虚”,则“邪不能独伤人”,必须是“两虚相得”,方“乃客其形”。然而,何谓正气?《黄帝内经》中正  相似文献   

12.
王肃 《中医研究》2012,25(6):10-12
本文通过系统阅读<黄帝内经>中"因时之序"的内容,从时序含义、四季昼夜及月盈缺变化与机体生理规律(经气,情志,脏腑功能)、病理变化(病理,病位,疾病传变及转归)进行探讨,进而阐述根据四时昼夜特征而调节生活起居以养生防病.在疾病治疗方面,用药药性、服药时间、针刺深浅、针刺穴位、手法都应考虑四季日夜不同而施治,为后世时间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深度挖掘中医昼夜节律的理论特色。方法:收集、整理《黄帝内经》中与昼夜节律认识相关的文献,结合现代文献报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认识到阴阳消长、邪正盛衰、卫气营血运行、五脏系统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特的昼夜节律变化,对于指导中医择时用药具有积极意义,并与现代生物医学的昼夜节律研究方向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传统中医以《黄帝内经》为基础初步建立了立足于"天人合一"思想,侧重于探讨整体结构水平的昼夜节律理论体系,服务于中医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自西汉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儒学为基础对中医学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儒家思想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阴阳"观念、"八卦"系统、"五行"观念及"致中和"思想为中医系统观念的构成以及中医经典提供了哲学思想和模式。本文将讨论"天人合一"思想、"阴阳"观念、"八卦"系统、"五行"观念及"致中和"思想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血理论的基础,为血证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后世研究仍存在一定偏颇,对血的渊源未形成系统研究。因此,血的发生研究对补充《黄帝内经》理论有重要意义。此文以血理论发展的历史时期为线索,对《黄帝内经》血理论发生学、体系建立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系统对比整理,尽可能丰富血理论的科学内涵,为解决现今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女性胎育的论述。方法主要通过对《黄帝内经》条文的解读。结果《黄帝内经》主要在女性胎孕形成的条件、影响胎孕的因素、胎孕形成过程产生的疾病以及用药原则做了相关的阐述。结论《黄帝内经》论胎孕在于男女肾气充盛,天癸成熟,任通冲盛,两神相博,合而成形,便成胎也。同时顺应五运六气,则胎蕴藏在"子处"内逐渐发育成熟。但在妊娠的过程中,可产生母病(子喑)和子病(巅疾)等奇病。妊娠期间的用药原则,应遵循治病与安胎并举,则母及胎可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探讨《黄帝内经》理论,对中医精神病学的定义和范围提出了个人见解。并从精神活动的生理基础、病因病机、诊断命名、治疗方法、预防思想等几个方面,对《黄帝内经》中有关精神病学的理论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养生,即保养生命,颐养天年。《内经》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医学专著,在养生方面论述较多,其内容广泛,方法具体,行之有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对健康及寿命的期望在提高,传统的治疗医学逐步转向预防、康复医学。《内经》的养生学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天即自然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人依赖自然界得以生存,同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作用于人体。《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列为四大中医经典著作之首。其成书年代一般认为在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475—220年),绝大多数篇章(也即主体部分)成书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