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乳房异常发育症是青春期发育前的男女儿童一侧或双侧乳晕下隆起扁圆形结块,无其他第二性征出现,多发于7~10岁儿童,本病有一定的可逆性,但易引起家长的恐慌和对患儿的心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本病的早期干预及治疗越来越受重视.笔者用中成药夏枯草口服液治疗本病36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虹膜劈裂症(Iridosehisis)是一种罕见的眼科疾病,发病年龄在50岁~80岁者约占70%,也有青壮年及儿童发病者,部分与外伤有关。在年轻的患者中可合并其他发育异常。本病主要表现为虹膜基质前后两叶分离,前叶膨隆突起,基质纤维断裂、松散,断裂的纤维的一端附着于瞳孔缘,另一端游离于前房;后叶基质纤维呈放射状排列,可透见深层的色素上皮层。病变多位于下方,全虹膜劈裂者少见。其瞳孔括约肌及开大肌功能正常。本病可合并青光眼、白内障、角膜改变及眼发育异常。笔者遇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补阴丸治疗女孩单纯性乳房早发育54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呈现性发育征象,可分为真性、假性和部分性性早熟,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为部分性性早熟引起的性征发育.我们应用大补阴丸对女孩单纯性乳房早发育54例进行治疗,并与未经治疗的18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耳压加中药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动-秽语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简称TS),发病年龄一般多在4~12岁,尤以7~8岁发病最多.近年来的研究提示,本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代谢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及感染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有关.自2001年10月~2006年4月,笔者应用中药加耳压法治疗小儿TS 6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胡淑萍 《光明中医》2007,22(10):29-3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在2003年公布的《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断和治疗指南》[1]指出:"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中枢性性早熟是指由于下丘脑提前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活了性腺轴,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以致性腺发育,从而导致的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  相似文献   

6.
正儿童性早熟属于内分泌疾病,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的疾病。性早熟包括真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是指患儿除了存在第二性征之外,还存在卵巢或者睾丸发育,这种发育与正常的青春期发育表现一致,只是在年龄上提前而已;而假性早熟则是患儿只是第二性征有所发育,机体性激素的水平升高,但是性腺并没有发育。《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  相似文献   

7.
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探讨与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燕  齐昉 《北京中医》2003,22(4):58-60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婴儿时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以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特点。本病由多种原因引起 ,病毒或细菌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胆汁淤积 ,都可以成为发病诱因。在未明确病因前 ,统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 ,一旦明确病因 ,即不属于本病范畴。1 病因本病多见于 1岁以内的婴儿 ,以 6个月以内发病更为多见 ,病毒感染是本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巨细胞病毒 (CMV )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1] ,也是导致婴儿多发畸形、智能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正常人群CMV感染可达 90 %以上 ,表明人群普遍受到CMV的感染。婴儿时期CMV…  相似文献   

8.
乳房异常发育症(或称乳房早发育)是儿童青春发育期以前出现的一种原因尚未明确的疾病,指女孩8岁前孤立性乳房发育,而无其他第二性征成熟体征出现。近20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但仍有一部分可以转变为中枢性性早熟,且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带来负面影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安效先教授从医数十载,临床经验丰富,善于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治疗儿童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9.
女童天癸早至,即女童年龄不足8岁出现乳房增大、阴毛腋毛,及(或)年龄不足10岁月事来潮者,即相当于性早熟.本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身体发育.现代医学治疗多通过药物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使第二性征发育中止,从而抑制排卵、月经及骨骺愈合.中医学就此病的病因病机及诊治,目前未见成熟理论,笔者对此试作浅探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单纯性乳房早发育(IPT)是指女童8岁以前孤立性乳房发育,而无其他第二性成熟体征出现,1965年由Wilkin[1]首先提出。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大多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少数可演变成中枢性性早熟。单纯乳房早发育在历代中医文献中,尚未见到类似的记载。根据中医理论,有学者认为本病病机与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有关,在病理上易出现阴阳失衡有关,其中阴虚阳亢者较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Peirmenopausal period)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如:潮热、汗出、失眠、烦躁、月经失调等[1].本病多见于45~55岁左右的妇女,其发病率高,重者会影响工作和生活.中医称"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但古代医籍对本病并无专篇记载,多散见于脏躁、百合病等病症中.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小儿遗尿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尿亦称"遗溺"、"尿床",是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是临床常见病.一般是指在5~15岁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在夜里睡后尿床,一夜数次或数夜一次.本病在临床上没有排尿困难或剩余尿,小便检查正常,排除外伤、肿瘤或其他内科疾病所致遗尿,部分患儿有隐性骶椎裂.  相似文献   

13.
小儿细菌性肝脓肿多继发于脓毒败血症.临床多以内科治疗为主.但本病并发症多.治疗棘手.我院吴康衡教授倡用中医治疗肝痈辨治六法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经治的43例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3例患儿中,6月~3岁9例,4~6岁14例,7~12岁13例,大于12岁7例;男28例,女15例;发病在春季者16例,在夏、冬季者各10例,秋季7例.1.2 病程 除2例入院后发病外,余41例均于入院前  相似文献   

14.
方英  吴克明  王威  季清云 《光明中医》2009,24(3):567-568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发育,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病变和症状的妇科急腹症,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约占95%左右.本病在未破裂前可有停经、阴道少量出血,恶心等症状,常被误诊为先兆流产或月经失调,而一旦破裂出血,则见下腹剧烈疼痛、拒按、昏厥、休克等危重证候.  相似文献   

15.
麻味通涩汤治疗遗尿症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尿,又称遗溺,尿床.本病主要发于3岁以上儿童.此证虽小,若长期不愈,小儿身心发育都会受到影响,应予重视.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自拟麻味通涩汤治疗小儿遗尿症4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资料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疳积”,是1—2岁婴幼儿多发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营养紊乱的慢性疾患,它虽然不是一个什么急性传染病,但会直接影响着小儿的正常发育和身心健康,长期罹患本病,使其整个机体抵抗力低下,颇易继发其他传染病的发生,而导致予后不良.因此,作好本病的防治工作,对保障第二代健康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心肾经穴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遗尿,是临床常见的病。一般是指在3岁以后到15岁左右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在夜里睡后尿床,有一夜数次或数夜一次不等。近年来我们采用心肾经穴配合针刺治疗本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本病一般起始于40岁,历时15~20年.  相似文献   

19.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发育.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气血失和,脉络失畅,孕卵滞留,不得达于胞宫,阻滞血脉运行,瘀结少腹,不通则痛,发为本病[1].  相似文献   

20.
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本病发病急,病情重,是妇产科急腹症常见病.近30年来,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本病效果良好,且非手术治疗方法比较简便易行,适合在基层医院实施,但临证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