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常见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不同时期及不同症状、病史等患者的不同情况,经临床实践总结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达10.8%,而其中部分发展至慢性肾衰竭,致残和致死率极高,治疗也相对棘手.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中医积累了很多经验,汗法治疗也是中医学重要的特色疗法,有一定的优势.现代医学认为[2]汗腺功能与残余肾功能有较多相似处,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探讨中医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机制.  相似文献   

3.
黄贵华教授是广西名中医,精通中医基本理论知识,运用经方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消化内科疾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类风湿方面有独特经验.笔者有幸随黄师学习,目睹其在慢性便秘的治疗效果,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慢性便秘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人类面临的重大临床问题之一,中医治疗慢性心衰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涉及的脏器不仅仅心脏,还包括其他脏器,中医能更好地协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其次,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注重个人差异,采用不同的治法,对于减轻症状,改善慢性心衰患者体质发挥巨大作用。另外,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能够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着重从慢性心衰的病机,尤其是阳气不足导致慢性心衰的病机,现代医家对慢性心衰的研究,西医与阳气不足慢性心衰的关系、治疗方法以及医案举隅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中医的方法治疗慢性口腔溃疡.方法 对我所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诊治的50例慢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调整饮食,并利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在50例慢性口腔溃疡患者中,通过积极治疗,最终有32例痊愈,18例患者效果不显著,继续接受治疗.结论 慢性口腔溃疡是一种病因不太明确的疾病,但是经过饮食结构的调整和积极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后,可以使得发病率明显降低,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用妇科千金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3.4%、89.1%,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9%、6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一体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按血肌酐不同水平分为3组,分别给予中药口服、中药口服加灌肠、中药口服加灌肠加结肠透析疗法,其中每组内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并将中药口服按照中医辨证本虚标实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BUN、血Scr均降低,Ccr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一体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可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查阅近6年相关文献及总结,初步探讨中医外治法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应用.方法 检索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的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结果 纳入研究文献共189篇,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方法主要有体针治疗、穴位注射等共14种方法.结论 中医治疗CU单种方法鲜用,总体倾向于综合疗法;以外治法为主的综合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杨智香 《光明中医》2013,(12):2650-2651
目的 观察辨证施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68例采取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结果 经过中医辨证施护,68例患者中有67例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有效控制且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说明辨证施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永年治疗慢性胃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学苏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I0001-I0001
刘永年教授是南京市中医院国家级名中医,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擅于治疗风湿、脾胃、心脑血管等各科疑难杂病。慢性胃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慢性病,中医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刘老在治疗慢性胃病方面造诣颇深,现将其治疗慢性胃病的临床经验及其一二,介绍如下:1以降促升,治疗胃下垂中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细胞所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本身一般认为并不致病,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免疫损伤所引起,是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造成的肝细胞损害。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存在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脏及血液、精液、月经、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泪液、汗液、尿液等体液中,患者血清学指标多表现为“大三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约占临床病例的80%以上),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腹胀、便溏、肝区疼痛,或伴有黄疸和浮肿,肝功能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等。由于本病预后不良,应尽早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医脾胃角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不仅与肝有关,也与脾胃密切相关,顾护脾胃贯穿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整个过程,强调了从脾胃论治本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乙肝的治疗,国内外专家已形成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共识,同时还有一些其他辅助疗法,归纳起来可分为4大类:①抗病毒药,如干扰素、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新一代核苷类似物、磷甲酸钠。②西医免疫调节剂,如胸腺素α1,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③抗炎保肝药,如联苯双酯、甘草甜素。④中医中药,如苦参素、中药复方“861”、苦味叶下珠等等。上述药物各有一定疗效,但也各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炎(简称慢肝)属中医学“胁痛”、“黄疽”、“瘾积”等范畴。其病程长,疗效慢,且易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殊疗法。笔者通过研习有关文献,回顾长期临床验案,对慢性肝炎之证治略有心得,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清热祛瘀法 湿热困阻中焦,出现心烦、口渴、尿黄、便秘、巩膜发黄、面色暗黑、舌红、苔黄腻。方拟菌陈蒿汤合下瘀血汤加减。如治詹某。男,47岁,1979年10月4日初诊。1976年患黄疸型肝炎,缠绵未愈。  相似文献   

17.
18.
中医辨治慢性肝炎勿忘养肝补肾,亦当清利补气,贵在及早活血,尤需活血补气。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关于乙肝的证候、证型规律及证候客观化的临床研究 ,近 10余年来 ,已取得一定成果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委员会于 1992年制定了《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 (试行 )》[1] ,其中将慢性肝炎分为 5个证型 ,包括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这些  相似文献   

20.
曹教授认为慢性乙肝的病因属外感邪毒,湿热内蕴,正虚邪恋,久致气血瘀滞,治疗时应行气活血,柔肝理气,兼顾脾肾,重视对药的应用,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