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及中药的调节作用。方法:分析LPA在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中的作用,LPA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血浆LPA水平在TIA临床中的意义,及中药对LPA的调节作用。结果:LPA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的形成、可激发急性血栓形成时血小板的应答机制,TIA患者的血浆LPA水平明显升高,活血化瘀中药可降低TIA患者血浆LPA水平。结论:LPA作为TIA预警因子,在TIA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中药通过干预LPA而防治TIA是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海川通络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 (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顺序把 12 6例 TIA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其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颈动脉血流参数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海川通络胶囊有较好的降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甲皱微循环、改善脑供血的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显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海川通络胶囊对 TIA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疗程均为14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6%,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辅治TIA可防止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控制TIA发作,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立能体现临床特点的短暂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对可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研究的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模型和过氧化物诱导小鼠TIA样发作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并比较已有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结果通过对现有可用于TIA研究的动物模型对比分析,揭示各种模型的适宜范围,并提出对已有模型的改进建议。结论病症结合的动物模型是最能体现TIA临床特点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min~20min,多在1h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性影像学(CT/MR)检查无责任病灶.TIA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越来越受到重视,TIA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脑心通胶囊具有抗凝、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理作用.我院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赵艳芳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393-393,395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在脑血管疾病中,约70%是缺血性脑病。多次反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TIA),最终可导致脑梗死。TIA临床症状突出,但体征较轻,以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为特征。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在间歇期。笔者根据中医学活血化瘀理论,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TIA,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加服辛伐他汀,用药1年,随访2年。结果:两组2周内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2年TIA复发次数、脑卒中例数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可防治TIA复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相关危险因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的影响,选择我院近5年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住院患者,分析其预后与其危险分层的关系,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近5年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患者,均符合TIA诊断标准。美国脑血管病特设委员会于1975年发布的TIA的传统定义是"反复发作的缺血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h"[1]。  相似文献   

9.
黄爱洁 《中医药研究》2013,(12):1474-1475
目的探讨糖尿病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8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95例)和无糖尿病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再发TIA和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病率,分析综合治疗条件下糖尿病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较无糖尿病患者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发病率高(P<0.05).结论糖尿病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是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方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为脑梗死二级预防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属风火上扰、风痰火亢、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五个证型者加服中风防治灵Ⅰ号,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两个证型者加服中风防治灵Ⅱ号。观察两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平均随访1年。结果:最后153例完成试验,其中对照组75例,试验组78例。对照组各事件的累积发病率21.3%,脑梗死10.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3%,脑出血1.3%,总死亡率4.0%,因事件死亡率2.7%;试验组分别为总事件7.7%,脑梗死2.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9%,脑出血1.3%,总死亡率2.6%,因事件死亡率1.3%。两组对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出血、总死亡率、因事件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脑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病率、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包括脑梗死及TIA),对比两组资料,则显示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能降低脑血管事件特别是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而不增加脑出血和死亡的风险,对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作用明显,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47例,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肝阳上亢、风痰阻络3型,分别给予中药治疗。结果:47例患者中,痊愈21例,有效13例,显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89.36%。结论:中医药是治疗TIA的有效方法之一,益气活血化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孟莉  焦富英  向绍杰  乔敏  秦文艳  李淼 《中成药》2011,33(3):407-410
目的:研究脑栓通颗粒(赤芍、川芎、黄芪、三七、鸡血藤等)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用肾上腺素制造小鼠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脑栓通颗粒对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用冰水中游泳和sc注射肾上腺素制造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电刺激法造成大鼠血栓,观察对形成血栓的阻塞率及血栓重量的影响.结果:脑栓通颗粒能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血流状态,缓解小鼠的微循环障碍;能降低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改善血液流变性;能降低形成血栓的阻塞率,显著降低血栓湿重.结论:脑栓通颗粒能改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能抑制血栓形成,故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疮饮治疗痤疮的药理作用,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方面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和浸冷水的方法造成大鼠血瘀模型,采用肾上腺素直接滴注小鼠肠系膜的方法造成小鼠微循环障碍模型,并设置对照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消疮饮及阳性药物灌胃后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评价中药消疮饮的作用。结果:消疮饮低可明显改善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增加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微动脉的流态、增加微动脉的流速和增大微动脉的管径。结论:消疮饮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 1995年 1~ 12月资料完整的4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 ,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 ,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使血流通畅 ,聚积减少 ,血管再通 ,供血增加 ,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 ,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5.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辨证治疗与甲皱微循环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健  林东红  曾章超 《新中医》2001,33(5):24-25
目的:通过观察甲皱微循环的变化,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方法:将10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治疗组50例在中医辨证治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医药治疗,对照组50例按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床疗效和甲皱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甲皱微循环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存在瘀血阻络的病理基础,应用活血化瘀中药中提高临床疗效,甲皱微循环检查可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辨证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 ,认为瘀血是糖尿病重要的病理基础 ,血液循环障碍则是糖尿病瘀血的重要客观标志 ,活血化瘀为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重要方法。提出瘀血与血液循环障碍共同为影响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瘀论治为有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劳损康复片活血消肿,行气止痛功效的药理学基础。方法:应用医学图象分析系统观察劳损康复片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测定劳损康复片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劳损康复片对自由落体损伤模型大鼠损伤组织SOD的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皮质醇含量。结果:劳损康复片显著改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状态、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提高损伤模型大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显著提高肾虚小鼠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结论:劳损康复片活血消肿,行气止痛功效基于其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及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治风活血法对微循环气滞血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风活血法对微循环气滞血瘀模型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治风组(10只)、活血组(10只)、治风活血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同名方,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正常肠系膜微循环(血色、流速、流态、交织点),滴加0.1%肾上腺素(Ad)0.05mL时,生理盐水洗脱Ad后1min、3min时微循环改变以及恢复时间。结果治风方、活血方、治风活血方均可改善Ad所致的微循环障碍,均可使流速、交织点增加,对流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血色变红,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且以治风活血方作用最佳,活血方较治风方为佳。结论治风法与活血法有协同作用,通过治风可明显加强活血化瘀作用,表明治风活血法有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失败短期发展为脑梗死典型病例,探析中风先兆病因病机系脏腑气血虚损而致内生痰、火、风、瘀等实邪,TIA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乃脑血管狭窄、脑梗死病史、高龄、高血压、TIA发作时间较长,结合"治未病"化痰、滋阴、息风、化瘀等方法中医药干预可防治中风先兆,改善TIA的预后,减少TIA发展为脑梗死,从而预测TIA长期预后,期望提醒重视中医药对TIA早期干预,改善TIA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