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液调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通过对体外循环 (CPB)预充液的改良调整 ,观察其对婴幼儿术中内环境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6例 10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常规预充的基础之上 ,通过血气结果对预充液进行改良调整并充分氧合 ,使预充液的内环境更接近机体内环境 ,记录预充液调整前后及CPB前中后的血气参数和CPB前中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经改良调整后的预充液 pH、PCO2 、PO2 、SO2 、Mg2 + 、BE、HCO3 -均显著改善 (P <0 .0 1) ,渗透压增高与调整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术中血气结果均与术前无差异 (P >0 .0 5 ) ;血流动力学指标在CPB过程中得到有效维持 ,所有患者在CPB期间均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结论  10kg以下的婴幼儿CPB预充液改良调整将有利于术中内环境的维持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婴幼儿体外循环 (CPB)下心脏直视手术时ACD库血预充对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浆白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 -Ⅱ级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 (VSD) 32例患者 ,CPB前机器预充枸缘酸 (ACD)库血以维持患者术中红细胞比积 (Hct) 2 3~ 2 7% ,检测库血及患者转流前、转流 10min、停机前、停机后 15min及术毕时血K+ 、Na+ 、Hct、HCO3 -、Be、PCO2 、PO2 、Ca2 + 及血浆白蛋白浓度。结果 与患者转流前相比 ,转流中患者血钾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5 ) ,Be值明显下降 (P <0 .0 5 ) ,血浆白蛋白浓度转流后较转流前下降 (P <0 .0 5 ) ,手术完毕时逐渐恢复正常 ,转流后ica浓度较转流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CPB过程中预充ACD库血可升高患者血钾 ,降低血Be值 ,而ica浓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体外循环(CPB)预充液的充分氧舍及保温处理后,其对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影响。方法 〈36个月龄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2例,常规预充的基础之上,对预充液进行充分氧合及保温处理,使预充液更接近婴幼儿机体情况。记录预充液充分氧舍及保温处理前后及CPB前中后的相关血气参数和CPB前中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经充分氧合及保温处理后的预充液pH、PCO2、PO2、SO2、BE均显著改善(P〈0.01),CPB前pH、BE与预充液充分氧合保温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血气结果与CPB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在CPB中得到有效维持,全组患者CPB期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为0,心脏复苏自动复跳率100%。结论 婴幼儿CPB预充液充分氧合及保温处理后基本接近患儿生理状况,较常规预充液更有利于机体内环境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在儿童体外循环中应用改良超滤和无血预充技术,探讨其节约用血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40例接近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儿童根据在手术中是否应用改良超滤和无血预充技术,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病人的用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变化、速尿用量和血钾变化、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围手术期用血量明显减少,术后速用量减少、低血钾发生率降低,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而术后24hHCT、平均住院日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在儿童体外循环手术中联合应用改良超滤和无血预充技术可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库血用量而不会降低术后病人红细胞只;有效降低低低血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研究我院小儿体外循环无血预充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 1996年 12月~ 2 0 0 2年 11月期间年龄≤ 13岁 ,体重≤ 30kg的体外循环患者 970例作为研究对象。 1996年 12月~ 1999年 11月间 4 95例为A组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1月间 4 75例为B组。B组应用SAFEMINI和SAFEMICRO膜肺及婴幼儿微栓、管道 ,A组不使用。结果 :A组应用血液预充的患者 113例 (2 2 .8% )高于B组 4 2例 (8.8% ,P <0 .0 1) ,A组预充总量 (933± 2 39)ml高于B组 (5 2 5± 171)ml (P <0 .0 1)。A组预充血液的患者的年龄、体重均高于B组 (P <0 .0 1)。两组患者停机时复查血红蛋白无差异 ,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应用SAFEMINI和SAFEMICO膜肺及婴幼儿微栓、管道减少了体外循环预充总量 ,有助于实现小儿体外循环的无血预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与乳酸林格液在体外循环中的预充效果。方法体外循环下单瓣置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乳酸钠林格液组(L组)和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组(A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后(T1),转流5 min(T2)和停机后5 min(T3)抽取动脉血或氧合器内氧合血检测血气、血糖、渗透压及电解质。结果转流5min时,L组血乳酸浓度显著高于A组(1.58±0.24)mmol/L vs(1.12±0.2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停机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转流5 min时,A组血糖明显高于L组(8.07±0.91)mmol/L vs(5.55±0.79)mmol/L,差异显著(P0.01),停机后两组血糖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晶体液均可安全用于体外循环预充,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液预充时可引起一过性高血糖;乳酸林格液预充可引起一过性乳酸浓度升高,临床使用中判断组织灌注情况时应考虑外源性乳酸盐对机体乳酸浓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血定安在体外循环预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血定安(Gelofusine)为4%的改良琥珀明胶,属人工胶体液,分子量30000,相对粘度1.9。笔者报告以血定安作为体外循环(CPB)中预充液成份,探讨对机体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凝血机制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选择6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年龄13~69岁,体重(42.9±19.2)kg。随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基础预充液勃脉力-A(P-A)和复方林格氏液(C-R)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纠正酸失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①18个月以下6 kg及以下常规体外循环(ECC)病例12例;②36个月以下6~10 kg常规ECC及深低温停循环(DHCA)病例40例;③36个月以下10~15 kg常规ECC病例12例.将这3类病例随机分为C-R组和P-A组,其中①、③类病例每组6例,②类病例每组20例,分别使用不同的基础预充液.检测病例转前、转中血气pH值、BE值,统计病例术前预充的NaHCO3用量及整个ECC过程中的NaHCO3用量.结果 3类患者两组间转中血气pH、BE值都有显著差异,ECC过程中的NaHCO3用量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 婴幼儿ECC采用P-A预充优于C-R,可更快使婴幼儿体内的酸代谢恢复平衡,并明显减少转流中NaHCO3的用量,降低血液稀释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少用或不用库血 ,我们在 2 5例体重 >10kg的儿童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 ,采取不预充库血、减少预充量、预充适量胶体、回收机余血及自体输血等方法 ,取得良好效果 ;转流中红细胞压积 (HCT)为14 .9%~ 18.9% ,血红蛋白 (Hb) >5 .5g/L ,转流后无明显睑结膜水肿 ,循环稳定 ,肺呼吸音清 ,血气正常 ,均康复出院 ;证明在体重达到 10kg的儿童体外循环手术中采用无血预充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自体血逆预充技术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血逆预充技术(retrograde autologous priming,RAP)是指患者体外循环(e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前,尽可能的用患者自身血液来替换CPB管路中的晶体预充液,减轻转机开始后迅速血液稀释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该技术方便、快捷、廉价,近年来在部分单位得到了临床应用。现对该技术的历史、临床意义、操作方法和目前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技术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4月起,我们对15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采用无血预充、中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技术。体外循环机内不用血,以乳酸林氏液国706代血浆为主,转中平均Hb5.48g/dL、HCT15.46%。心内术毕,应用人工肾超滤技术除体内多余水份。Hb提高2g/dL,HCT上升6%,对于10例Hb超过12g/dL的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改善微循环,保护肾功能,有利病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输注不同晶体、胶体液高容血液稀释对门脉高压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门脉高压行脾切除(断流或分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贺斯组(组Ⅰ,n=12)、血定安组(组Ⅱ,n=10)及乳酸钠林格液组(组Ⅲ,n=10).麻醉前用药物改善凝血功能,各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ln分别输入上述三种液体1 h行扩容治疗,扩容速度为15 mL·kg-1·h-1.于麻醉前、诱导后10 min、扩容开始后1h和4h分别采集静脉血2 mL,用凝血弹性仪(TEG)测定凝血功能.桡动脉采血,分析电解质、Hb、HCT、乳酸、血糖等生化指标及酸碱度.结果病人术前血气检查值基本正常.扩容后三组pH值、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变化.扩容后l h,组I、Ⅱ的Hb及HCT均显著下降(P<0.05),三组乳酸浓度均呈升高趋势(P<0.05),但组Ⅰ、Ⅱ明显低于组Ⅲ,且组Ⅰ显著低于组Ⅱ(P<0.05);三组血糖水平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HCO3的变化趋势为:扩容后组Ⅰ、Ⅱ的HCO3浓度呈上升趋势,而同时相的组ⅢHCO3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麻醉诱导扩容后,R、K值随扩容时间的延长逐渐缩小,alpha角度、MA和G值逐渐增大(P<0.05),但仍低于正常值范围,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CI30值逐步得到改善,三组均恢复到大于或等于95%水平(P<0.05),扩容后4 h时,组Ⅰ、Ⅱ的G值显著高于组Ⅲ(P<0.05).结论在麻醉前应用药物调整凝血功能后,以15 mL·kg-1·h-1的速度输注贺斯、血定安1 h进行血液稀释,达到轻度扩容的效果,同时不干扰患者的凝血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预充贺斯对预充液胶体渗透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预充6%经乙基淀粉对预充液胶体渗透压的影响。方法20例(实验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体外循环预充液总量的3/4采用6%经乙基淀粉(30mL/kg),另1/4采用平衡液,4%碳酸氢钠(50-100mL)和20%甘露醇(50-100mL),与20例(对照组)体外循环总量的3/4采用平衡盐,另1/4采用血浆。4%碳酸氢钠(50-100mL)和20%甘露醇(50-100mL)的患者比较,观察体外循环中6%经乙基淀粉对预充液的胶体渗透压的影响。结果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组的胶体渗透压比对照组的胶体渗透压明显增高,两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结论体外循环中大剂量预充贺斯可明显提高转流过程中的胶体渗透压。  相似文献   

15.
自体血逆行预充在体外循环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施自体血液逆行预充(RAP),观察能否有效降低体外循环(CPB)预充量,提高术中Hct,减少术后异体血输入量及改善临床结果。方法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N1组(RAP组)和N2组(对照组),每组各105例。RAP组在主动脉插管与主动脉管路连接后,开放连接管,使动脉管路中血液缓慢逆行返回,替代出等量的预充液体,存入备用袋中,待膜肺动脉路至主动脉插管处管路完全被血液充满后,钳夹主动脉路。腔静脉插管连接完毕,缓慢开放静脉引流管阻断钳,用静脉血将静脉管路中液体全部替换,同时用泵将等量液体存入备用的袋中。分别监测麻醉后,CPB前(T1)、CPB开始15 min(T2),停CPB后1 h(T3),术后2 h(即返回ICU后2 h,T4)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乳酸(Lac),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2 h的输血及术后出血量。结果 RAP组通过RAP减少预充液量(795.09±21.6)ml,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RAP组在T2、T3时Hb、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ac结果表明,RAP组在T2、T3、T4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术中、术后2 h的输血量RAP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两组间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RAP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稀释,明显提高术中Hct水平,改善术中灌注条件,有效地减少术中及术后输血量。  相似文献   

16.
自体血逆行预充对体外循环期间血液有形成分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血逆行预充(RAP)技术应用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RAP组20例;常规预充组(CP组)20例。RAP组于CPB开始前用患者自体血置换出部分预充液。对比两组患者肝素化10 min(T1)、CPB 30 min(T2)、鱼精蛋白中和后10 min(T3)、CPB终止1 h(T4)患者静脉血标本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含量以及红细胞比容(Hct)和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术中库存红细胞(悬红)用量。结果 RAP组平均置换预充液量为(663.2±167.4)ml。术中悬红用量RAP组少于CP组(P0.05)。RAP组患者T2、T3的Hct水平高于CP组(P0.05)。RAP组RBC计数和Hb含量在T2、T3比CP组高(P0.01,P0.05)。Plt计数、FHb含量、Fib和D-dimer水平在各时间点测定值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CPB中采用RAP可减少CPB预充量,降低血液稀释度,减少异体血用量,对血液有形成分无显著损伤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逆行自体血预充(retrograde autologous priming,RAP)是一种新的预充技术,在患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前,尽可能使用患者自身血液来替换体外循环管路中的晶体预充液.1998年Rosengart和DeBois提出RAP概念以来[1-2],国内外学者相继将这一新的预充技术用于体外循环的心血管手术中[3-4],本文就RAP产生背景、基本方法、临床应用与研究以及相关争议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体外循环(CPB)前应用负平衡超滤(UF)技术对预充库存悬红细胞(悬红)的婴幼儿预充液进行超滤和通过恒温36℃的变温水箱对其进行保温,从而使调整后含库存悬红预充液的血气指标、血糖、乳酸、离子水平以及温度更接近婴幼儿的生理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例10 kg以下婴幼儿在CPB下行心脏手术的循环管路。所有CPB管路均采用一致的配套管道、动脉滤器、超滤器和婴幼儿膜式氧合器。预充均采用150200 ml悬红、500 ml勃脉力、10 g白蛋白、5%碳酸氢钠20 ml。在预充排气同时通过变温水箱维持预充液温度在36℃,在含血预充液混合10 min后利用已连接好的CPB管路上的超滤器对其进行超滤。并分别抽取库存悬红、混匀后10 min(超滤前)、超滤结束后的含血预充液样本,通过分析比较库存悬红、超滤前、后含血预充液的血气指标和离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库存悬红相比,超滤前的含血预充液中K+、血糖、乳酸、血气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超滤前相比,超滤后含血预充液的离子成分、血糖、乳酸、红细胞比容和胶体渗透压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超滤的方法处理含库存悬红的预充液并对其进行保温,能有效降低其中的有害成分,使含血预充液的K+、血糖、乳酸以及血气的各项指标趋于生理化,能减少CPB早期因预充库存悬红的不良成分对婴幼儿血流动力学、离子水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8kg以上婴幼儿体外循环中人工胶体液代替血浆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9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首次矫正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佳乐施、万汶和血浆预充。胶体总量(预充量+转中用量)最高达20ml/kg。分时点观察胶体渗透压、血红蛋白(Hb)、血小板、白蛋白、总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超滤量、尿量、胸液量、气管插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佳乐施组和万汶组在Hb、血小板、白蛋白、总蛋白、肾功能(BUN、Cr)、超滤量、各时点的胸液量及尿量、乳酸方面与血浆组无差异(P〉0.05)。佳乐施组、万汶组预充液的胶体渗透压高于血浆组(P〈0.05),三组患儿转前、转中、转后与术后24h的血浆胶体渗透压无差异(P〉0.05)。万汶组和佳乐施组在气管插管时间与ICU时间上稍短于血浆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8kg以上患儿可应用万汶或佳乐施代替血浆预充,整个体外循环中胶体用量在20ml/kg以下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68例体重小于10kg婴幼儿体外循环(CPB)下。先心病直视手术的临床工作进行总结。方法采用高流量灌注为主.132例为中度低温.36例复杂先心病应用深低温灌注技术。28例应用常规超滤。以减少组织细胞间隙水肿和炎性反应。采用全胶体去白细胞库血及抑肽酶预充,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HCT)多在25%左右。术中持续进行各项监测。结果死15例.占总数的8.25%;并发症35例。包括心律失常、低氧血症、肾功能衰竭、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结论CPB中要有良好平稳的灌注技巧.保持内环境平衡有效的循环灌注压力;婴幼儿CPB应以高流量灌注为主,预充应为全胶体并充分利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