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腺样体肥大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发生及转归效果造成的影响,为临床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8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分组临床分析,按照腺样体肥大程度可分为Ⅰ组(腺样体肥大程度为Ⅰ度)36例患儿、Ⅱ组(腺样体肥大程度为Ⅱ度)79例患儿、Ⅲ组(腺样体肥大程度为Ⅲ度)71例患儿,对三组腺样体肥大患儿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情况进行记录,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Ⅰ组腺样体肥大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发生率为19.44%、Ⅱ组腺样体肥大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发生率为30.38%、Ⅲ组腺样体肥大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发生率为60.56%,Ⅲ组与Ⅰ组、Ⅱ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疾病与患儿体内腺样体肥大情况呈正比,且腺样体肥大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转归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鼻咽X线侧位片检查诊断为腺样体肥大的患儿170例和腺样体大小正常、患扁桃体肥大或慢性扁桃体炎的患儿58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鼻咽X线侧位片A/N比值的结果将全部病例按腺样体肥大程度分为腺样体正常组、中度肥大组和重度肥大组。分析各组间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腺样体正常组与中度肥大组比较,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腺样体正常组与重度肥大组比较,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腺样体越大对鼻咽腔阻塞的程度越大,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张东宁  彭先斌  兰剑明  胡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86-1686,1688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比值)对腺样体肥大程度的应用.方法:分析31例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均在工作站作冠状位、矢状位及斜冠状位(相当于腺样体轴位)的重组图像,重点观察腺样体形态改变及其并发症,在斜冠状位重组图像进行A/N比值测量.结果: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为鼻咽顶后壁中央的软组织增生,引起鼻咽腔狭窄.结论:斜冠状位重组图像进行A/N比值测量能准确地诊断腺样体肥大,判断腺样体肥大程度,明确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杨光 《吉林医学》2011,32(26):5446-5446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鼻咽X线侧位片检查诊断为腺样体肥大的患儿108例和腺样体大小正常、患慢性扁桃体炎的患儿50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与腺样体肥大的相关性。结果:腺样体肥大组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为39.8%,显著高于腺样体正常组(8.0%),P<0.05;随着腺样体的肥大程度增加,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差异增加。结论: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AR)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评价鼻用类固醇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对照组为单纯腺样体生长儿童261例,其中腺样体肥大190例(72.7%)。观察组为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生长儿童162例,其中腺样体肥大110例(67.2%)。两组均给予鼻用类固醇(丙酸氟替卡松喷剂)持续喷鼻3个月后于鼻内镜下复查。结果对照组并发腺样体肥大构成比为72.7%,观察组并发腺样体肥大构成比为6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P>0.05)。对照组采用鼻用类固醇治疗后有效腺样体体积减少112例(58.9%),观察组有效腺样体体积减小89例(80.9%)(χ2=19.04,P<0.01)。结论经鼻用类固醇治疗,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腺样体体积减小程度较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明显。对变应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者可优先考虑应用鼻用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6.
杨兵  杨志勇 《吉林医学》2010,(34):6278-6278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较常见的多发病之一,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因腺样体肥大导致的鼻窦炎、顽固分泌性中耳炎以及小儿鼾症的主要手段。传统的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则是在非直视下盲目操作,达不到切除腺样体的要求,腺样体残留较为严重,尤其是咽鼓管圆枕后下方的腺样体组织,复发率高。目前国内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方法主要是在全身麻醉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腺样体肥大者易发生炮震性听力损伤进行评价。方法对100名新兵炮手进行鼻咽部检查及实弹炮训前后进行听力检测,将听力损伤程度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分析比较。结果青年人腺样体存在率高达88%,并有37%腺样体增殖肥大或造成耳咽鼓管咽口狭窄,腺样体肥大组的听力损伤明显较高。结论在炮震性听力损伤中腺样体肥大可能是个体差异的明显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变化,以及与其腺样体肥大程度、患儿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腺样体肥大患儿98例作为研究组,筛选体检正常儿童9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儿童身高、体质量,计算BMI,计算腺样体与鼻咽部口径的比值(A/N)来判定腺样体肥大程度;检测两组TNF-α、IL 4和ECP水平,分析腺样体肥大程度、BMI与TNF-α、IL-4和ECP之间关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TNF-α、IL-4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肥胖程度的TNF-α、IL-4和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TNF-α和IL-4水平随腺样体肥大程度增高而升高,呈正相关,不同腺样体肥大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ECP水平与腺样体肥大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中TNF-α、IL-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其水平升高程度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具有正相关性,而ECP与腺样体肥大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鼻内窥镜行腺样体切除术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 ,4~ 13岁 ,平均 5 .6岁。临床诊断为腺样体肥大 4例 ,腺样体肥大加扁桃体肥大 6例 ,腺样体肥大加渗出性中耳炎 11例。症状主要为鼻阻塞、张口呼吸、打鼾和听力下降。检查示腺样体面容 5例 ,轻度鸡胸 1例 ,双侧扁桃体Ⅱ~Ⅲ  相似文献   

10.
李林冬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1):40-41,44
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腺样体消融合并切除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麻经内窥镜下对19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先用等离子双极弹头行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再经口以腺样体挤切器行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鼻咽粘膜光滑,鼻咽气道通畅,通气良好,无腺样体残留,无并发症出现,无症状复发。结论:在鼻内窥镜下用等离子低温消融后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准确程度高,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无并发症,无复发,是治疗腺样体肥大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低剂量64排螺旋CT征象与临床发生率差异。方法:总结我院140例维吾尔族、汉族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测量鼻咽腔大小及后壁软组织厚度,计算腺样体指数;计算并分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儿童各型腺样体肥大的发生率。结果:南疆地区汉族儿童Ⅰ型腺样体肥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P<0.05)。Ⅱ、Ⅲ型腺样体肥大的发生率汉族、维吾尔族儿童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两个民族的儿童Ⅰ型腺样体肥大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汉族儿童发生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可能与两个民族的鼻腔结构存在差异有关。2.低剂量64层螺旋CT是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应用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低温等离子体系统在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低温等离子体系统治疗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者60例临床资料.结果: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术后无出血59例(98.3%),出血1例(1.7%);随访6个月,无扁桃体、腺样体复发.结论:低温等离子体系统是目前治疗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一个最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OME)伴腺样体肥大患儿鼓膜置管(TTI)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复发因素。 方法选取本院接受TTI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的80例OME伴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ME伴腺样体肥大患儿行TTI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80例患儿术后复发13例,复发率16.25%。两组年龄、伴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乳突气化不良、腭裂、腺样体肥大程度、扁桃体肥大程度、鼓室积液性状及置管后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伴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乳突气化不良、腭裂、腺样体肥大程度、鼓室积液性状是腺样体肥大伴OME患儿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年龄<6岁、伴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乳突气化不良、腭裂、腺样体肥大程度为Ⅲ°~Ⅳ°、鼓室积液黏稠是OME伴腺样体肥大患儿行TTI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口鼻内窥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 对37例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全麻插管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疗效的影响.结果 经口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疗效优于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结论 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操作简便,切除彻底,并发症少,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颖 《中外医疗》2011,30(13):93-9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下对44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在吸切器下行腺样体切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44例患儿均一次性切除腺样体,无残留及并发症发生,对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局部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视野清、出血少、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腺样体肥大儿童的过敏原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223例腺样体肥大儿童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并设不伴腺样体肥大的儿童43例作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腺样体肥大组总过敏原阳性率为54.7%,对照组总过敏原阳性率为2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样体肥大组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41.3%,以户/粉尘螨、霉菌为主;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32.3%,以牛奶、鸡蛋白为主。腺样体肥大组按年龄分组,2~7岁组总过敏原阳性率为54.0%;8~14岁组总过敏原阳性率为5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原刺激是腺样体肥大发生的病因之一,户/粉尘螨、霉菌、牛奶、鸡蛋白是无锡地区腺样体肥大儿童的常见过敏原。并且过敏原刺激对腺样体肥大的影响并不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因此,进行血清过敏原检测,可以了解患儿的特异性过敏原,对腺样体肥大儿童的非手术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黄立桂  庐健  宋天喜  陈阳 《九江医学》2006,21(3):70-70,94
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是引起小儿鼾症的主要原因,对儿童的智力及骨骼发育有一定影响,如身材矮小、智商较低,部分小儿会出现腺样体面容,特别是小儿肥大的腺样体压迫咽鼓管咽口致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影响了小儿听力。彻底解决腺样体肥大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小儿正常鼻咽腔的形态及大小差异较大,增大的腺样体影响到呼吸道通畅及全身健康者称之为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以儿童多见。腺样体在出生时即已存在,逐渐长大,6岁时达到最大程度,10岁以后逐渐退化。由于腺样体以及腭扁桃  相似文献   

19.
陈亮  汪建  陈勇挺  邓恒山  熊敏 《广东医学》2008,29(11):1859-1860
[摘要] 目的 探讨传统腺样体刮除手术失败而再次手术的临床意义和技术方法。方法 对31例复发性腺样体肥大的患儿, 采用鼻内镜下经口径路再次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鼾症、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26例,有效5例,无腺样体残留,无术后出血及咽鼓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经口径路再次腺样体切除术直观、微创、安全、有效。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复发 腺样体切除术 内镜  相似文献   

20.
辅舒良鼻喷剂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腺样体亦称咽扁桃体,为咽淋巴环的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2-10岁是腺样体肥大时期,6岁时最大,10岁以后开始萎缩,13岁左右消失。在儿童时期,由于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使腺样体慢性发炎,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称为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可出现听力下降、鼻塞、流涕,严重者睡眠不安、呼吸不畅、夜间阵发性咳嗽,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