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微循环荧光造影的安全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围堤式颅窗软脑膜微循环观察方法探讨了微循环荧光造影的安全性。发现:50W超高压汞灯的激发光(波长峰值490nm)照射90min对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均有损伤作用。可使微动脉对乙酰胆碱和硝普钠的扩张反应减弱(血管内径变化分别由37.5%±7.9%降至23.8%±11.9%,由41.1%±20.8%降至36.7%±11.1%,(P<0.05)。单独注射荧光素钠对血管反应性无影响。在激发光持续照射下注射5%荧光素钠0.2ml进行微循环荧光造影6次(1次/15min),血管明显损伤,微动脉对乙酰胆碱和硝普钠的扩张反应分别由43.5%±16.9%降至22.0%±13.3%,55.4%±17.9%降至25.1%±14.0%,P<0.05,且伴有严重的血栓形成。认为:控制激发光照射时间以及荧光素钠的浓度和剂量,可以防止上述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用光电容积描记法记录的61个经血管造影证实的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OA)的肢体的脉搏波和72个无OA的肢体的脉搏波,并进行分析比较。病人和方法:将下肢未作血管造影的两组健康人(35名男性,4名女性)作对照。A组:健康的年轻人,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2±1.3岁,B组健康人年龄41~57岁,平均年龄50±5.2岁.C组为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而无阻塞(OAWO)者。平均年龄51.6±2.6岁,检查了18例男性,1例女性。D组为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而有完全阻塞(OAW.CO)者,平均年龄53±2.5岁。检查了33例男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对48例急性心梗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现将结 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对象:急性心梗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年龄48~70岁,女17例,年龄49~67岁。上述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临床心电图证实有急性心便存在,(2)住院三天内采血做血液流变检查。对照组35人,均证实无各种器质性疾病存在。 检测方法:本实验使用无锡县电子仪器二厂生产的SDZ-Ⅲ型电子自动计时粘度计,测定全血及血浆比粘度,用生理盐水为参比液,水箱温度控制在25℃ ±0 5℃,同时测定血沉、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项。…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放射免疫分析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特异性兔抗TNF血清建立了液相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最小检出值>30ps/管,标准曲线范围0.3~24.3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平均为7.8%和8.4%。本法检测37名健康献血员血清TNF为0.83±0.26ng/ml,23例急性黄疸性肝炎、1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1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2例肝硬化、25例肝癌血清TNF分别为1.95±0.59ng/ml,2,06±0.51ng/ml,1.58±0.54ng/ml,1.75±0.65ng/ml和1.57±0.53ng/ml。28例肺癌术前血清TNF0.92±0.42ng/ml,22例肺癌术后血清TNF为1.08±0.29ng/m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特点、临床特点及院内转归。方法对年龄≤44岁的青年男性AMI患者(61例,青年组)与同期同病同性别年龄≥65岁、〈75岁(老年组)的AMI患者(61例)就其危险因素、冠脉造影、临床特点及院内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中年组;吸烟青年组高于老年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阳性家族史两组无明显差别;冠脉造影青年组单支病变多,累及回旋支(LCX)多,右冠状动脉(RCA)少;老年组双支及双支以上病变多,多累及LCX,RCA。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住院天数、心肌酶、机械并发症及死亡构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轻心梗患者大量吸烟者多,单支病变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者少,但年轻心梗患者院内转归与老年组相似。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 13- 52)及内皮素(ET- 1)水平。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冠状动脉正常人和冠状动脉病患者,冠脉造影前后血浆ADM(13-52)及ET-1含量。结果表明冠脉造影后即刻血浆ADM(13-52)和ET-1均明显升高,ADM(13-52)从基础时31.23 ±1.12pg/mL升高到40.91±1.28pg/mL(P<0.001),ET-1从88.84±10.58pg/mL升高到158.26 ± 13.66pg/mL(P<0.01)。正常组及冠脉病组冠造术后血浆ADM(13-52)及ET-1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论冠脉造影前后,ADM或ET-1均无显著差异。ADM(13-52)与ET-1的变化呈中等度的正相关(r=0.4484, P< 0. 001)。因此,冠脉造影可使ADM(13-52)及ET-1均升高,可能与造影剂对血管刺激、导管直接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ET—1可能作为一种中介因子,与冠脉造影的部分并发症有关,而与之作用相反的ADM(13-52)升高可能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4—16岁儿童发育性发音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对湖南省8644名儿童进行发育性发音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时点患病率为0.78%,各年龄阶段中以4—6岁组最高(2.14%),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男性(1.00%)高于女性(0.52%),城市(0.65%)与农村(0.99%)无差别。患儿组产前损害病史及不良家庭教育方式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分析法的改良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岛素受体(IR)异常导致胰岛素作用障碍,是Ⅱ型糖尿病(NIIDM)发病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改良国内外人红细胞IR分析方法,并应用于NIDDM临床实践,取得满意结果。方法学的平均批内变异系数的5.66%,批间变异系数的12.67%。健康人23名(年龄29 ̄70岁),高亲和力IR位点数为22.4±89.8位点/细胞,平衡解离常数Kd=(5.71±0.65)×10^-11mol/L;低亲和力IR位点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早期胰组织氧供及微循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家兔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早期阶段研究了胰组织氧供及胰腺微循环的变化。实验证明急性胰腺炎后10min即可见到胰组织氧分压下降(5.57±1.02kPa)及胰腺微循环血流减少(11.86%±4.91%),至2h末仍明显降低(6.02±1.7kPa/9.14%±5.87%),与发病前(9.11±1.34kPa/21.71%±11.40%)有明显差别。诱发急性胰腺炎后1及2h均见血清α-淀粉酶(1227.57±788.27及1698.29±681.03U/L)较急性胰腺炎前(526.86±156.34U/L)明显增高。病理检查证明疾病模型符合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变化。由此认为研究胰组织氧供较单纯研究血液循环(包括微循环)更重要,设法改善胰组织氧供是进行实验与临床治疗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椎动脉供血不足60例,病人的血液流变学10项指 标,旨在分析研究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以提供临床检测指标和治疗对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科门诊与住院病人,男 34例、女 26例,平均48.61±7.50岁,病程2.8年。正常组30例,男女各半,平均年龄48.50±7.20岁。本文病人组中有的还伴有其他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11例(18.3%),高血压病人9例(15%),冠心病7例(11.67%),颈椎病21例(35%),糖尿病11例(18.32%)。1.2…  相似文献   

11.
王慕雪 《中国微循环》2001,5(3):202-202
高血脂症是诱发脑卒中重要因素 ,为了解在急性脑卒中发生时血脂异常情况 ,我们测定了3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对象与方法1对象1.1脑出血组143例在发病后7d内均经CT证实 ,其中男85例、女55例 ,年龄36~88岁 ,平均(65.50±12.19)岁。其中有高血压病119例 ,糖尿病5例。1.2脑梗塞组179例在发病后7d内均经CT证实 ,其中男91例、女88例 ,年龄46~90岁 ,平均(70.91±9.28)岁。其中高血压病138例 ,糖尿病37例。2方法均在发病3天内晨7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了3种不同记忆负荷视觉信息选择的作业,对4个年龄组(9.8±0.7、12.0±0.7、14.1±0.8和17.1±0.8),共259名正常青少年各作业时的工效,以及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记忆负荷条件下,随年龄增长工效显著提高;反应时(RT)和ERP的P_(300)潜伏期(PL)明显缩短。在年龄相同情况下,随记忆负荷加大,工效显著下降;RT和ERP的P_(300)PL明显延长。RT和P_(300)的PL与年龄呈负相关(r=-0.6);与作业负荷呈正相关(r=0.9)。信息处理工效与ERP综合分析,能有效地评价脑功能,适用于临床及工效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新生血管数目与生物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新生血管与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随访1985 ̄1991年间8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病例,采用Ⅷ因子相关原免疫组化显示新生血管对其病例进行研究。结果:病人的平均年龄55.6±8.4岁,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和61%,中位记时间为47个月。有淋巴结两平均微血管数目为80±37.9,无淋巴结转移病人平均微血管数目为65.6±34.3,两组之间  相似文献   

14.
探讨肝素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胶原合成和分泌以及纤维蛋白,α1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3H-脯氨酸掺入,胶原酶消化法测定胶原含量;采用Northern blot法检测FN,α1型胶原mRNA。结果:对照组,肝素组及PDGF组细胞内胶原含量分别为(1.250±0.501)%,(0.809±0.161)%和(2.690±0.597)%而其培养液中的含量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5.
胰颈的矢状断面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胰腺疾病的断层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利用30套成年男性腹部连续矢断层标本,研究了胰颈的断面解剖特征。在矢状断面上,胰颈呈椭圆形(80%),三角形(13.3%)和菱形(6.7%)。在肠系膜上静脉出现断面上,胰颈最长前后径2.3±0.6cm,最长上下径3.4±0.7cm。主胰管主要位于胰颈矢状面的中心(56.7%)和中上部(16.7%)和中上部(16.7%),其内径为1.6±0.4mm。此外还详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培哚普利(perindopril)对重度心力衰竭(CHF)的疗效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20例经传统治疗无效的心衰患者口服 perindopril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与 ET变化。结果发现,临床总有效率为 95%,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嵌楔压(PCWP)比治疗前明显下降(4.93 ± 0.53对4.00 ± 0.53kPa,P<0.01;3.47 ± 0.53对2.53±0.40kPa,P<0.01),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下降(204.8 ± 21.3对150.6 ±1.3kPa·S·L~-1·m~-2,P<0.05),心指数(CI)上升(2.2±0.1对2.8±0.22L·min~-1·m~-2,P<0.05),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184.56±4.40对118±2.24ng/L,P<0.01),提示perindopril可降低血浆ET水平并通过多种机制对心衰产生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骶前区静脉丛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骶前区静脉丛(Venous plexus of presacral region ,VPPSR) 的解剖学特点,为骶前区静脉破裂大出血的防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 具成人尸体上,分虽观测VPPSR 的组成、管壁、瓣膜、长度及直径。结果:VPPSR 管壁薄、缺少静脉瓣,呈网状。VPPSR S1~5 横干的长度和直径( F 检验) 均有显著差异,P< 0 .05 。其长度平均( 珋x ±s) :S1 为3 .2 ±1 .5 cm ,S2 为4 .4 ±1 .0 cm ,S3 为3 .5 ±1 .1 cm ,S4 为2 .3 ±0 .9 cm ,S5 为1 .0 ±0 .3 cm ;其直径平均(珋x ±s) :S1 为1 .2 ±0 .7 m m ,S2 为2 .5 ±1 .5 m m ,S3 为2 .5 ±1 .5 m m ,S4为1 .7 ±1 .5 m m ,S5 为0 .9 ±0 .6 m m 。S4 椎体前穿通支静脉口径2 ~4 m m 占8 .8 % ,0 .1 ~1 .9 m m 占91 .2 % 。结论:VPPSR 解剖变异多、血管壁薄、缺少静脉瓣是引起VPPSR 损伤大出血甚至死亡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为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骨骼标本上,对腓骨上段及第1跖骨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上段、第1跖骨形态比较,横径:腓骨头为(2.1±0.3)cm,跖骨头为(2.1±0.2)cm;腓骨颈为(1.1±0.1)cm,跖骨体为(1.4±0.1)cm。长度:腓骨头为(2.2±0.3)cm,跖骨头为( 1.5 ± 0.2)cm。矢状径:腓骨头为(2.6 ± 0. 3)cm,跖骨头为( 1. 9 ± 0. 2)cm。跖骨长度为(5. 8 ± 0. 3)cm。结论:腓骨上段与第1跖骨形态相似,设计带血管的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具有可行性,临床已应用4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目的为评价动态血压与相应临床血压测量两种方法对预后的价值和动态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相关的心血管危险性.研究对象是688个年龄51±11岁病人,有临床高血压基础,进行24小时动脉内动态血压监测.在 9.2±4.1年的随访期,总共有 157人发生第 1次心血管事件.进行回归分析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体重指数、吸烟、糖尿病、空腹胆固醇水平和原有心血管病史,加上动态收缩或舒张压参数或脉搏压.认为最好的预测模型包括动态收缩压参数.其中24小时动态收缩压、年龄、男性、南亚人种、糖尿病、原先的心血管事…  相似文献   

20.
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含量,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糖化血清蛋白是血液中葡萄糖与血清蛋白通过非酶化作用形成一种具有酮胺结构的物质,该物质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发生还原反应而呈色,通过比色方法,测其吸光度,并用以计算糖化血清蛋白的含量。据此,作者合成了具有酮胺结构的1-脱氧1-哌啶-D-果糖(DPF),并首次作为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标准参照物用于临床检测。本文简介了DPF的合成方法和结构表征;初步考查了DPF与NBT反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DPF、血清与NBT反应有相类同的吸收光谱,最大吸光度都在530—550nm;着重介绍了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方法和临床检测情况。经50例健康人和3O例糖尿病人临床检验,测其糖化血清蛋白含量,正常人为1.50±0.31mmol/L,糖尿病人为2.52±0.72mmol/L(x±s),两组没有交叉现象,有显著性差异(p<0.05)。初步实验结果表明,DPF可作为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标准参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