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普鲁司特?HAMI 3379)对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 min 再灌注24 h,建立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鲁司特?HAMI 3379 组,每组20 只,术前3 d 开始腹腔注射给药,1 次/ 日,术前30 min 给药1 次?观察再灌注24 h 神经症状及功能;尼氏染色法观察皮层及海马区神经元;免疫印迹法检测皮层?海马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及LC3 的表达情况;电镜观察海马区自噬小体?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普鲁司特?HAMI 3379 组可提高神经症状评分,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减轻皮层及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及丢失,减少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及LC3 的表达及海马区自噬小体的数量?结论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下调大脑皮层?海马区的自噬减轻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周莎桑  李巍  王浩  周文伟  石巧娟 《浙江医学》2018,40(16):1779-1783
目的研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R)在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CysLTR拮抗剂在脑缺血损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法制作110只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再灌注24h、14d时对各组长爪沙鼠的神经症状和功能进行评分。全脑缺血10min后,分别再灌注3、6、12、24h及3、7、14d,使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个时点长爪沙鼠大脑皮层及海马中CysLT1R、CysLT2R的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再灌注24h、14d这两个时点长爪沙鼠大脑皮层及海马中CysLT1R、CysLT2R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模型再灌注24h、14d的神经症状评分增高和功能评分降低;全脑缺血10min后再灌注过程中,CysLT1R、CysLT2R表达呈动态变化,CysLT1R表达增高,出现2个峰(12h、14d),CysLT2R为1个峰(12h);在再灌注24h、14d,海马CA1区与皮层中CysLT1R、CysLT2R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结论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ysLT1R、CysLT2R蛋白表达并呈动态变化,并在皮层、海马区均有明显表达上调,提示CysLTR介导缺血后急性神经元损伤、亚急性期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慢性期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明确了CysLTR拮抗剂在脑内作用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益智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及学习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四血管闭塞(4-VO)法制成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数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1、2、4、8及40d后,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d时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从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起,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高多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d时,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记忆功能明显好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结论 益智胶囊对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改善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氟桂利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鼠脑组织内p300/CBP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沙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氟桂利嗪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1 d处死动物取前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各组沙鼠脑内p300/CBP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沙鼠脑内p300/CBP呈弱阳性表达,2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沙鼠脑组织内p300/CBP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增强(P<0.01),氟桂利嗪组沙鼠脑组织内p300/CBP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下降(P<0.05)。结论正常沙鼠脑内有p300/CBP表达;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p300/CBP表达上调,氟桂利嗪可以降低其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沙鼠短暂性脑缺血及西比灵干预后脑内Smad2和Smad4蛋白的表达。方法 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内Smad2、Smad4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各组沙鼠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胞浆内均有Smad2、Smad4蛋白阳性表达,且Smad4蛋白表达均显著强于Smad2蛋白。缺血再灌注6h、1天后Smad2、Smad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同脑缺血组相比,西比灵干预组20只沙鼠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Smad2和Smad4蛋白在缺血再灌注6h、1天时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沙鼠脑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内均有Smad2、Smad4蛋白表达;西比灵干预后,缺血再灌注沙鼠脑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内Smad2和Smad4蛋白表达下调。提示Smad2和Smad4蛋白可能是缺血性脑损伤程度的又一重要标志;Smad4、Smad2在沙鼠脑缺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脑栓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主要成分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1g/(kg·d)脑栓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1.5h后拔出线栓实施再灌注。再灌注24h时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原位末端标记法结合神经元核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CD31免疫荧光双染检测缺血再灌注24h时缺血灶周边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脑栓通能显著改善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缺血灶周边星形胶质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结论:脑栓通通过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细胞形态学与数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32只健康昆明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与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离子钙接头蛋白抗体(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区胶质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小鼠海马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脱失明显,细胞核体积变小,深染,呈核固缩。GFAP与Iba-1阳性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胞体肥大,分支变粗;模型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2.56±1.58)个/HP和(9.63±1.50)个/HP,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参与加重脑缺血/再灌注后组织损伤及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8.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Skp2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S期激酶相关蛋白2(S 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及其下游底物p27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0),全脑缺血再灌注组(n=40)。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脑缺血30min后进行再灌注;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分别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4、7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区Skp2及p27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4、7d后,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殖;海马CA1区神经元在再灌注7d时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全脑缺血再灌注4d和7d海马区Skp2表达逐渐增高,而p27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均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Skp2的表达升高,可能与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及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胶质细胞损伤加重的分子机制.方法 9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正常血糖脑缺血组、糖尿病脑缺血组、PD98059预防糖尿病脑缺血组,每组24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双血管闭塞联合放血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运用HE染色、TUNEL方法,研究高血糖状态下脑缺血再灌注时和使用P-ERK1/2阻断剂PD98059后海马CA4、CA2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表达状况.结果 糖尿病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CA4、CA2区神经胶质细胞在缺血15min,再灌注1、3h凋亡细胞数量增加,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大鼠(P<0.05),使用P-ERK1/2阻断剂PD98059后,在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细胞表达减少,低于糖尿病脑缺血组(P<0.05).结论 高血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高血糖诱导的ERK1/2磷酸化可能介导了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牛蒡苷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代谢物的影响,阐明牛蒡苷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将18只SPF 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牛蒡苷元组,每组6只。牛蒡苷元组大鼠灌胃给予100 mg·kg-1牛蒡苷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4 d。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24 h后,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组织病理形态表现,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代谢物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形态明显改变并可见少量胶质细胞增生,血清中14个代谢物包括3,3',4',5-四羟基二苯乙烯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水平明显降低(P<0.05),12个代谢物包括肌肽等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牛蒡苷元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神经元损伤得到改善,血清中14个代谢物包括3,3',4',5-四羟基二苯乙烯和DHA等水平明显升高(P<0.05),12个代谢物包括肌肽等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牛蒡苷元可能通过调控DHA、3,3',4',5-四羟基二苯乙烯和肌肽等代谢物参与组氨酸代谢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氨基酸代谢通路起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拮抗剂组、拮抗剂对照组,各14只。除手术对照组外,其余组采用线栓法诱导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14 d;补阳还五汤组、拮抗剂组和拮抗剂对照组在缺血后24 h灌胃补阳还五汤(13 g/kg);所有大鼠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50 mg/kg),1次/d,连续14 d;缺血后第5天,拮抗剂组和拮抗剂对照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miR-199a-5p拮抗剂和miR-199a-5p拮抗剂对照10 nmol。采用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角试验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脑缺血大鼠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实时逆转录PCR检测miR-199a-5p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结果: 补阳还五汤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P < 0.05或P < 0.01),减小梗死体积(P < 0.05),增加BrdU+/DCX+、BrdU+/NeuN+、BrdU+/vWF+细胞数(均P < 0.01),上调miR-199a-5p表达(P < 0.01),促进VEGF和BDNF蛋白表达(均P < 0.05);侧脑室注射miR-199a-5p拮抗剂后则逆转上述效应。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199a-5p增加VEGF和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大黄酚(chrysophanol,CHR)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半暗带区自噬蛋白Beclin1及缺血侧大脑半球促凋亡蛋白Bax水平的影响,探究CHR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18只健康C57BL/B6雄性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CHR组(自造模当天至再灌注后14 d每天按0.1 mg/kg腹腔注射CHR),每组6只。按照线栓法制作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45 min再灌注模型。再灌注14 d时将小鼠处死后,迅速断头、取脑,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自噬Beclin1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Bax蛋白水平。结果 1) Sham组小鼠脑内偶见Beclin1阳性细胞。MCAO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Beclin1表达水平比Sham组显著升高(P<0.05)。给予CHR治疗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半暗带区Beclin1的表达水平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2)在脑缺血半暗带区,Beclin1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定位。3) MCAO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Bax蛋白水平比Sham组明显升高(P<0.05)。CHR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Bax蛋白水平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CHR可能通过抑制Bax蛋白表达水平,减少Beclin1蛋白产生,减轻神经元凋亡,避免自噬过度激活,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长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米诺环素组。缺血再灌注2天,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法评估血脑屏障的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及Ibca1的表达。术后第2、7和14 天,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结果 缺血再灌注第2天,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缺血侧脑组织内EB的渗出量[(4.40±0.73) μg/g], HMGB1(0.862±0.058)和Iba1(0.325±0.041)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EB的渗出量明显降低[(2.71±0.68) μg/g,P<0.05],HMGB1(0.353±0.036)和Iba1(0.137±0.03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米诺环素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下降(P<0.05)。 结论 米诺环素可以通过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等方面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黄芪甲苷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黄芪甲苷组造模后即刻腹腔注射黄芪甲苷(40 mg/kg),随后1次/d,连续给药3 d。各组术后第1、3天采用改良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角试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术后第3天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料(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实时逆转录PCR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以及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精氨酸酶1(Arg-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1/2(YM1/2)及抗炎因子IL-10、TGF-β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脑缺血周边区CD16/32/Iba1和CD206/Iba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mNSS分值降低、右转次数减少(P < 0.05或P < 0.01),脑梗死体积减小(P < 0.01),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iNOS、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下调(均P < 0.01),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Arg-1、YM1/2、IL-10和TGF-β的mRNA表达上调(均P < 0.01),脑缺血区CD16/32+/Iba1+细胞数量减少(P < 0.05),CD206+/Iba1+细胞数量增加(P < 0.01)。结论: 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马尾松松针提取物(PN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依达拉奉组、PNE小剂量组(200 mg/kg)、PNE中剂量组(400 mg/kg)、PNE大剂量组(800 mg/kg),于造模前连续7 d及造模后6 h分别灌胃给药。其中,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渗氯化钠溶液,依达拉奉组灌胃给予等渗氯化钠溶液的同时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 mg/kg,PNE各组灌胃给予各剂量PNE。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于再灌注24 h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结构病理变化并统计正常神经细胞数;TUNEL法检测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缺血侧脑组织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皮层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3、磷酸化JNK3、B淋巴细胞瘤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胱天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米诺环素干预组(I/R+MC组)。I/R组行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术;S组行假手术操作;I/R+MC组在再灌注术后,尾静脉注射3 mg/kg米诺环素,每日2次,持续14 d。缺血再灌注后2 d,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法评估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及离子钙接头蛋白(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后2、7、14 d,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2 d,I/R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S组增大,缺血侧脑组织内EB的渗出量、HMGB1和Iba1蛋白表达均较S组明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R+MC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EB的渗出量、HMGB1和Iba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I/R+MC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I/R组下降(P<0.05)。结论 米诺环素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董亚茹  由凤秋  杨震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289-1291
目的:探讨硫酸镁+胞二磷胆碱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后60只大鼠分为:缺血组、硫酸镁组、胞二磷组、联合组,观察治疗后1、3、7日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病理学的改变和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联合组较缺血组及单一用药组神经行为异常显著改善、脑组织病理损害减轻、Bcl-2表达增多。结论:硫酸镁及胞二磷胆碱对脑组织均有保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后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