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是指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或缺损、外侧副韧带损伤和外侧肱桡关节间隙增宽,骨性损伤使冠状突相对于滑车内侧缘发生半脱位。文献报道由于冠状突相对于尺骨干其72%是突出于尺骨干的,因此一旦受到轴向外力撞击,容易发生骨折。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肱桡关节面增宽,冠状突内侧面骨折。由于认识不足,易漏诊,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包括关节不稳定和陈旧性脱位、肘内翻、关节迅速退变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肘关节僵硬、尺神经炎等。在临床上我们需注意的是,这种损伤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机制是相反的。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病因包括骨折未获得解剖复位、骨折不愈合,继发性移位和冠状突骨折块缺血性坏死。因此需早期诊断并通过合理的治疗,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多数学者认为此类患者需手术治疗,如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块较小,且肘关节稳定性好的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在处理冠状突前内侧骨折时建议采用钢板结合克氏针进行固定。冠状突骨折固定完成后,如外侧不稳定,可切开修复,也可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进行固定保护,外架固定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康复训练,效果更确切。对于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是否必须修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VPMRI)发病率低, 受伤机制复杂, X线片往往显示无明显脱位等, 常被诊断为单纯冠状突骨折, 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对VPMRI的治疗方案也有争议, 保守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均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 针对这一临床上少见且难以治疗的复杂肘关节损伤, 本文从损伤机制、解剖结构、冠状突骨折O’’Driscoll分型、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和术后康复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的回顾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posterolateral rotatory instability,PLRI)的病理解剖、诊断及治疗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肘关节PLRI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肘外侧韧带复合体(lateralcollateral ligament complex,LCLC)、桡骨头、肱骨小头及尺骨冠突损伤是导致肘关节PLRI的重要因素,跨越肘外侧的肌群起次要作用。临床检查主要包括侧方轴移试验、侧方轴移恐惧试验、撑椅征、俯卧撑试验、撑桌试验和后外侧旋转抽屉试验。影像学、关节镜及超声检查可以协助诊断PLRI。损伤的LCLC可采用骨性固定重建或软组织固定重建方式。结论 LCLC是PLRI的首要限制结构。超声能准确识别并测量正常的LCLC,有望成为一种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软组织固定重建方式避免了医源性骨折的缺点,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学者[1-4]根据"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提出了"肘关节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概念,即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或缺损、外侧副韧带损伤、外侧肱桡关节间隙增宽,骨性损伤使冠状突相对于滑车内侧缘发生半脱位.不同的文献和专著均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但其名称尚不统一,在第6版的《格林手外科学》[3,5]和第6版的《Rockwood and Green,s fracture in adults》[6]中,即有"后内侧旋转不稳定"、"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内翻-后内侧旋转损伤"等多种称呼,即使在同一专著的不同章节中,名称也并不统一.目前,我们根据其损伤机制,将其统一命名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很少见[4,7-8],此类损伤并不是真正的脱位,因为其关节面常对合正常[9].但有时会发生肘关节半脱位,偶尔还会伴有鹰嘴骨折,但一般不伴有桡骨头骨折[4,8].此类不稳定型骨折可仅表现为轻度的关节不匹配,易漏诊,很快会引起关节退变[10-13].与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相比,内翻-后内侧旋转机制引起的脱位更不稳定,需要手术治疗的可能性也更大[1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用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三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岁。根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15例,旋前外展型Ⅲ度11例,旋前外旋型9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0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根据后踝骨折块位置偏向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选择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术后随访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平均15.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28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为88%。结论根据术前手术指证,明确手术方式和术中注意事项,选取合适的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俊麒  张浩 《中国骨伤》2001,14(6):356-357
自 1995年 10月~ 1997年 1月 ,作者收治 2 3例AMRI经行非手术和选择手术修复MCL ,延期修复和重建ACL ,有限固定及有计划功能训练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AMRI 2 3例 ,男 19例 ,女 4例 ;年龄 16~ 5 4岁 ,平均 39岁 ;病史 1小时~ 90天 ,平均 15天。2 治疗方法MCL损伤非手术石膏托外固定 16例 ,手术修复 7例。ACL损伤均行手术修复重建 ,其中胫骨髁间嵴骨折固定 8例 ,自体髂胫束重建 15例 ,内侧半月板切除 2例 (占半月板损伤者 2 8 35 % )。3 治疗结果对手术治疗后患者均进行随访 ,以自觉症状 ,膝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修复治疗急性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上海新华医院连续收治的急性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20例,其中手术组11例,对照组(保守治疗)9例。20例患者均有肘关节脱位史。在麻醉下检查时,20例患者侧方轴移试验和后外侧抽屉试验均为阳性。手术组患者均使用带线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术后随访评估患者的疼痛、活动范围及稳定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和评级。 结果20例患者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手术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0.27±0.19)分和(1.56±0.41)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1.27±2.28)分和(77.78±4.96)分,手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正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取非常重要。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修复术可以很好地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科采用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12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0~56岁。左侧5例,右侧7例。骨折Regan-Morrey分型:Ⅱ型8例,Ⅲ型4例。单纯冠状突骨折2例。合并伤:肱骨外髁骨折1例,桡骨头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人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24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采用内、外侧联合人路手术松解,保留外侧副韧带的尺束和内侧副韧带的前束,彻底松解挛缩的软组织和清除增生的骨赘及异化骨。术后配合康复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8.2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功能肘关节评分为(81.6±14.8)分,与术前(46.2±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优9例,良1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讨论内、外侧联合人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措施.在肘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徐宏宇  马江涛  王刚祥 《中国骨伤》2004,17(11):682-682
肘关节脱位如不发生骨折,除非关节囊和韧带完全被撕裂,经手法复位和制动后很少发生再脱位,但当组成肘关节的骨、韧带或关节囊等结构受损伤后,发生创伤性肘关节不稳定及骨关节炎的危险随之增加。自1990年-2003年3月共收治创伤性肘关节不稳定1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1~53岁,平均32岁。摔伤4例,交通事故伤7例。伤后30 min~9 d入院。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1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标准: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2例。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63±9)°,前臂旋转活动度为(71±8)°。手术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前臂中立位,7~10 d后开始被动功能锻炼,4周拆除石膏托行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7个月,平均14.5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复位良好,于8~19周达临床愈合,平均11周。3例术后6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未作特殊处理;1例术后18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退行性改变,经康复锻炼后无进展。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3±14)°,前臂旋转活动度(122±1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获优5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90.9%。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恢复肘关节稳定,可术后早期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VPMRI)发病率低,受伤机制复杂,X线片往往显示无明显脱位等,常被诊断为单纯冠状突骨折,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对VPMRI的治疗方案也有争议,保守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均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针对这一临床上少见且难以治疗的复杂肘关节损伤,本文从损伤机制、解剖结构、冠状突骨折O'Driscoll分型、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和术后康复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的回顾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肘关节不稳定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肘关节不稳定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肘关节不稳定患者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21~61岁,平均41.3岁.11例合并桡骨头骨折,15例合并尺骨冠突骨折,7例同时合并桡骨头及尺骨冠突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一期植骨9例.合并桡骨头骨折患者,如骨折粉碎不严重,复位后用克氏针固定,并修补环状韧带;如骨折粉碎严重,则行人工桡骨头置换,同时取自体掌长肌腱重建环状韧带.合并尺骨冠突骨折患者,12例Ⅱ、Ⅲ型骨折患者,选用克氏针或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块,同时探查尺侧副韧带前束,如损伤予以修复或重建;4例Ⅳ型骨折患者,取自体骨重建冠突,取自体掌长肌腱重建尺侧副韧带前束.结果 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为100%.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22个月.3例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4例发生轻度创伤性骨化.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12°±24°,前臂平均旋转活动范围为108°±27°.按照Morrey等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10例,良14例,可7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72.7%.结论 治疗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肘关节不稳可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尺骨近端骨折,必要时行一期植骨,注意对桡骨头、尺骨冠突骨折及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以防止肘关节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吴云强  吕杨训  崔伟  柳维  周贤挺  杨雷 《中国骨伤》2014,27(11):912-915
目的 :探讨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对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及韧带损伤时肘关节侧位X线影像学中桡肱率变化特点。方法:取冷冻保存的新鲜成人肘关节标本20侧,将标本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利用自行设计的维持肘关节后外侧旋转活动度的设备固定标本,A组按次序切断外侧结构:A1组,外侧韧带完整的标本组;A2组,切断桡侧尺副韧带组;A3组,增加切断环状韧带组;A4组,最后切断桡侧副韧带组。B组分为:B1组,外侧韧带完整的标本组;B2组,切断桡侧副韧带组;B3组,再切断环状韧带组;B4组,最后切断桡侧尺副韧带组。分别摄肘关节侧位X线片,在PACS系统中测量桡肱率,比较各组的差异,并统计分析。结果:A组,统计分析各组数据,各组间桡肱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统计分析前2次切断韧带,各组间桡肱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断桡侧尺副韧带(B4组),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侧尺副韧带是限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脱位的主要结构,环状韧带、桡侧副韧带为次要结构;并根据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X线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4个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