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4,(37):3496-3499
目的:优化左羟丙哌嗪β-环糊精包合物的处方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以左羟丙哌嗪与β-环糊精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收率和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比较溶出5 min时所制包合物、左羟丙哌嗪和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左羟丙哌嗪原料药的溶出度,采用差示热分析法(DTA)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所制包合物进行鉴定,并比较包合物和物理混合物的口感。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左羟丙哌嗪与β-环糊精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为65℃,包合时间为0.5 h;所得包合物的平均收率为95.3%,平均包合率为82.3%;溶出5 min时包合物、物理混合物、左羟丙哌嗪原料药的溶出度分别为98.37%、61.62%、92.59%;DTA和XRD图谱确证已形成了包合物;包合物较物理混合物苦味明显降低。结论:成功制得左羟丙哌嗪β-环糊精包合物,其可较好掩盖药物的苦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的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方法: 单因素试验考察填充剂、崩解剂的选择;比较崩解时间;根据分散片的要求,以10 min的累积溶出度和崩解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筛选;优选制备工艺并对处方与工艺进行重复性考察。结果: 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的最佳处方组成: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 50%,MCC 22.5%,乳糖10.5%,PVPP 10%,L-HPC 5%。结论: 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处方设计简单合理,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李厚洋  吴开慧 《中国药师》2014,(7):1124-1127
目的:研制左羟丙哌嗪口含片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含片口感,溶出度为考察指标,以乳糖,蔗糖,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优化左羟丙哌嗪口含片的处方,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结果:优化所得最佳处方:左羟丙哌嗪6.0 g,蔗糖粉60.0g,甜菊素8.0g,薄荷脑β-环糊精包合物6.3(1.2)g,羟丙甲基纤维素0.6g,硬脂酸镁0.4g,口含片的各项指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结论:左羟丙哌嗪口含片的制备工艺合理,科学,可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酮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KP-HP-β-CD)分散片并考察体外溶出度.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处方进行筛选和优化,转篮法考察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分散片优化处方的崩解剂为羧甲基淀粉钠(CMS-Na),用量12%,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用量1%,分散片崩解时间为(112.7±5.0)s.体外溶出参数分别为:T50=3.0 min,Td=5.4 min.结论:该分散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的规定,溶出速度明显快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尼古丁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进行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尼古丁的包合物,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做了热稳定性初步考察。结果:最佳的包合工艺为HP-β-CD与尼古丁物料摩尔比为3.36:1,包合温度45 ℃,包合时间3.5 h,水与HP-β-CD摩尔比为20:1,平均包合率为56.22%,与预测值吻合。尼古丁采用环糊精包合后稳定性有显著提升。结论:该模型预测下的优化工艺可行,可作为尼古丁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格列美脲 -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通过 Box-Behnken 响应面法,在单因 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稀释剂比例、黏合剂浓度和崩解剂比例为考察因素,以环糊精包合物片的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处方进行优化; 用红外光谱法表征制备的包合物,并对制得的格列美脲片进行质量评价,拟合体外释放曲线。结果 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处 方为:稀释剂 - 乳糖和 MCC 的比例为 7.37:1,黏合剂 -PVP 的浓度为 6%,崩解剂 -CMS-NA 的比例为 6.45%;按此条件进行 3 组平行实验,所得验证值为 88.13%,回归方程所得理论预测值为 88.69%,两者相对误差为 0.64%。红外光谱显示形成了格列美 脲包合物;其溶解度为 68.53μg/mL,较格列美脲原料药提高了 50.39 倍。结论 体外释放实验表明 HP-β-CD 格列美脲片相比普 通格列美脲片的释放度有显著提高,响应面法优化格列美脲包合物处方可行,为格列美脲片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氟比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氟比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包合物的组成比例和包合稳定常数,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_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优处方为氟比洛芬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投料摩尔比为1:2,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6h。结论:氟比洛芬与羟丙基-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8.
左羟丙哌嗪口腔崩解片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左羟丙哌嗪口腔崩解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 方法 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含量. 结果 制备的左羟丙哌嗪口腔崩解片外观光洁,硬度为3.5 kg,崩解时间<30 s; 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8.48~42.4 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5%,RSD为0.71%(n=9). 结论 该制备方法 简单,含量测定方法 简便、准确,可用于左羟丙哌嗪口崩片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大蒜素-羟丙基(HP)-β-环糊精(CD)包合物滴鼻液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HP-β-CD对大蒜素进行包合,以包合物收率、滴鼻液中大蒜素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大蒜素滴鼻液的工艺进行优化,考察HP-β-CD与大蒜素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对大蒜素包合物进行红外、紫外和显微鉴别。结果:大蒜素滴鼻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水为包合溶媒,HP-β-环糊精和大蒜素的比例为32:1,搅拌速度200 r·min-1,包合温度35℃,包合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大蒜素的包合率达到90.25%。红外、紫外和显微鉴别结果均表明,大蒜素以包合物形式存在于滴鼻液中。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所得大蒜素HP-β-CD包合物滴鼻液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为大蒜素液体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改善氟苯尼考的水溶性,采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氟苯尼考可溶性粉。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包合工艺,以包合率和包合物产率为评价指标,以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电镜扫描对包合物进行结构确证。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包合条件为氟苯尼考与β-环糊精投料摩尔比1:1、包合温度80℃、包合时间2h、搅拌速度 500r/min;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电镜扫描结果证实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平均值为91.85%,产率平均值为91.26%,15min溶出率达到100%,为氟苯尼考的5倍。结论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简单,可提高氟苯尼考水溶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实验,对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处方及制剂工艺进行筛选、优化。结果选择MCC∶乳糖=1∶2为填充剂,5%PVP K17乙醇溶液为黏合剂,7%立崩为崩解剂。按优选处方和工艺制备的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有关分散片的要求。结论与普通片相比,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崩解迅速,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2.
白洁  何应 《医药导报》2008,27(3):315-318
[摘要]目的制备服用方便、起效迅速的当归分散片。方法通过实验筛选填充剂、崩解剂等辅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制备当归分散片,以崩解时限、混悬性等因素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处方进行筛选。结果优选处方为Prosolv含量34%,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10%,可压性淀粉5%,微粉硅胶1%,对优选处方的实验表明:崩解时间<3 min;分散均匀性和混悬性较好;15 min溶出度>80%。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优选处方的当归分散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甲苯磺酸妥舒沙星分散片的研制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香  黎莉 《海峡药学》2010,22(7):72-75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妥舒沙星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颗粒流动性以及分散片的外观光洁度、崩解时限为综合指标,选择L9(3^4)进行正交试验筛选出甲苯磺酸妥舒沙星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同时对制备工艺中原辅料微粉化、崩解剂的加入方法、硬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确定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所制备的分散片脆碎度、分散均匀性、溶出度均符合要求。结论本分散片制备工艺合理。具有溶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量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生脉分散片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参数。方法: 以分散片的制粒情况,崩解时限,脆碎度,口感等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生脉分散片的处方与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生脉分散片处方为:浸膏粉25%、 MCC 58%、CCMC-Na8%、CMS-Na 4%、L-HPC 2%、硬脂酸镁2%、甜菊糖1%,其中L-HPC、硬脂酸镁外加,片硬度为25N;优选出的分散片处方崩解时限小于3 min。结论:优选的生脉分散片处方与制备工艺参数稳定可靠,重复性较好,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5.
南沙参多糖分散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南沙参多糖分散片。方法:通过对原辅料粉体学性质的考察选择南沙参多糖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南沙参多糖分散片的处方。结果: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南沙参多糖分散片,优选出的处方为:南沙参多糖粉30%、磷酸氢钙43%、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15%、聚乙二醇4000 10%、微粉硅胶1%、硬脂酸镁1%。实验表明该分散片崩解时限小于60 s,分散均匀性较好,15 min溶出度大于85%。结论:该片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工艺简便,制成的分散片质量符合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制剂通则项下分散片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杨淑芳 《中国药师》2007,10(8):744-746
目的:对格列喹酮分散片的处方工艺进行研究。方法:正交设计L9(34)确定最优处方,并对优选工艺所制格列喹酮分散片进行考察。结果:优化处方工艺为:用交联聚维酮(PVPP)和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作为联合崩解剂,微晶纤维素(MCC)作辅助崩解剂,甘露醇(MNT)、乳糖(SL)(2:1)作为填充剂,0.8%微粉硅胶作为润滑剂,50%乙醇溶液作为黏合剂,制得格列喹酮分散片。结论:本制荆处方工艺简单,制得格列喹酮分散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要求。  相似文献   

17.
山茱萸总苷分散片的处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茱萸总苷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分散均匀性和硬度为综合指标,筛选山茱萸总苷分散片最佳的制备工艺,并测定莫诺苷和马钱苷的溶出度。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浸膏:淀粉:微晶纤维素=1:1:0.4,加4%交联聚维酮和0.2%硬脂酸镁;制得的分散片的分散时间<3min,硬度为40~60N;莫诺苷和马钱苷的的平均溶出度在45min时分别为111.65%和101.81%。结论:该处方工艺简单、经济,所制成的分散片崩解迅速、药物溶出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乳核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参数.方法:以崩解时限和片剂外观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乳核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参数.结果:最佳乳核分散片处方为:38%浸膏粉、46%微晶纤维素(MCC)、8%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4%羧甲基淀粉钠(CMS-Na)、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2%微粉硅胶;优选的分散片处方崩解时间小于3 mim,分散均匀.结论:优选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所制备的乳核分散片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应用鱼骨图、失效模型与影响分析模型筛选了可能影响分散片质量的风险因素。继而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以片剂的分散均匀性(崩解时间)、花斑率及颗粒成型性为评价指标筛选有显著性影响的处方因素,再运用中心点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肿节风分散片的处方配比,建立工艺设计空间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崩解剂用量、润滑剂用量及黏合剂用量因素是影响试验结果的3个关键处方因素,所得优化处方为:崩解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占处方量15.5%,润滑剂(硬脂酸镁)占处方量的0.4%,黏合剂(85%乙醇)用量为干浸膏粉2.5倍量,按此处方制备肿节风分散片,崩解时间小于45 s,花斑率低于10%。本试验表明,基于QbD理念对肿节风分散片的处方进行优化是可行的,设计空间范围内制备的分散片符合要求且外观较好,可为其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