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究对结直肠癌(CRC)患者应用双源CT、MRI检查对其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以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RI、双源CT进行扫描检查;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双源CT、MRI的诊断正确率;采用ROC曲线比较双源CT与MRI在CR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分期T1~2、T3、T4、N0、N1、N2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91%、87.23%、86.36%、92.50%、88.57%、77.77%。双源CT检查结果显示,T1~2、T3、T4、N0、N1、N2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5.76%、78.72%、72.73%、75.00%、80.00%、62.96%。对比双源CT,MRI在CRC患者中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升高(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LDMS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癌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50mAs LDMSCT扫描法对33例结肠癌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诊断性实验分析.结果LDMSCT术前T分期的准确度为75.7%(25/33),对局限于黏膜肌层肿瘤的阳性预测(PPV)为63.6%,对浸润浆膜层及突破浆膜肿瘤的阴性预测(NPV)为86.4%.LDMSCT术前N分期的敏感度为85.71%(18/21),N分期阳性诊断准确度为83.3%(15/18).结论LDMSCT能够预测结肠癌,对结直肠癌能进行准确的术前分期;但对早期病变T分期还有一定限度,准确N分期必须结合肿瘤大小、形态及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全面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多层螺旋CT表现与术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张结肠充气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结肠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手术证实的结肠癌患者32例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横轴位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图像进行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MSCT对结肠癌术前T分期、术前N分期、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63%(29/32),84.38%(27/32),100%(4/4),以及90.63%(29/32),均与手术病理一致(kappa:0.807,0.673,1,0.803;均P<0.01).结论:结肠癌MSCT表现与手术病理之间具有较强一致性,可作为治疗前评估分期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肠癌术前多层面CT一站式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结肠充气多层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患者术前检查的价值.方法:63例结肠癌患者术前1 wk内行全腹MSCT平扫与多期增强MSCT扫描.采用Toshiba Aquilion16扫描仪,增强扫描是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22 s(Ⅰ期)、37-40 s(Ⅱ期)、60 s(Ⅲ期)采集数据.在工作站对采集数据行CT仿真内镜(CTC)、X线模拟投影(XR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CT血管造影(CTA)等后处理观察,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显示64个癌灶,升结肠18个,结肠肝曲2个,横结肠4个,结肠脾曲2个,降结肠6个,乙状结肠20个(包括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区5个),直肠12个;16例发现肠外病变;与手术所见同.在不同扫描期相,原发灶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增强扫描肿物峰值强化Ⅱ期30个,Ⅱ期-Ⅲ期17个,Ⅲ期13个,Ⅰ-Ⅲ期4个.58个原发灶(90.6%)可见相应供血动脉增粗,分支增多.CT判断是否累及肠周脂肪敏感性100%,特异性64.2%,准确性92.1%.CT对腹部淋巴结转移瘤诊断总的敏感性78.5%,特异性86.7%,准确性86.1%.结论:MSCT多期增强扫描一次检查为结肠癌术前了解肿瘤位置、数量、范围、血供及其他组织器官病变情况提供了其他影像技术难于同时提供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罗佳  吴秀英 《山东医药》2022,(36):64-67
目的 对比观察术前静注0.05、0.1 mg/kg纳布啡的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EA)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观察。方法 120例腺样体肥大(AH)患儿随机分为N1组、N2组、C组各40例,各组均行腺样体切除术,N1组术前静脉缓慢推注0.05 mg/kg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N2组术前静脉缓慢推注0.1 mg/kg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C组术前静脉缓慢推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各组EA发生率、严重程度(PAED评分)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SPO2)和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不良事件。结果 与C组比较,N2组苏醒期EA发生率低(P<0.05);与C组比较,N2组T0~T3时点PAED评分低(P均<0.05)。3组T0、T1、T2、T3、T4时点MAP及HR和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C组比较,N2组苏醒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MSCT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数据,由2名有经验的副主任/主任医师共同阅片后,根据肿瘤位置、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对其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结果与病理组织学TNM分期比较,MSCT术前TNM分期中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3.29%、77.02%、96.27%,T、N分期与病理组织学的一致性一般、较好(Kappa=0.715 4,0.724 1)。而M分期与病理组织学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3 6)。结论胃癌MSCT三期增强扫描的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术前TNM分期的准确度较高,对临床手术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在肺癌淋巴结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82例肺癌患者术前PET/CT及增强CT检查者对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效能。结果82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564枚,其中78枚(13.8%)证实为转移。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增强CT,P均0.05。PET/CT与增强CT对区域淋巴结分期总的准确性分别为[87.8%(72/82)及70.7%(50/82)],P0.05;对区域淋巴结N0、N1、N2期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83.3%(20/24)、90.0%(27/30)]vs[85.7%(24/28)、50.0%(12/24)、73.3%(22/30)]。结论 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高于增强CT,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提高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清扫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通过容积再现三维血管成像了解腹腔干3大动脉及其分支(肝总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的解剖走行情况,用分组定位法检出淋巴结,进行N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相对照.结果:38例胃癌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通过容积再现三维血管重建成像评估3大动脉分支及其属支走行情况,术中探查验证,准确率为100%;通过与术后病理对照,在判断胃癌胃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2.1%(35/38);对胃癌N0-N3b分期及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1.4%(5/7)、62.5%(5/8)、81.82%(9/11)、75%(6/8)、25%(1/4)及68.42%(26/38).结论: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较客观地评估胃癌患者术前腹腔干3大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走行情况及对胃周淋巴结有无转移做出比较可靠的判断,对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减少术中动脉损伤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重型和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康复期胸部CT图像,以了解不同类型CO-VID-19患者康复期病情演变规律。方法 对重型COVID-19患者(重型组)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普通型组)病情进展期(T0)及康复期[康复出院后第3(T1)、9(T2)、15(T3)、21(T4)、27(T5)个月]的胸部CT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T1、T2、T3、T4、T5时,重型组分别有29、28、24、15、13例患者胸部CT存在异常;普通型组分别有4、2、2、1、1例胸部CT存在异常,两组比较,P<0.05。重型组T0与T1~T5病变占比差值[同一患者进展期(T0)胸部CT病变占比(病变体积/全肺总体积)减去某一随访节点(Tx)胸部CT病变占比,T0~1、T0~2、T0~3、T0~4、T0~5)分别为15.43%±9.66%、29.53%±12.28%、44.38%±14.03%、54.07%±11.87%、56.43%±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术前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两种检查方法对于前哨淋巴结诊断直肠癌患者T分期、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8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包含90例受试者,两组术前分别采用螺旋CT、MRI两种方式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采用螺旋CT与术后病理学检查两种方法的T分期、N分期的一致性均为中等,其中术前螺旋CT对患者T分期、N分期的总准确度分别为74.4%(67/90)、64.4%(58/90)。术前采用MRI检查与术后病理学检查两种方法的T分期一致性为满意,MRI检查对患者T分期的总准确度为75.6%s(68/90),MRI用于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88.0%(44/50)、67.5%(27/4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4%(42/55)、82.9%(29/35),Youden指数为0.549;术前采用MRI检查与术后病理学检查两种方法的N分期一致性为中等,MRI检查对患者进行N分期的总准确度为62.2%(56/90),MRI用于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84.4%(27/32)、62.1%(36/58),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1%(27/49)、87.8%(36/41)。结论基于前哨淋巴结的状况,采用MRI对直肠癌患者进行T分期效果较好,但螺旋CT与MRI对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且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超声小探头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超声小探头(ultrasonic miniprobe,UMP)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对50例结、直肠癌患者做UMP检查,对准病灶进行全瘤扫描,择最佳影像冻结、摄片,退出UMP,最后做活组织检查,全部病例均行根治术,癌周淋巴结分组编号、装瓶、送病理检查。结果:本组UMP对50例结、直肠浸润深度(T分期)与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比,其准确率T1-T4期分别为75%,80%,88%及67%,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4%(P<0.01),过高分期5例(10%),过低分期3例(6%);N分期,UMP诊断阳性淋巴结(n=22),术后病理(n=28),准确率795,UMP诊断阴性淋巴结(n=20),术后病理(n=22),准确率91%,总准确率84%(42/50),敏感性79%,特异性为91%(P<0.01)。结论:(1)UMP是当前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最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之一。肿瘤狭窄患者适应术前分期检查。(2)UMP系高频超声频探头,由于超声穿透深度的限制。对远处转移的M分期是不可能的。(3)UMP对浸润深度及处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应结合其它影像检查如腹部B超、CT等,扬长弃短,相辅相成,以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 PSP)的临床特征、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和18F-FDGPET/CT特征,提高PSP术前诊断水平及认识。 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21年11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后55例PSP患者,分析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包括48例CT平扫、33例CT增强、19例18F-FDGPET/CT全身显像,进一步分析病灶分布、形态、大小、伴随征象、代谢摄取结果,进一步分析了病灶最大直径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相关性。 结果MSCT显示病灶多为单发(94.5%),边界光滑(89%),呈圆形或椭圆形(85.5%),平均直径25.6 mm。CT主要征象包括贴边血管征(45.5%)、晕征(12.7%)、空气新月征(16.4%)和钙化(41.8%)。增强扫描延迟期趋向均匀持续强化。19例PSP病灶SUVmax,平均值为(2.87±1.20),病灶SUVmax与最大长径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01)。 结论"血管贴边征"、"空气新月征"、"晕征"、"钙化"等特征性PSP患者具有特征性MSCT表现,PSP病灶18F-FDG PET/CT以中低代谢摄取为主,其大小可能与摄取FDG增加有关,MSCT影像征象、18F-FDG PET/CT代谢摄取为正确诊断PSP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声微探头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微探头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肠癌患者的超声微探头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超声微探头检查显示:结肠癌T1期7例;T2期5例,T3期17例,T4期5例;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肿瘤的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0.0%(24/30),N分期准确率为73.3%(22/30),其中6例癌性狭窄患者T分期准确率为83.3%(5/6),N分期准确性率66.7%(4/6),8例患者根据术前超声微探头检查结果修订的治疗方案最终证实是合理的。结论在结肠镜操作过程中一次完成的微探头超声检查提高了结直肠癌和癌性狭窄病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在结直肠癌治疗方案制订中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We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riiodothyronine (T3), in dose-response and time-course studies, on T3 receptor (T3R) and β and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 mRNAs in rate pituitary GH3 cells, in parallel with T3 actions on expression of the growth hormone (GH) target gene. Modulatory influences of dexamethasone (dex) on T3 action were studied by treatment with dex before and during T3 treatment. T3 treatment (1–100 nM) for 24 h reduced T3R mRNA, while the presence of dex (1 μM) enhanced the T3 effect on T3R mRNA and induced T3 inhibition of T3R β mRNA. Stimulatory effects of T3 treatment on GH mRNA and release were seen in the face of inhibition of T3R mRNAs; these effects on GH were also enhanced by the presence of dex. T3 treatment for 24 h increased GR mRNA; this effect was inhibited by the presence of dex. We next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dex on GR and T3R and β mRNAs, in parallel with effects of dex on the prolactin (PRL) target gene. Modulatory influences of T3 on dex action were studied by treatment of cells with T3 before and during dex treatment. Treatment with dex (0.1–10 μM) for 24 h reduced GR mRNA, an action enhanced by the presence of T3 (100 nM). Dex treatment resulted in inhibition of PRL mRNA and release despite parallel inhibition of GR mRNA by dex; these effects were enhanced by the presence of T3. In contrast to actions on GR, dex has no effect on T3R mRNAs. These effects of T3 and dex on receptor mRNAs suggest that glucocorticoid modulation of T3 action is not related to direct actions on T3R synthesis. In contrast, the mechanism of T3 modulation of glucocorticoid action may be due in part to alteration of GR mRNA expression. Effects of T3 and dex on target gene express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presence of parallel reduc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receptor mRNAs. This provides new evidence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hormones are likely to be mediated by mechanisms other than regulation of receptor gene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5.
张旭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2(2):112-113,125,131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重点探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100例肝脏肿瘤[38例肝血管瘤,28例原发性肝癌,23例肝转移瘤,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5例肝脓肿,2例肝母细胞瘤]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一次屏气完成全肝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38例肝血管瘤准确定性36例,2例诊断不典型血管瘤可能;28例肝癌误诊4例;23例肝转移瘤中多发性转移瘤无1例误诊,1例单发转移瘤误诊;4例FNH中有1例误诊为纤维板障型肝癌;肝脓肿及肝母细胞瘤均诊断明确.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应作为肝脏肿瘤的常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湖南省胸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病理学和(或)病原学证实或临床诊断(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免疫学检查结果,以及诊断性抗结核药品治疗有效进行综合诊断)的87例胸膜结核瘤患者。将其中资料完整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19例;年龄13~78岁,中位年龄27岁。其中8例胸膜病变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43例经胸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9例为临床诊断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结核病相关实验室检查、胸部CT平扫、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及胸部MRI表现特征。结果 60例患者MRI表现为单发病灶47例(78.3%),多发病灶13例(21.7%)。共74个病灶,其中右下肺37个(50.0%)病灶,34个病灶(45.9%)呈类圆形;51个病灶(68.9%)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贴,边缘光滑,病灶基底部胸膜有移行性增厚。60例患者中,13例(21.7%)为未成熟结核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弥散系数(ADC)图像呈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等信号,弥散不受限;增强检查呈斑点状强化或结节状均匀强化。29例(48.3%)为中心凝固性坏死结核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ADC 图像呈混杂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弥散不受限,增强检查呈不均匀结节状强化或环形强化;18例(30.0%)为中心液性坏死结核瘤,T1WI呈低信号,T2WI、ADC图像呈高信号, DWI呈混杂高信号,弥散受限,增强检查呈环形强化。2例(3.3%)可见多个结核瘤灶融合,形成脓肿,破溃至胸膜外脂肪间隙和(或)胸壁,ADC图像呈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弥散受限,增强检查呈环形和分隔样强化。结论 胸膜结核瘤具有一定的MRI表现特征,MRI在判断胸膜结核瘤累及范围及其所处病理阶段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多层螺旋CT扫描(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CRC)术前TNM分期判断的准确性。方法连续选取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CRC患者共39例,以术后病理TNM分期作为金标准,评价EUS、MSCT及两者联合对CRC患者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结果本组患者EUS对CRC的T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5.0%~83.3%,N分期为50.0%~80.0%;MSCT对CRCR的N分期判断准确率为60.0%~83.3%,EUS、MSCT对于N0、N1的判断的准确率接近,而对于N2的判断,两者联合较EUS优势明显(91.7%vs 50.0%,P0.05)。结论 EUS对CRC术前T分期及N0、N1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MSCT对N2、M分期的准确性较高,两者联合检查,可获得更精准的术前TNM分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湖南省胸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病理学和(或)病原学证实或临床诊断(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免疫学检查结果,以及诊断性抗结核药品治疗有效进行综合诊断)的87例胸膜结核瘤患者。将其中资料完整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19例;年龄13~78岁,中位年龄27岁。其中8例胸膜病变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43例经胸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9例为临床诊断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结核病相关实验室检查、胸部CT平扫、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及胸部MRI表现特征。结果 60例患者MRI表现为单发病灶47例(78.3%),多发病灶13例(21.7%)。共74个病灶,其中右下肺37个(50.0%)病灶,34个病灶(45.9%)呈类圆形;51个病灶(68.9%)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贴,边缘光滑,病灶基底部胸膜有移行性增厚。60例患者中,13例(21.7%)为未成熟结核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弥散系数(ADC)图像呈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等信号,弥散不受限;增强检查呈斑点状强化或结节状均匀强化。29例(48.3%)为中心凝固性坏死结核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ADC 图像呈混杂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弥散不受限,增强检查呈不均匀结节状强化或环形强化;18例(30.0%)为中心液性坏死结核瘤,T1WI呈低信号,T2WI、ADC图像呈高信号, DWI呈混杂高信号,弥散受限,增强检查呈环形强化。2例(3.3%)可见多个结核瘤灶融合,形成脓肿,破溃至胸膜外脂肪间隙和(或)胸壁,ADC图像呈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弥散受限,增强检查呈环形和分隔样强化。结论 胸膜结核瘤具有一定的MRI表现特征,MRI在判断胸膜结核瘤累及范围及其所处病理阶段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王舰  李奕  刘建  邬晓臣  张近宝 《心脏杂志》2022,34(5):609-612
目的 探讨改良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脏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共80名本科生,完全随机分为LBL-PBL(LP)组(n=40)和LBL-PBL+Mini-CEX(LPM)组(n=40),观察LPM组学生在入科时(T1)、入科1周(T2)及入科2周(T3)的Mini-CEX评分,同时比较LP和LPM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和临床操作成绩(病史采集和书写能力、体格检查、医学检查检验判读能力、外科基本操作能力),同时问卷调查患者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LPM组实习生T2和T3时Mini-CEX评估量表的各项指标均较T1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T3时各项指标均达到优秀水平,且评分较T1明显升高(P<0.05);LPM组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成绩中病史采集和书写能力、体格检查以及医学检查检验判读能力明显高于L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外科基本操作能力成绩无明显差别。LPM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LP组(P<0.05)。 结论 采用改良LBL-PBL结合Mini-CEX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心脏外科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本研究为临床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GERD)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择期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与胃底折叠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按患者体重将潮气量设置为10 ml/kg,呼吸频率设置为12次/min;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按患者体重将潮气量设置为6 ml/kg,呼吸频率设置为16次/min,并给予5 cm H2O呼气末正压通气。分别在气腹前(T0)、气腹后2 h(T1)、气腹后4 h(T2)记录2组患者1次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在T0、T1、T2、手术后24 h(T3)记录2组患者的肺顺应性(C)、心率(HR)、呼吸频率(RR),并抽取血气,计算氧合指数(OI)。 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均发现,T1和T2组比T0组的MAP、CVP和C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对T0组,T1和T2组的HR、RR和OI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均P<0.05)。另外,在同一时间段内,观察组在T0、T1、T2和T3时间HR、RR和OI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MAP和CVP并未差异(均P>0.05)。 结论与传统容量控制通气模式相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改善腹腔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GERD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