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RhoGTP酶解离抑制因子2(RhoGTPase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RhoGDI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07月至2014年07月采取手术切除的153例结直肠癌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3例肿瘤组织标本和癌旁标本中RhoGDI2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RhoGDI2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主要在胞浆中表达;但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57.5% vs 0.00%)。结直肠癌组织中RhoGDI2蛋白的表达在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χ2=2.090,P<0.05)。RhoGDI2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肿瘤越大阳性表达率越高(χ2=4.293,P<0.05),并随着肿瘤浸润深度阳性表达率增加(χ2=1.711,P<0.05),其在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5.925,P<0.05)、有远处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χ2=5.519,P<0.05),并且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分期较晚的显著高于分期较早的(χ2=5.683,P<0.05)。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与年龄(<60 years vs ≥60 years)(χ2=0.054,P>0.05),性别(χ2=0.037,P>0.05)无相关性。 结论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并且与结直肠癌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RhoGDI2可能在结直肠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hymase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35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hymase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hymase蛋白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Chymase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05,P=0.038),结直肠癌组织中,有远处转移患者Chymase蛋白表达降低(P=0.002),Chymase蛋白的表达与N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hymase蛋白的表达越低(Χ2=54.81,P<0.001),在Ⅲ+Ⅳ期患者Chymase蛋白表达降低(Χ2=50.84,P<0.001),生存分析结果提示Chymase蛋白低表达患者预后不佳(Χ2=10.501,P=0.001)。 结论Chymase蛋白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β-catenin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食管鳞癌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状态,特异性淋巴管内皮标记物Podoplanin检测癌及正常黏膜组织的淋巴管密度(LVD),分析β-catenin异位表达和LVD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正常食管黏膜β-catenin均表达于细胞膜,而食管癌鳞组织中β-catenin主要呈细胞质/细胞核的异位表达,表达率为82.4%(56/68),且β-catenin的异位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7.275,P=0.007)和外膜浸润(χ2=6.236,P=0.013)明显相关。2食管鳞癌组织中的L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t=2.946,P=0.002),淋巴结转移组的LVD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7.521,P=0.001)。3β-catenin异位表达的食管鳞癌组织与β-catenin仅表达于细胞膜的LVD比较差异显著(t=2.926,P=0.008)。结论β-catenin异位表达可能是诱导食管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过程中建立、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60例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标准化工作流程组30例(标准化组)及常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3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其中,两组护理评估(t=4.030,P<0.001)、健康教育(t=4.151,P=0.001)、专科护理(t=2.688,P=0.0094)、护理记录书写(t=2.078,P=0.042)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基础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78,P=0.5723)。术前满意度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44);术后满意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出院随访满意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8,P=0.12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照组共计发生2例(6.67%),标准化组共计发生1例(3.33%),两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过程中建立、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使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工作质量,降低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护理队伍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7年5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首次进行外科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47例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与本中心的254例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EGIST与GIST患者在年龄(χ2=6.394,P<0.011),肿瘤大小(χ2=60.941,P<0.001),组织学类型(χ2=30.081,P<0.001),CD117表达(χ2=52.99,P<0.001),CD34表达(χ2=37.21,P<0.001)、Dog-1表达(χ2=24.57,P<0.001),是否坏死(χ2=10.38,P=0.006)、改良NIH危险度分级(χ2=56.12,P<0.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GIST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78.3%、63.4%;接受R0切除的EGIST患者25例(53.2%)。R0切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R0切除患者(χ2=5.104,P=0.024)。其中,25例R0切除的患者中显示不同核分裂像、不同肿瘤直径大小、是否伴坏死与EGIST患者的预后未体现统计学意义(χ2=2.067,P=0.151;χ2=1.355,P=0.244;χ2=0.912,P=0.34)。 结论EGIST患者症状隐匿,不易早诊断,首次就诊时肿瘤体积往往较大。是否R0切除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1 39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流程是否具备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五大基本要素分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和传统模式组,分析比较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两种模式下的康复质量、康复效率及医疗费用之间的差异。 结果术后康复质量方面,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的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与传统模式组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Χ2=2.102,P=0.147;Χ2=0.279,P=0.662)、术后30 d非计划再手术率(Χ2=0.013,P=0.908;Χ2=0.606,P=0.5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低于传统模式组(Χ2=4.772,P=0.031)。术后康复效率方面,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与传统模式组在平均住院日(Χ2=2.19,P=0.031;Χ2=2.03,P=0.045)、术后住院日方面(Χ2=2.15,P=0.034;Χ2=2.11,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ERAS模式组住院费用(t=-4.61,Z=-7.85)、药品费(Z=-3.42,Z=-6.85)、服务费(Z=-3.87,Z=-5.50)、检查费(Z=-3.54,Z=-6.46)、材料费(Z=-3.33,Z=-5.57)、床位费(Z=-4.28,Z=-14.84)低于传统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单病种日均住院费用(t=2.01,P=0.046;Z=-8.14,P<0.01)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药品费、服务费、检查费、材料费、床位费等费用,因此,加速康复外科提升了临床医疗质效,降低了住院费用,有利于提升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将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多项临床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为进一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方向。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病理证明的结直肠癌患者892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乙肝表面抗原、年龄、术前相关实验室检查、术后病理结果等),研究是否会影响肝转移的发生。 结果结直肠癌是否发生肝转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组织类型、是否造口、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谷草转氨酶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9,Z=-1.631,χ2=0.003,χ2=1.223,χ2=0.619,χ2=0.516,Z=-3.235,Z=-0.106,Z=-0.328;均P>0.05)。HBsAg阳性较阴性患者发生肝转移几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9,P<0.05)。另外,肝转移与分化水平(χ2=14.165,P<0.01)、浸润程度(χ2=17.808,P<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χ2=41.798,P<0.01)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乙肝病毒表面阳性患者肝转移发生低,而低分化、浸润程度高、淋巴结转移多者肝转移率高。 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会降低肝转移的发生几率。分化程度越低、浸润程度越高、淋巴结转移数多,越容易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和血清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11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其5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中AIM2的表达,回顾性搜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前通过电化学发光法(ECUA)测定的血清CEA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癌组织中AIM2表达水平和血清CE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两种指标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不同AIM2、CEA水平组别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18例肿瘤组织中有42例AIM2呈高表达,有39例癌旁正常组织呈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295,P<0.001);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阳性率为44.07%(52/118)。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AIM2和血清CEA表达呈负相关(r=-0.660,P<0.001)。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癌组织AIM2表达水平的相关因素(χ2=4.847,7.794,3.961;均P<0.05);肿瘤大小、TNM分期以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的相关因素(χ2=17.14,5.779,5.293;均P<0.05)。K-M生存分析显示,AIM2高表达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低表达组,术前CEA阴性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阳性组,AIM2高表达联合CEA阴性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AIM2低表达联合CEA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AIM2和血清CEA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进展有关,联合分析两个指标有助于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ATB1在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142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接受术前短程放疗,74例未接受术前放疗。采用组织芯片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n=142)和正常黏膜组织(n=107)、术前活检癌组织(n=84)以及转移淋巴结(n=43)中SATB1表达情况,探讨SATB1表达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ATB1表达与多个放疗相关因子的关系。 结果在未接受术前放疗的患者中,SATB1在正需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肿瘤组织(χ2=5.396,P=0.032)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织(χ2=6.405,P=0.002)。在接受术前放疗的患者中,SATB1表达与不良的OS(HR,0.516;P=0.039;95% CI:0.274~0.969)和DFS(HR,0.558;P=0.025;95% CI:0.335~0.930)相关。放疗可以降低直肠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在放疗的直肠癌肿瘤组织中SATB1表达与ATM和pRb2/p130表达负相关(χ2=5.427,P=0.032;χ2=4.610, P=0.047),而与Ki-67和TEM1表达正相关(χ2=4.339,P=0.037;χ2=7.376,P=0.014)。网络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证实了SATB1与这些蛋白的相互联系。 结论放疗能降低SATB1表达,后者可通过参与一些放疗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赋予接受术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0.
SFRP2和β-caten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型Frizzled相关蛋白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 2,SFRP2)和β-连接素(β-caten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加例非腺瘤性息肉、36例大肠腺瘤和4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SFRP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SFRP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和非腺瘤性息肉组(28.57% VS 100.0%,95.0%;36.11% VS 100.0%,95.0%,均P<0.05);大肠癌中β-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非腺瘤性息肉及大肠腺瘤组(52.4% VS 0%,0%,11.1%,均P<0.05);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和非腺瘤性息肉组(64.3% VS 0%,0%;30.6% VS 0%,0%,均P<0.05),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P<0.05);SFRP2表达、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及异位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肿瘤部位、大体形态、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和Dukes分期无明显关系,而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其中SFRP2表达还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SFRP2表达与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异位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r=-0.452,P=0.003;r=-0.519,P=0.000),而β-catenin膜表达缺失与异位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82,P=0.000).结论:SFRP2和β-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SFRP2表达与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异位表达均呈负相关,前者起抑癌作用,后者起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EZH2)在结肠癌的表达情况、评估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意义,并分析预测与其相关的基因及细胞通路。 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GSE17538数据内包含232例结直肠癌病例;结合R2平台,筛选出与EZH2表达显著相关的基因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研究EZH2与患者预后、生存之间的关系。 结果232例结肠癌标本中,EZH2的表达与年龄(χ2=4.426,P=0.035)、AJCC分期(χ2=8.259,P=0.041)和分化程度(χ2=7.301,P=0.026)有关,与性别(χ2=0.622,P=0.430)无关。全部检测出与EZH2表达显著相关基因共4 305个(其中正相关2 240个、负相关2 065个),对GO及KEGG通路分析后发现其中1 509个相关基因涉及细胞周期、RNA的转录、DNA复制等多个肿瘤发生、发展过程。Kaplan-Meier法分析,EZH2的表达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有相关性(P<0.05)。 结论推测EZH2可成为研究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为未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寿光市人民医院37名CRC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表达强度,采用复合评分系统(0~9)进行评价,并分析其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 结果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CRC肿瘤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EGF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56.25%、84.62%和16.67%。低分化、中分化CRC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与高分化CRC和正常直肠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6,P=0.003)。37名患者中EGFR强表达率为67.57%。EGFR强表达与CRC临床分期(χ2=4.68,P=0.030)及化疗反应率(χ2=7.27,P=0.007)显著相关。 结论EGFR强表达(复合评分≥6)预示化疗反应率低,可能成为CRC化疗耐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理高危因素与I期直肠癌预后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提供有益的指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回报为I期的直肠癌患者178例,分为有高危因素组和无高危因素组,有高危因素的患者119例,男性60例,女性59例;无高危因素的患者59例,男性33例,女性2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大体类型、分化类型、淋巴结检出数目、浸润深度、肿瘤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0,t=2.023,χ2=2.244,χ2=5.614,t=2.387,χ2=1.590,χ2=3.099,P均>0.05),2组术后随访时间相同,无高危因素组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及远处转移,而有高危因素组中出现了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病例。有和无高危因素的I期直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R=0.86,95%CI 0.56~0.97)。淋巴管浸润、脉管瘤栓、神经侵犯及低分化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结论对于含有病理高危因素的I期直肠癌患者应进行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mi-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临床意义及在卵巢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结直肠外科的44例患者病理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mi-1蛋白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肠黏膜及原发灶中肠源性卵巢转移癌中的表达,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或者χ2检验。 结果Bmi-1在直肠癌原发灶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分别为65.9%、15.9%,χ2=22.752,P<0.01)。Bmi-1在原发灶中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χ2=5.116,P=0.024;χ2=4.856,P=0.028;χ2=5.495,P=0.019),而卵巢转移灶中的Bmi-1未见异常表达。Bmi-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Bmi-1低表达者(13.16个月,16.87个月,t=-2.524,P=0.012)。 结论Bmi-1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高表达表明Bmi-1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Bmi-1与伴有卵巢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是结直肠癌预后重要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合理胆红素诊断阈值,以期更为精准地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08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32例HBV-ACLF患者,根据基线血清TBil水平分为A组(TBil<205.2μmol/L)和B组(TBil≥205.2μmol/L),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及28 d、90 d、1年及3年生存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2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2组间年龄(t=3.188,P=0.001)、男性(χ2=33.833,P<0.001)、肝衰竭分型(χ2=39.987,P<0.001)、WBC(Z=6.586,P<0.001)、HGB(Z=4.272,P<0.001)、PLT(Z=3.680,P<0.001)、Cr(Z=4.505,P<0.001)、TC(Z=...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常规直肠癌经辅助切口取标本与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进行比较,探讨NOSES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微创手术的2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标本取出方式不同分为NOSES组(研究组)和传统经腹部辅助切口组(对照组)。采用PSM平衡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纳入患者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 结果研究组患者腹壁切口更短(t=-19.791,P<0.001),术后离床时间更早(t=-5.978,P<0.001),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t=-7.656,P<0.001),疼痛评分更低(术后12 h:t=-4.372,P<0.001;术后24 h:t=-5.835,P<0.001),两组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vs.(9.5%),χ2=4.375;P=0.028]。采用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类,研究组共8例术后并发症(12.7%),其中CD Ⅰ级并发症3例(4.8%),CD Ⅱ级并发症2例(3.2%),CD Ⅲ级并发症3例(4.8%);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vs.(22.2%),χ2=1.983;P=0.159]。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在淋巴结检出总数(t=0.603,P=0.548)、近切缘(t=-0.110,P=0.912)及远切缘长度(t=-0.126,P=0.900)、总生存率(χ2=0.002,P=0.962)及无病生存率(χ2=0.625,P=0.42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NOSES安全可行,具有术后疼痛轻、损伤小、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等优点,具有与传统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相似的长期肿瘤学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一种改良的腹腔镜辅助下的肛提肌外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和常规腹腔镜辅助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需切除肛门的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差异。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21年6月68位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APR组和改良ELAPE组,每组34例。APR组患者给予常规APR术,改良ELAPE组患者给予改良的ELAPE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参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阳性率、术中穿孔、环周切缘阳性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腹腔引流量、会阴切口拆线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盆腔出血、肠梗阻、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周围血肿以及其他少见并发症,随访结果项目包括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 结果改良ELAPE组手术时间长于A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90,P=0.000);术中出血量(t=-0.775,P=0.441)、淋巴结阳性率(χ2=0.553,P=0.457)、环周切缘阳性率(χ2=0.863,P=0.353)、穿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ELAPE组排气时间(t=-4.403,P=0.000)、排便时间(t=-2.934,P=0.005)、会阴切口拆线时间(t=-2.490,P=0.015)均早于APR组,腹腔引流量少于APR组(t=3.524,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进食流质食物时间(t=0.593,P=0.555)、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t=1.581,P=0.122)、住院时间(t=-1.465,P=0.148)无明显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盆腔出血(t=4.24,P=0.94)、肠梗阻(t=5.55,P=0.58)、会阴切口感染(t=7.74,P=0.54)、会阴切口周围血肿(t=8.55,P=0.14)以及其他少见并发症(t=3.11,P=0.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60个月,改良ELAPE组局部复发率(χ2=5.639,P=0.018)、远处转移率(χ2=4.178,P=0.041)均低于A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1,P=0.107)。 结论改良的腹腔镜辅助的ELAPE手术较传统腹腔镜辅助的APR手术来说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且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的肝脓肿患者。根据病原学结果分为肺炎克雷伯菌组(KP组)与非肺炎克雷伯菌组(非KP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点。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通过C-index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利用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89例有明确病原学结果的肝脓肿患者,KP组48例,非KP组41例。与非KP组患者比较,KP组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χ2=12.508,P<0.001)、高血压病(χ2=4.215,P=0.040)、脂肪性肝病(χ2=6.832,P=0.009)的比例较高,而合并恶性肿瘤病史(χ2=15.039,P<0.00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裸角质膜同源蛋白(NKD1)和β-连环素(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8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作为观察组,其中38例距肿癌10 cm外的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NKD1和β-catenin表达;对比NKD1和β-catenin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NKD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β-catenin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P均<0.01)。结直肠癌组织中,NKD1与β-catenin表达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而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有关( P 均<0.05)。结直肠癌组织中, NKD1阳性率与β-catenin 异常率呈负相关( r =-0.673,P<0.01)。结论 NKD1阳性率降低及β-catenin异常率升高可能是影响结直肠肿瘤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甘露糖敏感性血凝菌毛的铜绿假单胞菌(PA-MSHA)制剂与顺铂在治疗结直肠癌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腹部B超证实为中-大量腹腔积液,且经细胞学检查为恶性腹腔积液的结直肠癌患者49例。根据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2组,铜绿组(31人)和顺铂组(18人)。铜绿组: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注射液10 mL×10支,第1、3、5天给药,7天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50 mg/m2,d1,7天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两组同时期内给予mFOLFOX6方案化疗。参照WHO(1981)制定的腹腔积液治疗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参考Karnofsky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铜绿组31例中19例患者有效,顺铂组18例患者中5例有效(χ2=5.118,P=0.024)。铜绿组31例患者中22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顺铂组18例患者中7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χ2=6.586,P=0.01)。铜绿组中有12例(38.71%)患者出现发热,顺铂组中有2例(11.11%)患者出现发热(χ2=4.25,P=0.039);铜绿组中有1例(3.23%)腹痛患者,而顺铂组中有6例(33.33%)患者出现腹痛(χ2=8.43,P=0.004);铜绿组未出现腹腔感染,顺铂组中有2例(11.11%)患者出现腹腔感染(χ2=3.591,P=0.058)。 结论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注射液在治疗结直肠癌恶性腹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顺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