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阮洋  莫丽亚  邹爱军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1):1372-1374
目的 分析2016-2018年湖南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 为病例诊断、救治及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有效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8年湖南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及鉴定,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对易导致儿童腹泻的四种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诺如病毒)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在1 58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17.78%,其中沙门氏菌占20.64%、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占18.86%,白色念珠菌占15.66%;病毒总检出率13.99%,以轮状病毒感染(73.30%)为主。在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中,1岁以下患儿占87.04%,5岁以下占轮状病毒感染的98.14%。细菌感染的高峰在夏、秋季,而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峰在秋冬和春季。 结论 导致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较多,且具有季节和年龄分布的不同,应加强感染性腹泻病原的监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病原构成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7—2019年湖北病毒性腹泻哨点监测的成人和儿童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核酸,对5种病原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57份标本中5种腹泻病毒总的阳性检出率为36.84%,混合感染的病例数占19.00%,其中轮状病毒9.50%、诺如病毒13.29%、星状病毒4.14%、腺病毒14.10%和札如病毒3.37%。湖北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仍以秋冬季为主要流行季节,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流行季节相似,主要流行季节在4~5月,而札如病毒在11月和次年1月感染率较高。5种腹泻病毒的主要感染人群仍为5岁及以下儿童,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湖北2017—2019年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体为腺病毒、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存在一定的混合感染。应加强主要病原体的监测,做好高发季节和重点人群有效科学的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怀柔区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结果及流行特征,为其防治提供针对性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怀柔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散发性腹泻病例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检测264例腹泻患者标本,117例检出至少一种病毒感染,检出率为47.6%。四种病毒阳性检出率顺序依次为诺如病毒(23.6%)、轮状病毒(21.1%)、肠道腺病毒(11.8%)、星状病毒(4.5%)。男女性别比为1.7:1,男女性别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人群均能感染腹泻病毒,2岁以内婴幼儿检出率最高。诺如病毒流行高峰在10~11月,轮状病毒高峰从11月至次年的2月,肠道腺病毒发病季节性不明显,星状病毒以低流行散发为主。结论 怀柔区2013-2015年散发腹泻患者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流行季节主要在冬春季。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预防暴发疫情尤其是诺如病毒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华区食源性疾病哨点监测医院食源性所致病毒性腹泻患者的病原构成特征,为辖区病毒性腹泻疾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至2017年深圳市龙华区食源性疾病病原学哨点监测医院报告的监测病例信息。采集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4种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检测。 结果 共采集411份食源性所致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样品,总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0.63%,其中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2.38%,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5.33%;病原谱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合占92.81%),2016年构成比诺如病毒超过轮状病毒。人群特征方面,男性样品总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8.40%,女性样品总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3.68%,不同性别样品病毒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不同年龄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儿童(<15岁)总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7.40%,显著高于成人(≥15岁)的34.70%(χ2=6.833,P=0.009),儿童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8.13%,显著高于成人的17.35%(χ2=6.835,P=0.009),诺如病毒、其他病毒则年龄差异不明显;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病毒谱构成比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时间特征方面,总体病毒阳性检出率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冬春季节病毒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χ2=38.560,P<0.001),轮状病毒常年有检出而其他病毒(星状病毒或肠道腺病毒)夏季无检出,但阳性高峰均在冬春季节,诺如病毒则季节变化不明显,但2016年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χ2=8.062,P=0.045);不同季度病原谱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χ2=18.413,P=0.003),冬春季节轮状病毒为主,夏秋季节诺如病毒为主,不同年份病原谱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冬春季是深圳市龙华区食源性所致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儿童(<15岁)为相对高危人群,病原谱主要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龙华区应针对以上特点进行针对性防控,提高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加快诺如病毒疫苗研制,倡导居民养成健康的饮食、饮水、个人卫生习惯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17年宁波市北仑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2017年在北仑区人民医院共采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204份,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检测。结果204份粪便标本中,有95例患者至少感染一种病毒,总阳性率为46.6%(95/204),其中以轮状病毒感染最常见,共59例,检出率为28.9%(59/204),分型全部为A群轮状病毒。其次为诺如病毒感染共48例,检出率为23.5%(48/204),其中诺如病毒1型有6例,占12.5%(6/48),诺如病毒2型有42例,占87.5%(42/48)。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2型混合感染有16例,未发现3种或3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肠道腺病毒感染有4例,占2.0%(4/204)。未感染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结论A群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2型是引起病毒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体,诺如病毒1型、肠道腺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同时存在着混合感染,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1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方法 对该学校暴发疫情的急性胃肠炎病例、厨房工作人员及病例对照采集肛拭子标本,提取核酸RNA,应用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进行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核衣壳编码区RT-PCR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1份患者肛拭样本中有16份GII型诺如病毒实时荧光RT-PCR阳性;所有标本的札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阴性。14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获得321bp目标片段序列,彼此间核苷酸相似性100%,提示同一来源;GenBank的BLAST结果显示,本次诺如病毒疫情毒株与GⅡ.2的参考株AY134748(Snowmoutain/1976/US)、X81879 (Melksham/1989)同源性最高,进化树上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属于GⅡ.2群。结论 该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是由诺如病毒GⅡ.2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2011年7—12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12家监测医院的1327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同时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扎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1327份粪便样本中,179份样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3.49%。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扎如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8.29%、2.79%、1.36%、1.21%和0.53%。各年龄组均有病毒检出,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岁,最大为87岁,分别感染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不同年龄组的病毒性腹泻感染没有差异。10月份开始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期,各病毒的检出率均有明显升高。不同区域间腹泻病毒的感染没有差异。结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浦东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该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尤其是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5种腹泻相关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北京地区哨点医院2016年1~12月<60月龄急性腹泻患儿便标本,用实时荧光PCR对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进行检测;同时用巢式PCR检测人博卡病毒。结果共采集354份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13.84%,诺如病毒检出率10.45%,肠道腺病毒检出率4.52%,星状病毒检出率3.95%,人博卡病毒检出率7.34%。混合感染18例,占5.08%。轮状病毒发病高峰为冬季,诺如病毒的发病高峰为春季,其他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2岁以内患儿5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81.63%、78.38%、81.25%、71.43%、84.62%。结论北京地区急性腹泻患儿5种腹泻相关病毒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人博卡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2岁以内患儿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感染性腹泻样本进行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进行病毒分离,研究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2日,采集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和江门市临床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多重RT-PCR扩增和微球杂交技术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阳性样本进行分离后,采用半巢式PCR试验对阳性细胞培养物进行G/P基因分型。结果 共纳入706例合格病例,病原体总检出率43.06%,病毒检出率18.13%高于细菌检出率8.36%高于寄生虫检出率1.27%。病毒病原谱以轮状病毒A组G9P[8]和诺如病毒GII型感染为主,细菌病原谱以沙门菌和艰难梭菌为主,寄生虫以蓝氏贾第鞭毛虫为首。不同季度、不同年龄组病原谱构成各不相同。轮状病毒A组主要受累群体为≤5岁儿童,主要时间分布于1—4月,基因型呈现多样性,包括G2P[4]、G3P[8]和G9P[8]。结论 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毒类病原体高于细菌类高于寄生虫类,轮状病毒A组G9P[8]、诺如GII型、沙门菌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且G9P[8]型A组轮状病毒毒株在轮状病毒感染中占主导趋势。在防控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的同时,应警惕寄生虫所致腹泻并重视混合感染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017年烟台市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的分布特征,为感染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烟台市二级以上医院2017年1月-12月的病毒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Rotavirus,RV),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对得到的阳性标本进行RV-A病毒的检测,用RT-PCR法进一步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诺如病毒(Norovirus,NV)利用qRT-PCR法检测并分型。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753份标本,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6.33%(123例),qRT-PCR法检测阳性率轮状病毒A组为13.94%(105例),诺如病毒为10.36%(78例)。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在冬春季流行,3月和12月份阳性率较高。诺如病毒全年均可发病,主要在6月份流行。2种病毒各年龄段均可感染,轮状病毒婴幼儿感染居多。2种病毒感染无性别差异。轮状病毒A组基因型以G9型和P[8]型为主,诺如病毒基因型以GⅡ型为主。结论病毒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各年龄组男女均可感染。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为烟台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深圳市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今后开展科学防控及探索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报的RV 腹泻病例信息和深圳市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哨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深圳市2010-2015年共报告轮状病毒腹泻113 823例,逐年发病率为150.17/10万、186.55/10万、147.08/10万、298.82/10万、146.76/10万和149.76/10万,平均为179.86/10万,2013年为最高峰。疫情每年约10月开始上升,11-12月为发病高峰;具有明显地区聚集特征,宝安、龙华等流动人口聚集的郊区高发,南山、福田等市区以及东部沿海大鹏新区低发;以男性为主,占61.8%;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占83.2%。实验室病原学哨点监测阳性率月度分布趋势与疫情流行趋势一致;2011-2015年P基因型以P8为主,G血清型逐渐经过2011年G9为主,演变为2012年G9、G1和G3三足鼎立,至2013年高峰期以G1为主,2014年后又以G9为主。 结论 2010-2015年深圳市轮状病毒腹泻疫情总体平稳,但G血清型流行株的变化与疫情大幅波动有关。应加强流动人口聚集地区轮状病毒腹泻防控工作,重视轮状病毒分型监测和免疫策略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追踪其分子流行病学演变趋势,为感染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哨点监测结合暴发疫情监测的方法,收集2015—2020年湖南省感染性腹泻标本,对细菌病原采用细菌培养、生化鉴定进行检测;对病毒病原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型鉴定,并对部分PCR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 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总阳性率为35.61%,病毒检出率20.26%高于细菌检出率11.26%,混合病原感染检出率为4.09%。细菌病原谱以沙门菌O∶4群鼠伤寒型为主,病毒病原谱以轮状病毒A组G9P[8]型和诺如病毒GⅡ.4Sydney[P31]型感染为主。不同监测、不同年份的病原谱构成及其基因型变迁规律各不相同:哨点医院监测细菌阳性率低而病毒阳性率高时,诺如暴发疫情随之增加;暴发疫情中诺如病毒感染为86.78%,其中69.43%为GⅡ型感染,12.42%为GⅠ型感染,混合感染占3.03%。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具有明显季节性,优势基因型为GⅡ.2[P16]占42.97%。 结论 2015—2020年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病毒类病原体高于细菌类,鼠伤寒沙门菌、A组轮状病毒G9P[8]和诺如病毒GⅡ.4 Sydney [P31]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和优势血清/基因型;GⅡ.2 [P16]是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的优势基因型;通过连续哨点监测的数据支持,提前为暴发疫情做好了防控,促成了湖南省感染性腹泻发病率的平稳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通市腹泻患者病毒感染情况、流行规律及病原特点。方法 采集哨点医院肠道门诊中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结果 363份腹泻样本中病毒核酸阳性样本为96份,总阳性率为26.45%,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扎如病毒、腺病毒均有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4.33%、9.37%、1.38%、0.83%、0.55%,混合感染率为4.13%,均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GⅡ双重感染。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以0~10岁儿童为易感人群,轮状病毒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要感染病毒,重点关注冬春季节疫情防控,加强婴幼儿免疫接种,加大监测样本量,加深对病毒性腹泻基因型别的研究,对南通市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和预警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6 - 2017年病毒性性腹泻的流行特征、病原学特征以及相关临床症状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哨点监测的方法收集2016 - 2017年腹泻病发病数据资料和粪便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用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资料。结果 湖北省4个哨点地区共收集腹泻病例1 855例,其中病毒性腹泻病例572例,男女性别比为1.33︰1;发病以0~5岁的儿童为主,占所有发病人数的64.34%。572例病毒性腹泻病例中,5种病毒单病毒感染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31.99%、19.58%、16.78%、7.87%、7.69%,2种及以上病毒的混合感染占比为16.08%,不同年度病原学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毒性腹泻是近年来湖北省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的常见形式,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并呈一定的季节特点,应加强疾病常规监测与病原学检测工作,警惕暴发疫情,在高发季节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实行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Vaccine》2018,36(51):7894-7900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four sentinel surveillance hospitals to assess the trend and epidemiology of acute diarrhea caused by Rotavirus in Vietnam. During the period 2012–2015, a total 8,889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were enrolled in the surveillance, and 8689 sto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f these cases, Rotavirus was most common pathogen 46.7% (4054 cases); in which 26.6% (1117) rotavirus-positive stool samples were evaluated to identify genotypes. The proportion of rotavirus positive specimens decreased annually from 54.7% in 2012 to 36.6% in 2015. Rotavirus was detected year-round, but most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 cases (77.1%) occurred between December and May, corresponding to the rotavirus seasonal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peaks varied by regions. Rotavirus positivities varied between the youngest and oldest age, but children 6–11 months old (38.8%) and 12–23 months old (38.4%) counted for most cases. A significant higher number of diarrhea within 24 hours (8.3 times, 95%CI: 8.1–8.4 times) and higher proportion of severe dehydration (12.9%) in Rotavirus positive group than that in Rotavirus negative group (7.7 times, 95%CI: 7.6–7.9 times; and 9.7%, respectively). A downtrend of prevalence of G1P[8] was observed from 82% in 2013 to 15% in 2015. However, G2P[4] was found in 5% of samples in 2012, 9% in 2013, 36% in 2014, and 28% in 2015. Rotavirus inf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acute diarrhea among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Vietnam, and a rotavirus vaccination program for children may significantly reduce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绵阳市<5岁儿童腹泻病例特征及病原体检出情况,为预防儿童腹泻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绵阳市某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门诊接诊的<5岁腹泻儿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儿童病例基本情况,采集儿童病例粪便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5岁腹泻儿童病例565例,其中2018、2019、2020年分别为187、176和202例,分别占33.1%、31.2%、35.8%。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1.05,病例年龄以12~<60月龄为主,占54.7%,发生季节以夏秋季为主,占63.5%。共检出病原体157例,均为单一感染,病原体检出率为27.8%。年份、年龄、季节不同的腹泻儿童病例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检出病毒152株,细菌5株。病毒株以轮状病毒为主,占38.8%,腺病毒和诺如病毒分别占22.4%。结论 2018—2020年绵阳市某医院<5岁腹泻儿童病例病原体检出率逐年下降。病原菌以病毒为主,尤其以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发病居多,细菌性感染比例相对较低,应针对该地区病例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预防儿童腹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小双节病毒在成都市腹泻婴幼儿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成都市儿童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7-12月腹泻婴幼儿(≤5岁)粪便样本428份,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小双节病毒,同时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人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 检出小双节病毒感染36份,检出率为8.41%(36/428)。其中Ⅰ型9份、Ⅱ型25份、Ⅰ和Ⅱ型共同感染2份,检出率分别为2.10%(9/428)、5.84%(25/428)和0.47%(2/428)。小双节病毒与其他腹泻病毒合并感染共31份。调查期间小双节病毒检出高峰为8、9月,主要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 小双节病毒是引起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之一,以小双节病毒Ⅱ型为主,2岁以下婴幼儿是其高发人群,8、9月为其下半年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南宁市部分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南宁市诺如病毒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9年3月南宁市部分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1199份,采用实时荧光PCR进行诺如病毒GⅠ型和GⅡ型检测,Excel2007整理信息数据,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5月-2019年3月,南宁市部分腹泻人群中诺如病毒总阳性率为19.85%,GⅠ型占9.24%,GⅡ型占88.24%,GⅠ型和GⅡ型混合感染占2.52%。3月和11月阳性率高,武鸣区阳性率最高33.18%;各年龄段、性别、标本类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GⅠ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12.374,P=0.015)。31岁~组阳性率最高。结论 南宁市GⅡ型的感染比GⅠ型更加广泛,流行时期是早春和秋季。监测范围应覆盖全市,规范样品采集数量和质量,对阳性率高的年龄组进行重点采集。开展部分腹泻人群诺如病毒基因测序,为我市诺如病毒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