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于1998年至2006年间行超长心肺复苏成功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为住院和急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为18岁~82岁,平均年龄为45岁。病因:急性心肌梗塞5例,电击伤3例,冠心病2例,DDV中毒2例,自缢1例,病因不清1例。心脏停跳方式:心室纤颤11例,慢而无效的室性自搏率3例。从心跳呼吸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10例在3min内,4例在5min内,应用电击除颤7例。 2 典型病例靳某,女,72岁,主诉:胸闷、心慌,12h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心纹痛10年,高血压5年。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罗音。心尖搏动位于左侧锁骨中线上,心浊音界略  相似文献   

3.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患者突然循环骤停(包括心脏骤停,心室纤颤)需要做心肺复苏,但是有时往往因为现场徙手心肺复苏操作失误而影响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3年”入院。35年前因垂体瘤行手术切除,3年前有脑梗死病史,1年前诊断为继发性癫痫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平日口服丙戊酸钠片0.1g,3次/d。甲状腺素片10mg次/d。入院时体检:Bp110/70mmHg,神清,反应迟钝,运动性失语,唇无紫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间在包钢医院急诊科抢救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6月期间采用徒手心肺复苏2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7~12月采用心肺复苏器抢救20例作为观察组。记录二者心肺复苏10min后,患者呼气末CO2分压的变化,并且用统计学方法(t检验)进行检验,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徒手心肺复苏和复苏器复苏在有效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复苏器在心肺复苏的优势主要在于节省人力、操作规范化方面,与传统徒手心肺复苏有效性方面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许少辉  周朝虹  曾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68-4569
目的 在超长心肺复苏中,比较使用心肺复苏仪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的疗效与优势.方法 113例超长心肺复苏分为心肺复苏仪组、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组,比较两组复苏成效以及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结果 心肺复苏仪组在复苏失败、复苏有效、复苏成功三方面较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失败率较后者低而复苏有效率和复苏成功率较后者高(P< 0.01),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组(P<O.01).结论 在超长心肺复苏中,使用心肺复苏仪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复苏成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53例心肺复苏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方法对5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应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根据需要辅以电击除颤等,并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生命指标。结果复苏成功16例,总成功率为30.2%。结论规范和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加强院前急诊,可以大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在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对其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4月本院接诊的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接受机械心肺复苏抢救方法)和参照组(35例,接受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方法),对两组自主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复苏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并发症情况展开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主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平均动脉压情况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97.14%)高于参照组(82.86%),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24h后存活率(94.28%)高于参照组(77.14%),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5.71%)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4.29%),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机械心肺复苏的抢救方法应用到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救治中,相较于徒手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心肺复苏的效果,其复苏的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我院急诊科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对心脏骤停病人实施心肺复苏,共成功复苏了6例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超长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心肺复苏术,观察组给予心肺复苏机复苏。比较两组有效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复苏有效率、出院率为35.0%、2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3.0±6.4)mm Hg(1 mm Hg=0.133 k Pa)和(91.3±7.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2±6.5)mm Hg和(77.5±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能保证恒定、连续、力量不变的按压,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循环支持效率,提高心肺复苏有效率以及出院率,此方法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CPR)初步成功后患者的护理措施,制定严密完善的护理策略。方法收集作者医院近5年来CPR成功后,病情允许转送中心重症监护室(ICU)进一步治疗者45例的临床资料、护理要领和心得。结果本组45例,经良好的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脑功能的支持、维持,均于入急诊抢救室后6 h内转入中心ICU,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和康复治疗。结论医护的密切配合、严密的护理策略预案、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高效的反应机制是提高CPR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公众心肺复苏"成功完成心肺脑复苏的规律,提出"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预案"。 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5年全国重大医疗保障现场、公共场所、比赛场所等空间和笔者在执行院外抢救任务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且经心肺复苏(CPR)抢救成功的16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3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段龄,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时间、场所、诱/病因,实施CPR的第一施救者身份,抢救的开始时间、方法、后续治疗衔接时间以及抢救结果等信息。 结果患者分布:儿童6例,中年1例,青年6例,老年2例。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场所:运动赛场或公园8例,游泳池或山庄2例,其他公共场所6例。诱因或病因:溺水和窒息6例,运动4例,心源性3例,触电2例,外伤1例。第一施救者:目击者7例(其中家人1例),医护人员6例,救护员3例。抢救方法:采用徒手CPR 15例,背跑式CPR 1例,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3例。所有患者平均在1 min[(54.36±45.46)s]内开始接受胸外按压,与进一步救治的衔接时间为(7.13±2.66)min,初步抢救过程均在8~10 min内完成。除例5后期出现并发症死亡,余患者均未遗留明显脑损害症状。 结论在"公众心肺复苏"领域,成功复苏的核心是贯彻现场抢救的立即执行和专业抢救的迅速衔接。制定"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预案"应具体要求施救者在发现情况的1 min内开始胸外按压,7 min内有后续或专业性抢救措施,抢救不以转运为目的而更应进行合理转运。  相似文献   

13.
韩剑  王秋锋 《健康研究》2022,42(1):82-85
目的 了解影响急诊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急诊收治的院前心脏骤停且均行心肺复苏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92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复苏治疗成功27例,复苏成功率为29.35%,复苏是否成功与...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