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男5例,女28例,平均年龄(68.4±2.5)岁。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9例。术前收集患者双侧肱骨三维重建CT扫描数据通过Mimics Research 20.0软件进行模拟复位及镜像比对,获得骨折复位后骨缺损范围并以此设计髓内支撑假体模具。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髓内支撑假体模具,术中应用模具制作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假体。将该假体植入肱骨近端髓腔内,支撑肱骨头部骨折块,辅助锁定钢板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术后即刻行肱骨近端正侧位X线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测量并记录肱骨近端颈干角、肱骨头高度变化情况;术后1年通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 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1.5)月。Neer二部分骨折中,健侧、术前及术后1年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38,P<0.05),两两比较中发现健侧颈干角(145.33±1.52)°与术前颈干角(102.00±11.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颈干角(145.67±2.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er三部分骨折中,健侧、术前及术后1年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57,P<0.05),两两比较中发现健侧颈干角(145.86±3.18)°与术前颈干角(173.90±3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颈干角(143.81±4.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er四部分骨折中,健侧、术前及术后1年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297,P<0.05),两两比较中健侧颈干角(146.44±3.74)°与术前颈干角(96.22±14.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颈干角(141.11±3.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er二、三、四部分骨折中,术中肱骨头高度与术后1年肱骨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er二部分骨折中,肱骨头高度差异平均为(0.70±0.18)mm,Neer三部分骨折中,肱骨头高度差异平均为(1.12±0.24)mm,Neer四部分骨折中肱骨头高度差异平均为1.92±0.21mm。术中与术后1年肱骨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三维重建CT显示所有患者均已获得骨折愈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中,二部分骨折患者为(78.42±4.31)分,三部分骨折患者为(74.34±3.82)分,四部分骨折患者为(69.31±3.43)分,VAS疼痛评分中二部分骨折患者为(1.53±0.81)分,三部分骨折患者为(2.12±0.63)分,四部分骨折患者为(3.14±1.22)分。 结论应用3D打印结合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技术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增强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有效保持术后颈干角、肱骨头高度,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用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骨与半肩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分型:3型、4型)共60例,其中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骨患者28例(A组),半肩关节置换患者32例(B组)。随访期间测量肱骨头高度、颈干角。患肩评价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3~18个月,A组平均(15.5±1.8)个月,B组平均(15.2±2.2)个月;末次随访A组在Constant肩关节评分、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明显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数少;术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B组更有优势;术后影像学评估,B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及颈干角变化与A组无明显差异;根据Paavolainen方法,A组优良率大于B组。 结论同种异体腓骨植骨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术中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能有效支撑肱骨头,预防肱骨头塌陷及螺钉穿出,较半肩关节置换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更低的并发症。在解决疼痛方面,肩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53例肱骨近端骨折.测量术后前后位平片患肢肱骨颈干角,内翻复位、即颈干角<125°为A组,颈干角≥125°为B组.随访时评估记录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以及测量患侧肱骨颈干角的变化. 结果 本组患者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6.2个月).末次随访时,Constant评分均分76分、优良率71.7%,VAS疼痛评分均分2.2.A组10例患者、B组43例患者,Constant评分B组优于A组(78±14.6分vs 67±11.7分,P<0.05),术后肱骨头内翻角度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 结论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术中解剖复位、恢复良好的肱骨颈干角,是内固定稳定、预防术后肱骨头内翻及术后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 Ⅲ、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56例肱骨近端Neer Ⅲ、Ⅳ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单纯锁定钢板治疗31例患者为A组,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治疗25例患者为B组.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肩关节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相关文献,从生物力学、影像学预后以及临床预后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单纯应用锁定钢板相比,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对肱骨近端提供有效的内侧支撑,并增加内固定系统强度;同时可以更好地维持术后肱骨颈干角以及肱骨头高度,恢复更好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并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结论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方式,但目前中远期随访结果报道有限,移植腓骨的长期预后仍然不确定,同时该治疗方式可能引起的长期潜在不良反应仍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不同类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3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6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65~82岁,平均(71.5±5.5)岁;致伤原因:摔伤25例,车祸外伤7例,运动伤4例。合并肩关节脱位4例,肋骨骨折3例,锁骨骨折1例。根据Neer分型:外科颈或解剖颈二部分骨折14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联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术后采用Constant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相关并发症进行评价和影像学评价。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31.6个月)随访,34例患者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5.5±0.7)个月(3~9个月),未出现同种异体骨排异反应。术后1年末次随访,二、三、四部分颈干角分别为129°±5°(121~135°)、128°±3°(111~140°)、121°±4°(110~134°),四部分骨折颈干角明显低于二、三部分骨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二、三、四部分肱骨头高度分别丢失(1.7±0.4)mm(1.2~2.7 mm)、(1.8±0.3) mm(1.3~3.1 mm)、(1.9±0.5)mm(1.4~3.5 mm),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三、四部分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7±0.8)分(1~3分)、(1.5±0.5)分(1~3分)、(1.4±0.3)分(1~3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三、四部分功能Constant评分分别为(82.0±4.2)分(52~90)分、(78.0±3.6)分(57~91分)、(63.0±3.8)分(55~89分),UCLA评分分别为(31.3±2.1)分(27~35分)、(30.2±1.5)分(26~33分)、(27.6±1.6)分(23~31分),二、三部分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四部分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9.4%。 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使肱骨头得到有效的支撑,可以达到良好的骨折愈合,使肩关节的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在四部分骨折方面,临床效果较差,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段与骨颗粒移植治疗老年人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伴压缩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的6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压缩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骨段组),35例采用同种异体颗粒移植(骨粒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等级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两组恢复主动活动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12个月时两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前屈上举活动度及外展上举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两组骨质复位质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段组的颈干角改变值(variation of neck-shaf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肱骨后倾角、颈干角变化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5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38例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所有患者术后3 d内行双侧肱骨全长CT检查,在三维CT 重建图像上测量双侧肱骨后倾角及颈干角。比较患侧与健侧肱骨后倾角和颈干角并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后倾角增加组、后倾角减小组及颈干角增大组、颈干角减小组。结果患侧与健侧肱骨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侧肱骨颈干角显著大于健侧。末次随访时,肱骨颈干角增加组与减小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Constant‐M urley肩关节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肱骨后倾角减小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倾角增大组,而Constant‐M urley肩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后倾角增大组。结论与健侧相比,患侧肱骨颈干角改变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预后影响不大,但肱骨后倾角较健侧增大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proximal humerus internal lockingrn osteosynthesis system,PHILOS)治疗Neer 2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纳入自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使用PHILOS治疗并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的20例患者研究。2部分外科颈骨折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42.10±13.79)岁;2部分大结节骨折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49.80±8.13)岁。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定期复查并记录患者肩关节功能,影像学检查复位效果及愈合情况。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指标评价肩关节功能。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0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5.50±9.66)(12~24)个月,其中外科颈骨折患者随访平均时间为(14.40±10.88)(12~24)个月,大结节骨折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6.05±7.92)(12~24)个月。2部分外科颈骨折与2部分大结节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0.50±27.43)(90~160)min和(133.90±46.41)(60~200)min (P=0.442);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25±0.54)(1.5~3.0)个月和(2.60±0.81)(1.5~4.0)个月(P=0.270);VAS评分分别为(0.40±0.52)(0~1)分和(0.50±0.53)(0~1)分(P=0.673);ASES评分分别为(94.64±3.31)(90.0~98.3)分和(91.65±5.76)(85.0~98.3)分(P=0.172);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95.10±3.12)(91~99)分和(92.60±5.62)(83.5~99.0)分(P=0.235);术后前屈上举角度平均为(174.00°±5.16°)(170°~180°)和(167.00°±9.49°)(150°~180°)(P=0.055),外旋角度分别为(43.00°±8.23°)(30°~50°)和(34.00±10.75)(20°~50°)(P=0.050),外展角度平均为(158.00°±13.98°)(130°~180°)和(149.00°±19.69°)(110°~170°)(P=0.254)。 结论2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采用MIPPO技术联合PHILOS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2部分外科颈与2部分大结节骨折病例中,在术后外旋角度恢复方面前者与后者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性别、年龄及其他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纯微创钢板固定与钢板联合肩袖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本科手术治疗的4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24例采用单纯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单纯钢板组),23例采用钢板联合肩袖张力带内固定(钢板-肩袖固定组)。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以及肩关节疼痛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DASH评分、盂肱关节活动度(ROM)和肱骨颈干角。[结果]钢板-肩袖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围术期出血量均大于单纯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平均随访(26.14±2.18)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及单纯钢板组的UCLA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DASH评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钢板-肩袖固定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和DASH评分均优于单纯钢板组。此外,随时间延长,两组的ROM均改善,其中,钢板-肩袖固定组前屈-后伸ROM及外旋-内旋ROM有显著改善(P0.05),钢板-肩袖固定组ROM优于单纯钢板组。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肱骨颈干角均有丢失,但钢板-肩袖固定的颈干角丢失少于单纯钢板组。[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微创钢板联合肩袖张力带固定,可改善肩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内翻畸形及大结节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有限元分析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撑螺钉、锁定钢板联合腓骨支撑及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钢板重建内侧柱3种内固定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取1名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肱骨近端CT扫描,按照肱骨解剖颈下5 mm截骨,建立肱骨近端内侧柱缺失型骨折模型,按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PC组、PF组、PP组.PCO组单纯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术后初次颈干角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炳  朱诚  王平  吴子征  张前法 《中国骨伤》2018,31(9):794-798
目的 :探讨术后初次颈干角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29例,女33例;年龄34~74(55.95±9.48)岁。根据术后初次颈干角不同,将患者分为内翻组(颈干角127°,n=15),正常组(颈干角127°~145°,n=36)和外翻组(颈干角145°,n=11)。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7.2个月。内翻组手术时间(2.37±0.59)h,正常组(2.60±0.49)h,外翻组(2.75±0.39)h;内翻组骨折愈合时间(3.99±0.48)个月,正常组(3.78±0.49)个月,外翻组(3.82±0.42)个月;内翻组VAS评分3.67±2.02,正常组3.22±2.06,外翻组4.09±1.58;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正常组(87.14±6.48)分和外翻组(84.31±9.05)分,均优于内翻组(75.93±9.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翻组4例出现并发症,正常组2例出现并发症,外翻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术后初次颈干角127°对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获得更满意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3.
唐迪  钟鸿志  梁凯路 《中国骨伤》2022,35(2):186-193
目的:Meta分析比较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腓骨支撑(FA组)与单独锁定钢板固定(LP组)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0年3月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采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F-36评分以及肩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肱骨头内翻畸形的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SF-36评分与肩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研究组内翻畸形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诊疗的过程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对于患者肩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及内翻畸形情况出现,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植骨将患者分为植骨组(14例,采用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与未植骨组(12例,单纯使用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颈干角丢失角度等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3个月。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以及颈干角丢失角度植骨组均优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不植骨,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可取得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内侧支撑螺钉(medial support screw,MSS)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我院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68例,并将其分为2组:-MSS组39例,仅以锁定钢板固定;+MSS组共29例,除以锁定钢板固定外还使用内侧支撑螺钉.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两组术后的影像学指标和肩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MSS组和-MSS组中分别发生内固定失效1例和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所有内固定失效均出现在术后12周内.2组的丢失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肱骨头内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根据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MSS组和-MSS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9%和62%,2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另以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头内下方获得支撑,可有效地维持骨折复位,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分别采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anteromedial combined with lateral locking plate,ALLP)及单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us locking plates,PHLP)治疗各15例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1~78 (61.5±7.5)岁。分为ALLP组和PHL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简明肩关节功能评分(simple shoulder test,SST)、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内翻角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所有骨折获骨性愈合。随访时间12~24 (14.3±2.9)个月。ALLP组手术时间较PHLP组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12个月两组SS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测量方面,术后1、3个月,两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及内翻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