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飞 《中国校医》2019,33(3):201-204
目的 探讨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 WBC(白细胞总数)及NL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比值],在老年人群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别检测细菌性感染患者59例,非细菌性感染患者53例和42例健康人群的PCT、CRP、WBC及NLR水平,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利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在老年人群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 细菌感染组分别与其他2组比较,PCT、CRP、WBC及NLR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1、0.812、0.808和0.795。其中PCT特异性最高,为92.6%,CRP的灵敏度最高,为93.2%。4个参数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特异性为91.6%,灵敏度为91.5%。对老年人群细菌感染组患者住院治疗前后PCT、CRP、WBC及NLR水平变化研究发现,4项指标水平随着治疗的进程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T、CRP、WBC及NLR在诊断老年人群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均具有诊断价值。其中PCT的诊断特异性较高,与细菌性感染程度的相关性更强。4项指标联合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血培养阳性患者临床感染指标分析为血培养患者血流感染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按照CLIS《血培养的原则和规程:批准指南》进行操作,对阳性血培养进行培养、纯化和鉴定,并对阳性血培养标本临床分布特征和其感染指标PCT、CRP、ESR、IL-6和NEU百分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2015年16 821份血培养标本,阳性率为6.00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阳性率分别为3.48%、2.37%、0.12%,污染率为0.15%。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平均培养时间分别为(23.37±14.03)h、(16.66±13.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61,P=0.026)。感染指标对血流感染诊断价值ROC曲线AUC排序为NEU百分比PCTCRPIL-6。结论阳性血培养结果证实患病是由于感染病原菌引起,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平均培养时间有差异,且感染指标NEU百分比对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绝对数在早期血流感染(BSI)诊断中的效果进行对比,比较不同感染性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医院接受血培养及进行PCT、CRP和血常规检查的BSI疑似患者216例,所选患者均接受一次检验,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阴性组184例和血培养阳性组32例,对两组患者PCT、CRP、WBC、NEU和NEU比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血培养阳性患者为32例,所占比例为14.81%,其中革兰阴性菌18例,革兰阳性菌8例,真菌6例;不同科室之间进行血培养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CU血培养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4.44%;血培养阳性组PCT、CRP、WBC、NEU分别为2.57(19.00)ng/ml、115.02(133.49)mg/L、10.92(9.51)×109/L、9.29(9.93)×109/L高于血培养阴性组0.05(0.03)ng/ml、57.31(50.00)mg/L、8.11(6.32)×109/L、6.03(5.31)×109/L(P0.05);血清PCT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85.34%和93.51%,WBC敏感性最低为42.68%,CRP特异性最低为52.20%;PCT、CRP、WBC、NEU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73、0.70、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WBC、NEU等感染性指标均能有效诊断检测BSI疾病,其中PCT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CRP缺乏特异性但敏感性较高,能有效检测病毒细菌类型,PCT和CRP能辅助诊断早期BSI疾病。  相似文献   

4.
戈文娟  台桦  张东军 《中国校医》2020,34(10):729-731
目的 分析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2018年12 月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院内感染病例资料,采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准分离、培养、鉴定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医院感染情况,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58 份临床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 192株,其中G-菌124株,占64.58%( 124/192),G+菌56株,占29.17% (56/192);真菌12株,占6.25%(12/192)。G-菌中,大肠埃希菌最多(25%),铜绿假单胞菌占18.75%、鲍曼不动杆菌占17.19%。G-杆菌大多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G+)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结论 妇产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率高,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对革兰阳性(G~+)球菌、革兰阴性(G~-)杆菌及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医院389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检测结果,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G~+球菌、G~-杆菌和真菌血流感染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炎症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经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PCT高于G~+球菌、真菌感染组(G~-杆菌感染组与G~+球菌感染组比较:Z=-2.68,P0.01;G~-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Z=-2.46,P0.05)。若以PCT≥0.5 ng/mL、CRP≥5.0mg/L、NEU%≥70%及WBC≥10×109/L作为阳性的截点,统计分析显示,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PCT阳性率较G~+球菌、真菌感染组高(G~-杆菌感染组与G~+球菌感染组比较:χ~2=5.94,P0.05;G~-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χ~2=7.721,P0.01);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CRP阳性率较G~+球菌感染组高(χ~2=5.03,P0.05)。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四项指标在鉴别G~+球菌、G~-杆菌和真菌血流感染的作用大小比较分析,仅PCT对鉴别G~-杆菌、G~+球菌和真菌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PCT在区分血培养G~-杆菌、G~+球菌和真菌时有较高的准确度,若能动态监测PCT,同时结合CRP、WBC、NEU%的结果综合判断,可以在血流感染早期指导临床医生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合理用药,从而降低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93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比较PCT水平在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之间的差异以及各病原菌PCT水平的差异。结果 93例血流感染患者检出革兰阴性菌44株占47.3%,革兰阳性菌感染49株占52.7%;两类病原菌PC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2.33、0.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PCT水平与肺炎克雷伯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PCT水平与鲍氏不动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属PCT水平与酿脓链球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PCT水平与肠球菌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水平对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菌种有提示意义,革兰阴性菌感染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根据PCT测定水平,早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可降低血流感染病死率;低水平PCT可除外血流感染,减少不必要血培养送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外科伤口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合理选择临床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将 2012年1月—2017年12月山东省鱼台县人民医院外科伤口感染送检的感染患者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准分离、培养、鉴定细菌并判别药敏结果,对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8 份临床标本共分离出细菌 548株其中G- 菌360株,占65.69%(360/548),G+ 菌144株,占27.01% (148/548);真菌40株,占7.30%(40/548)。外科伤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所有分离的病原体中,居于感染首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7.88%),其次是阴沟肠杆菌(占13.87%)、大肠埃希菌(占9.31%)、铜绿假单胞菌(占8.94%)、肺炎链球菌(占7.85%)和肺炎克雷伯菌(占6.93%)。分离到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在ESBLs 革兰阴性菌当中,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铜绿假单胞菌、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 50.98% (26/51) 、44.90%(22/49)和31.58% (12 /38) 。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85.71%),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均不耐药。肺炎链球菌对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 83.72%和 81.40%,革兰阴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亦均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大多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结论 尽早对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及其药敏结果。方法 采用BeeT/Alert3D血培养仪进行血液标本的细菌和真菌培养;绝大部分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部分菌株用手工方法鉴定,真菌药敏采用ATB药敏条。结果 164例艾滋病患者血液标本培养阳性34例,共分离34株病原菌,总阳性率为20.73%。其中真菌16株(47.06%),主要为新生隐球酵母菌12株(75.00%), 马尼菲青霉菌2株(12.50%), 2株因患者死亡未进一步鉴定(12.50%);革兰阳性球菌10株(29.41%),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为耐甲氧西林菌株;革兰阳性杆菌6株(17.65%),均为星形诺卡菌;革兰阴性杆菌2株(5.88%),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2株新生隐球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率均为100%;10株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奎诺普叮-达福普叮、利奈唑胺、庆大霉素敏感率均为100%,对红霉素、青霉素G、克林霉素耐药率100%。6株星形诺卡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敏感。结论 艾滋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以真菌占优势,尤其以新生隐球酵母菌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肺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局部细菌感染和全身细菌感染的差异、肺部感染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和真菌时的差异以及在不同菌属感染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首次单纯感染真菌的患者PCT和CRP均高于感染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患者。在菌属的鉴别中,仅鲍曼不动杆菌患者PCT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对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鉴别临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作用,以期更好地辅助临床早期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连续两次血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223例,其中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共102例,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共121例,健康对照组100名,在血培养标本采集当天收集血液标本,检测各组的血清中CRP、PCT和IL-6浓度,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3个指标在3组间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作用。结果血流感染患者的CRP、PCT和IL-6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RP、PCT和IL-6中位数对照组分别为0.50mg/dl、0.09ng/ml、2.10pg/ml;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分别为4.70 mg/dl、1.37ng/ml、47.58pg/ml;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分别为7.56 mg/dl、3.93ng/ml、276.20pg/ml;CRP和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在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0.889和0.894)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0.963和9.95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的ROC曲线下面积在革兰阴性菌感染组(0.967)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0.804)(P<0.05)。结论 CRP和PCT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之间无差异,IL-6在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EAA)检测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革兰阳性球菌(G+菌)感染40例,革兰阴性杆菌(G-菌)感染80例],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非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PCT、EAA水平及阳性率,并分析EAA、PCT诊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类型的特异度、敏感度。结果G-菌感染组的EAA、PCT水平高于G+菌感染组、对照组(P<0.05);G+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的EA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EAA、PCT阳性率分别为73.33%、63.33%,高于对照组的13.33%、6.6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EAA对G+菌感染、G-菌感染区分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0.00%、83.29%,PCT对G+菌感染、G-菌感染区分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5.00%、91.72%。结论检测血清EAA、PCT水平可有效筛查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并能验证病原菌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最佳诊断点。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2015年7月-2018年6月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血流感染组150例和不明原因发热(FUO)组250例的临床资料,检测PCT及CRP,评价其对此类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患者中,血流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均较FUO组增高(P<0.05);血流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为118株78.6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6.67%和真菌4.67%;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P<0.05);PCT诊断血流感染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RP,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vs 0.58;PCT的最佳诊断点为0.39ng/ml,其灵敏度达73.33%,特异度达94.40%,Youden指数为0.68,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均优于CRP;分层分析显示,PCT诊断移植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最佳,优于不同性别、年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及化疗患者。结论 PCT对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CRP,确定整体人群以及各亚组人群的PCT最佳诊断点,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血流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采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临床效果,以提高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共80例为试验组,同期选取80例其他局部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PCT、CRP水平及PCT、CR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联合PCT进行检测的特异性、敏感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2%、79.10%、90.42%、70.53%、81.29%。结论 CRP联合PCT对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脓毒症者进行检测的诊断价值比较高,使诊断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14.
马军  张险峰  徐杰  王秋波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94-1596
目的 分析血液科肿瘤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细菌种类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降低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锡市某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离自血液科肿瘤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非重复菌株培养及鉴定结果,采用Vitek MS质谱仪和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病原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 464株非重复菌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711株,48.6%)和革兰阳性菌(720株,49.2%)。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居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243株,34.2%)、肺炎克雷伯菌(187株,26.3%)、铜绿假单胞菌(93株,13.0%),分离的革兰阳性菌居前3位的是人葡萄球菌(250株,34.7%)、表皮葡萄球菌(211株,29.3%)、溶血葡萄球菌(59株,8.2%)。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9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 8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敏感率均> 90%;人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耐药率均> 9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耐药率均> 90%;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达100%,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均>90%。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血液科肿瘤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碳青霉烯耐药细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回顾分析癌症患者医院感染1451例病例,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45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492株,占33.9%,革兰阳性(G+)球菌411株,占28.3%,真菌548株,占37.8%;痰标本955株中G-杆菌为25.5%,G+球菌为31.2%,真菌为43.3%;大便标本284株中检出G-杆菌为64.4%,G+球菌为10.2%,真菌为25.5%;血液72株中检出G-杆菌为62.5%,G+球菌为30.5%,真菌为7.0%;咽拭子140株中检出G-杆菌为15.0%,G+球菌为43.0%,真菌为42.0%;药敏试验结果提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一代、二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有较高耐药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率很高,真菌对唑类抗菌药呈明显耐药.结论 由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SBLs)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较高,临床用药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病原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判定及血流感染患者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临床诊断为血流感染阳性患者126例,对感染患者的血液进行血培养,分为革兰阳性菌组60例和革兰阴性菌组66例,检查两组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构成,对各病原菌进行血清PCT浓度检测,与病理学阳性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血清PCT浓度和导致血流感染病原菌之间的联系,探究血清PCT对血流感染病原菌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126例血流感染患者检查出革兰阳性菌60株,占47.6%,以酿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66株,占52.4%,以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组患者血清PCT中间浓度为2.13ng/ml,血清PCT浓度范围在0.31~5.87ng/ml,革兰阴性菌组患者血清PCT中间浓度为9.38ng/ml,血清PCT浓度范围在6.91~11.73ng/ml,两组患者的血清PCT中间浓度和血清PCT浓度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PCT浓度为5.87ng/ml、肠球菌属PCT浓度为0.78ng/ml、酿脓链球菌PCT浓度为0.31ng/m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酿脓链球菌、肠球菌属和酿脓链球菌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PCT浓度为11.73ng/ml、鲍氏不动杆菌PCT浓度为7.39ng/ml、肺炎克雷伯菌PCT浓度为6.91ng/ml,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PCT浓度检测与病理学诊断阳性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诊断的阳性预测率可达78.3%,革兰阴性菌PCT浓度检测与病理学诊断阳性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诊断的阳性预测率可达90.9%。结论血清PCT对血流感染患者的判断效果显著,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种类鉴定有着辅助作用,能够为血流感染种类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在真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培养阳性且为单一真菌的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1,3)-β-D-葡聚糖、PCT等炎症指标在真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结果血流真菌感染组、局部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NEU百分比、PL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试验、PLT检测结果真菌血流感染组与局部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NEU百分比、CRP、PC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β-D-葡聚糖、NEU百分比、PLT、CRP检测结果显示,非白色念珠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PC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PLT可作为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参考依据;血浆(1,3)-β-D-葡聚糖、PLT与真菌性血流感染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7-01-2007-12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386株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革兰阴性(G-)杆菌占72.6%,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G+)球菌占17.3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0.04%.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细菌的耐药性严重.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疾病类型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88例,根据患者血样细菌培养情况将其分为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对两组患者24h内不同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等]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将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88例脓毒症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88株,其中62株为革兰阴性菌,占70.5%;2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29.5%;血清PCT、CRP及内毒素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其中PCT与革兰阴性组相关性最高,CRP与革兰阳性组相关性最高;严重脓毒症组PCT、CRP及内毒素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患者(P0.05);PCT、CRP及内毒素三项炎症因子指标预测患者革兰阴性严重脓毒症的截断值分别为2.27μg/L,76.82mg/L与13.79ng/L,预测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脓毒症的截断值分别为1.51μg/L,93.22 mg/L与14.99ng/L,且两组的特异性、曲线下面积以及敏感性均较高。结论针对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早期联合监测炎症因子PCT、CRP及内毒素水平具有较好的诊断预测价值,且其水平均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临床上早期判断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儿科14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病原分为病毒组(42例)、支原体组(45例)和细菌组(56例)。其中细菌组包括革兰阳性(G~+)菌组27例,革兰阴性(G~-)菌组29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清PCT、hsCRP及WB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组PCT、hsCRP及WBC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组和支原体组(P0.05),G~-菌组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P0.01)。PCT用于诊断细菌感染和G-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hsCRP和WBC。结论PCT、hsCRP和WBC检测可初步判断小儿呼吸道疾病病原类型且PCT的诊断价值优于hsCRP和W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