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多发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介入与放射性粒子诊疗中心45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HCC 多发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随访观察肿瘤近期局部疗效及并发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粒子植入后的总体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共对177个肺转移瘤进行粒子植入治疗,6个月后评估近期疗效显示46.3%的肺转移瘤为CR、32.8%的肺转移瘤为PR、11.3%的肺转移瘤为SD、9.6%的肺转移瘤为PD;DCR为90.4%。中位随访期为22个月,粒子植入后1年、2年和3年的OS率分别为71.1%、45.7%和25.7%。血管侵犯(HR=3.01,95%CI:1.26~7.21,P=0.01)、肺转移瘤的数量(HR=2.69,95% CI: 1.05~6.89,P=0.04)是粒子植入治疗HCC 多发肺转移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是HCC 多发肺转移瘤患者的治疗选择,且无血管侵犯及肺转移瘤数≤3的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的生存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颈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颈部转移瘤患者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与研究组(n=10)。研究组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照组常规实施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比较两组计划粒子植入数目及实际粒子植入数目、粒子植入优良率、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9个月,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 两组间计划粒子植入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际粒子植入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实际粒子植入数目显著少于计划粒子植入数目(P<0.05);研究组粒子植入优良为9例,高于对照组的4例(P<0.05);研究组总有效为8例,高于对照组的4例,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6个月及9个月疾病复发分别为1例,2例,低于对照组的3例和5例,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颈部转移瘤,实际粒子植入数目与计划数目较接近,粒子植入优良率较高,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条支架联合靶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20例,分为单纯胆道支架组(A组,40例)、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组(B组,40例)以及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靶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组(C组,4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的变化、再梗阻间隔时间及生存时间。 结果:3组患者术后1周、4周的TBIL、DBIL和ALB均较术前明显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6个月内,3组患者的再梗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9个月,B、C组的再发梗阻率明显低于A组(25.0%、26.7% vs. 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81,P<0.05);C组术后12个月的再梗阻率低于B组(45.8% vs. 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8,P<0.05)。A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4.3±0.4)个月2=47.211,P<0.05)。 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植入联合靶向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在促进黄疸消退,延长支架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有效性研究。方法?利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A549-luc人肺腺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20 d后成瘤大小8~10 mm。2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6只,吉非替尼组6只,吉非替尼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6只。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持续测量肿瘤大小变化。利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检测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人肺腺癌A549-luc细胞在体内的生物发光活性。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行18F-FDG Micro-PET/CT检查。35 d后处死裸鼠,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4组治疗前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5周4组(对照组,125I放射性粒子组,吉非替尼组,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 509.25±709.93)、(840.45±43.35)、(1 052.96±247.42)和(317.34±52.08)mm3,联合组与另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05,P<0.05)。吉非替尼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明显低于吉非替尼组、125I放射性粒子组和对照组,且明显低于治疗前;4组治疗前肿瘤生物荧光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周4组肿瘤生物荧光光子数分别为(198 605 000.0±12 976 503.00)、(99 263 333.33±49 293 480.57)、(87 419 500.0±24 039 740.21)、(48 433 333.33±14 417 910.62)P/sec/cm2/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75,P<0.05),吉非替尼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明显低于单独125I放射性粒子组、吉非替尼组和对照组,且明显低于治疗前。4组治疗前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4组SUVmax和SUVmean值分别为0.79±0.14和0.54±0.06、0.76±0.33和0.47±0.41、0.79±0.15和0.48±0.11、0.74±0.14和0.57±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1, 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含铂全身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含铂全身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PNI最佳截点值,据此将患者分为高PNI组和低PN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期。Cox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 Meier法及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PNI的最佳临界值为38.65,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24.3%,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高PNI组(PNI>38.65)患者40例,低PNI组(PNI≤38.65)患者36例,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OS)分别为21.3个月和1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536)、年龄(P=0.745)、肿瘤位置(P=0.649)、吸烟指数(P=0.706)、病理类型(P=0.460)与OS无显著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力状况评分(P<0.01)、GTV(P=0.026)与OS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力状况评分(0分比2分,HR=0.17,95%CI:0.05~0.62,P=0.007;1分比2分,HR=0.43,95%CI:0.26~0.71,P=0.001)、GTV(HR=0.60,95%CI:0.37~0.99,P=0.047)、PNI(HR=1.78,95%CI:1.08~2.99,P=0.025)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治疗前PNI值可作为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含铂全身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8例ⅢB~Ⅳ期不可手术切除的、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分成A、B两组,A组26例,行EGFR-TKIS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B组22例单纯行EGFR-TKIS治疗,直至进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A、B两组患者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3%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治疗有效率分别76.9%和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研究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14.1和9.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0.8%和63.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9和17.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结论 EGFR-TKIS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短期疗效优于单纯EGFR-TKIS药物治疗,是现阶段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双介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67例,分为两组:A组35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组)、B组32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通过观察术后减黄效果、肿瘤大小变化、生存率及再梗阻时间,分析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5天A、B两组总胆红素均下降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月A组总胆红素水平升高,B组未发现回升;术后6个月A、B两组总体有效率(CR+PR)分别为15%(3/20),72.4%(21/29),A、B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生存率,B组为90.6%(29/32),74.3%(26/32),40%(14/32),明显高于A组的57.1%(20/35),34.3%(12/35),8.6%(3/35)(P〈0.05)。结论: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为姑息性治疗;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且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与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 11例为A组,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10例为B组.A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2~3周行TACE,以后根据复查结果按需行TACE.B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未行任何放、化疗.结果 A、B两组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总胆红素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3个月、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靶病灶进展率(PD)分别为9.1%、18.1%、36.4%和10.0%、30.0%、70.0%,A、B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胆道平均通畅时间分别为(8.68±1.06)个月和(6.15±1.12)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靶病灶进展率降低,胆道通畅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125I放射性胆道粒子支架及TACE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58例,A组(26例)行TACE结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放射治疗;B组(32例)单纯行TACE。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3%、23.0%,平均生存期15.5个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9例,总有效率(CR+PR)为46.2%(12/26)。B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9%、6.3%,平均生存期7.5个月CR2例,PR6例,CR+PR为25.0%(8/32)。A组的生存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门脉癌栓能明显提高其疗效,并具有创伤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25(CA153)和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烟台市烟台山区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57.6±7.4)岁,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58.2±8.1)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CEA、CA125、CA153和TSGF表达水平、并发症及预后。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生存率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37.0%(17/46),对照组为17.4%(8/46),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9,P=0.03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CA153和TSGF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7~13.575,均P=0.000);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2,P=0.337);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6个月,对照组为10.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6.0,P<0.01)。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够促进肺腺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直径≥10 cm的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经我院临床或病理确诊的直径≥10 cm肝癌患者54例,分为对照组28例,行TACE+RFA治疗;联合组26例,行TACE+RFA+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控制率;所有患者随访1~37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两组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差异。 结果:联合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1.5% vs. 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5,P=0.030)。联合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个月,高于对照组的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联合组较对照组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 结论:对于直径≥10 cm的巨块型肝癌,TACE、RFA和125I放射性粒子三者序贯治疗在肿瘤无进展生存期、肿瘤缓解率方面较对照组治疗具有优势,实现了化疗栓塞、消融与局部放疗协同作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给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后患者佩戴防辐射口罩对125I放射粒子辐射的防护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因腭部腺样囊性癌行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的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距离防辐射,试验组术后采用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后患者专用口罩,监测并比较距离两组对象0、20、50 cm的辐射剂量。 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植入的125I数分别为(30±3)颗和(31±2)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7,P=0.248)。试验组术后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试验组监测的辐射剂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辐射剂量的公众限值2.5 μSv/h以下。 结论:使用防辐射口罩可以有效降低和屏蔽手术后125I放射性粒子对外界的放射,使患者可以正常的与外界交流和生活,促进身体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移动125I粒子条联合经皮肝胆管内外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1年9月收治的HCCA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可移动放射性125I粒子条联合PTCD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直型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引流通畅时间、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短期生存期等。 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异常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肝功能缓解程度无明显差异(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引流通畅时间167.0 d优于对照组的152.0 d;两组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79%及61.90%,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费用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中位手术时间缩短大约20 min,中位手术费用少大约3 000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 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观察组患者粒子条更换次数共18人次,短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78.95% vs 52.38%)。 结论可移动125I放射性粒子条植入联合PTCD治疗HCCA患者总体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缩短,胆道感染发生率更低,短期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DWI)成像对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I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下肢旁腹股沟区偏背侧皮下,待瘤体长至8~10 mm进行干预,共有16只裸鼠的成瘤大小适用于实验,分为实验组8只,植入125Ⅰ粒子,和对照组8只,植入空载粒子。粒子植入前及治疗后2周和2个月时分别行MRI常规扫描及DWI成像。取瘤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肿瘤细胞坏死明显,而对照组肿瘤细胞无明显或有少许坏死。裸鼠心、肝、肺、肾及脾脏等组织无明显放射炎症表现。常规MRI成像评价125Ⅰ粒子治疗胰腺癌疗效的价值有限。DWI显示实验组内整个肿瘤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治疗前为(0.001 15±0.000 13)mm2/s,治疗后2周为(0.00I 29±0.000 038)mm2/s,治疗后2个月为(0.002 08±0.000 14)mm2/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肿瘤实质区的ADC值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高,但低于坏死区ADC值。结论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可导致肿瘤坏死.并对周围脏器是安全的。用常规MRI及DWI成像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可行。DWI对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粒子组和125Ⅰ粒子植入组,每组6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18F-FDG Micro-PET/CT检查,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瘤体标本进行胸苷激酶1(TK1)检测细胞增殖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治疗前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25Ⅰ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0.28±0.20和0.02±0.0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54±1.49和0.59±0.18)和空载粒子组(分别为3.78±1.67和0.57±0.21).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Ⅰ粒子植入组TK1阳性染色指数为37.86±1.7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4.01±1.48)和空载粒子组(62.88±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25Ⅰ粒子植入组的凋亡指数为23.78±2.5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99±1.32)和空载粒子组(8.36±1.6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TK1阳性染色指数呈正相关,而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18F-FDG Micro-PET/CT能有效监测胰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15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行门静脉125I粒子条植入术,手术操作在超声及DSA引导下进行。术后对肝功能、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癌栓的改变、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条,门静脉主干癌栓的有效率为40.00%(6/15),疾病控制率为86.67%(13/15)。术后2个月复查所有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与粒子条植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25Ⅰ粒子植入联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化疗治疗纵隔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压迫所致中心性气道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天津北辰医院肿瘤介入科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时间为2004年1月至2010年3月.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依据治疗计划,采用CT引导下单针椎形分布、处方剂量(PD) = 80 ~ 100 GY植入125Ⅰ粒子,源强0.8 mCi,术后CT扫描,并进行治疗计划系统(TPS)评估,验证治疗计划.3 d后给予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静脉化疗,对照组(38例)单纯应用NVB联合DDP静脉化疗,药物剂量与治疗组参考标准相同,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气道最狭窄处横截面积及评估呼吸困难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2个月随访,随访率100%.治疗组患者治疗前气道狭窄率为47.82% ± 17.55%,125Ⅰ粒子植入术 + 2个周期化疗后气道狭窄率为15.76% ± 4.65%,患者气道通畅,呼吸困难改善明显,术后气道横截面积改变与呼吸困难指数改善与术前存在明显差异(P <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气道狭窄率为46.24% ± 16.83%,2个周期化疗后气道狭窄率为40.15% ± 5.08%,气道横截面积改变与呼吸困难指数改善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纵隔型NSCLC压迫所致中心性气道狭窄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计算不同长度、不同距离、不同活度下125I放射性粒子链的表面径向剂量分布。 方法:将预制的单、双、三粒子链置入人体等效体膜内后进行CT扫描,将扫描图像传入治疗计划系统,制作验证计划,计算粒子链的表面径向剂量分布。 结果:125I粒子链的剂量场为圆柱形,剂量距离中心1 cm以上,剂量跌落快,径向累积剂量(dose,Gy)与放射性粒子活度(activity,mCi)和测量点距离中心的距离(distance,cm)的回归方程分别为单链:ln dose=43.3 activity-24.2 distance+48.4;双链:ln dose=95.4 activity-55.8 distance+112.0;三链ln dose=138.0 activity-79.8 distance+160.5。 结论:125I粒子链的剂量场为圆柱型,粒子链剂量主要受粒子活度和距离中心的径向距离变化影响,粒子链的长度影响微弱。本测量结果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剂量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31I辅助治疗对B-Raf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V600E突变型非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长期治疗疗效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仅行1次131I治疗且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及评估资料完整的181例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男65例,女116例,年龄(38.9±11.8)岁]资料。按其原发灶BRAFV600E基因是否突变分为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根据131I治疗剂量的不同,分为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组(1.1 GBq)和辅助治疗组(3.7~5.5 GBq)。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131I治疗后长期治疗疗效反应。结果BRAFV600E突变型患者(n=150)的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n=31;6.32(0.90,8.70)与3.92(0.40,4.40)μg/L;z=-2.413,P=0.016],但2组的其余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多灶性、被膜侵犯、N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63,z=-1.151,χ2值:0.003~1.491,均P>0.05),2组的治疗疗效反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094,P=0.778)。81例接受131I辅助治疗的患者中,突变型组(n=69)的ps-Tg水平高于野生型组[n=12;8.70(1.30,11.80)与3.40(0.30,4.50)μg/L;z=-2.194,P=0.028];但2组的治疗疗效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2,P=0.617)。BRAFV600E突变型患者中,与清甲治疗组(n=81)相比,辅助治疗组(n=69)肿瘤较大[1.52(0.95,2.00)与1.21(0.60,1.50)cm;z=-2.728,P=0.006]、N分期较晚(χ2=11.460,P=0.003)、ps-Tg水平较高[8.70(1.30,11.80)与4.34(0.50,5.30)μg/L;z=-3.314,P=0.001],但2组的治疗疗效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78,P=0.091)。结论131I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肿瘤较大、淋巴结分期较晚、ps-Tg水平较高的BRAFV600E突变型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的较长期治疗疗效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