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检测医疗器械清洗效果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2013年消毒供应中心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后的医疗器械,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进行检测,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评价器械清洗质量。结果2011-2013年共检测清洗后器械460件,404件合格,合格率为87.83%。清洗合格率: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分别为70.73%、94.07%,普通手术器械、管腔器械分别为90.71%、81.76%;不同清洗方式、不同器械类别的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1-2013年器械清洗合格率手工清洗分别为32.35%、79.63%、94.29%,机械清洗分别为79.45%、98.15%、98.08%;不同年份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ATP生物荧光法可用于评价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2.
2种不同清洗方法对复杂器械的清洗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复杂医疗器械的有效清洗方法,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选择供应室回收的中度污染器械500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齿类器械150件,管腔器械100件。观察组采用手工配合多酶超声机清洗,对照组采用流动水手工清洗,比较2组清洗后的洁净度合格率和隐血试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清洗后齿类器械和管腔类器械的洁净度合格率分别为98.67%和98.00%,隐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0.67%和1.00%;对照组清洗后齿类器械和管腔类器械的洁净度合格率分别为78.67%和70.00%,隐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8.67%和34.00%;上述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即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杂的医疗器械,采用手工与多酶超声机清洗效果理想,提高了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PDCA循环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压力容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1月河源市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所提供的实施常规管理(设置为对照组)的80包器械和2018年12月—2019年5月消毒供应中心所提供实施PDCA循环(设置为实验组)的80包器械,比较2组实施PDCA循环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压力容器中的使用效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40名,对比实施PDCA循环后其工作能力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器械清洗合格率(96.2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评分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压力容器使用中效果显著,器械清洗合格率、护理人员规范性及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分析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对提高清洗效果的作用.方法本文收集了手术室使用的持针钳、止血钳共240件,所有器械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器械120件送入供应室,并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包装以及发放等运作管理;对照组120件手术器械经手术室护理人员于术后在手术室内进行清洗、消毒、包装、之后再送入供应室灭菌.观察两组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和器械包灭菌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包装后的灭菌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能够显著提高清洗效果和灭菌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12月医院不同科室、手术室使用后回收的500件器械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器械均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清洗完成后采用直接目测、5倍放大镜检查、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的方式检验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分析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结果器械清洗后,通过直接目测、5倍放大镜检查、ATP生物荧光检测,结果均可达到清洗质量标准;直接目测、5倍放大镜检查、ATP生物荧光的检测结果显示,放置2 h时医疗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放置4、8、1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可快速、高效地完成医疗器械清洗工作,且清洗效果安全可靠,能够确保回收医疗器械的二次使用质量。  相似文献   

6.
无锡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无锡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影响因素,评价清洗效果.方法 采用蛋白质残留量检测的双缩脲反应对各级医疗机构重点科室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检测,对器械清洗过程中易造成清洗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监测清洗后的医疗器械99件,不合格48件,不合格率为48.48%;一、二、三级医院、民营医院清洗合格率分别为53.13%、40.00%、63.64%、53.33%;不同部门、不同类别、不同清洗方法 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不同,供应室清洗合格率高于临床科室,管道类器械清洗不合格率最高,清洗机加酶和手工加酶的清洗方式清洗合格率高于手工清洗.结论 无锡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较低,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下(包括二级和民营医院)医疗机构问题较严重,应注重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推行供应室集中清洗模式,加强清洗效果临测,提高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洁 《医疗装备》2023,(5):139-141
目的 探讨超声波清洗技术在硬式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武警天津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卫生队回收待清洗的400件硬式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件。两组均由同一组器械清洗人员进行清洗消毒,其中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程序进行清洗消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清洗技术,分别采用5倍放大镜法、细菌学测试法和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对两组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倍放大镜法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咬合齿、凹凸槽清洗合格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依次为99.50%、98.50%、97.50%,均高于对照组的96.00%、94.50%、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学测试法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管腔、咬合齿、凹凸槽清洗合格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依次为96.50%、98.00%、97.50%、93.50%,均高于对照组的91.00%、93.50%、93.00%、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管腔、咬合齿、凹凸槽清洗合格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依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清洗消毒环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对比2015年1月-2015年8月品管圈应用前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4月品管圈应用后为实验组,计算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的合格率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的合格率分别为94.50%、93.86%、94.93%、94.43%、95.07%、95.14%、94.43%、93.71%、94.50%,均低实验组98.21%、97.79%、99.29%、98.86%、99.14%、99.36%、98.14%、96.79%、9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齿类轴节器械、非齿类无轴节器械、组合器械等各类器械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其他类型器械外,两组各类器械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医院感染率为1.30%显著低于对照组4.10%(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环节质量控制,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合格率提高,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在手工器械清洗效果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能反映清洗合格的ATP相对吸光值.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与日测、细菌培养计数法比较,检查手工清洗后器械的清洁度,并用百分位数法计算ATP生物荧光仪的测量相对光单位(RLU)值95%正常值上限.结果 目测、细菌培养合格率均为100%,ATP生物荧光仪测量的RLU值与上述两项结果不成线性关系,RLU值95%正常值上限为64.53.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可快速评价手工清洗后器械的清洁度,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及时纠正不彻底的清洁程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内医疗器械的清洗与无菌质量控制。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门诊、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等多部门的50次常用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无菌质量控制资料。结果 A组管道类器械、精细类器械、洗涤质量总分均明显比B组低(P0.05),但两组钳类器械、器皿类器械的洗涤质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A组医院感染率和I类切口感染率4%(2/50)、2%(1/50)均明显比B组2%(1/50)、0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参与手术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和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消化内镜中心的109条消化内镜,根据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两组内镜不同部位进行采样。采用目测法结合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内镜的清洗质量,采用倾注培养法检测内镜的染菌量。比较两组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试验组共55条内镜,对照组共54条内镜。试验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94.55%,对照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内镜阀门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表面、内镜管腔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96.36%,对照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8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镜管腔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内镜表面、阀门两个部位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于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如采用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内镜,则需要严格执行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内镜诊治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清洗方法对腹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将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分为非管腔器械和管腔器械两类,分别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方法(A)、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B)、手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C)三种清洗方法进行处理,运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 A、B、C三种方法清洗腹腔镜非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8.75%、95.71%、96.0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3,P0.001);方法B和方法C清洗非管腔器械合格率高于方法A (P0.016),方法B和方法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A、B、C三种方法清洗腹腔镜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6.47%、98.75%、91.5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7,P0.001);方法B和方法C清洗管腔器械合格率高于方法A (P0.016),方法B和方法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手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清洗效果均优于传统手工清洗方法,前两种方法能有效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病房使用的个人数字助理设备(PDA)表面的洁净度状况,评价采用消毒湿巾对PDA表面进行清洁消毒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6年1—3月选择某院50个临床科室病房每日使用的83台手持PDA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病房同等使用环境下的83台PDA作为干预组(使用卡瓦布进行清洁消毒),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两组PDA表面的清洁状态。结果以ATP生物荧光检测值≤100 RLU/100 cm~2为合格,对照组ATP读数范围为189~3 379 RLU,无1例合格;干预组消毒后合格率为90.4%(75例)。在使用卡瓦布消毒湿巾对PDA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后,不同科室干预组PDA表面ATP检测值(中位数:18~28 RLU)均低于对照组(中位数:290~339 RL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病房使用的PDA微生物污染情况较为普遍,含有季铵盐的消毒湿巾可用于PDA表面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用于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效果,寻找适合此类器械的检测方法。方法 2016年1—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后的吸引类管腔器械进行抽样,使用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同一类吸引管腔器械的外表面、螺纹接口及管腔内壁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合格率。结果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清洗后吸引类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99.00%、91.00%、71.50%,三种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45,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三种方法检测管腔外表面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螺纹接口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00.00%、98.00%、9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95,P0.05);管腔内壁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9.00%、92.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34,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的外表面及螺纹接口处清洗质量可采用目测借助放大镜进行评估,管腔内壁清洗质量的检测应首选ATP生物荧光法,条件有限时可使用杰力试纸进行日常检测,辅以ATP生物荧光法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固体清洗剂和液体多酶清洗剂清洗手术器械的效果,并进行成本分析,为消毒供应中心提供新的清洗技术选择。方法将消毒供应中心4台清洗消毒机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固体清洗剂,对照组使用液体多酶清洗剂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对两组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采用目测(裸眼和10倍光源放大镜)、ATP生物荧光检测和蛋白残留检测方法进行效果评价,并对两组的清洗成本以及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肉眼裸视评价清洗效果,实验组合格率为97.70%(4 678/4 788),对照组为92.01%(5 075/5 516);10倍光源放大镜评价清洗效果,实验组合格率为94.30%(2 546/2 700),对照组为88.72%(2 453/2 765);实验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ATP荧光检测法评价清洗效果,实验组合格率为84.41%(996/1 180),对照组为86.83%(1 042/1 2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实验组蛋白残留检测阳性率为3.71%(26/700),对照组为16.31%(106/650),实验组蛋白残留检测阳性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清洗成本为对照组的2/3;实验组产生医疗废弃物(塑料薄膜)0.40 kg,对照组(空桶)为12.30 kg。结论固体清洗技术可以高效去除手术器械的蛋白污染,并降低清洗成本,减少医疗废物的产生,是值得推广的新型清洗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案。方法 新内镜中心验收中采用人工和全自动机清洗方法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终末漂洗用纯水及清洗消毒后内镜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改进。结果 纯水供给管道消毒前后内镜终末漂洗用纯水检测合格率分别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00(186,213)、1.5(0,6)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酶液浓度调整前后人工清洗消毒内镜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0.00%、91.67%。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自身消毒前后,自动清洗消毒机空载运行后水标本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97.5(8,175)、4(1.75,6.00)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管腔疑似有生物膜形成的内镜用2 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后,合格率达100%。结论 新内镜中心纯水供给管道未消毒、内镜清洗环节中酶液浓度错误、AER未进行自身消毒、内镜管腔生物膜形成是此次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改进后,问题得到解决。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积极重视新内镜中心启用前的验收工作,消除造成内镜消毒不合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机洗手术器械手工喷雾润滑的效果以及使用成本分析,以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60个器械包按种类平均分成两组,A组和B组,A号清洗机清洗A组器械,机器执行器械上油润滑程序;B号清洗机清洗B组器械,机器不执行器械上油润滑程序,护士将清洗消毒后器械直接用1∶10的润滑防锈剂溶液喷雾润滑后再进行干燥;观察两组清洗合格率、3个月累加的生锈率以及每月平均费用.结果 器械清洗合格率A组为99.37%、B组为99.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器械生锈率A组为4.79%、B组为4.4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器械润滑防锈每月的平均费用A组为(4072±83.00)元、B组为(748±68.18)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手工喷雾润滑可达到器械保养满意效果,而且能明显降低器械润滑防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清洗妇产科手术器械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清洗妇产科手术器械的效果,探寻有效的器械清洗方法。方法将某院妇产科门诊人流手术器械60套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套。A组采用多酶浸泡加手工清洗,B组采用多酶浸泡加机洗,C组采用超声联合机洗,比较3组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结果采用目测和放大镜检测,C组合格率(99.78%)显著高于A组(73.48%)和B组(7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A组与B组非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管腔类器械(均P<0.05)。采用隐血试验检测,C组合格率(99.16%)显著高于A组(75.00%)和B组(8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各组别管腔类器械与非管腔类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管腔、复杂类器械,在常规多酶浸泡的基础上,结合超声波后再机洗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器械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控制路径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达标率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接受常规管理控制的265件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接受护理质量控制路径的265件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器械清洗达标率、感染发生率及质量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实施后,观察组清洗质量、环境管理、器械拆装、包装质量、消毒灭菌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质量控制路径,能够有效提高器械清洗质量,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