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Adinbitor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Adinbitor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双苯并咪唑(Hoechst33258,Ho)染色法观察Adinbitor作用于B16黑色素瘤细胞后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晶紫染色法和聚碳酸酯膜浸润试验观察其对黑色素瘤细胞体外黏附以及迁移的影响。结果 Adinbitor可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其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ID50为2.68μmol/L。Adinbitor可明显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凋亡,并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P<0.01)。结论 Adinbitor在体外能够显著降低黑色素瘤细胞的黏附及迁移能力,有效地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同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iR-147a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人脉络膜黑色素瘤MUM-2B细胞,设置miR-NC、miR-147a mimics、inhibitor-NC、miR-147a inhibitor四组.采用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卵巢癌极易发生转移和耐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前期研究发现,同源盒基因MEOX1可能在肿瘤的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关MEOX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和功能尚罕见报道。本研究探讨MEOX1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靶向MEOX1的特异性siRNA序列、无效序列分别转染至人卵巢癌细胞OAW28中,命名为实验(siMEOX1)组和阴性对照(siNC)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Control)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siRNA对人卵巢癌细胞OAW28中MEOX1的敲降效果。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购于西安艾丽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73例卵巢癌组织中MEOX1的表达水平。结果qPCR和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siMEOX1转染后,卵巢癌OAW28细胞中MEOX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NA水平敲降效率约72%。敲降MEOX1后卵巢癌OAW28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217,P<0.001。此外迁移实验显示,siMEOX1组迁移细胞数(108.80±4.27)少于siNC组(230.20±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1.571,P<0.001。侵袭实验显示,siMEOX1组侵袭细胞数(217.80±3.49)低于siNC组(379.80±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2.267,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EOX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0.3%(44/73)。临床关联性研究发现,MEOX1阳性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转移具有关联性,χ^2=7.637,P=0.004;但与患者的年龄、TNM分期、病理分级无关联。结论MEOX1可促进人卵巢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且MEOX1高表达与卵巢癌患者转移具有关联性,可能成为抑制卵巢癌转移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干扰素-γ(IFN-γ)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黑色素瘤细胞,待细胞长到80% 融合度时,加入TGF-β(浓度为5ng/mL)和IFN-γ(浓度为10ng/mL)因子,将黑色素瘤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组、IFN-γ组和TGF-β+IFN-γ组,然后各组分别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 )增殖测定法观察黑色素瘤细胞培养后8h、16h、24h、32h、40h 和48h 时间点的增殖情况,于540nm吸光度下比色读取吸光度(A540)来表示细胞的增殖变化。采用200 μ L 吸头对各组细胞的表面进行划痕处理,随后于12h 观察划痕之间距离(即代表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的变化。采用测Transwell 系统孔外膜上细胞的595nm吸光度(A595)来表示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明胶酶谱法观察各组肿瘤细胞的MMP-2、MMP-9 活性水平,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聚丙烯酰胺凝胶中MMP-2、MMP-9 的条带灰度(代表MMPs的活性水平)。 结果:TGF-β 可以增强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IFN-γ 则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二者同时处理则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作用微弱或消失(P>0.05)。 结论:体外实验中,TGF-β 可以干扰IFN-γ 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可为炎症和肿瘤的相互关系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且极易转移的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很差。一般术后5年存活率为20~30%,放疗基本无效,药物疗效亦不明显。联合化疗的效果也不优于单用氨烯咪胺、亚硝基脲或顺铂,且毒性增加。药物治疗的有效病例缓解期和存活期分别为2月和4~6月。迄今新老化疗药物都难以改变本病的临床过程。自本世纪80年代初,很多学者试用干扰素治疗本病,初步认为有较好的抗瘤性,且获得一定临床效果。一、临床效果经数年Ⅰ、Ⅱ期临床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EIG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CerEpic、宫颈癌细胞Hela和C33A中lncRNA HEIG的表达;敲低Hela细胞中HEIG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检测Hela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KT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lncRNA HEIG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敲低HEIG可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Hela的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抑制AKT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lncRNA HEIG有可能作用于AKT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6例恶性黑色素瘤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并分析ER与性别、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36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ER的阳性率为58.3%(21/36),ER表达率与性别无关(P〉0.05),ER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阴性组22个月,两组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率约58.3%。ER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ER阴性患者,ER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提示恶性黑色素瘤有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dinbitor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B16黑色素瘤细胞,经不同浓度的Adinbitor处理后,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其对基膜黏附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模型观察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Adinbitor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与基膜的黏附、抑制其迁移和侵袭(P〈0.01),随Adinbitor浓度的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结论Adinbitor具有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恶性程度极高的皮肤恶性肿瘤,其多数发生淋巴结或血液远处转移,转移性恶性黑色素患者5年生存率仅5%~10%,转移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存活率低的重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不具备蛋白质编码功能且长度普遍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lncRNA差异性表达可能通过调节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素、改变细胞外基质(ECM)性能等环节促进或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本文综述了lncRNA在恶性黑色素瘤侵袭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寻找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五种中药单体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体外增殖的影响和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方法:将具有美白功效的五种中药单体(熊果苷、丹参素、芦荟大黄素、姜黄素和丹参酮ⅡA)分别与A375细胞作用。MTT比色法观察这五种中药单体对A375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多巴速率氧化法研究这些中药单体对A375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结果:五种中药单体对A375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熊果苷、丹参素、芦荟大黄素、姜黄素均可抑制A375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且作用48 h后,高浓度的熊果苷和丹参素仍可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P<0.05),而芦荟大黄素及姜黄素虽对酪氨酸酶活性仍有抑制作用,但无统计学差异。丹参酮ⅡA在不同浓度下均未检测到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论:五种中药单体对A375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一定浓度的熊果苷和丹参素对A375细胞增殖抑制的同时亦可显著抑制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而芦荟大黄素、姜黄素、丹参酮ⅡA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均未见明显抑制作用。我们推测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具有美白功效的中药单体熊果苷和丹参素抑制A375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之一,而芦荟大黄素、姜黄素及丹参酮ⅡA可能是通过其他机制来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微小RNA-27a( miR-27a)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黑色素瘤WM239细胞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iR-27a模拟物、抑制物及其阴性对照转染WM239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应的微小RNA,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细胞转染效率为80%~90%。转染miR-27a模拟物后,细胞内miR-27a表达量明显上升(2-△△CT值为26.98±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23.67,P=0.00);转染miR-27a抑制物后,细胞中miR-27a的表达量下降(2-△△CT值为0.9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4,P=0.06)。转染miR-27a模拟物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2 h吸光度(0.45±0.02)∶(0.72±0.01),F=129.56,P﹤0.05]。miR-27a模拟物组G0-G1期的细胞比例升高[(74.83±1.46)∶(63.73±1.25),F=30.33,P﹤0.05],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21.33±1.75)∶(27.50±1.25),F=14.98,P﹤0.05;(3.90±1.31)∶(8.80±2.10),F=3.66,P﹤0.05];模拟物组细胞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29.67±0.91)%∶(1.44±0.85)%, F=530.90,P﹤0.01];而抑制物组对细胞周期和凋亡无明显作用。结论 miR-27a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具有抑瘤作用,这与其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及31例卵巢癌组织中DNMT1的表达水平;利用DNMT1的过表达质粒及DNMT1 siRNA瞬时转染SKOV3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DNMT1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DNMT1对卵巢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31例卵巢癌组织中DNMT1阳性率(83.9%,26/31)显著高于15例正常卵巢组织(20.0%,3/15)。临床分期Ⅲ-Ⅳ期、病理分级G3、远处转移者DNMT1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过表达DNMT1后,SKOV3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均增强;敲低DNMT1后,SKOV3细胞生长及迁移能力受抑。结论:DNMTl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其具有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远处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冷冻免疫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张召力  李淑香 《癌症进展》2021,19(12):1211-1213,1253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对黑色素瘤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当细胞融合度≥80%时,孵育光敏剂,给予1 mmol/L 5-氨基酮戊酸,2 h后给予635 nm红光照射治疗,能量分别为0 J(A组)、2.4 J(B组)、4.8 J(C组),以未进行红光照射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发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讨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报道 2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并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研究 ,结合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中老年 ,临床症状多为进行性吞咽困难 ,肿瘤多位于食管中下段 ,大体形态多呈息肉状 ,Fontana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显示出嗜银性黑色素颗粒 ;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S 10 0和HMB45均为阳性。结论 食管中下段息肉样肿物在中老年患者应想到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最后确诊特别是无色素性恶黑需要靠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或电镜的支持。该肿瘤的组织发生可能来自食管粘膜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19.
根据随访资料对我院 1988年 10月~ 1994年 5月收治 5 6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对免疫功能、预后等结果进行了总结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病例均经病理诊断。男 32例 ,女 2 4例。年龄 2 0~ 80岁。以 30~ 6 0岁多发 ,占 71.4% (40 /5 6 )。肿瘤原发于上肢 6例 ,下肢 2 8例 ,直肠 2例 ,阴道 3例 ,阴茎 2例 ,女性外阴 4例 ,背部 5例 ,头颈部 4例 ,眼内眦部 2例。就诊时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15例 ,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6例 ,腋窝淋巴结转移 2例 ,颈部淋巴结转移 3例 ,肝转移 2例 ,肺转移 2例 ,肾转移 1例 ,骨转移 1例 ,脑转移 1…  相似文献   

20.
CK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CK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对18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CK、Vimentin、S-100、HMB45的检测。结果 在18例恶黑中CK的阳性表达率为67%(12/18);其中原发性恶黑16例,CK和Vimentin的表达率分别为63%(10/16)、100%(16/16);CPK与S-100,CK与HMB45两项均呈阳性表达者各占50%(8/16),以上四项抗体均为阳性的表达率为44%(7/16);两例转移性恶黑四项抗体均为阳性表达,占100%(2/2)。结论 CK在原发性和转移性恶黑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