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提出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的概念,进一步研究本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对比544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组)或非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单侧开颅或双侧开颅治疗后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机制和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组中CT示38例发生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其中行单侧大骨瓣减压14例,双侧大骨瓣减压24例;对照组中CT示8例发生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其中行单侧弃骨瓣减压手术2例,双侧弃骨瓣减压手术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58,P=0.002),但两组中单侧开颅或双侧开颅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053,P=0.818).结论 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属于硬膜下积液的一种类型,与大骨瓣开颅术后脑组织移位有着重要的关系,是大骨瓣开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利用影像学手段能方便的对其作出诊断,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尽量减少骨窗的大小和术后脑组织移位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术后复发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最早由Mayo于1894年报告,多在伤后数小时至1周发生,1个月达最大量。早期一般观察治疗,若积液增多且引起颅高压症状,则采取手术治疗。现就我院3例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8例TSE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复发36例,发生率为26.09%;复发时间为18~92 d,平均(36.2±10.6)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进展型硬膜下积液以及使用脱水剂是TSE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SE术后复发率较高,以老年,进展型硬膜下积液,使用脱水剂的患者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45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行保守治疗13例,经皮穿刺19例,钻孔引流8例,去骨瓣开颅手术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结果硬膜下积液消失27例,好转18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除部分轻症患者可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外,对于大多数患者均需进行外科处理,其中以同侧经皮穿刺,对侧钻孔引流治疗效果较佳,且操作简便,效果可靠;而对于症状持续加重,复查CT积液增多的,可考虑再次行去骨瓣开颅硬膜下积液清除术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5.
1999年1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17例,其中发生大脑镰旁硬膜下积液并接受治疗者21例.占总手术例数的5.0%.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10~2010-10外伤性硬膜下积液68例临床资料,35例行手术治疗,33例保守治疗。结果随访3~6个月,保守治疗33例,治愈率93.9%(31/33),2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治疗35例,20例治愈,15例复发,再行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5例治愈,10例复发,2例行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术,1例治愈,1例堵管,堵管者与另8例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后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无手术指征者,保守治疗,效果满意,但需定期随诊;有手术指征且年龄大伴脑萎缩者,单纯钻孔引流术复发率较高,建议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结果本组6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有12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占18.4%。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无并发症。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常发生在保守治疗的轻微颅脑损伤并硬膜下积液病例中,经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颅咽管瘤开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开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索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78例颅咽管瘤患者开颅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并对硬膜下积液可能的发生原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颅咽管瘤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有关;43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36例保守治疗积液吸收,7例因积液进行性发展予以手术治疗后吸收.结论 硬膜下积液是颅咽管瘤开颅术后常见并发症,倾向发生于儿童、≥4 cm和釉质细胞型肿瘤的病例中.大多数通过内科治疗能够吸收,少数进行性发展的病例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和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随CT普及其发现越来越多,但老年人TSE进展为CSDH的病例报道较少。我科曾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67岁。因头晕伴四肢乏力1月余于1992年9月13日行颅脑CT发现右额颞顶硬膜下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6例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随访,回顾分析年龄、硬膜下积液厚度、积液部位、治疗方法等因素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影响。结果在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组与未形成血肿组对比中,硬膜下积液厚度、积液部位及积液治疗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下积液具有向慢性硬膜下血肿演变的趋势,常见于硬膜下积液较厚、额颞部积液、经保守治疗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引起硬膜下积液的产生机制和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分析河北燕达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5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本组患者中,减压同侧硬膜下积液6例,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4例,双侧硬膜下积液3例,合并纵裂镰旁积液2例,对各种硬膜下积液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13例患者硬膜下积液消失,其中4例治愈出院,9例好转出院;1例患者硬膜下积液明显减少,好转出院,仍需长期观察;1例患者于外院行积液腔腹腔分流,硬膜下积液无明显减少,出现颅内感染,最终放弃治疗。 结论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易导致的硬膜下积液,应结合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或联合应用来处理,才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大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措施。 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TBI后行大骨瓣减压术的196例幸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5~15 d内的头颅CT或MRI影像资料分为2组:有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为A组(n=81),无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为B组(n=115)。2组病例复查出现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者给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VPS)。 结果随访6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I,A组81例患者中57例出现脑积水,发生率70.0%,B组115例患者中仅10例出现脑积水,发生率8.7%。2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5,P<0.05)。A组患者给予5~10 d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术后未出现脑积水症状的患者24例,有效率42.1%;B组6个月内随访并发脑积水者10例,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4~7 d,拔出引流术管后脑积水复发10例。2组经治疗后共67例脑积水患者行VPS,脑积水影像学表现及患者临床症状(GCS评分增高)改善者62例,有效率92.5%。 结论TBI后行大骨瓣减压术出现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是脑积水发生的因素之一。一旦出现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则应对患者追踪头颅CT随访,给予积极对症治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治疗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效果及机制。 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因颅脑损伤术后行去骨瓣减压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20例,给予皮下或颅骨钻孔引流、局部加压、腰大池引流及大脑外侧裂池开放等方法后效果不明显,4~6周后行颅骨修补后观察硬膜下积液变化。 结果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伤口感染,经过积极换药抗生素治疗后甚至痊愈;5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硬膜下积液减少不明显,术后3、6个月后随访发现积液逐渐减少消失;其余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恢复,随访硬膜下积液未再复发。 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能有效治疗顽固性性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时程持续引流(LCD)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同侧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DC后发生手术侧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14例sTBI患者[占同期收治的sTBI患者的19.7%(14/71)]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治疗(TT组),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例患者行LCD治疗(LCD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指标,所有患者术后均予临床和影像学随访1年。结果14例sTBI患者发生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时间为DC治疗后(15.6±7.1)d。LCD组和TT组患者硬膜下积液的消退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DC治疗后21.0 d(6.0d)和69.0 d(65.3 d),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4例患者的硬膜下积液经治疗消退后均无复发,且无颅内感染发生。9例患者出现脑积水,其中LCD组4例、TT组5例3例患者存在切口愈合不良,其中LCD组1例TT组2例。结论对于DC术后发生同侧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sTBI患者,LCD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尽早消除硬膜下积液,减少硬膜下积液引起的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加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消退型及稳定型可保守治疗,单纯钻孔引流15例,2例复发.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单纯钻孔引流术,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待脑水肿高峰期渡过后给予弹力帽外固定包扎、Omaya囊置入穿刺抽吸、塑形钛网修补、高压氧治疗。观察硬膜下积液量、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情况。 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6例为双侧额颞顶硬膜下积液,2例为大脑镰旁纵裂池内积液,12例为同侧额颞顶硬膜下积液,其中2例为同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放置Omaya囊抽吸;20例患者均给予弹力帽外固定包扎,后期均予以塑形钛网修补及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30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头颅CT未见硬膜下积液复发。 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通过应用弹力帽外固定包扎、抽吸、早期颅骨修补、高压氧手段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有钻孔引流、包膜切除,积液腔腹腔分流术、颞肌贴附等,我科自2004年至2007年行侧裂开放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潜在难治性硬膜下腔积液显微外科一次性微创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9例有影像学占位效应的硬膜下腔积液且合并脑萎缩患者,采用一次性经颅锁孔显微硬膜下腔—侧裂池沟通术。结果术后硬膜下积液完全消失和大部消失8例,部分消失1例。相关的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采用一次性经颅锁孔显微硬膜下腔—侧裂池沟通术治疗难治性硬膜下腔积液,可达到根本的病因治疗、有效的积液吸收和满意的组织复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骨窗加压包扎预防和治疗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9月至2015年4月55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病例随机分为骨窗加压包扎组(n=26)和常规组(n=29),两组术后均行常规治疗,加压包扎组自术后行绑带骨窗加压包扎1个月,两组定期复查头颅CT,对出现硬膜下积液者及时骨窗加压包扎,对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时间和术后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硬膜下积液患者行骨窗包扎干预的疗效。 结果骨窗加压包扎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7.7%(2/26)明显低于常规组27.6%(8/29),出现硬膜下积液时间为术后评均(38.5±3.7)d明显长于常规组(13±2.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窗加压包扎组GOS评分>3分例数18例(69.2%),常规组为21例(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硬膜下积液病例,发现积液后行骨窗加压包扎干预平均23.9d后积液均吸收,无需手术病例。 结论骨窗加压包扎可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对术后硬膜积液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