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胶囊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采用开放式截骨骨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3组,对照组(CK组)每日灌服蒸馏水,观察组(SIL组)给予水飞蓟素100 mg·kg-1·d-1灌胃,阳性对照组(JTG组)给予金天格0.48 g·kg-1·d-1灌胃,在术后2,4,6周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行血清生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行离体胫骨骨矿物质密度(BMD)测定。组织行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的病理变化,同时拍X线行影像学评估。结果:(1)血清ALP水平:在术后2周,表现出JTG组高于SIL组,并高于CK组(JTG vs. SIL,P<0.05;SIL vs. CK,P<0.05;JTG vs. CK,P<0.01)。但在第4、第6周,3组ALP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BMD值在3个时段均显示JTG组高于CK组(P<0.05),SIL组高于CK组(P<0.05),但JTG组与SIL组无统计学差异。(3)影像学评分:术后2周和4周,JTG组、SIL组高于CK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而术后6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4)HE染色:在第2,4周,骨折愈合评分JTG组高于SIL组,并高于CK组(JTG vs. SIL,P<0.05;SIL vs. CK,P<0.05;JTG vs. CK,P<0.01),而术后6周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IL组早期即出现肉芽组织纤维化过程,并在相同的时间点其软骨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结论:水飞蓟素在早期具有明显的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药房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处方的用药合理性,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药师对他汀类药物处方的审核干预,促进他汀类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调取某大型三甲医院门诊药房2016年1-6月与2017年1-6月中关于他汀类药物的电子处方,比较加强药师对他汀类药物审核干预前后,对他汀类药物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实施提升药师对他汀类药物的审核干预综合技能的措施后,他汀类药物处方占抽查处方比例(%):处方的不合理率(2.57±0.11 vs. 1.47±0.25)、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0.68±0.16 vs. 0.62±0.08)、重复用药(0.33±0.05 vs. 0.06±0.02,P<0.01)、用法用量不适宜(0.73±0.21 vs. 0.43±0.16)及联合用药不适宜(0.94±0.09 vs. 0.37±0.12,P<0.05)等情况均较提升整改前均有所减少;他汀类药物不合理类型占他汀类药物总不合理处方比例(%):重复用药(12.65±1.84 vs. 4.16±1.95,P<0.05)及联合用药不适宜(36.75±4.01 vs. 24.79±7.06,P<0.05)等情况均较提升整改前均有所减少,而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26.67±6.61 vs. 42.38±3.61)、用法用量不适宜(23.95±4.86 vs. 28.66±7.80)的占不合理处方类型的总数略有上升,提示仍需实施持续性整改。结论:通过实施提升药师对他汀类药物的处方审核干预综合技能的措施,对他汀类药物的潜在不合理用药风险有降低趋势,为临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地佐辛静脉或硬膜外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ed analgesia,PCA)在妇科手术应用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妇科开腹手术患者60例。在手术结束后接电子镇痛泵与患者的静脉输液管或硬膜外管,I(Patient Contro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泵内药物配方为地佐辛0.8 mg·kg-1,用生理盐水配至100 mL;E(Patient Contro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泵内药物为地佐辛0.4 mg·kg-1+罗哌卡因20 mg,用生理盐水配至100 mL;2组背景输注为2 mL·h-1,单次按压注射量(bolus dose)为0.5 mL,锁定15 min。观察并记录患者2,4,8,12,24 h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采用VAS标准: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痛),按压次数,总药量,满意度评分:0-10分。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结果:术后2 h VAS(3.14±2.36 vs 1.84±2.01,P<0.05)、总按压次数(11.48±23.69 vs 2.87±9.55,P<0.05)和恶心呕吐发生率(33%vs 13%,P<0.05),PCIA组均高于PCEA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地佐辛和硬膜外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皆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患者术后自控镇痛,均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但PCEA组在镇痛效果更佳,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构建头孢曲松钠结石大鼠模型,探讨TRPV5(辣椒素受体-5)在结石模型组大鼠肾脏中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量与头孢曲松钠应用时间的关系,为研究头孢曲松钠相关肾结石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120 mg·kg-1·d-1纯化水灌胃4周,B组、C组分别以120 mg·kg-1·d-1头孢曲松钠灌胃2周和4周;试剂盒检测各组血、尿生化指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结石结晶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定性、定量大鼠肾组织TRPV5的表达。结果:3组血钙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血肌酐明显升高[(96.29±21.81)μmol·L-1 vs(34.72±10.49)μmol·L-1、(59.98±20.45)μmol·L-1,P<0.05],C组尿钙浓度相比较A组明显升高[(0.72±0.25)mmol·L-1 vs(0.46±0.23)mmol·L-1,P<0.01],C组与A组、B组比较尿肌酐降低[(2 488.28±435.75)μmol·L-1 vs(3 463.57±221.76)μmol·L-1、(2 971.37±319.27)μmol·L-1,P<0.01]。光镜下C组可见有大量结石结晶形成。TRPV5在3组血液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中TRPV5在肾脏中表达明显低于A组、B组[(217.79±48.31)ng·L-1 vs(395.66±74.69)ng·L-1、(343.08±74.08)ng·L-1,P<0.01]。结论:TRPV5在头孢曲松钠干预4周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降低,表达量且与头孢曲松钠干预时间呈负相关,可能由于头孢曲松钠抑制了钙离子通道蛋白TRPV5在肾脏的表达,增加肾小管尿钙排泄从而参与了头孢曲松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草酸艾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草酸艾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行草酸艾西酞普兰联合rTMS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抑郁缓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HAMD评分、BI评分、不同时间段的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缓解总有效率7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χ2=3.945,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7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χ2=5.19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14.85±1.9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8.27±2.57)分],BI评分[(86.22±6.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37±7.2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NIHSS评分[(11.38±3.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4±3.31)分],治疗后28 d观察组NIHSS评分[(5.29±2.5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06±3.25)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草酸艾西酞普兰联合r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0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替加环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估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对比2组疗效、细菌清除率及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的APACHE Ⅱ评分、CPI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APACHE Ⅱ评分、CP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vs. 37.14%),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细菌清除率达到65.71%,明显高于对照组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PCT、CRP、WBC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能显著提高细菌清除率,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肥胖患者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肥胖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各30例。记录2组术中生命体征、Ramsay 镇静评分、芬太尼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D组血压低于M组,心率慢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芬太尼总用量少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Ramsay 镇静评分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 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肥胖患者具有血流动力学较平稳,镇痛、镇静效果确切,芬太尼总用量减少,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DPP-4抑制剂(DPP-4 inhibitor)常规治疗是否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CD26、脂多糖/Toll样受体-4(Lipopolysaccharide/toll like receptor-4,LPS/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T淋巴细胞CD26与血LPS/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之间是否存在可能的相关性。方法: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从武汉市第一医院门诊收集受试者。选择目前使用二甲双胍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 < HbA1c < 10%)130名,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二甲双胍片0.5 g tid+磷酸西格列汀片100 mg qd);另一组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片0.5 g tid+格列齐特缓释片30 mg qd)。用药3个月,检测用药前后2组患者一般生化水平、血糖、血脂、T淋巴细胞CD26、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TLR-4阳性百分比、LPS的水平。结果:用药后两组T细胞表面CD26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2.26±12.3)vs(22.74±18.9),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T淋巴细胞TLR-4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17.34±10.9)vs(23.42±17.9),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单核细胞TLR-4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8.67±10.6)vs(23.72±19.3),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T细胞CD26与单核细胞TLR-4正相关,r=0.869(P<0.01);T细胞CD26与LPS正相关,r=0.698(P<0.01);单核细胞TLR-4与LPS正相关,r=0.816(P<0.01)。结论:DPP-4抑制剂抑制T细胞CD26、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LPS、单核细胞TLR-4与T细胞CD26的表达正相关,提示常规治疗剂量的DPP-4抑制剂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79例,氯吡格雷组75例,比较分析2组治疗1,6,12个月时全因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等指标。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2组患者治疗5 d时血小板抑制率和抵抗率。结果:替格瑞洛组1,6,12个月时全因病死率、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但症状轻微,无需特殊治疗;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时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69.22±12.34)% vs (46.87±22.1)%(P<0.05),血小板抵抗率低于氯吡格雷组(2.53% vs 22.67%)(P<0.05)。结论:在行PCI治疗的STEMI合并DM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可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杨伟  腾林  喻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2):2007-2011
目的:本研究选择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与单一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评估联合用药对血脂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性的方法,将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组。阿托伐他汀组以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胆固醇浓度(LDL-C)<70 mg·dL-1为治疗目标。用药9个月后,采用血管内超声定量冠状动脉内斑块,检测血液中相关参数。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用药组与单独阿托伐他汀用药组相比,前者LDL-C明显降低[(60.5±19.8)mg·dL-1 vs.(79.8±17.9)mg·dL-1,P<0.01)]。与单一用药相对比,双联降血脂药物对斑块体积变化具有显著的优越性(-1.3±0.09 vs.-0.3±0.05,P<0.01)。血液中LDL-C浓度的降低幅度和斑块的消退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0.20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与阿托伐他汀用药相比,双联降脂药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LDL-C浓度,同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左西孟旦对右心室(RV)肥厚和衰竭者右心功能,心肌耗氧量,心肌能量代谢(MEE)和心肌代谢的影响。方法:右心室衰竭(right ventricular heart-failure,RVF)大鼠肥大和衰竭是由肺部躯干条带诱导的。将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安慰剂组(n=16)或左西孟旦组(3 mg·kg-1·d-1)(n=13)进行7周干预。通过超声心动图,11C-乙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18F-FDG PET和有创压力测量来评估RV MEE和RV代谢。结果:左西孟旦在不影响RV心肌耗氧量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右室外径[(0.62±0.06) vs.(0.30±0.03) mm,P<0.001],可改善RV MEE[(26±3)% vs. (14±1)%,P<0.01]。RV MEE的改善与RV心肌葡萄糖摄取的变化无关[(1.3±0.1) vs. (1.0±0.1) μmol·g-1·min-1,P=0.44]。在大鼠的肥大和衰竭RV中,左西孟旦改善RV功能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MEE。结论:左西孟旦对右心衰竭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可扩展左西孟旦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重度肾脏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4例2型糖尿病(HbA1c 7.0%~10.0%)合并严重肾脏损伤(eGFR < 30 mL·min-1·1.73 m-2)患者,在原有降糖药物基础上,按1:1比例随机分为利格列汀组(5 mg每日一次口服)(n=41)和安慰剂组(n=43)。主要有效终点是12周后HbA1c自基线的变化。结果:12周后,利格列汀组HbA1c下降0.71%,而安慰剂组下降0.12%(P < 0.000 1)。利格列汀组与安慰剂相比,1,5脱水葡萄糖醇明显升高(36.4±12.3)ng·mL-1 vs.(10.4±5.2)ng·mL-1,P<0.05)。两组总的不良反应类似(35% vs. 32.5%),严重低血糖反应率都较低(每组2例)。利格列汀和安慰剂对肾功能影响较小(eGFR下降,0.8 mL·min-1·1.73 m-2 vs.2 mL·min-1·1.73 m-2),没有药物相关的肾衰竭发生。结论: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严重肾脏损伤患者,有效地降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发生少,且没有影响肾功能、引起药物相关的肾衰,是可以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重度肾脏损伤患者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种不同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对汉族人群华法林每日维持剂量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86例行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检测,华法林抗凝治疗且INR达标患者,收集患者平均每日华法林维持剂量、人口学信息及临床情况等;通过比较患者的实际剂量与预测剂量的差异,评价Gage模型、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协会(IWPC)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指南)等推荐的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Gage模型的预测剂量稍小于患者实际剂量,但没有统计学差异[(3.81±0.95)mg vs.(4.19±1.19) mg,P=0.199],预测准确率61.6%,而IWPC、指南模型的平均预测剂量均低于患者实际剂量[(3.48±0.85)mg,P=0.025和(3.38±0.66)mg,P=0.007)];预测准确率分别为48.8%和41.8%。结论:GAGE模型更适合威海地区汉族人群,但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苯美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上给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雾化吸入治疗,每喷2次,bid,共12d;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mg·d-1,qd,共12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次口服乌苯美司,10mg,tid。共12d。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功能(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肺功能指标[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FVC)],随访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4+T细胞、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FEV1%、FEV1/FVC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8.81±1.64)d短于对照组(11.94±1.87)d,随访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分别为(0.75±0.31)次、(0.34±0.28)次少于对照组的(1.08±0.41)次、(0.71±0.33)次,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乌苯美司可调节AECOPD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IL-8、TNF-α水平,减轻炎症程度,缩短病程,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用药反应。  相似文献   

15.
邢春华  蔡育兵  丁菲  徐信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3):1271-1274,1287
目的:评价富马酸卢帕他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阳性对照的试验方法,观察组采用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两组用药方案均为每日晚服用一次,每次10 mg,连续用药28 d。疗程结束时以临床症状总积分下降值、临床疗效评估其有效性;以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共有144例患者纳入全分析集(FAS):观察组(n=72)及对照组(n=72),两组病人用药前与用药后4周临床症状总积分下降值分别为(7.60±3.56)、(7.65±3.42)分,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 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7 5);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0.56%,83.33%(P=0.656 6)。两组病人用药后4周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值的非劣效性检验,观察组非劣于对照组。两组间发生一般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16.67%和6.94%、13.89%,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70 5、0.275 0)。结论:富马酸卢帕他定片能够安全、有效控制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