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头孢呋辛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2009~2010年收集的107份头孢呋辛ADR报告,参考药品说明书等对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7例ADR/ADE报告中,给药方法不合理102例(95.33%),超药品说明书中推荐剂量用药28例(26.17%),无指证用药11例(10.28%)。结论:头孢呋辛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合理使用头孢呋辛,减少或避免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旋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40例和头孢呋辛对照组40例。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患者给予左旋氧氟沙星500mg静脉滴注,1次/d;头孢呋辛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300mg静脉滴注,2次/d,10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左氧氟沙星治疗组与头孢呋辛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与8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与7.5%,停用药物后无严重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患者有6例需要更换抗菌药物;头孢呋辛对照组患者有8例需要更换抗菌药物。两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使用左旋氧氟沙星或头孢呋辛治疗均可得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注射用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临床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围手术期合理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电子文献数据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品不良事件自发呈报系统(FAERS)、世界卫生组织(WHO) 全球个例安全报告数据库(VigiBase)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安全信息中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的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综合权重,评价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的用药安全性。结果:在文献报道病例中,头孢唑林ADE 报告例次大于头孢呋辛;在FAERS 及VigiBase 数据库中,头孢呋辛ADE 发生例次明显高于头孢唑林;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专家评分,计算综合权重,头孢唑林(0. 625 7)优于头孢呋辛(0. 374 3)。结论:头孢唑林比头孢呋辛安全性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国自行研发的一类新药“头孢硫脒”自1978年首次文献报道到2022年5月,近44年的期刊文献计量 分析,探讨学界对“头孢硫脒”在研发和临床使用等阶段的科研关注。方法 以中国知网总库(CNKI)为检索数据来源,通过 CNKI计量分析系统、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发文时间分布,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及时间线路径等层次进 行分析,挖掘“头孢硫脒”的研究热点、知识基础及发展关键路径。结果 共纳入文献280篇,核心作者有19位;关键词共现 分析得到高频词8个;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发表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到15个类别;关键词路径分析头孢硫脒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阶 段,第一阶段是头孢硫脒的研发阶段,研究热点是“合成”“药理”“临床研究”;第二阶段是头孢硫脒临床使用阶段,研究 热点是药品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和“稳定性”。结论 作者、研究机构的合作比较分散,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药物合 成、质量稳定性、临床疗效展开,对头孢硫脒的研究趋势是质量控制、稳定性、耐药性及临床疗效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cefuroxime)、头孢呋辛酯(cefuroximeaxetil)序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抗菌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3±s8a(26~76a),痰细菌培养阳性细菌32株。用头孢呋辛2.25g/d,分2~3次静脉滴注,5~7d后改口服头孢呋辛酯250mg,po,bid,5~7d。结果:痊愈25例(62%),显效13例,总有效率达95%,细菌清除率94%(30/32株),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继以头孢呋辛酯口服的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良好,使用安全,可降低病人费用。  相似文献   

6.
头孢呋辛不良反应5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景芬 《医药导报》2009,28(8):1094-1096
目的 了解头孢呋辛所致不良反应(ADR),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检索1994~2007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头孢呋辛钠与头孢呋辛酯所致ADR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道59例,头孢呋辛所致ADR在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多在用药开始后30 min内发生;头孢呋辛ADR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66.10%),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其次为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反应。结论 临床应重视头孢呋辛的ADR,加强用药观察与监测,积极预防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两例头孢呋辛钠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头孢呋辛钠为半合成的第2代头孢类抗生素,兼具抗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相当稳定。使用头孢吠辛钠偶有发生不适反应,但症状均轻微且短暂。头孢呋辛钠的药品说明书载明的不良反应有皮疹及ALT、假膜性结肠炎、短暂性血红蛋白浓度降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研究头孢呋辛酯粉末综合性质表征在批量变更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FT4多功能粉末流动性测试仪测试头孢呋辛酯批量变更前粉末的稳定性和变化流动速率、压缩率、剪切性质、充气性、透气性,制定相应的粉末指标,批量变更后测定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结果:变更批量后3批产品的粉体学指标值均介于最佳范围内。结论:头孢呋辛酯生产工艺未变而批量变更对头孢呋辛酯片生产工艺的顺利进行不产生影响,为制剂生产厂家提供一种新的快速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60例,82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呋辛注射液联合治疗(治疗组),与单用头孢呋辛注射液的78例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缩短疗程,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头孢呋辛或头孢呋辛脂序贯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治疗成本分析。方法:选择静脉头孢呋辛治疗有效的9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治疗组病情稳定后转为头孢呋辛脂口服治疗;对照组继续静滴头孢呋辛,两组均用药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并进行治疗成本分析。结果: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1.6%、83.6%,有效率分别为93.9%、95.9%,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序贯治疗组抗生素费用及医疗总费用治疗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头孢呋辛序贯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不但安全、有效,而且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挖掘真实世界中与普瑞巴林关联的药物不良事件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普瑞巴林2015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的数据,运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得到药物不良事件信号288个,其中发生频次排在前5位的药物不良事件是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精神疾病类,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各种肌肉骨骼,以及结缔组织疾病;挖掘到9个未收录于说明书中的新发现可疑不良反应,尿尿素增高、颏麻木综合征、幻肢综合征、身高降低等。结论 普瑞巴林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应与说明书保持一致性,对于临床上部分新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在用药时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加氯吡格雷剂量的双联抗血小板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中重度脑动脉狭窄CYP2C19中间代谢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中重度脑动脉狭窄且为CYP2C19中间代谢型的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常规氯吡格雷剂量的双抗治疗90 d,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增加氯吡格雷剂量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90 d,两组其他治疗方案相同,所有患者出院后追踪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卒中复发率、出血事件发生率、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随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卒中复发率分别为0.00%、4.08%及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4%、18.37%及22.4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20%、14.29%及20.41,与对照组的8.16%、16.33%及18.37%相比无明显区别,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2组ADL及NIHSS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重度脑动脉狭窄且CYP2C19中间代谢型脑梗死患者采用增加氯吡格雷剂量的双联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能患者降低卒中复发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同时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中丙戊酸致各系统不良反应(ADR)的信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AERS数据库中2017年第1季度-2017年第4季度收集的报告进行提取分析,挖掘丙戊酸致血液、代谢、消化、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相关信号,并使用SPSS20.0分析年龄、性别、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对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纳入以丙戊酸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110份,其中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报告数和信号数均为最多。统计学分析显示血液系统ADR相对于其他系统ADR,在年龄(P=0.002)、性别(P=0.003)中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在用药剂量(P=0.778)、联合用药(P=0.847)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特别是女性患者对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较敏感。结论:通过对丙戊酸安全信号和影响因素的检测和分析发现,应重视年龄和性别对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并有必要进行进一步信号评价和验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鄢荣  黄琳  游蓝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5):1573-1577
目的:利用真实世界数据评价地舒单抗的安全性,为其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地舒单抗2015年至2020年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得到不良反应信号158个,其中107个未在说明书中收录。不良反应发生频次较高的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疾病、全身整体疾病、胃肠疾病和代谢及营养疾病方面;不良反应信号较强的主要集中在肿瘤、肌肉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方面;同时发现了一些未收录于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如口腔良性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碱性磷酸酶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关节炎等。结论:临床使用地舒单抗时应重点关注肌肉骨骼疾病、全身整体疾病、肿瘤、胃肠疾病和代谢及营养疾病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并采取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高鹍  程峰  李浩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22):2383-2387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开展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分析。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与贝叶斯置信区间传播神经网络法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信号进行分析。结果:新发现他汀类药物部分共性不良反应(大于4种他汀类药物存在的新发不良反应)12种,且他汀类药物糖尿与新发糖尿病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结论:他汀类药物较为确定的不良反应是血压降低以及新发糖尿病,在骨骼和呼吸系统方面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文献报道存在争议,他汀类药物对血液、精神、神经、消化系统、肾脏及泌尿系统方面造成的风险尚未有足够循证医学证据支撑。对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后续要持续监测安全性风险,同时要积极合理地使用,提高风险获益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中诺西那生不良事件的数据,分析研究诺西那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诺西那生相关的不良事件(AE)报告,提取报告数排名前50位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挖掘诺西那生不良反应风险信号。结果:设定时段内FAERS共收到以诺西那生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3 497例,对报告数排名前50位不良事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分析,检测出35个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其中30个为说明书中未收录的不良事件。不良事件报告数前5位的不良事件依次为头痛、腰穿后综合征、发热、感染性肺炎、呕吐。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强度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腰穿后综合征、脑脊液漏、鼻病毒感染、尿蛋白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结论:利用诺西那生不良事件的真实世界数据深入分析其潜在的不良反应,提示临床予以关注及进一步进行安全性评价。其中尿蛋白检出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强度高,建议在每次给药前进行尿蛋白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特立帕肽相关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特立帕肽2015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ADE发生情况。结果 共得到ADE信号299个,累及23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合计报告37 332份,其中女性(76.44%)占比明显高于男性(7.06%),年龄主要分布在50岁以上的人群。累及的SOC主要包括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各类检查、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报告数较多的ADE信号包括关节痛、肢体疼痛、头晕、注射部位青肿、肌痉挛等。挖掘到42个说明书未记录的新发现可疑不良反应,包括骨钙素升高、维生素D异常、肢体肿物、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乳房钙化等。结论 特立帕肽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有一致性,但存在部分新发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重点关注此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王育苗  李睿 《安徽医药》2021,25(8):1693-1696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检索伊伐布雷定的不良反应信号并进行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与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自2015年4月15日至2020年11月17日的报告进行关于伊伐布雷定的数据挖掘.结果 使用ROR法和PRR法共得到63个信号,其中35个信号的不良反应未在伊伐布雷定的说明书中出现.结论 挖掘和评价基于FAERS数据库获得的伊伐布雷定不良反应相关信号,可为其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discover principal components among assessed items from the WHO-SF36 survey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then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ndidate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Rs induced by nabumetone in Shanghai osteoarthropathy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145 patients were interviewed using the WHO-SF36 questionnaire for quality of life (QOL) assessment before the administration of nabumetone. The sub-item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analyzed using PCA and several comprehensive variables were establish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newly formed variables and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caused by nabumetone were evaluated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RESULTS: Several principal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linear parameters were estimated using PCA. Through univariate analysis, only 1 principal component--"adverse effect on work and daily activities as a result of emotional problems"--was found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ADRs. The odds ratio (OR) was 1.28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of 1.11 and 1.48, p = 0.0384. This result was validated using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performed on all the alternative candidate covariates, including family income, a history of ADRs on NSAIDs,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level of education, control of stress, coffee consumption and consumption of salty food. The covariate information was taken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clinical report form (CRF) used in this research. The analysis proved tha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dverse effect on work and daily activities as a result of emotional problems, w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related to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ADRs. The odds ratio (OR) from the logistic analysis was 1.34,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of 1.16 and 1.55, p = 0.0309. CONCLUSION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identified can be applied to overcome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WHO-SF36 questionnaire such as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ables, information overlaps and weak representation of variables and the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of QOL can therefore be made more effectiv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dverse effect on work and daily activities as a result of emotional problems"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ADRs induced by nabumeton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RES)数据库中收录的不良事件数据,分析研究奥贝胆酸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5月27日-2023年6月30日美国FARES数据库中奥贝胆酸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提取报告数排名前50位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法(ROR)挖掘奥贝胆酸不良反应风险信号。结果 共收集奥贝胆酸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数5 800例,不良事件报告数前5位依次为瘙痒、乏力、恶心、关节痛、死亡。对报告数排名前50位不良事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分析,检测出36个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主要累及胃肠系统(6个)、皮肤及皮下组织(5个)、生化检查(5个)、神经系统(4个)、肝胆系统(4个);发现了13个说明书中未记载的阳性信号,强度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药物漏用、腹胀、皮肤干燥、记忆损伤和失眠。结论 根据奥贝胆酸不良事件的真实世界数据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其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提示临床予以关注及进一步进行安全性评价,为有效开展药学监护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